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寒食后。自礼德墓下还京。感时兴哀。怀不自已。马上。以杜诗面上三年土春风草又生。分韵口占。
   赠歙谷宰李季通
   金正字(圣重)
   尹佥正(世纲)(代家亲作)
   送 李美
(邦彦)奉使日域
   寅城分韵得云字
   游钟岩海昌尉(吴泰周)别墅
   又得一律
   金
  其十
泼泼川鱼戏。得得山鸟鸣。而我独何事。默默抱苦情。穹壤莽无垠。积恨何时平。三复晦翁语。终不如无生。
赠歙谷宰李季通
好官少似鹤林符。地尽东溟是别区。咫尺鲸鹏掀几席。寻常鱼鱐牣庖厨。门无牒诉长封印。案有诗篇辄引壶。闻说蓬莱容易到。双凫此去定毗卢。
金正字(圣重)
材器如君远到期。尚书门有冢孙奇。名高桂籍人方贺。官止槐司理可疑。孀妇卖家营葬敛。女奴迎客抱婴儿。平生孝慕犹堪慰。三世同阡乐在玆。
尹佥正(世纲)(代家亲作)
论交早识白眉长。同寀深情老不妄。荣享有馀大报厚。稀龄方近鬼催忙。泪滋床席儿离侧。魂返晨昏母在堂。忍说尚书无限恸。棣华凋落怨春光。
李美
(邦彦)奉使日域
送君天外去。极目海茫茫。国是秦徐福。舟同汉博望。 (第 451H 页)
   白鹭洲次白洲韵
   题扇赠李营将叔弼
   畏斋追步文纯先生韵。以赠别。再用以见志。
   次前韵。赠 李美
(秀彦)。仍寄意文谷。
   寄文谷
   次文谷韵(甲子)
   次朴季直(廷獬)
   题沈
  其二
仁王三角后并前。昭代文章日月悬。暂入(入一作到)凤城还出

郭。青山隐隐水泠然。
荡春台赠赵定而(正万)
出郭心如马脱鞿。帝城晴日射林霏。临流忽忆巴溪水。石径何时袖手归。
逆旅赠李使君叔弼(世翊)
出郭行行五舍馀。少年豪兴未全除。逢君为说潭溪胜。上有天鸢下有鱼。
白鹭洲次白洲韵
山号白云洲白鹭。山如鹭白鹭如云。须臾云散鹭飞去。还有沙鸥为我群。
题扇赠李营将叔弼
宝盖山高云气深。辽东庙柏已难寻。来瞻梁梠泪如雨。谁识东州老将心。
畏斋追步文纯先生韵。以赠别。再用以见志。
江水滔滔向北流。归装何事更淹留。凭君莫说行舟小。载得孤臣万斛愁。(华阳归客拜稿。兼谢致道兄弟子三锡美诸贤。)
次前韵。赠 李美
(秀彦)。仍寄意文谷。
天时将见火西流。南北栖遑岁不留。怊怅送君凭寄语。江湖廊庙一般愁。
寄文谷 (第 135L 页)
实出肝肺。幸勿泛听也。若为自家祸福而为是言。则朱先生必大笑之矣。千万只冀专看朱子书。以究大业也。
李美
(秀彦○庚戌五月)
书带天香。落此深谷。虽认眷意。似不着题耳。此病而已矣。不须问知也。曾有官人猥徵 (第 102L 页)
以当行者。回顾其中。无有知识。只以敬事后食为答矣。今玆奉诵也。
李美
(乙卯八月)
方作书粘封。问书复至。忻谢何极。文谷之叹。诚如来谕。然以乔木大家。能作冲流砥柱。毋论 …… (第 102L 页)
前谋。俾宣仁不为惇卞之所辱者。此伊谁之功哉。承气力渐胜。甚幸甚幸。然必欲舆以东归林泉。真有力矣。
李美
(丁巳十一月)
冬暖如春。今忽堕指。此地尚然。稍北可知。未委馈奠 …… (第 102L 页)
退海尹。迂相笑以为藁网捉虎。今则以蛛丝而缚兕矣。岂不是稀阔异事。然其中伤。必至没鼻。为渠甚惧也。
李美
(丁巳十二月)
岁序已暮。祥日渐迫。伏惟哀慕崩陨。何以堪居。一哭筵几。永负孤心。只增悲痛而已。时论 …… (第 103H 页)
可招致其为首者开谕。使之回心耶。所欲言者甚多。而闻只字半札多入于麻浦金价。故比来则尤不敢不慎也。
李美
叔,仲豪,华叔(丁巳十二月)
佥哀惠书。因松川生承拜。谨悉多少示谕矣。再期益 …… (第 103H 页)
胜感涕。聊附数语于后。谨此封纳。摧咽之馀。亦望收藏以示后人也。馀祝俯就顺变。以副远望。千万千万。
李美
(戊午五月四日)
晓才奉 讳。北望长恸。馀哀恤恤。如不欲生。忽自丹山投示闰月十三日惠书。心神倾慰。 …… (第 103L 页)
与延平同归。亦可谓荣矣。极好笑。
李美
(己未十一月五日)
坡公有衔子飞来定鸿鹄之句。今于子上加覆屋。而感叹厚意也。此间事。何须问而知也。 …… (第 104H 页)
  别纸
范孟博云。滂死则祸塞。今日则以滂不死之故。祸无可塞之期。每闻章甫过岭。为之赧渥而伤衋。无地可容也。至于比来。甲乙之论。起于乡里。初不足为忧。不料渐渐放阔。以至今日。似无保合之望。极可忧虞。其消融镇定之责。非美叔其谁也。彼自我杀之之说。固非所宜言者。而心实求免之说。亦涉深文矣。昔朱先生被知旧之忿怼而曰。是与人斗而自断右臂也。此诚至论也。幸为世道。无惮于出手排乱。至祝至祝。
李美
(辛酉六月)
蛰伏穷谷。病思无聊。忽拜耑书。知行戒密迩。恨不在华阳洞里日夕相闻也。旱极得雨。虽晚亦 …… (第 104H 页)
之意切。则亦不宜一向退处。此在高明量处之如何耳。相爱之深。故相忧之亦切。高卧者闻之。必发一笑也。
李美
(辛酉六月)
别纸谨悉。第未知所谓积谤者何事。若是金朴云云。则略观德涵书。似不至大段。恐不须太存形 …… (第 104H 页)
不欲其溃裂。其至诚恳恻。有如是矣。今日事恐当以是为法也。荷相与之深。倾倒至此。不至于疏阔见笑否。
李美
(辛酉八月)
为修先墓。踵礼郎发行。到龟岩疾作。投止贵斋舍。则来书已至矣。披慰不可言。日者所蒙 圣 …… (第 105H 页)
不敢开口者。令亦必谅之矣。幸命善书营吏在岭底者四五人。使之赍粮来役事。急速分付如何。此非私事也。
李美
(辛酉十一月)
奉此耑书暨孙儿所得别纸。数度强疾读下。顿失沈痾之所在。略闻政声日播。今恐骂詈之转为 …… (第 105L 页)
 范忠宣救蔡新州及元祐流人。以为至当之举。某

尝窃论此矣。以为元祐诸贤。忧确之不可制。欲以口语挤之。固为未当。而范公乃欲预为自全之计。是亦未免于自私。皆非天讨有罪之意也。至其论诸公忽反尔之言。违好还之戒。自取祸败。尤非正理。使后世见无礼于君亲者。拱手坐视而不敢逐。则必此言之为也。且舜流四凶。族为皋陶者。亦殊不念反尔之戒。何耶。推此心以往。恐无适而非私者。邵子文以为明道所见。与忠宣合。正恐徒见所施之相似。而未见所发之不同。盖毫釐之间天理人欲之差。有不可同年而语者矣。(右朱子书)
李美
(壬戌二月)
为问春妍。令履神相。南来者盛称政绩。歆艳何极。第亦言复寻杯酌。不无损失威仪者。京里士 …… (第 106H 页)
禁制。以(以下恐脱为)延寿受福之地。千万千万。当今善柔成风。谁肯为执事能进逆耳言哉。千万见谅也。
李美
(癸亥七月)
不敢修敬久矣。徒有恋思而已。即玆残暑。佥侍外凡 …… (第 106H 页)
便养。固知令侍之素志。而闭户看书。敬为仲叔诵之也。如此则必有无限好事。将不止于恶声之不及而已也。
李美
(丙寅正月十九日)
新蓂既生。已落其四矣。缅惟膝下联袂。舞彩度日。世上荣辱。自不入吾心矣。不知天壤 …… (第 106L 页)
豪诸人。不能戒兑。则岂非可惜也。年来百念俱灰。惟愿国家无事。闾里安静。得以杜门吃粥。送此残年尔。
李美
(丙寅)
荀卿谓性为恶。仍谓尧舜伪也。桀纣性也。子思,孟子。乱天下者也。马融自是豪荡之子。而又为臣 …… (第 106L 页)
于执事之遭备。盖由髯也。救解性义之后论议一变。以至于邪论之辈得气扬扬。而朝著为之靡然。可叹可叹。
李美
(丁卯五月)
泠泷谷里。得拜千里外问书。恍如水石间对酌时也。第晨昏之暇。湛乐之馀。有酒如渑。或无乃 …… (第 107H 页)
虚语也。窃闻盛疏一出。彼此皆怒。未知委折如何。而大抵源头。则无非此汉为之祟也。窃不胜皇恐闷缩也。
李美

江都事。始因沧洲公得闻之。盖此友闻江都之败。以其母夫人必不免。冒死进往。至三田闻讣。冲犯虏阵而入 …… (第 107H 页)
疏中。略及此事矣。夫其困迫于尹胤。不得已言之。犹且悔责之不暇。况于张乎。末世人言如此。可怕可怕。
李美
(戊辰正月)
老舐之悲。欲已不已。未知此诚何心。即于褫中。蒙赐慰书。甚慰此心。腥庭之拜。有因而免。 …… (第 107L 页)
庚。则可憾也已。仲庚不是石室子孙耶。然此何与于台哉。大抵此行虽困。逐月有之。则亦好矣。好笑好笑。
李美
(戊辰七月)
日夕驰想。匪虚语也。杜门呻吟中。获拜远书。如奉谈晤。慰不可言。 东朝违豫。已弥月日。 …… (第 108H 页)
疑哉。今日事。只合敛退自守。以寻古昔明哲之迹而已。惟打愚所处。未能尽善。未知如何出场。极可虑也。
李美
(戊辰八月)
闻阻新湖之来。此何道理。吾家本以祸胎。方在百尺竿头。岂可以大衅趣之。且畴之递归。是吾 (第 108L 页)
家十分便宜事。日夜所愿者。而或因此而沮焉。则岂非大不幸之甚耶。幸望深念。亟止前议。如何如何。
李美
(戊辰九月)
臣民无禄。 慈懿圣母竟至升遐。普深摧痛。不能自已。恭惟 圣上五六年间。荐遭巨创。痘馀 …… (第 108L 页)
次行丧仪。苍黄还县。若得成服。则即归待递矣。
李美
(戊辰十二月)
青郊逢别。只搅此心。杜门寒谷。凛然自危。忽拜来书。慰谢不容言。闻胶庠惹起事端。此时 (第 109H 页)
仰今昔。不觉涕泗之交颐也。既题两纸。而并识余之所感。以示择之云。 崇祯柔兆执徐八月日。华阳主人。
李美
叔所作张春及端川烈妇二传后
观此二传。其有补于世教者大矣。亦可见仁人之用 (第 175H 页)
听郑畸翁之言。以致如此。
先生方语尼城事。慨念不已。忽有京便至。 李美
叔,金景能诸人送书论此事。似有陈疏之意。先生读之未终。变色大惊。亟顾叙九曰。取纸笔来。口呼作答。极言 (第 479L 页)
 
(名尚敏。号石谷。先生同宗。师事先生。举进士。笃学有气节。乙卯祸作。常愤欲死。以为不白师冤。不可以为人。备述礼论本末及鑴,穆等诬悖之状。凡数万言。作一册子以进。即己未三月十二日也。 上震怒。设鞫杖问其指嗾。抗辞不服。受刑九十二杖。是月十九日。死于杖下。年五十四。庚申更化。因老峰,清城所奏伸冤。 赠工曹佐郎。其疏及册子。闵公亲书刊行。己巳。夺其赠毁其板。甲戌复赠。乙卯。以孝旌闾。)
   李美

 
(名秀彦。监司东稷之子。师事先生。 显庙己酉。以进士登第。历翰林,三司,吏郎。 肃庙甲子。由 (第 512H 页)
   答李士强(时术)(庚戌四月)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书
   答郑承旨(载禧)(丁巳八月)
   答李大谏(奎龄)(辛亥四月)
   答 李美
(秀彦)(庚戌八月)
   答朴参议(世模)(丙午四月)
   答金参议(禹锡)(丁巳三月)
祸机伏于冥冥而人不之知耶。职在亲民。其忧必甚。至诚救拯。一方有赖。则岂不为 国家幸耶。千万勉惕。
李美
(秀彦)(庚戌八月)
近侍赉 旨传谕。惊惶之馀。得见贤侍手字。倍荷。仍 (第 390H 页)
   重阳日。会邻社诸人于岳丈宅。修稧讲信。时小屋新成。
   金日进有诗来。托意郑重。次韵却寄。(己酉)
   别后怀事。转觉无聊。因便走草绝句一章。寄 李美
(徽之)案下要和。(庚戌)
   四月初二。将向涟峡。午秣马金谷李君家。有吟。
   玄洗马(尚璧
  其二
昭文鼓瑟见亏成。此理庄生说得明。得失穷通看一例。迩来尽觉外挠轻。
别后怀事。转觉无聊。因便走草绝句一章。寄 李美
(徽之)案下要和。(庚戌)
寥落山斋独倚楼。眼前春物总离愁。极知异日还相聚。自是人情惜去留。
四月 (第 199L 页)
   皇帝冢(会宁云头山城下有宋皇帝冢。冢甚大。云头山城。即古之五国城也。盖金人幽宋帝于此。因葬于其下。五国城盖天险之地。其中有皇帝幽囚地窖。)
   思美人歌
   拟古乐府词
   述怀呈棘中 李美
(彦世)
   棘里会饮。和美仲韵。
   秋日登镇北楼
   闻洞中诸益做工通寺。余病未赴焉。偶
吟苦。不得见兮私自伤。
拟古乐府词
愁城兮草衰。钟山兮木落。去故国兮千里。况秋思兮寥廓。
述怀呈棘中 李美
(彦世)
支离书釰两无成。短褐飘零寒北城。心里经营违八九。头边岁月已峥嵘。一春光景豪情少。万里长沙 (第 12H 页)
   吊尹鸥湖(心衡)(甲戌)
 诗
   高人啸三五七言(己未)
   临晴四章。奉寄金致伯(履远),金得初(履复)。兼归 李美
(徽之)
   澹澹
   净土
   向月
   风月恶
   绿野。逢赠申凤采。
   东 ……   楼院前野立春
   君玉(宗人垙)移家竹西。夜集次一律。(壬戌)
   夜坐
   与金致伯,李用晦(克显) 李美
卿,金得初,李景龙(潭)东游杨山。路上次杜律韵。
   槽溪分流字
   玉流堂。分亭字。
   舞 ……   七月既望。道伯李公(台重)约与泛舟于大同江。余于望日。乘舟于黄鹤楼下。暮泊练光亭。道伯出迎。作乐以娱。酒阑咏一绝。要坐中齐和。李胤之适来。永清守 李美
卿亦赴会。
   自清流壁向仙楼。路中联句。
   练光亭
   题秋兴楼
   题水仙亭
   白
  
高人啸三五七言(己未)
高人啸。雄风生。中薮鱼龙动。千山虎豹鸣。天长地远无穷极。河倾月落玩幽情。

临晴四章。奉寄金致伯(履远),金得初(履复)。兼归 李美
(徽之)
临晴以轩。好鸟喃喃。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为君之故。沉吟至今。
考简维白。我怀多惭。五日 …… (第 238H 页)
夜坐
非云非雾又非烟。霭霭濛濛涨一天。何处长风吹忽散。碧空依旧月轮悬。
与金致伯,李用晦(克显) 李美
卿,金得初,李景龙(潭)东游杨山。路上次杜律韵。
东郭垂垂柳。绿郊天际平。鸣驴芳草嫩。单袷午风轻。雨 (第 239H 页)
  其二
轻舆乘暇日。萧寺渡溪寻。白雨山新洗。苍藤谷转深。无心对古壁。得意自幽禽。最爱阶前瀑。泠泠当筑琴。
舟泊南京口
扁舟泛泛下长堤。迟日黄鹂挟岸啼。一曲洞箫经峡口。江天浮碧野云低。
七月既望。道伯李公(台重)约与泛舟于大同江。余于望日。乘舟于黄鹤楼下。暮泊练光亭。道伯出迎。作乐以娱。酒阑咏一绝。要坐中齐和。李胤之适来。永清守 李美
卿亦赴会。
极浦遥闻吹洞箫。高楼秋气正寥寥。可怜清浿江中 (第 256L 页)
 

文献公夷齐读书处后叙曰。癸卯之春。余自燕归。历孤竹故城。谒二子像于滦河。暮抵永平府。有人怀刺请见。延入为礼。即华人 李美
字纯之者也。袖其文数卷。求余一言。览未竟知其为博闻之士也。自言治举子业。年老无成。以著述自喜。因与语 (第 17L 页)
学解,欧阳詹哀辞行书而已。更无所传。今见夷齐读书处五大字。笔力雄迈。字形奇古。不似宋以后笔。此本孤竹 李美
所遗也。美之言曰永平府北百馀里。有山曰书院山。有寺曰云居寺。谷邃云深。久占幽胜。寺之 (第 149L 页)
   答朴圣天(祜善)
   与朴圣天
   答金仁叔
   答金仁叔
   答金仁叔
   与族弟义三(秀德)
   答 李美
(庭和)
   答赵永五(映奎)
   答族弟振汝,正则,族侄天可(鹤容)
   答河清彦(尚禧 ……   答郑可范
   与族侄士维(纪容)
   答赵文五(庆奎),泰五(馥奎)
   答赵文五
   答 李美
(中赫)
   与李公干(弼汉)
   与安殷声
   与权公震(泰东),李君逸(骏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