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尤不可汲汲烦论。以取其杆格而不能入也。若拒之如乙亥。则贻辱于先贤。归过于 主上。而大孤士林之望。不如 徐观
时势。以图后举。而设若 主上益留心学问。欲兴起斯文。是褒崇之典。不得不先及于二先生矣。恐不可如是。聘 (第 186L 页)
○己巳)
出享一节。守土之臣。岂敢不奉 朝命乎。于韩魏公新法事可见矣。鄙意告由埋安之时。亲执惟谨。徐 徐观
势图递。则奉命之义。自靖之道。并皆得宜。如何如何。
答成生万相(庚申)
不意 国故。臣民之痛。曷可极 (第 156L 页)
之言。想必有长思深虑者。鄙意固不无少异于其间者。而又何敢以一朝之见。卒然立异耶。切望诸贤亦姑勿轻动。 徐观
其毕竟勘定至佳。诸贤倘有云云。则人口必增。更乞慎重。不宣。
答南云路(壬寅)
曾承在洛时手札。且示疏 (第 71L 页)
 第二十八板○所谓在中之义。犹曰在里面底道理云尔。非以在中之中字。解未发之中字也。
大本之中,未发之中,在中三个中字。义各不同。大本之中。是性之德。道体之象也。未发之中。对四情言。道体在中者之名也。在中之中字。对外之称。方位之名也。程子之意。盖兼在中二字。发明未发之中之义。非以对边之中字。解未发之中字。故朱子云然。
 第三十板○虚心平气。以 徐观
义理之所在。如其可取。虽世俗庸人之言。有所不废。如有可疑。虽或传以为圣贤之言。亦须臾加审择。
心法当 (第 452L 页)
乱之前茅。使天下机心日滋。纷事日踵。此非圣王之所当急也。设使有不得已而取用者。我国既通于上国。则自当 徐观
其便否而量力去就。何必仆仆然从事于妖贼乎。至其矿学地学水学之头头眩弄。类皆遏绝地脉。剿竭天产。无益于 (第 98H 页)
。则郑广成云。中道留住差官。是昏朝之弊。今若如此。民必惊骇。习阵退行。差官则许令入来。何如。 上曰。 徐观
唐将入来之期。日子不至相值。则观势为之。可也。
  [五月十二日]
五月十二日昼 讲时。侍读官李楘。 (第 350H 页)
有所得。已涉私意穿凿。而不免于郢书燕说之诮。岂可乎哉。故朱夫子尝言大抵读书。须是虚心平气。优游玩味。 徐观
圣贤立言本意所向如何。然后随其远近浅深轻重缓急而为之说。此读书者之所不可不知也。未知以为如何。
答崔 (第 274L 页)
   
(元宗四年癸亥四月甲寅。遣礼宾卿朱英亮,郎将郑卿甫等。如蒙古奉表。八月十七日甲子。英亮等。还自蒙古。诏曰。朕向见卿心之未孚。故有责备之报。今玆来复丐候生民稍集。然后惟命。辞意恳实。理当俞允。凡所言能践与否。卿其图之。仍赐羊五百。)
君亲之义。善贷不违。臣子之情。直陈无隐。一昨使轺之旋返。数条宸綍之奉传。其所谓置邮事。虽则民残而未孚。为其诏谕而曾设。至北境蘧庐之相

属。如上朝行李之所监。其馀并敕之多端。亦欲应时而并禀。但缘遗噍。初沐至仁。薾(一作萧)然茂草之间。与野兽争家而始集。蕞尔编蓬之下。犹江鱼处涸而相濡。若当此时。将籍其数。顾惟虽氓之尝(一作常)经患难。恐昧法制而益积惊疑。冀回厚眷(一作眷) 徐观。
俾有宁心而允济。抑又出师(或有旅)输粮(或有饷)等事。干戈以后饥馑(一作疫)相仍。民口之存者百不一二 (第 337H 页)
廷之耻也。宜 徐观
其变。然后诛之未晚也。错之削诸侯。亦非不虑其反逆而策之者也。宜委以制御之任。有不可而后诛之亦可矣。况 (第 517L 页)
以手借人。某等各揔兵机。甫临贼境。利在速战。虽知振旅以遄征。死不复生。犹恐无辜之同毙。故执刚柔之柄。 徐观
逆顺之机。夫何无识之徒。终未体予之意。复从草窃之盗。自速巢焚之灾。彼计堕玆。是我幸也。不以此时而得制 (第 96L 页)
者。以待閤下之明。惟冀閤下不以人废言。而东观翰掖之地。如有一员缺者。以谐之名挂于启拟之首。任之以事而 徐观
其效。若果不如言。则斥逐之。复加仆等以狂妄阿弊之诛。使侥 (第 241L 页)
杂沓。诱以入朝之意。则或躬自来朝。或遣子入侍。势所当然。虽未得此。犹可以审其居处形止及其众寡虚实。又 徐观
其欲附我之辈。密诱以授职厚待之利。则甚有穷困者。势将来赴。而彼之情状。凡百谋为。可以悉矣。今又童豆里 …… (第 375H 页)
试验可也。此恐是不欲行贡法之意也。何则。大抵法苟未便。则虽六典所载。或有改之者。况此大法。将以试验。 徐观
民志事势。或增或损。期以适中。尽善尽美。然后画一行之耳。岂宜造次 (第 382L 页)
然于其中。择其德优者。封嫔主内治如何。喜等启曰。封嫔则名分至重。不可轻议。姑以其中有德行者。主内治。 徐观
德行。然后命之为主。亦未晚也。
 二十六年甲子夏四月初五日乙酉。右议政申槩遘疾累日。命上京调理。仍  (第 402H 页)
有事。谋议纷纭。皆以为可入击。国家连岁凶荒。而有此举。则恐不得御其外患。而反致内事之不能安静也。须当 徐观
年丰而为之可也。○己丑。洪彦弼启曰。臣于前者。累次辞避。未 (第 287H 页)
揖于门曰:『知公白酒新熟,远来相访,愿求一醉。』实熙宁元年八 月十九日也。公见其气骨秀伟,跫然起迎, 徐观
其碧眼有光,与之语,其声清圆, 于古今治乱,《老庄》浮图氏之理,无所不通,知其非尘埃中人也,因出酒器
变化惊何速 ,昔号刚强今亦颇。怜君独守廷尉法,晚岁却理鄱阳柁。莫嗟天骥逐羸牛,欲试良 玉须猛火。世事 徐观
真梦寐,人生不信长轗轲。知君决狱有阴功,他日老人酬魏颗 。〕此诗云:〔横前坑阱众所畏〕,以讥当时用事 ……试良玉须猛火〕,良玉经火不变,然后 为良,言冠卿经历艰难,险阻折挫,节操不改,如良玉也。又云:〔世事 徐观
真梦 寐,人生不信长轗轲〕,为冠卿屡与朝廷争议刑名,致不进用,言人事得丧去来, 譬如梦幻,当时执政必
揖于门曰:『知公白酒新熟,远来相访,愿求一醉。』实熙宁元年八 月十九日也。公见其气骨秀伟,跫然起迎, 徐观
其碧眼有光,与之语,其声清圆, 于古今治乱,《老庄》浮图氏之理,无所不通,知其非尘埃中人也,因出酒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