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曲類
詩文評類
詔令奏議類
(改喂为饱则不若公语且有来处/此前汉 陈馀
所谓以肉喂虎也)汝何敢反汝何敢反
行且骂众畏恶其言不忍闻(畏下或有皆字非是/或在畏上则或有之)且虞 (第 7b 页)
  梦赋            真观
昨夜眠中意识潜通类庄生之睹胡蝶如孔氏之见周

公虽梦想之虚伪亦心事而冥同尔乃见一奇宾傲岸
惊人无名无姓如鬼如神姿容閒雅服玩光新入门高
揖诣席誇 陈余
乃问曰夫邪不干正恶无乱善清浊异
流升沈各践吾身披法铠心游妙典六贼稍降四弛方
遣大乘已驾小麾宜剪君是何 (第 52a 页)
  杂诗            斯德(二首/)
翘翘椅梧树孤高出林杪凉风吹一叶大地惊秋早星

火夜西沉白露被衰草寒暑互相寻繁华岂常保缅想
人间世群动纷扰扰随分得逍遥鹏鴳同为乌莫大于
秋毫太山谓之小舜华岂不荣大椿有时槁万龄同日
暮达观甚明瞭海水变桑田下筹有神老二仪或崩坠
把人心悄悄惟有学无生劫尘一时扫
  咏史
仕宦贵荣名结交徇知巳知巳者为谁 陈馀
与张耳二
贤克缔欢一时咸仰止相慕何其诚相期许偕死白刃 (第 19a 页)
  夏氏世谱
禹之先出于黄帝而别氏姓姒氏其后分封以国为姓
有夏后氏夏今陕州夏县禹所都因以为有天下之号
者也殷汤时有夏革卫有夏戊夏期而陈别有夏氏以

王父字所谓少西氏妫姓之后也楚汉之际 陈馀
(第 1b 页)

以赵王弱国初定自傅之夏说为相国守代汉易太
子夏黄公避秦而隐留侯招之出卒定汉嗣夏宽从申
公齐鲁间受诗事 (第 1b 页)
于此说则知兵之非至粗也愿闻其旨
问兵者天下之至变其安危存亡常在反掌之间繄计
之得失明矣请以前史论之 成安君
之禦汉师也果用
李左车之言则淮阴将遂困井陉乎吴王濞之向关中
也果行田禄伯桓将军之计则条侯遂委关东乎董 (第 20a 页)
   读孔丛子

孔丛子六卷连丛子一卷通二十三篇嘉祐中有宋大
夫咸为之注释今所传蜀本是矣乾道中王君蔺稍又
釐补其讹阙是为舒家本然取两家本阅之盖皆以为
孔子八世孙鲋子鱼丛聚成书而连丛续于汉太常孔
臧其实不然子鱼生于战国之末一为陈涉出知难而
退遗言隐行不传于世者必多安在猎取一二自暴其
美侈然上附于先君之列而谓之著书耶张耳 陈馀

人者汉初谓之贤士又或以叔孙通为圣人今书数引 (第 2a 页)
睦侯奉敬王后
莽死丰子恢辟乱过江居吴兴改姓妫五世孙敷复改
姚姚惟陈可以世求轸生秦东阳令史婴婴生女 成安
君馀馀
生轨轨生审审生安安生桓桓生愿愿生四子
清察齐尚齐生源源三子寔崱邃寔字仲弓后汉大将
军掾属文范先生生六 (第 5a 页)
其厚薄辽远不相及而两女孙之夫顾
皆将相将天移报公德他门也耶诚然亦理之未茔者
 燧取铭之铭曰
观先汉臣 陈馀
张耳耳终汉事馀中畔弃耳有 (第 5a 页)
赵王馀
斩坻水天方与汉能与者昌天与仇之宜旋踵亡效于
计数一轨千古今蠡为州中城外乡城捍恃强噍类悉
戕三十维乡公 (第 5a 页)
法虽坐作进退之末莫不有节若平
时不学一旦缓急何以应敌如此则学者于行师御众
战阵营垒之事不可不讲
史言 成安君
儒者故为韩信所胜 (第 20b 页)
成安君
岂真儒者哉若真
儒必不为韩信所诈如曰吾行仁义云耳人得而罔之是木
偶人也夫兵虽不贵诈亦人所不得而诈然后 (第 20b 页)
   荀彧
操欲取徐州还乃定布彧曰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
(云云/)攻之不拔略之无获不出十日(云云/)
 此是学李左车说 陈馀
(第 1a 页)
 拜韩信(汉书高帝纪汉王斋戒设坛场/拜韩信为大将军问以计策)计日(魏志司/马懿临)
 (危制变禽公孙/渊可计日待也)斩成安(史记韩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赵王 成安)

 (君陈馀
闻汉且袭之也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信/引兵下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夜半传发选轻骑)
 (二千人人持一赤帜 (第 5b 页)
 (十骑驰/突燕阵)谋夫(小雅谋/夫孔多)(说文俾益也/从人卑声)拾遗(汉书梅福/传高祖举)
 (秦如鸿毛取/楚如拾遗)广武(汉书韩信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赵王 成安君陈馀
闻汉且袭)
 (之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说 (第 12a 页)
成安/君
曰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
 (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后 …… (第 12a 页)
 (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吾骑兵绝其后野无所掠卤不至十日两将之头)
 (可致戏下愿君留意臣之计必不为二子所禽矣 成/安君
儒者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不听广武君策)
 (信使间人窥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破虏赵军斩成安 (第 12a 页)
  陈人意气恹恹将归于尽隋炀起敝风骨凝然其于追
风勒雅返汉还骚相距甚远故去时之病则佳而复
古之情未尽诗至 陈馀
非华之盛乃实之衰耳不能 (第 16b 页)
  落花落落花纷漠漠绿叶青跗映丹萼与君徘徊上金
阁影拂妆阶玳瑁筵香飘舞馆茱萸幕落花飞撩乱入
中帷落花春正满春人归不归落花度氛氲绕高树落

花春巳繁春人春不顾绮阁青台静且閒罗袂红巾复
往还盛年不再得高枝难重攀试复旦游落花里暮宿
落花间与君落花院台上起双鬟

  (自梁 陈馀
音转入老秀 芳言如馥)

  五言律诗

  铜雀妓

  金凤邻铜雀漳河望邺城君王无处所台榭若平生 (第 15b 页)
   吴主与诸葛瑾论魏帝
近得伯言表(陆逊字/伯言)以为曹丕已死毒乱之民当望旌
瓦解而更静然闻皆选用忠良宽刑罚布恩惠薄赋省
役以悦民心其惠更深于操时孤以为不然操之所行

其惟杀伐小为过差及离间人骨肉以为酷耳至于将
御自古少有比之于操万不及也今睿之不如丕犹丕
不如操也其所以务崇小惠必以其父新死自度衰微
恐困苦之民一朝崩沮故彊屈曲以求民心欲以自安
住耳宁是兴隆之渐邪闻任陈长文曹子丹辈或文人
诸生或宗室戚臣宁能御雄才虎将以制天下乎夫威
柄不专则其事乖错如昔张耳 陈馀
非不敦睦至于乘
势自还相贼乃事理使然也又长文之徒昔所以能守 (第 1b 页)
   紫相公
进士于则谒外亲于□阳未至十馀里饭于野店旁有
紫荆树村民祠以为神呼曰紫相公则烹茶因以一杯
置相公前策马径去是夜梦峨冠紫衣人来见自 陈余
则紫相公主一方菜蔬之属𨽻有天平吏掌丰辣判官
主俭然皆嗜茶而奉祠者鲜以是品为供蚤蒙厚饮可
谓非常之惠 (第 50b 页)
 以比周召太公之徒赞周勃则云伊尹周公何以加
 夫史氏拟人必于其伦不可不慎也以何信等辈而
 上方三代圣贤谈何容易哉至论张耳 陈馀
则又讥
 其异于太公季子迁之品藻陋矣
迁论壶遂云天子方倚以为相会遂卒不然壶遂之内
 廉行修斯鞠躬君子 (第 4a 页)
  范增论
苏氏论范增以其劝羽杀沛公为人臣之分而义帝之
立增为谋主羽杀卿子冠军为弑义帝之渐弑义帝为
疑增之本故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之时予独疑
苏氏之期增太重而未核其实也增智谋之士耳非能
以仁义事君者也其劝项氏立楚后非为怀王也为项
氏耳天下并起而亡秦秦有可亡之实而我无可亡秦
之名故不得不有所挟以令天下增之说项梁立怀王

犹张耳 陈馀
说陈胜立六国后也使胜遂行耳馀之计
则耳馀将事胜乎将事六国乎夫人必有相许之素也
而后可责其相急之诚增之 …… (第 15b 页)
  卫青论上
淮南王安将反独惮大将军青与汲黯而蔑视丞相弘
以下大将军凡七出击匈奴斩捕首虏五万馀级一与
单于战收河南地遂置朔方郡其将兵多至五万骑少
或三万骑未尝折北而李广尝以偏师出塞多不过万
骑少或四千骑往辄无功间为敌所生得其才器不及

青远甚然司马迁为两人立传誉广不啻口出而于大
将军青但记其斩首获生之数至于壁垒行阵料敌出
奇之法阙如也心窃怪之及观苏建责大将军选择贤
士之言及大将军谢以奉法遵职不敢招士乃释然曰
迁所以不取大将军之故在此矣盖自战国四豪以及
汉初张耳 陈馀
之徒好为卑躬厚礼笼取天下之豪杰
流风馀韵浸淫成俗魏其武安以此搆大狱掇奇祸而
卒莫之惩如郑当时见客无贵 (第 18a 页)
侯各有功
不分王之将置何地乎盗亦有道羽既称诸侯长能一
切以无道行之乎羽失天下正坐背约宰割不平故田
陈馀
首发兵端而沛公乘之于外不可云失在分封
也子房虽发八难前劝汉王捐关以东予信越等后又
劝汉王益封信越使人 …… (第 7b 页)
索十日不
得岂有术与曰非术也秦法太重秦虐太深天下之人
重足侧目久矣彼始皇直孤立耳当秦灭魏时购求张
陈馀
耳馀乃为陈里监门反以其名令于里中耳馀
且不可得况子房哉汉武任酷吏作沉命法曰群盗起 …… (第 40a 页)
  李斯列传

秦未亡也为秦灭六国者先亡矣造作阴谋遣人赍持
金玉游说诸侯可下者厚遗之不则利剑刺之离其君
臣之计者李斯也为赵高所搆卒具五刑家世为秦将
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者蒙恬也与其
弟毅相继受戮为秦大将拔赵破荆降魏定燕齐者王
剪也幸获首邱而其孙王离卒虏于项籍盖秦以诈力
取天下天厌其德故佐秦者无一得免耳彼周召之徒
秉德辅世者后裔延八九百年不绝善恶之报何如哉

李文饶论亡国之鬼神不平多出妖淫之色破人家国
引妹喜骊姬等为证余谓不独此也又有佞巧之人焉
秦灭六国赵高以赵氏疏属得事始皇扶苏胡亥皆死
其手秦之公族大臣名将为所诛杀略尽而秦遂以亡
是亦女戎之类也语曰亡秦必楚吾谓赵亦有力焉
  张耳 陈馀
列传
(第 53b 页)
陈馀
皆反覆之士也当其佐陈涉欲王楚耳馀以
为示天下私不可及从武信君下赵则又劝其自王以 (第 53b 页)
填赵何相背之戾也钜鹿之事耳责馀以必死及相见
时遽收其将印此耳过汉东击楚使使告 陈馀
欲与俱
馀要以必杀张耳此馀过及耳从韩信击斩馀泜水上
至并杀其故主赵王歇则耳罪之大者也刻木为人而
拜之 (第 54a 页)
帜曰赤心为主可
发千古一笑
通鉴纲目之作于帝业已成者多予辞未成者虽有善
苟非炳耀人耳目者多抑之如范增 陈馀
阴世师王伯
当之类细考之自见未免以成败为淑慝非所以为训
也文公平生畏友东莱南轩二公耳南轩相门之子故 (第 3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