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詔令奏議類
辞直 道标
慷慨之节曾不顾身蕴经营之志期于尽敌
与右武卫将军陈丘右金吾卫翊府中郎将李玄通(一/作)
(道/)副使 (第 3a 页)
   谒者私度关判
汾阳县竟戎幼学弱冠应举西入关遂委过所至京不
应作对退从小选补谒者戎情思罢归请过所专(一/曹)
以无来文不给

   对
竟戎地接汾河业膺洙泗 道标
强学擅英妙于州(一作/乡)
闾年在弱冠慕明□(一作/经)于乡国籋云行地载驰千里
之路警露闻天爰振九皋 (第 5a 页)
   重送李审却赴广州序   前 人
吁嗟乎苍梧之片云或随风而东或随风而西片云既
如是孤客亦如是昨日李生言归湘东今日李生将赴
南海昨日今日岂有二李生乎亦犹前日苏秦与今日
苏秦不殊耳所以然者何耶盖乘流则进见几而作明
有志于四方非凝滞于一途其中或有不得已之事亦

不怪有也昔孔子尝为东西南北之人张仪亦为燕赵
齐楚之客其已乎沧波远天混和暮色孤舟一去曷日
而旋归哉
   送标和尚归南岳便赴上都序 前 人
南岳有大比丘其名曰 道标
性聪惠(一作慧/通用)颖悟通于
禅门精于律仪善于说法该于儒术是以禅师伯之律
师仰之法师宗之儒流服之自 (第 4a 页)
  昭夷子赵氏碣颂(唐陈子昂/)
昭夷子讳元亮字贞固汲人也本居河间世为大儒至
祖掞亢博雅耽道隋徵入学士与同郡刘焯俱至京师
补黎阳郡长始居汲焉有二子礼舆礼辕舆官至临颍

县丞辕为较书郎并著名当代昭夷礼舆季子也元精
冲懿有英雄之姿学不常师志在遐远年二十七褐衣
游洛阳天下名流翕然宗仰郡蒙以初筮求我昭夷以
玄毂发机故我居穷巷轩冕结辙时世议迫阨不容其
高乃屈身泥蟠求禄下位为幽州宜禄尉到职逾岁默
然无言唯采药弹琴咏尧舜而已州将郡守穆然承风
君之 道标
浩如也因巡田入陇山见鸟支丹穴密有潜
遁之意苍龙甲甲岁在大梁遭命不造发痰疾而卒时 (第 1b 页)
知其要妙法王之教化也法身无像故因像以宣功
道本无言亦因言而示教尘俗不可以久处故厌世而
归空真如不可以 道标
故凝神而降迹吾之去也因其
辩无常吾之来也因其谈缘起情有所至河海为之编
龙神有所归丛林为之变鹤从灭至灭 (第 8b 页)
  昭夷子赵氏碣颂(并序/)      陈子昂
昭夷子讳元亮字贞固汲人也本居河间为大儒至祖
掞尤博雅耽道隋徵八学士与同郡刘焯俱至京师补黎阳
郡长始居汲焉有二子礼舆礼辕舆官至临颖县丞辕
为校书郎并著名当代昭夷即礼舆之季子也元精冲

懿有英雄之姿学不常师志在遐远年二十七褐衣游
洛阳天下名流翕然宗仰群蒙以初筮求我昭夷以玄
毂发机故蓬居穷巷轩冕结辙时世议迫阨不容其高
乃屈身泥蟠求禄下位为幽州宜禄县尉到职逾岁默
然无言唯采药弹琴咏尧舜而已州将郡守穆然承风
君之 道标
浩如也因巡田入陇山见乌支丹穴密有潜
遁之意苍龙丙申岁在大梁遭命不造发痟疾而卒年
三十九呜呼哀哉天下士 (第 3a 页)
熟仁之意同盖慨古人之学必精诣力䆒深造独
得而后可以为得诚非忽慢可承领也诸生于是
日痛发此意兄虽在关示 道标
的后学得所趋矣
喜幸喜幸城中王缉诸生夙办柴米为久留计供
应不涉有司五日一讲会馀时二人轮班代接宾 (第 72b 页)
   (字子/略也)
卿等乐道体閒服膺法门皦然之操义诚在可嘉但朕
临四海治必须才方欲招肥遁于山林搜陆沈于屠肆
况卿等周旋笃旧朕所知尽各挹干时之能而潜独善

之地此岂朕求贤之至情卿等兼弘深趣邪昔人有言
国有骥而不乘方惶惶而更索是之谓也今敕尚书令
显便夺卿等二乘之福心由卿清名之容室赞时益世
岂不大哉苟心存道味宁系白黑望体此怀不以守节
为辞(诚历代三宝纪作实朕临作君临治/必作治急赞时益世作翼赞时世)
   释道恒 道标
答秦主书
奉去月二十八日诏敕尚书令夺道恒标等法服承命
悲惧五情失守俯仰惭惶无地自厝恒等诚才质闇短 …… (第 18a 页)
  诏恒标二公
省所奏具意今所以相屈者时所须也不复相推本心
以及于此烦慇勤广自料理吾之情趣想卿等体之在

素不复烦言便可奉承时命勉菩萨之踪耳
   道恒 道标
重答秦主表
道恒等近自陈写冀悟圣鉴重奉明诏不蒙矜恕伏读
悲惶若无神守陛下仁弘覆载使物悦其性恒等少习 (第 19b 页)
法化愚情所乐誓以微命与法服俱尽而过恩垂及眷
忘其陋劝弘菩萨兼济之道然志力有限寔所不堪非
徒馀年苟自求免直愚怀所存私悃必守伏愿鉴恕一
往之诚不责偏执之咎特赐恩旨听遂微心屡延明诏

随用悚息不胜元元之至谨重奏以闻
  诏恒标二公
得重奏一二具之情事具如前诏但当开意以从时命
无复烦于郑重也
   道恒 道标
重答秦主表
道恒等愚意所执具如前表精诚微薄不能感悟圣心
累蒙还诏未蒙慈恕俯仰忧怖无复心情陛下道怀虚 …… (第 20a 页)
   书
盖闻太上以道养民而物自是其须有德而天下治是
以古之明主审违性之难御悟任物之易因故尧放许

由于箕山陵让放杖于魏国高祖纵四皓于终南叔度
辞蒲轮于汉世晋国戴逵被褐于剡县谢敷䍦发于
若耶盖以适贤之性为得贤也故上有明君下有韦带
逸民之风垂训于今矣今 道标
恒等德非圆达分在守
节且少习玄化伏膺佛道一往之诚必志匪席至于敷
演妙典研究幽微足以启悟童稚助化功德使 …… (第 22b 页)
也中也后也五刖作五杌不)
(务作/不预)
 释道恒(蓝田人学该内外才思清敏从什译出众绖/多助详定后与 道标
并入琅邪山终世不出)
  释駮论(并序/)
晋义熙之年如闻江左袁何二贤并商略治道讽刺时 …… (第 27b 页)
然醒觉若披重霄以睹朗日发蒙盖而悟真慧仆诚不
敏敬奉嘉诲矣(弘明/集)
  释道标(与恒同学雅有/才力当时擅名)
  舍利弗阿毗昙序(十六国春秋弘始十六年太/子泓亲管理味 (第 38a 页)
道标
为序)
阿毗昙秦言无比法出自八音亚圣所述作之虽简成
命曲备重徽旷济神要莫比真祗洹之微风反众流之
宏趣 (第 38a 页)
文旨
秦王躬览旧经验其得失咨其通途坦其宗致与诸宿
旧义业沙门释慧恭僧䂮僧迁宝度慧精法钦道流僧
睿道恢 道标
道恒道悰等五百馀人详其义旨审其文
中然后书之以其年十二月十五日出尽挍正检括明
年四月二十三日乃讫文虽 (第 3a 页)
   馀干旅舍

   过湖南羊处士别业
   送 道标上人
归南岳
  郎士元
   送奚贾归吴
   送元诜还丹阳旧业
  释无可
   冬夕寄青龙寺源公
  (第 51b 页)
陆清源入浙亦死议募一能者乃以公
往果称旨闽中留之令以佥事分守建宁时郑芝龙尽
取闽中兵饷归于所屯之东石 道标
故有兵千人至是
一空公捐俸为饷以募兵大兵攻建宁出斗力不支一军尽
没其从者十八人仅脱其一丙戌八月十一日 (第 11a 页)
在外境则为夷狄效力皆此辈为之也合行各
抚按官多方采访果有善骑射多智谋或摧锋敢死或
足智晓兵不妨收养抚 道标
下待用或录名以闻兵部
又加覈实不惜升斗之粟笼而取之咨送军前有功一
体叙用是国家有得人之利即万一有猾黠 (第 52a 页)
   孙督师抚秦四录序

四录者白谷孙公傅庭抚军关内奏绩对扬之书也曰
鉴劳录曰清屯始末曰练兵总录曰省罪录以众勋示
赏而不足者以一言被罪而有馀媢嫉之害始中于正
人而终祸于邦国可畏也方岁丙子公受命抚秦海水
群飞蔓荆载 道标
无劲旅廪寡宿粮谈兵之家莫不徘
徊审顾需剖将来公投袂而起慷慨无前率未练之卒
出百死之计不旬月而禽剪渠魁 (第 2b 页)
  占词(太昊氏衰共工作乱振滔洪水女娲灭共工而迁之然后四极正冀州宁于是乘雷车鞴
六蜚以御天申祠祝而枚占之占者曰吉徵也乃设云幄而致神明
道标
万物神化七十见淮
南子路史)
(第 13b 页)
长生神山而还无碍之 道标
望关中矣弟子殆千馀指
以居隘不足受众南其居里所里曰小堡墅曰王墅土
膏坟埴地势敞爽其主王氏以无碍之乐之 (第 3a 页)
予夙昔之望矣抑予尝观晋唐
来高僧以诗名者概不少也若支遁之冲淡惠休之高
明贯休齐已之清丽灵彻皎然之洁峻 道标
无本之超
绝惠勤道潜之滋腴虽造诣不同要适于情性寓意深 (第 28b 页)
  送徐郎中 听弹胡琴

   过王处士别业 寄万州崔使君
   送马秀才 送南特进
   送 道标上人 
送梁侍御
   岁夜 送蔡侍御
   陪辛大夫宴南亭 送独孤判官
   长沙馆中对雨 陪辛大夫宴观妓 …… (第 8a 页)
   送刘萱 过郑山人所居
   送贺若郎中 重送梁郎中
   乌江道中 新息道中
   春日宴水湘亭 重送 道标上人
   
送李判官 别李十二
   春日思归 送陶十
   使还逢薛承规 使回赴苏州
   昭阳曲 闻长洲军笛 (第 14a 页)
藏之运。是知乾坤至大。不能
无倾之形。日月至明。不能免盈亏之数。岂若混成为质。
先二仪以开元。兆 道标
名。母万物而为称。惟恍惟惚。窈冥
超言象之端。无去无来。寥廓出寰区之外。骖鸾驭凤。升八
景而戏仙 (第 01b 页)
于是锱铢轩冕。糟粕邱坟。年十有
三。违亲入道。于邺西云门寺。依止稠禅师。稠公禅慧通(阙)
戒行勤苦。 道标
方外。声溢区中。(阙)睹暗投欣然惊异。即授
受禅法。数日便诣幽深。稠公尝抚禅师而谓诸门徒曰。五
亭( (第 06b 页)
故因像以宣功。道本无言。亦因言而示教。尘俗不可以久
处。故厌世而归空。真如不可以 道标。
故凝神而降迹。吾之
去也。因辩无常。吾之来也。因谈缘起。情有所至。河海为之
编龙。神有所归。丛林为之 (第 16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