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詔令奏議類
雜家類
       成式 张希复

天心惟助善圣迹此开阳(成式/)载恐雷轮重絙疑电索
(希复/)上冲挟螮蝀不动束锒铛(成式/)饥鸟未曾啄乖
龙宁敢藏(希复/)
    长乐坊安国寺(红楼 睿宗
在藩时舞榭东禅/院亦曰木塔院院门西北廊)
    (五壁吴道子弟子释思道画释梵八部不施/彩色尚有典刑 …… (第 4a 页)
       成式 张希复 郑符
密密助堂堂隋人歌檿桑双弧摧孔雀一矢陨贪狼(成/式)
百步望云立九规看月张获蛟徒破浪中乙漫如墙(希/复)
还似贯金鼓更疑穿石梁因添挽河力为灭射天狂(成/式)
绝艺却南牧英声来鬼方丽龟何足敌殪豕未为长(符/)

龙臂胜猿臂星芒超箭芒虚誇绝高鸟垂拱议明堂(成/式)
    崇义坊招福院(本曰正觉国初毁以其地立/第赐诸王 睿宗
在藩居之乾)
    (封二年移长宁公主/佛堂于此重建此寺)
     赠诸上人联句
        (第 12b 页)
 所愿暂知居者乐无使时称主者劳(中宗幸安乐公主/第从官赋诗日知)
 (卒章独存规/诫识者多之)
  赵仁奖(河南人景龙中为御史 睿宗
朝左授上蔡丞)
 令乘骢马去丞脱绣衣来(赠上蔡令潘好礼拜/御史 见朝野佥载)
  郭廷谓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全唐诗卷八百五十二
  司马承祯
 司马承祯字子徵河内人好学工篆𨽻居天台紫霄峰
 则天 睿宗
明皇累召见问道术后居王屋山卒赠真一
 先生诗一首
    荅宋之问
 时既暮兮节欲春山林寂兮怀幽人登 (第 1a 页)
  谏天后不宜称帝奏(唐沈既济/)
天皇后进以疆有退非德让史臣进书当称为太后不
宜曰上中宗虽降居藩邸而体元继代本吾君也宜称
皇帝不宜曰庐陵王 睿宗
在景龙前天命未集假临大 (第 2a 页)
失自此始矣由汉
历唐千有馀年之间而以五月亲祠北郊者惟四帝而
已如魏文帝之大和周武帝之建德隋高祖之开皇

睿宗
之先天皆希阔一时之举也然而随得随失卒无
所定垂之本朝未遑釐正恭惟皇帝恢五圣之述作举
百王之废坠典章法 (第 14a 页)
宜上高祖为武皇帝太宗为文皇帝高宗为天皇太帝
中宗为孝和皇帝 睿宗
(第 5a 页)
圣真皇帝
其二圣谥名字数
大广有逾古制臣愚谨择其美称而正之谨按谥法秉
德不回曰孝照临四方曰明宜上玄宗为孝明皇帝 (第 5a 页)
兴业凡三十年天下几无一人之狱
宋开府璟亦进士也与姚唱和致开元太平者刘幽求
登制策科与玄宗徒步诛韦氏立 睿宗
者苏氏父子皆
进士也大许公为相于武后朝酷吏中不失其正于中
宗朝诛反贼郑普思于韦后党中小许公佐玄宗朝号 (第 7b 页)
为苏宋张燕公说登制策科排张易之兄弟赞 睿宗

玄宗监国竟诛太平公主招置文学士开内学馆玄宗 …… (第 7b 页)
  上周相公书(杜牧/)
某再拜伏以大儒在位而未有不知兵者未有不能制
兵而能止暴乱者未有暴乱不止而能活生人定国家
者自生人已来可以屈指而数也今兵之下者莫若刺
伐之法诗大雅维清奏象舞之篇曰维清缉熙文王之

典迄用有成维周之祯象者象武王伐纣刺伐之法此
乃文王受命(受 殷王
专/征之命也)七年五伐留战阵刺伐之法遗
之武王武王用以伐纣而有天下致之清平为周家之
祯祥周公居摄祀文 (第 13b 页)
  高宗
小雅曰赫赫宗周褒姒灭之此周幽王之诗也是时幽
王虽亡而太子宜臼立是为平王而诗人乃言灭之者
以为文武之业于是荡尽东周虽在不能复兴矣其曰

灭者甚疾之之辞也武氏之乱唐之宗室戕杀殆尽其
贤士大夫不免者十八九以太宗之治其遗德馀烈在
人者未远而几于遂绝其为恶岂一褒姒之比邪以太
宗之明昧于知子废立之际不能自决卒用昏童高宗
溺爱衽席不戒履霜之渐而毒流天下贻祸邦家呜呼
父子夫妇之间可谓难哉可不慎哉
   睿宗
玄宗 (第 3a 页)
睿宗
因其子之功而在位不久固无可称者呜呼女子 (第 3a 页)
人所病及高宗之初竟以谋废武后
心存王室至于宗族受祸郭代公倜傥不羁之士也少
不以名节自检当萧岑内难保护 睿宗
虽履危机竟全
臣节则名节之间不可以一槩论也陈平能不背魏无
知所以必不负汉王矣今士之背本者人君岂可保之 (第 10b 页)
  上党旧宫述圣颂(张说/)
维开元十有一祀正月皇帝展义于河东挟右太行留
宴上党整兵耀武入于太原设都建颂以崇王业南辕
汾睢祈榖后土天清日朗神歆如荅三月庚午饮至长
安六军解严四方和会迩观法象遐咏德泽大虞巡之
典修美汉祠之礼举人心翕而一变神物效而无方于
是邠王臣守礼宁王臣宪申王臣撝岐王臣范薛王臣

业献书于内开府仪同三司臣璟尚书臣睃臣象先臣
颋御史大夫臣漼抗疏于外佥曰陛下受天历数稽圣
典谟道贯三灵仁育万物扫阴沴(阙/) 睿宗大圣真皇帝

畏天将命不敢怠遑其乾符坤珍皆先圣之馀福朕何
力之有焉然重违昆弟公卿之请抑以敬从无为虚美
重朕不德 …… (第 11b 页)
  今上照颂

大邦之兴维天相之曷兴曷相有德继王昔 殷王
盘庚
武丁绍登殷明矧我帝君丕承天命叠引其庆生我皇
圣幼冲圣敬寔左右肃宗开国御戎群师禀教举则成
功自西 (第 22a 页)
请不行大著声誉 睿宗
屡下诏褒美后默啜大寇边拜
刑部尚书即出为朔方军大总管筑丰安定远等城以
拒贼路寻加金紫光禄大夫再迁兵部 (第 7b 页)
尚书知政事仍
旧元帅会太平公主窦怀贞潜结凶党谋废皇帝 睿宗
犹豫不决诸相皆阿谀顺旨惟公廷诤不受诏及举兵
诛窦怀贞等宫城大乱 (第 7b 页)
睿宗
步肃章门观变诸相皆窜
外省公独登奉天门楼躬侍 (第 7b 页)
睿宗
闻东宫兵至将欲投
于楼下公亲扶圣躬敦劝乃止及上即位宿中书十四 …… (第 7b 页)
于尧舜公务之暇手不释卷虽子弟家人未尝
见其喜怒前后上事切谏得失十数道俱焚其藁草不
以语人故朝廷莫知也 睿宗
尝曰元振正直齐于宋璟
政理逾于姚崇其英谋弘亮过之矣旧于宣阳里居二 (第 9a 页)
学生李应
兆孙男六厢不危皆县学生言不愚不贱不骄皆幼孙
女十二一嫁府学生李用观一府学生王中立一县学
李旦
一字府学生李宙一洛阳县学生孔依仁馀皆
幼重孙一麟幼呜呼呜呼先大人之行不敢状伏惟门
下哀而志焉其不朽也 (第 26b 页)
 车服可寻上卿翼宋而承家三命之衣冠再袭是以

 阴阳混合泄符瑞于平乡宇宙氤氲洒休徵于阙里
 龙峻而龟背月角而雷声有轩帝之殊姿有 殷王

 异表山开遁甲尼丘落于紫垣星掌巫咸钩钤坠于
 苍陆净光童子来游震旦之郊乾象明灵俯下庖犠
 之国十 (第 6a 页)

湘渚还起帝子之祠山是洛阳即封天妹之冢铭曰
帝系白雪仙源紫气涨家成国承天作贵赫赫圣祖曰
文曰武皇皇 睿宗
一变万邦挺生淑媛慈和孝恭清胪 (第 17a 页)
含而志亏年路深而意没夜乐何时而遇仙花首何因
而礼佛忖凡情于 圣真
若窥观与穷发将无始之趣未
融令有终之相难阅朱凤沬而潭氛碧鸡殷而石裂览
异鸟其参差意灵禽之彷佛宫观岿而 (第 20b 页)
海渎以其山川灵气有发生润泽之
功故历代祀之而泰山在鲁封内岁时俱有合祭之礼
前项祀典烦渎无据所谓北极佑 圣真
君者谨按传记
北极佑 (第 22b 页)
圣真
君者盖真武神也真武本元武宋真宗尚
道教避圣祖讳改元为真元龟也武蛇也此本北方元
武七宿虚危星形似之故因 (第 22b 页)
而唐而宋皆合祭而地之特
祭少矣汉之前皆主分祭而汉之后亦间有之如魏文
帝之泰和周武帝之建康隋高祖之开皇 唐睿宗
之先
天皆分祭也开元制礼则专主合祭矣元丰一议元祐
再议绍圣三议皆主合祭而卒不可移者以宋人有郊 (第 6b 页)
时而观之唐则有若三原高祖之献陵敬宗之庄陵
武宗之端陵九嵏太宗之昭陵梁山高宗之乾陵龙泉
中宗之定陵丰山 睿宗
之桥陵金粟玄宗之泰陵武将
肃宗之建陵檀山代宗之元陵嵯峨德宗之崇陵金瓮
顺宗之丰陵金帜宪宗之景陵尧山穆 (第 7a 页)
浅夫朱子自少至老无一日不
在经书子史间平生精力尽于训诂而其所训又多圣
人之经贤人之传也夫岂得无功于后 圣真
以此破碎
道一由此支离又不能不为后人之误功过并之而使
人繁于枝叶昧厥本原其过为大三代而后学之陷溺
(第 6a 页)
  赵梅峰文集序(许孚远/)
昔者孔颜授受在于克己复礼而学庸下手一重慎独
此圣学渊源可考而知也秦汉而降学脉寖微至于宋
室名儒辈出阐发 圣真
厥旨不异盖虽闻道有蚤暮分 (第 1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