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于一州则可也。行于一国则不可也。或以谓东南无寇。而莱镇独置新卫。甚不便。是皆不然。臣请为 朝廷辩之。 齐桓公
制国。四里为一连。十连为一乡。五乡为一军。凡齐国二十一乡。为士之乡者十有五。为工商之乡者六。此 (第 81H 页)
桓公
初行乡法也。唐太宗诏置府兵十六卫。凡天下六百三十四府。府有折冲果毅都尉。全府发则折冲都尉以下皆行。不 (第 81H 页)
尽发则果毅都尉行。此太宗初行卫法也。盖 桓公
二十一乡。变为太宗十六卫。然而天下有事。则家家皆从军旅。天下无事。则人人皆归田亩。二十一乡。与十六卫 …… (第 81H 页)
之百工。固不若古之百工。然天下至神之机应于心。而伎巧不应于手者。臣未之闻也。
八曰。商贾子弟卫者。始 齐桓公
所置乡二十有一。商亦与焉。盖人人皆隶于乡。则所谓五家之轨。无一家之不为乡也。十轨之里。无一轨之不为乡 (第 84L 页)
何话。朱子与胡致堂深致慨恨于其不尽传于后世矣。以颜子于夫子之言。无所不悦。而證不违之义。可谓亦通。 齐桓公
尊周攘夷。视其所以则好。而观其所由则出于以力假仁。唐太宗受言纳谏。观其所由则善。而察其所安则出于勉强 (第 283L 页)
。列宿不见。象诸侯微也。众星霣坠。民失其所也。夜中者。为中国也。不及地而复。象齐桓起而救存之也。向亡 桓公。
星遂至地。中国其良绝矣。诚如是说。天之使恒星不见。已有意。其夜中又有意。星霣又有意。霣而不及地又有意 (第 661H 页)
名与实两失。而几乎无物矣。夫名者。实之宾也。先实而后名。天下之道皆然。而惟为富强之术者。尤以名为忌。 齐桓公。
内政寄军令。越王句践。十年生聚。吴人不知。吾之实未成。而名先播于外者。非计之善者也。且所谓变更者。变 (第 101L 页)
年六十一。其生朝。寅卿称寿于堂。既退谓泽荣曰。善吾父子间者莫如子。子宜有一言以寿吾父。余尝读庄周书。 齐桓公
读书于堂上。论扁斲轮于堂下。释椎凿而前曰。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也。公曰有说乎。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 (第 240L 页)
亦曰善战者服上刑。辟草莱任土地者次之。夫善战者。后世所谓天下之伟烈奇功。而孟子罪之。由此言之。将将者 桓公
之事。而其罪止于辟草莱任土地而已。将将而至于善。则文公之事。而其罪可以上刑当之。善之不已。而其罪愈重 (第 307L 页)
。依旧是沁沁泄泄之态。则彼邻敌者。固视我如囊中物矣。虽列邦者。亦当以为应然而无所发公愤矣。世安得有如 齐桓公
存卫存邢之义者乎。且自古国家之大𥚁。莫甚于依附他人。则虽亲伯叔。亦不足恃。惟吾主吾国。吾行吾事。惟 (第 111L 页)
院。辛丑。荐入史局。壬寅。转侍讲院说书。时 仁庙毓德春宫。圣学日跻。公以辅导为己任。尝讲大学衍义。至 齐桓公
景公事。公进言曰 (第 73H 页)
桓公
(第 73H 页)
。足下职为宣慰。通使臣之情。而使两国无阻者。乃足下之责也。使臣何敢不一言之。以贻后日之衅乎。昔楚王谓 齐桓公
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犹风马牛不相及。言其道里之辽远也。然齐楚虽远。乃是文轨之所同也。一价行李。 (第 417L 页)
   过吕东莱读书堂
   过雍齿墓
   过潍水
   过晏平仲故里
   过牛山
   过齐景公墓
   过 齐桓公

   德州晓行。忆诸儿庐次。(时有夫人丧)
   初到玉河观即事
   朝天宫习仪
   冬至进
   再叠
   题弥陁寺
   过淄河
   青州
   牛山(在临淄县南十里)
   次白沙韵
   过 齐桓公

   过齐景公墓
   齐宣王墓
   过田单墓
   白沙以余题东莱书院赡士田碑诗。为韵险而难
伯佐有才嫌器小。主盟无德尚功多。南巡衡岳仪如岱。东决平原策治河。俯仰悠悠千古事。晚晴渔店一声歌。
齐桓公

无忘在莒日。置相射钩臣。伐楚王灵振。尊周霸业新。如何勤远略。又复近刑人。一片荒原石。停骖为 (第 292L 页)
恶恶之心。沛然若决江河。则国家幸甚。且臣之所忧。岂在于一人之进退哉。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此固 齐桓公
所以惩创于郭亡也。 殿下既知珥之无他。又知言者之谗疾。而两无所问。将何以解中外之惑耶。今举朝无一人言 (第 50H 页)
 朱子曰。错。舍置也。诸。众也。○程子曰。举错得义。则人心服。○谢氏曰。好直而恶枉。天下之至情也。顺之则服。逆之则去。必然之理也。然或无道以照之。

则以直为枉。以枉为直者。多矣。是以。君子大居敬。而贵穷理也。
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大学)
 朱子曰。命。郑氏云当作慢。若此者。知所爱恶矣。而未能尽爱恶之道。盖君子而未仁者也。○胡氏曰。 齐桓公
之郭。问父老曰。郭何故亡。曰。以其善善而恶恶也。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曰。郭君善善不能 (第 18H 页)
 蔡氏曰。君失人心。则为独夫。独夫则愚夫愚妇。一能胜我矣。朽索易绝。非可以驭马也。以喻其危惧可畏之甚也。○麦丘邑人。祝 齐桓公
曰。愿主君。无得罪于群臣百姓。公怫然作色曰。吾闻子得罪于父。臣得罪于君。未闻君得罪于臣也。麦丘邑人拜 (第 44H 页)
。分成均馆。己亥。例升实选。仕实录厅。辛丑夏。荐入史局。壬寅。转说书。时 仁庙在东宫。讲大学衍义。至 齐桓公
景公事。先生言曰。齐桓 (第 387L 页)

齐桓公
曰。愿君无得罪于群臣。百姓斲轮之匠。径上 (第 246H 页)
桓公
之堂。讥其读圣人糟粕。古之英主。察于微言。故能有成就。翰弼虽贱。读书三十年。稍有识见。其上疏或切 圣 (第 246H 页)
 序说受业于子思之门人。赵氏注及孔丛子等书。皆云孟子亲受业于子思。干按子思孔子之孙而孔鲤之子也。孔子年六十九岁孔鲤死。则子思之生虽未知果在何年。而其生于孔子六十九岁之前则可知矣。鲤死后四年孔子卒。而通纪曰子思少尝逮闻圣祖之训。然则孔子生时。子思之年虽少而其不为幼稚则较然矣。孔子世系曰子思之子白在齐威王时再召为国相不受。史记曰威王卒子宣王立。喜文学游说之士。然孟子至而不能用云云。夫白以子思之子在威王时已为国相。而孟子之事始见于威王之子宣王时。则其去子思之时虽未知其几何。而然其间年岁之远则推此可见矣。且姜齐景公时孔子尚在。而景公后历子莽,悼公,简公,平公,康公。至田齐田和, 桓公,
威王,宣王。则凡前后九世矣。孔子未卒而子思之生已久。则历齐王九世之后。安保其尚能生存。而得教乎孟子也 (第 383H 页)
而率尔变改。则有覆败之虞。时乎可改而因仍胶守。则有萎靡之患。其所关系。可不慎欤。历观前世。劝惩不一。 齐桓公
闾井部伍之制。得太公之遗意。为五伯之首。而景公之因循习俗。不能奋发。未免衰微之讥。汉文帝躬行清静之化 (第 551L 页)
何不觉悟而更求贤。曷为卒任不肖以至于是。上曰。临乱之君。各贤其臣。令皆觉悟。天下安得危亡之君。房曰。 齐桓公,
秦二世亦尝闻此君而非笑之矣。然则任竖刀,赵高。政日益乱。何不以幽,厉卜之而觉悟乎。上曰。惟有道者。能 (第 293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