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士人某” 相关资源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篇藏于家。皆冲淡雅健。诵而读之。可知其人也。后几年。江之人士。设俎豆于明谷之院以享之。公配南平文氏。 士人某
之女。判书瑾之后。继配晋阳郑氏。士人祯之女。府使铦之曾孙也。有子男二人。长体道。次体义。体道子德秀。 (第 542H 页)
考讳敏河。号箫翁。以剡荐 除寝郎不赴。用优老典拜同知中枢府事。后以子枋贵累 赠至吏判。前配某封某氏。 士人某
之女。后配某封某氏。 (第 119L 页)
士人某
之女。俱 赠某夫人。有丈夫子八人。人以荀氏八龙比之。而公其长也。孝友之行。出于天得。自稚小时已知事亲 …… (第 119L 页)
。公尝累拟斋郎望。终未蒙 点。人皆惜之。生于某年某月某日。卒于某年某月某日。得年(缺缺)娶全州李氏。 士人某
(第 120L 页)
则得于文章者精深。已可知矣。世之以豪士目之者。非真知公者也。公岂止一豪士而已哉。子三人。长声一。娶 士人某
之女。生一子幼。次声五。娶 (第 356L 页)
士人某
之女。生二女幼。次声九。未娶矣。声一录公之行。请余状之。屡辞以不文。其请愈往愈诚。遂感其诚。而忘其不 (第 356L 页)
  

鹤城志
岁在己卯初夏之闰。余受 命为吏于鹤城府。出都北征。于时浓绿成阴。天气未热。乘小车威迟原隰之间。历五日而登铁岭。府之功曹将吏咸候于岭上。是府之初界也。粤翌日到鹤城。山川开朗。民物稠盛。诚一雄府也。府之 士人某。
怀刺请谒。接而赐坐曰。余田游岩所谓泉石膏肓烟霞痼癖者。而谢永嘉之肆意敖游。柳柳州之阐发名胜。窃尝慕之 (第 50H 页)
春女。温谨甚得妇道。先公卒。祔公墓。育一男一女。男师德通德郎。娶务安朴寿昌女。乡里以孝子孝妇称。女适 士人某。
有孙四人。长亨逵有至行。次升逵。次行逵文科持平。次兴逵。内外曾玄揔五六十人。铭曰。
事亲尽诚而于孝笃 (第 236L 页)
光汉皆世其家。曾祖讳相绅,祖讳时垞,祢讳庆祚。妣晋阳河氏。慕窝禹范女。遁窝镇敏之孙也。淑人载宁李氏。 士人某
女无育。取堂弟奎荣长子禧寿为嗣。铭曰。
余昔出饯。汉滨雪天。瞻望主屹。归袖翩翩。惟公之志。余实揣之。 (第 395L 页)
坡曰枯肠癖贮汗牛书。孙公珍远曰博古文章倾海左。竹厓曰谦无自伐。战兢做来。小庐安公孝寔曰三碧名高五凤楼 。关东
士人某曰八域云云金上舍。平生不见恨如何。京中识不识嗟叹曰南方奎星陨矣。配全州李氏得祥女。育三男 (第 648L 页)
或有阙漏者。照管不及而或有讹误者。虽非加损于先生。而传之万世。不能无后人之憾。乃者嗣孙正淳等。与一方 士人某
某。采摭门贤之叙述。考据诸家之文字。阙漏者补之。讹误者正之。因略而致详。援彼而證此。体统谨严。条理精 (第 358L 页)
。讳世瑗生员 赠吏议。讳达中生员参奉。归岩以下四世。即叔母之高曾祖及考也。妣顺天金氏。襄景公承霔之后 士人某
之女。以 元陵癸酉十月二日。举叔母于栗里寓第。五岁参奉公捐背。金氏悯育艰苦。然常谓寡女无教。每事令遵 (第 567H 页)
救弊事。与语良久。乃曰。所言皆有理。或能访偃室乎。君辞以病终不往。其后巡相见乡中一朝士曰。闻君之乡有 士人某。
笃行好施。待火高义。晏平仲以后复见此人。尝种梧亭畔。吟诗曰。光风常与月宵期。清气浮空影满枝。休把是非 (第 227L 页)
监寿同枢。考讳龟锡以荫历典灵山,新宁二县。妣淑人丰山柳氏参奉圣曾女。西厓文忠公六世孙也。淑人宣城李氏 士人某
之女。公兄弟三人。伯氏公及公为柳氏出。公以 英庙丙戌生。幼资禀靓雅。颖慧出人。四岁先夫人见背。鞠于祖 (第 573L 页)
阳为祖。入本朝。工曹参判贺霖徙居平壤。曰薰。曰重彬。曰光老。高曾若祖也。考益垕隐德不仕。妣中和杨氏。 士人某
女。公年六十有六。 纯宗辛巳八月四日卒。葬于林原之绫城里。配延安金氏希鲁女。先公四年生。享年九十一。 (第 249H 页)
士友所推许如此。县以君笃行闻于方伯。而卒无人推挽之者。蕴玉未售。竟终蓬荜。识君者无不惜之。配新平李氏 士人某
之女。有妇德。年七十一后君四年而殁。合葬于君墓。丈夫子三。震贤,震杰,震明。震贤娶柳元植女有二男三女 (第 403H 页)
 

先代有勋劳。得蒙世荫者。宁冒称生员。而羞以忠义卫行号。何如。
假称美号。不如实称猥号。
 今有 士人某
性孝。其先君平生雅居之所。不忍坐卧。至于幽闭。逑以为此意甚可爱。然一家之中。若有敬谨之事。必就其处决 (第 377H 页)
,优礼遇之。有才爱才,于斯愈信。
绝对多偶得,故属对綦难。江南燕子矶有废武庙,仅保存云长一勒马横刀偶 像。士
人某赴乡试,系缆矶头,入庙游览。猝成上联云:“孤山独庙一将军,单刀匹马。”竟无下联。苦思不得,以为才 ……移置座中。
黄惕冰云:蔡德民精于绘事。某年落拓白门,有题画句云:“偷眼霜禽知得否,冷花也有向阳时。” 又友
人某厚禄书断,荏苒多年,忽邮绢索写梅花。蔡君报之,题句有云:“寒酸本是和羹用,岂为奸雄止渴来。”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