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詩文評類
總集類
別集類
   镛字希声号雪篷又号敬庵剡人嘉定十年进
   士吉州判官以平寇功擢守赣州贬衡阳有雪
   篷集
  寓霅川
戴溪
头小隐仙渔翁引上霅溪船几回倦钓思归去
又为蘋花住一年
  春夜曲 …… (第 3b 页)
  题湖州画像
面有忧民色天知报国心三年风月少两鬓雪霜深更
莫留形迹何曾废古今不如随我去相伴老山林
   (鹤林玉露嘉定间杨伯子为湖州守治声为三/辅冠郡士相与肖像祠于学宫与工部尚书 戴)
   (少望
并祠伯子意不悦会持浙东庾节将行辞/先圣先师礼毕与校官诸生坐讲堂命取画像)
   (题诗其上遂卷藏而行 (第 18b 页)
   添助学田记       谢南
国家驻跸钱唐吴为股肱郡涵濡文教人材日盛校官
养士岁费益广宜以不足闻也嘉定戊寅判待制赵公
彦橚出在官之馀田三百亩岁可得米二百石有畸以
助经费且作简谓冷曹曰养成美材为明时须旨哉斯
言公之爱士乃所以爱国其仁岂有既哉是秋提刑摄
府事即今右史王先生棐也参稽前比弛其征入由是

学宫益沾全惠而终始赞其决者佥判赵君与𥲅为有
力焉南不才分教蒙此巨助幸迫终更何敢没其实用
叙大略并与公帖存之庶几来者有考云谢南记
   吴学义廪记        戴溪
东阳倪千里起万以绍熙癸丑分教姑苏始至计粮食
不足以养士考核宿弊学有羡积增养士员彬彬咸集
矣起万慨然曰 …… (第 24a 页)
继而已如前所云
特浅之为过虑尔起万且受代书来益勤故以其说质
诸来者而以规约载于下方云庆元丙辰元日永嘉


   苏学复租田记       何林
景定初元庚申之腊林来庀吴泮时农扈告登先两月
已纳稼交印之日 (第 25b 页)
   跋杨息轩江湾渔乐图

予初不解画工拙非所知但开卷潇洒见渔家风味令
人渺然有江湖尘外之思不知何时得带笭箵以驾船
独聱牙而挥车去作西溪漫叟为画家所传写似亦不
虚负此生矣   跋甫田图后
近与李野斋读 岷隐先生
诗说冲冲然殊有所得及观
是图其经国备物之制伤今怀古之思令人想见三代
忠厚气象如在乎其间亲承其事至于禽 (第 15a 页)
天下之通论则卿之所见亦浅矣
   读将鉴博议
凡为将者当观其大节之何如而不当计其事功之成
败予尝嘅夫 戴溪
之论关公也其言曰公轻信寡谋贪 (第 2b 页)
      命不允诏
     赐朝散大夫试尚书兵部侍郎兼同
      修国史兼实录院同修撰兼大子
      左庶子 戴溪
辞免除太子詹事日
      下供职恩命不允诏
     赐大中大夫权工部尚书何异乞守
       …… (第 25b 页)
    等各与转一官恩命不允诏
     赐朝散大夫试太子詹事兼同修国
      史实录院同修撰兼 秘书监戴溪

     辞兔该遇皇太子受册推恩特转
      一官恩命不允诏
     赐朝议大夫试尚书吏部侍郎 …… (第 28b 页)
  官赵师𢍰乞归田里不允诏
     赐朝议大夫权工部尚书兼同修国
      史兼实录院同修撰兼 太子詹事
      戴溪
乞纳禄归田里不允诏 …… (第 34b 页)
       免除资政殿学士知潭州恩命不

      允诏
     赐朝议大夫权工部尚书兼修国史
      兼实录院同修换兼 太子詹事戴
      溪
乞许纳禄或卑祠禄不允诏
     赐朝议大夫试尚书吏部侍郎兼中
      书舍人兼太子右庶子兼同修 …… (第 37b 页)
     与转行一官不允诏

     赐大中大夫权吏部尚书兼太子詹
     事汪逵中大夫权工部尚书兼太
      子 詹事戴溪
中大夫试尚书吏部
      侍郎兼太子右庶子曾从龙辞免
      以皇太子读三朝宝训终篇推赏
  …… (第 40a 页)
      令李大性辞免除兵部尚书兼职

      依旧恩命不允诏
     赐中大夫新除工部尚书兼同修国
      史兼实录院同修撰兼 太子詹事
      戴溪
辞免升兼修国史兼实录院
      修撰恩命不允诏
     赐吏部尚书兼太子詹事汪逵工部
     (第 41a 页)
  尚书兼 太子詹事戴溪
权刑部尚
      书兼太子右庶子曾从龙辞免皇
      太子讲授周易终篇推恩特与转
      …… (第 41a 页)
      奉大夫加食邑食实封恩命不允
      更不得再有陈请诏
     赐通议大夫试工部尚书兼修国史
      兼实录院修撰兼 太子詹事戴溪
      
乞许纳禄休致不允诏
 第二十二卷
  翰林词草
   答诏 …… (第 43a 页)
     赐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兼给事中

     兼直学士院曾从龙华文阁学士
     兼 太子詹事戴溪
刑部侍郎兼太
     子左谕德刘爚辞免以皇太子讲
     毛诗终篇各特与转行一官恩命
      (第 47a 页)
笫间孺人以一身周旋之几二年如一日族人以此多
孺人享年六十有四以嘉靖戊子五月八日卒卜以乙
未正月某日葬 戴溪
之崇孝阡启友松府君之墓封而 (第 7a 页)
宜悔过反善
因赦其罪选择良吏知其俗者拊循和辑此全师保胜
安边之册(天子下其/书公卿议)
  陈兵利害 (戴溪
曰马伏波矍铄老矣被甲上马以/示可用李靖以自荐虽老尚堪一行后)
   (乃决策深入盖武将馀习虽血气已衰 …… (第 20a 页)
   (权当时之大患也而禹不以为言恭谨节俭孝/元之素志也而禹孜孜言之何哉使禹之智不)
   (足以知乌得为贤知而不言为罪愈大矣○ 戴/溪
曰帝始即位召用贡禹虚已以待而禹拳拳) (第 28b 页)
   (者以义处命理行则行理止则止术数之学盖/不取也郑兴身遇明君当极论以解主惑一被)
   (诘责遽出孙言君子非之○ 戴溪
曰谶记之说/果孰为之初乎左氏传春秋杂取神怪卜筮论)
   (说祸福皆有据依有童谣而无谶语至司马迁/作 (第 20a 页)
  高氏春秋义宗序
诸经笺故既多必有集大成者出而摭拾之周易则李

鼎祚房审权尚书则林少颖诗则吕东莱 戴岷隐
礼则
卫正叔周礼则王与之而春秋则吾乡高端叔也端叔
为澶渊功臣琼之后南渡后居四明家贫无书借之邻
家不暇 (第 10b 页)
莱南轩为多然两先生皆莫能以止斋为及
门是也阁下于徐文忠公而下牵连书蔡文懿公幼学
吕太府祖俭项龙图安世 戴文端公溪
皆为陆子弟子
则愚不能无疑焉浙学于南宋为极盛然自东莱卒后
则大愚守其兄之学为一家叶蔡宗止斋以绍薛郑之 …… (第 3b 页)
敷文讲学而
止斋乃敷文高弟故行之复从止斋今观行之所著书
大率在古人经制治术讲求终其身固未尝名他师也 肖望
亦为其乡里之学项平甫来往于朱陆之閒然未
尝偏有所师要未有确然从陆子者倘以陆子集中尝
有切磋镞厉之语遂 (第 4a 页)
事不
至官府县长吏之贤者必造而问政言无所隐人有阴被其赐
而不知者里居之日与马公师文孙公居敬为同志永嘉 戴公
少望
闻先生名奉贽愿交大愚在朝行数称先生之文学行义
彭公子寿章公茂献叶公正则吴公德夫汪公季路黄公文叔 (第 16b 页)
    国子正陈希点太学录汤璹并除太学博士
    袐书省正字李璧除授书郎
    主管架阁文字陈武除国子正 戴溪
除太学录
    端明殿学士四川安抚制置使赵彦逾赠三代并妻 (第 25a 页)
陋之法礼乐刑政损益同异之际
必审其故实研索不遗于经无不合于事无不可行自
薛氏一再传为陈君举氏叶正则氏 戴少望
氏而陈氏
尤精密讨论经史贯穿百氏年经月纬昼验夜索一事
一物咸稽于极上下千载珠贯而丝组之综理当世之
(第 5b 页)
 诸先辈论行文法
东莱吕公(祖谦/)云论各有体或清快或壮健不可律看
做论有三等 上焉藏锋不露读之自有滋味 中焉
步骤驰骋飞沙走石 下焉用意庸庸专事造语 看
论须先看主意然后看过接处 论题若玩熟当别立
新意说 作论要首尾相应及过处有血脉 论不要
似义方要活法圆转 论之段片或多必须一开一合

方有收拾 论之缴结处须要着些精神要斩截 论
之转换处须是有力不假助语而自接连者为上若他
人所详者我略他人所略者我详 题常则意新意常
则语新 意深而不晦 句新而不怪 笔健而不粗
 语新而不常 戴公(溪/)
云史论易粗宜纯粹 性理论易晦宜明白
破题欲切而当欲明而快 破题结题是终始着力处
原题贵新 讲题贵赡  (第 4b 页)
得谋臣策士若/经生学士便不能屈了)虽然四皓非谋臣策士比也(四/皓)
(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本之 戴溪
高帝善将将论)谨论 (第 24a 页)
上下之情阔绝秦之浅中可见矣(秦之心/不广)而亦以仆其
(戴溪
笔议尊君卑臣实自秦始始皇自谓皇帝/自称曰朕群臣曰昧死 顿首再拜字用此意)高皇
帝宏其规模(高祖心广 (第 64a 页)
  再序
我朝文章肇变为刘杨再变为姚元三变为虞欧揭宋
而后文为全盛以气运言则全盛之时也盛极则亦衰
之始自天历来文章渐趋委靡不失于蒐猎破碎则沦
于剽盗灭裂能卓然自信不流于俗者几希矣吾尝以

近代律今之文仅得与曾巩苏辙王安石李清臣陈无
已之流相追逐相亡而中衰也已不得步武于陆游刘
克庄三洪矧叶适陈传良 戴溪
乎不得步武于叶适 (第 8a 页)

陈传良矧晁张秦黄乎不得步武于晁张秦黄矧二
苏欧阳乎 (第 8a 页)
嗣与国家相为久长者有不待他取于义而得
矣弘道曰善子之言非独誉公而已请书之以献或因
可记其斋云

   戴溪
庵记 …… (第 6a 页)
  上饶薛君玄卿既葬其亲于临川白马山之阳复构屋
数十楹于墓道之南择材质良惟时閒休工丁共力旬
月告就邃厥中以为神栖主人仆从各有居处内庖外
厩靡不饬备黝垩鲜辨垣墙周固俾乡之愿而有恒者
居守之且为之田以为岁时展省休止之所旁有溪流
相传戴氏昔居其上而溪遂以姓名因扁曰 戴溪
之庵
而来徵余为之记嗟乎吾见贵富人之墓多矣凿山累
石不遗馀力曾未几时而斧斤已及其木者有焉无乃 (第 6b 页)
 (指又刘质夫许襄陵孙明复高息斋王彦光吕永嘉/家则堂诸解大全去取未必悉当今择其粹者录之)
 (叶石林赵木讷 戴岷隐
黄东发诸家之说多先儒未/发而大全不载则纂修诸公之挂漏也余遍搜藏书) (第 25a 页)
  郑浃际诗传序
莆田林子发氏携宋郑浃际先生诗传训诂谓德润
曰先生昔在闽中䌷绎之暇集为此书其间摘诗传
之幽隐辨事物之名义真所谓发诸儒之所未发者
于是以校正是本俾德润读之愚按慈溪黄氏谓文
公朱氏因雪山王公质浃际郑公樵去美刺以言诗又
尝于郑传取其切于诗之要者以备集传矣独惜当

时门人学子各宗其宗而不能参会折衷之以见
书之有补于学者噫汉儒专门训诂一经之旨扬鏕
分路使后世学者莫适其适而经之本文亦乖戾破
碎至宋濂洛诸儒出然后诸经之旨粲然明白今考
载籍诗传自伊川欧苏诸先生发其理趣南渡后李
迂仲张南轩吕东莱 戴岷隐
严华谷诸先生又各自
名家而方今学者咸宗朱氏者岂非以其义明理畅
足以发诗人比兴之旨趣辞简意备足以广诗人 (第 1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