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百年寓兴诗三上。五树开花酒几经。举世竞趍桃李艳。何人解识别般馨。(酒器有三雅五经之名)
奉赠安东伯 李公辅(廷臣○己酉)
龙榜投微分。熊车仰盛名。十年江渭梦。两地弟兄情。入境闻三异。联床话二更。离怀还脉脉。不用说分明。 (第 185L 页)
带如故。寻除司译院提调。裴胤明疏语无伦。公与 宋忠敏
及一家诸人。待命金吾。上鞫胤明。拜汉城判尹,都总管,宾客,内医院提调。首荐文衡及训将。复拜御营大将。 …… (第 7L 页)
。公即日出城。闻世子听政。联劄五条仰勉。领相金在鲁拔李公宗城于吏判荐望。公力争累日。上竟特授。后公荐 李公辅
导胄筵。递其铨衔。秋宋莹中有凶疏。公暴前劄字句之捏诬。世子手书有躬往之教。执公手。入于大朝。慰勉备至 (第 9L 页)
   赠李佥枢(寅恭○三首)
   和南监役(廷灏)
   次金监役(学秀)儿孙痘后识喜韵
   次李南沙梦中韵
   次 李舜举(喜元)
稚子读书有喜韵
   挽李都正(承德)
   次崔竹下病中诗
   贞徽大妃金氏挽(六首)
   寄
百年富贵黄粱枕。上界神仙白玉楼。海内弟兄无楚越。卷中师友有渊游。如环物理周而复。水则资车旱则舟。
李舜举(喜元)
稚子读书有喜韵
形端气秀又神清。识字一千无足惊。物欲未萌先觉觉。家声勿坠善鸣鸣。丈夫亦喜婴儿戏。孩子 (第 8L 页)
。男长聃命。同中枢。次永命。军资监直长。号大明居士。女适都事崔现。孙。景海,俊海。女辛悌立,李兴佐, 李忠敏,
李稍远。长房出。𪈔鹏女。孙宗夏崔东慎。次房出。
晚觉梁公墓表
读小学之书而信其为日用常行。虽老师宿 (第 229L 页)
   答崔敬晦(德焕)问目(乙酉)
   答金养直(大洵○丁酉)
   答金养直(庚子)
   答许致可(鲁)问目
   答 李舜举(圭南)
   答南章宪(廷燮)
   答安国重(鼎吕)
   答安国重问目
   答许孔淑(涣)
   答
 祭用丁日。何意。
月令。释奠用上丁。取文明之意也。朱子曰。凡祭多用丁日者。所以致其丁宁之意也。
李舜举(圭南)
岁除日。得腊月二十日书。就审负书入深寂。矻矻竟年。静中所得可想。而但不言所读何书。殊菀。读书有疑固 (第 205H 页)
   答崔泰孝(癸丑)
   答郑道卿(逵洛○乙巳)
   答金舜举(镕来○壬子)
   答金舜举(戊午)
   答 李舜举(圭南○辛丑)
   答 李舜举(乙巳)
   答 李舜举(庚戌)
   答 李舜举
   答 李舜举(壬子)
   答 李舜举(癸丑)
   答 李舜举(丙辰)
   答金景模(基镕○庚子)
   答金景模(壬寅)
   答裴学三(在焕○庚子)
   答禹晦 ……   答丁仲昭(奎翊○戊申)
   答丁仲昭(辛亥)
   答尹禹明(昌洙○戊申)
   答尹禹明(辛亥)
   答 李舜举(圭南○乙巳)
   答 李舜举(丙午)
   答 李舜举(辛亥)
   答 李舜举(癸丑)
   答金养直(大洵○己亥)
   答金仲衍(在植○己亥)
   答金仲衍
   答金仲衍(甲辰)
耳。私家忌祭则 因山前单献无祝而略设。昏礼则亦待 卒哭后借吉三日行之。此皆已行之例也。谅之如何。
李舜举(圭南○辛丑)
温然令仪。一目而常于目也。惠然德音。又将诵之以无斁乎。谨审凉秋。䌽欢增愉。区区慰贺。俯询两款。钟何 …… (第 59L 页)
需。卒卒不能副。可愧也。况此等标题。何益于君子为己之实学哉。并惟鉴谅。
李舜举(乙巳)
屡得书而未报。不惟汩没于私干。亦且便梯之不以时。日前明举之来。坐未温而旋告别。又匆匆莫之及也。已自 …… (第 60H 页)
 

若无适子而有庶子。则以庶子立后可乎。取侄子立后可乎。
以典礼言则有庶子不更取他子。今之必舍子而取侄。以俗尚之贱庶而不录于清班故也。
李舜举(庚戌)
怀我同人。新岁尤切。明举带珍函而至。其欢可胜喻耶。仍审饯迓增祥。省事万宜。区区庆颂。风潮之激。大地 …… (第 61H 页)
。俯嘱文字。钟不能堪此。且今晕惫。莫能遽强。已向明举谢罢矣。幸恕贷之如何。明举猝发。匆匆不能备。
李舜举
天地(이 부분은 日帝의 检阅로 인하여 삭제된 부분으로 成均馆大学校 尊经阁所藏의 稿本에 근거 …… (第 61H 页)
。以传吾家正种。想有以提撕之者矣。钟何敢以一言为英秀贡其不逮耶。临纸黯黯。不能宣万一。只冀默会。
李舜举(壬子)
…… (第 61H 页)
所后而不可以贰祖矣。不降于本生则得无贰统之疑耶。愚昧于此。尚未敢信也。惟贤者更加商量。明以见教。
李舜举(癸丑)
以不视之跣而冲寒雪涉重嶅。问旧交于焦烬之中。此意良已勤。感叹情何极。不能不三复此句也。况聪明之赋而 …… (第 61L 页)
。遂唤其子。抱持还向障子上去。明旦视之。障上添却一画儿矣。盖韦斋晚而得子。恐其夭殇。故有此祝耳。
李舜举(丙辰)
三燧若过隙。孝子之冠已纤矣。切切之哀。宜如来示。但在失明将摄之际。正合抑情就礼。以体慈灵之惟忧于冥 (第 62H 页)
 
干支下属称。虽在父丧而告母则不可只称孤。虽告母而有继母者则亦不可并称哀。孤哀二字去之何如。
既在父丧中。只称孤子。亦犹不易衰之义。
李舜举(圭南○乙巳)
顷尝付覆于并木。玆承书。乃知其犹迟关照也。屡书而不见报。宜施之可辍。而尚此有便辄问。仁者之量。尽可 (第 473H 页)
钦服。尤以愧感。敬惟省候以时晏祜。孳孳为善。兼不懈于讲诵。区区与有恃焉。此学不以空谈为贵。惟贴实理会贴实体行。斯为定本。今之嘈囋于章句字义之间。张皇于无形无迹之境者。大槩是漫不干我。贤者其视以为戒否。钟愦愦日甚。无以藉手于衰暮颠沛之地。可矜如之何。匆匆不尽怀。只冀踏实加懋。
李舜举(丙午)
不特人弃。方自弃自丑之不堪。而乃贤座眷眷若平素。窃恐以此延累而 …… (第 473H 页)
晕手战。亦皆停罢。盖去鬼无几矣。惟仁爱照谅。付之相忘。如何如何。强疾写此。有怀不能尽。秪觉忉怛。
李舜举(辛亥)
世乱杜门。黜聪于四外之至者久矣。今承辱状。始审有尊叔母孺人之丧。满万惊怛。又不能无疑于德门之亦有此 …… (第 473L 页)
文。而得不朽其一二耶。贤者早晏当一来相役。可因此获晤。少摅久阻则何其幸也。感冒呻𠿝。秪此报谢。
李舜举(癸丑)
有便辄以书相问。此意何可当也。但审视官尚尔失莹。岂天之于玉人。故相厄耶。抑爱之至而使之不欲觑斯世之 (第 473L 页)
   赵白川(璞)求花笺。口占一绝。并赠之。
   走笔送尹可晦以谢 恩使朝天
   走笔别谢恩副使 李公辅(廷臣)
   金刚山僧持诗轴求诗。次卷上韵走笔。
   题嘉礼都监禊轴
   挽车佥正(天辂)(○三首)
   与李宜仲(义健)景鲁。会话于江亭。明日又话牛溪书室。次浩原韵。(二首。)
   宿衍庆寺。主僧义敏求诗。书其轴。
   次 李公辅
观鱼台韵
   题朴仁寿先茔图
   哭郑承旨子中(惟一○丁丑)
   许校理美叔(篈)。访石潭小酌
 正言赵趾彬。因次对 启曰。前府使鱼有凤。自称金昌协之门生。乃敢纠率不逞之徒。投进一疏。语意绝悖。金某既是贼集之同气。则果使其人至今生存。律以邦宪。当坐收司。而今鱼某肆然笔之于疏中。极口称诩。略无顾惮。渠若有一分严畏之心。不念分义。伸救逆属。一至于此哉。请罢职不叙。其后持平沈埈传启。蒙 允。(按 李公辅
天遗事曰。鱼先生道义名理。实为农门之嫡传。望实俱隆。而不幸当辛壬之际。先生弟咸原。以肺腑之亲。不能救 (第 516H 页)
溪上战阵处。野鸟无声山寂寂。川原尚带杀伐痕。髣髴如闻魂鬼哭。三军勇怯在指挥。深恨当年将乏策。金井之丞 李公辅。
联榻芹宫相许夙。虏箭如雨鼓声死。可惜精灵底处托。崎危突兀南汉城。形势周遭壮千堞。仍思往在丙子冬。塞云 (第 66H 页)
   答李鲁则(鈗),汝揆(键)
   答安▣▣(宅允)
   答赵仲德(秉相○丁卯)
   答郑叔颙(象观○丙子)
    答
李舜举(汇八○戊辰)
   答或人问目
   答裴君(相说)问目
   答族叔行之(光裕○丁酉)
 
无用之伎俩。岁不我与。贤者异日能无悔乎。感辱教之意。且以平日慨惜于中者。狂言及此。想亦一酸齿矣。
李舜举(汇八○戊辰)
伻来奉手滋。备悉两庭气力支相。省履对胜。忻慰深矣。比来工课若何。窃观君才资不凡。甚有步骤。但童心尚 (第 108L 页)
   答李孟远(丁巳)
   答李孟远(甲子)
   与李敬安(镇均○甲午)
   答裴叙九(畴焕○壬子)
   答 李舜举(圭平○壬戌)
   答李舜钦(基宪)别纸(乙未)
   答李舜钦别纸
   答李舜钦(甲辰)
   答李舜钦(戊 ……   深衣说
   小帽说
   湖帆说
   醒石说(为张来叔柱国作)
   求放心说。赠金武良。
   赠诸 舜举

   赠许忠汝说
   赠徐思中说
   赠姜尚贤说
   送李氏子两生说
   赠方氏四生(义
。见得古人心法。行得古人所行。以俟其毕命之期而已。更安有别作道理处女而求以脱兔哉。幸贤者之勉焉。
李舜举(圭平○壬戌)
友元方几年。独不见季方之贤。常所耿耿。今承示谕。慰恤备至。为念盛意。感佩曷胜。摸象之叹。仁人而有是 (第 212L 页)
   答洪文宁(祐镇○辛丑)
   答柳季䨓(渊根)
   答田见卿(周灿○戊子)
   答田见卿(壬辰)
   答 李舜举(圭南)
   答郑敬九(在年○辛丑)
   答权应韶(凤铉○乙未)
   答权应韶(己亥)
   与权应
 不睹不闻。朱子以万事未萌芽时言。双峰以事物既往之后言。二说相反。
动静循环。动之前是静。静之前是动。此事未萌之时。即前事已往之后。二说未是相反。但朱子则的指时分地头。饶氏则自睹闻而约之。
答田见卿(壬辰)

夏初见君归后。憧憧一念。不能食息少置。每值诸少年端拱会讲。则辄忆君而不知乐。去月方丈之游。从者数十人。而君独不与。山光水色。一觞一咏。岂不乐哉。而此心恒如物在喉矣。大抵病中调养之方。第一惟在心气和平。药饵次之。毋欲速。又戒少愈。须节嗜欲慎饮食以俟之也。此安知不玉汝于成者耶。惟祝回音之有喜耳。
李舜举(圭南)
一别何岁。尊函之来。以审辞旨。有若常常记存。不置之相忘之域者然。岂夷所思。于以见旧学之不忘。所守之 (第 421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