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詞曲類
楚辭類
  一笑
梦时良是觉时非汲井埋盆故自痴但见玉峰横太白
便从鸟道绝峨眉秋风与作烟云意晓日令涵草木姿
一点空明何处是老人真欲住仇池
(韩退之盆池诗老翁真个似童儿汲井埋盆作小池唐/地理志凤翔府郿县有太白山茅君内传三十六洞第)
(二委羽之洞名曰大有空明之天三秦记仇池县本名/仇维山上有池故曰仇池山在仓洛二谷之间形如覆)
(壶仇池百顷周回九千四十步天形四方壁立千仞自/然楼橹凡二十一道可攀援而上见后汉南蛮传注)

   次韵 晁无咎
学士相迎 (第 9b 页)
(无咎
(第 9b 页)
补之
济州钜野/人文章温润典缛其凌)
    (厉奇卓出于天成与黄张秦/并驱联镳世号元祐四学士)
少年独识 (第 9b 页)
晁新城闭门郤扫卷旆旌胸中自有谈天口
坐郤秦军发墨守有子不为谋置锥虹霓吞吐忘寒饥
端如太史牛马走严徐不敢连尻脽裴回未用疑相待
枉尺知君有家戒避人聊复去瀛洲伴我真能老淮海
梦中仇池千仞岩便欲揽我青霞幨且须还家与妇计
我本归路连西南老人饮酒无人佐独看红药倾白堕

每到平山忆醉翁悬知他日君思我路傍小儿笑相逢
齐歌万事转头空赖有风流贤别驾犹堪十里卷春风
(晁新城 无咎
之父也为新城令晋葛洪传闭门郤扫未/尝交游左太冲咏史吾慕鲁仲连谈笑郤秦军后汉郑)
(玄传何休好公羊学遂 (第 10a 页)
   和孙叔静兄弟李端叔唱和(孙叔静名鼛钱塘/人徙江都年十五)
    (游太学老苏先生亟称之哲宗擢提举广东/常平东坡居惠州极意与周旋二子娶 晁无)
    (咎
黄鲁直女党事起家人危之叔静一无所/顾平生笃于行义君子人也微时与蔡京善)
    (察其人常曰蔡子贵人 (第 24a 页)
文人以来未有若家兄之达者也君子不
以为过当时受知于欧阳公特深韩魏公富郑公皆待
以国士一时文人如黄庭坚 晁补之
秦观张耒陈师道
皆宗焉负当世之望甚重仁宗以宰相许之神宗复称 (第 13b 页)
   (如其无知愬之何益故不为也上善其对事遂/释然婕妤恐久终见危求得共养太后长信宫)

   (因作赋以自悼 归来子
以为其词甚古而浸寻/于楚人非特妇人女子之能言者是固然矣至)
   (其情虽出于幽怨而能引分以自安援古 (第 29a 页)
   (之竹以为楗天下悼其功之不就为作歌诗二/章于是卒塞瓠子筑宫其上名曰宣房而导河)
   (北行二渠复禹旧迹自此梁楚之地复宁无水/灾矣 归来子
曰先是帝封禅巡祭山川殚财极)
   (侈海内为之虚耗及为此歌乃/闵然有吁神忧民恻怛之意云)
   汉 (第 14b 页)
  汉故司𨽻从事郭君碑(篆额灵帝/中平元年)
君讳究字长全波人也其先出自郭叔应运挺度寔有
懿德文武咨焉条枝云疏班(阙/)华夏世载令问昭前之
光咸摅玄谟理物佐时君则元城君之孙雒阳君之适
南和 尚书济北
军中临沂徐州中山君之从子也河岳
降祚幼而有跲孝弟□肃与性俱成温慈惠和睹义轻 (第 1a 页)
  又一体(双调四十五字前段四句/两平韵后段四句三平韵) 毛文锡

绿树春深(句/)燕语莺啼声断续(句/)惠风飘荡入芳丛(韵/)
惹残红(韵/) 柳丝无力袅烟空(韵/)金盏不辞须满酌(句/)
海棠花下思朦胧(韵/)醉春风(韵/)
 (此即紫陌青门词体惟前后段第二句各七字异宋/晏殊 晁补之
辛弃疾曹勋词俱照此填 晏词前段)
 (起句三月暖风三字平声暖字仄声第二句閒却好/花无限了閒字平声好 (第 25b 页)
  又一体(双调九十九字前段十句五/平韵后段十一句六平韵)柳 永
是处小街斜巷(句/)烂游花馆(句/)连醉瑶卮(韵/)选得芳容
端丽(句/)冠绝吴姬(韵/)绛唇轻(读/)笑歌尽雅(句/)莲步稳(读/)
举措皆奇(韵/)出屏帏(韵/)倚风情态(句/)约素腰肢(韵/) 当

(韵/)绮罗丛里(句/)知名虽久(句/)识面何迟(韵/)见了千花
万柳(句/)比并不如伊(韵/)未同欢(读/)寸心暗许(句/)欲话别
(读/)纤手重携(韵/)结前期(韵/)美人才子(句/)合是相知(韵/)
 (此词前段第四五句上六下四后段第五六句上六/下五与前词异按 晁补之
晁冲之二词其前段第四)
 (五句用柳永是处小街词体后段第五六句用柳永/望处雨收词体前后参用两词与各家 (第 5a 页)
 (石秦倪/四词)

  又一体(双调四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    晁补之
牵人意(韵/)高堂照碧临烟水(韵/)清秋至(韵/)东山时伴(句/)
谢公携妓(韵/) 黄菊虽残堪泛 (第 27a 页)
 (此调只此一词/无别首可校)
 朝天子(唐教坊曲名阳/春集名思越人)
  朝天子(双调四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    晁补之

酒醒情怀恶(韵/)金缕褪(读/)玉肌如削(韵/)寒食过却(韵/)
海棠零落(韵/) 渐日照(读/) …… (第 8b 页)
   (花流水句更/名桃花曲)

  忆少年(双调四十六字前段五句/两仄韵后段四句三仄韵)  晁补之
无穷官柳(句/)无情画舸(句/)无根行客(韵/)南山尚相送(句/)
只高城人隔(韵/) 罨画园林溪绀 (第 9b 页)
 (此与怪被东风词同惟后段第一句作四字两/句第三四句仍作七字一句结句亦七字异)

 金凤钩(见 晁补之
琴趣外篇此调/微近夜行船其实不同也)
  金凤钩(双调五十五字前段六句/三仄韵后段五句四仄韵)  (第 31b 页)
晁补之
春辞我(句/)向何处(韵/)怪草草(读/)夜来风雨(韵/)一簪华发
(句/)少欢饶恨(句/)无计殢春 …… (第 31b 页)
 (或以此词近夜行船史达祖词体然前/段起句作三字两句实与史词不同)
  又一体(双调五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    晁补之

雪晴閒步花畔(韵/)试屈指(读/)早春将半(韵/)樱桃枝上最
先到(句/)却恨小梅芳浅(韵/) 忽惊 (第 31b 页)
 (词前段第四句睡容初起枕㾗圆睡字仄声初字平/声后段第四句故生芳草碧连云故字仄声谱内可)
 (平可仄据此莫/馀悉同李词)
  又一体(双调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两仄韵三平韵)   晁补之
原桑飞尽霜空杳(仄/韵)霜夜愁难晓(韵/)油镫野店怯黄昏
(平/韵)穷途不减酒杯深(韵/)故人心(韵 …… (第 5a 页)
 (歌字平声范成大词垂云卷尽添空阔垂字平声卷/字仄声第四句苏轼词惟有佳人惟字平声第五句)
 (周紫芝词真个睡不著真字平声睡字不字俱仄声/后段第一句 晁补之
词谁家红袖阑干曲谁字红字) (第 28b 页)
 问古赋当祖何赋其体制理趣何由高古
答屈原为骚汉儒为赋赋者实叙其事体物多而情思
少登高能赋皆指物喻意汉赋如杨马枚邹皆实赋体
至后汉杂骚词而为赋若左太冲班孟坚两都赋皆直

体如幽通诸赋又近楚辞矣 晁无咎
言变离骚续楚
辞其说甚详私谓赋有三变自后汉之变为初柳子厚
之赋为第二苏黄为第三今欲稍近古观屈原橘赋贾 (第 28a 页)
   书文宗周袐藏图诗卷
宗周法师作秘藏图深取吾儒一贯之深昔濂溪周先
生衍太极图体一而用异归其异于同则用犹一也斐
然默契不能已于言而法师舂容铿锵振孤桐之遗响
发天籁之灵窾又率其讲下珠联璧耀将极其深造不

出乎秘藏之旨而其融液变化虽亿万犹以为未尽归
一之效于是乎见桷老矣倦游相望南湖跬步还往之
便愿自此始
   题噩上人叠秀轩赋后
楚之词不作久矣 晁无咎
氏始分其言为二渊乎得其
徽旨离骚九歌判不相合汉魏而降一而为之缜密者
为扬马反复悲悼汉帝所谓邻于楚之声 (第 21a 页)
(问)大山宫小山霍本连解作一句 宋晁补之
作二句竟
对解之自是晁氏之谬否
(答)古人似原有二种读法水经注第三十二卷沘水篇
引开山图灊山围绕小山 (第 24a 页)
孺牛僧稹皮日休杜牧陆龟蒙
司空图宋之杨亿王禹偁夏竦苏洵曾巩王安石苏轼
苏辙吕惠卿李清臣黄庭坚张耒秦观 晁无咎
金源之
韩昉蔡圭党世杰赵沨王庭筠赵秉文李纯甫雷渊麻
九畴则鼓吹风雅铺张篇什藻饰纶綍列上书疏敷陈
利害 (第 6b 页)
   楚辞序
楚辞八卷紫阳朱夫子之所校定后语六卷则朱子以

晁氏所集录而刋定补著者也盖三百篇之后惟屈子
之辞最为近古屈子为人其志洁其行廉其姱辞逸调
若乘鹥驾虬而浮游乎埃壒之表自宋玉景差以至汉
唐宋作者继起皆宗其矩矱而莫能尚之真风雅之流
而词赋之祖也汉王逸尝为之章句宋洪兴祖又为之
补注而 晁无咎
又取古今词赋之近骚者以续之然王
洪之注随文生义未有能白作者之心而晁氏之书辨
说纷拿亦无所发于义理朱子 (第 4b 页)

济北晁先生
鸡肋集总目
 卷第一 卷第二
   古赋 古赋
 卷第三 卷第四
   辞 古诗
 卷第五 卷第六 …… (第 2a 页)
   墓志铭 墓志铭
 卷第六十七 卷第六十八
   墓志铭 墓志铭
 卷第六十九 卷第七十
   释氏赞疏 释氏赞疏 济北晁先生
鸡肋集总目(终) (第 5b 页)
 鸡肋集卷六十二目录

钦定四库全书
 鸡肋集卷六十二     宋 晁补之 

  行状
   张洞传
张洞字仲通开封祥符人曾祖光祖绪皆不仕父惟简
太常少卿洞幼敏悟卓荦不群惟简 …… (第 2a 页)
洲防禦推
官知益州录事参军马希说次适承议郎充秘阁挍理 晁补之
次适进士崔延孙孙男女八人所为诗文奏议 …… (第 14b 页)
雄黄琼政事之才非特处
士独行乡党自好者之比也公与 补之
先君厚 (第 15b 页)
补之
所述公大节多尝闻于先君之言若公平生施设则有 …… (第 15b 页)
   资政殿大学士李公行状
崇宁元年正月己卯资政殿大学士右光禄大夫知大
名府兼北京留守司事大名府路安抚使李公薨讣闻
上震悼诏辍视朝赠金紫光禄大夫官子若孙六人且
赙其家甚厚其孤祥祉祓禠考次事迹以诿前史官
补之
为公行状谨按李氏系出皋陶唐虞之际皋陶为 …… (第 16a 页)
诰册文铭志一百卷奏议三十卷平
南事鉴二十卷藏于家 补之
出公门下故于序次公世
家爵里行事义不得辞谨状
   寿安县太君公孙氏行状
尚书虞部郎中赠中散大夫南阳 (第 29a 页)
时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谓之
欧梅亦称苏梅诸君多学杜韩王安石稍后亦学杜韩
神宗时苏轼黄庭坚谓之苏黄又黄与 晁补之
张耒陈
师道秦观李廌称苏门六君子庭坚别开江西诗派为
江西初祖南渡后陆游学杜苏号为大宗又有范成大
尤袤 (第 7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