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楚辭類
詔令奏議類
府,身膏斧锧,贻唾西市,去今几何时,而士夫又蒙面丧心,营推营复。嗟乎!天下无无父之子,亦无不子之臣。 卫开方
不省其亲,管仲至比之豭狗。李定不丁继母忧,宋世共指为人枭。今遂有不持两服,坐司马堂如杨嗣昌者!臣前三 (第 52 页)
  六月,廷推阁臣。道周已充日讲官,迁少詹事,得与名。帝不用,用杨嗣昌等五人。道周乃草三疏:一劾嗣昌,一劾陈新甲,一劾辽抚方一藻,同日上之。其劾嗣昌谓:『天下无无父之子,亦无不臣之子。 卫开方
不省其亲,管仲至比之豭狗;李定不丧继母,宋世共指为人枭。今遂有不持两服、坐司马堂如杨嗣昌者。宣大督臣 (第 358 页)
  漳州府漳字泣,有老亲而官斯郡者,每不久验之;屡屡传说文公书署门「漳」写作「漳」,有深意也。丹霞书院前为唐开元寺。寺废已久。土人言文公于书院东立亭子二以厌之,抑释而崇儒云。府署大堂极高,各省所未见,亦文公所创建。并云再加高数尺,则械斗之风可绝,而难保不叛;照今式则永无叛乱,而械斗不能除。窃谓刑政之弛已久,生齿益繁,自相残害,亦天意也。且人与人相仇,不至一夫夜呼而四应耳。女人以帛如风帽蔽其额,曰文公此白秽几。以木削圜置两屦底之中,曰文公履。行路制梃以随,曰文公杖,以防强暴者。流风善政,至今存焉。
  通郡城中华王庙仙方极灵验,蜀中称华真人签方,供奉于家。近日通郡庙中可扶乩 开方,
方首必书某某在东垣先生降坛时居多。庙中联语有:「未劈曹颅千古恨,曾医关臂一时名」之句。世所传称者,皆 (第 20 页)
河。憎其式廓。乃荒乃康。东不尽沧海。西不尽马訾。南不尽耽罗。北不尽长白。为方千里者三之。以井地之法。 开方
积实。无虑三万万井。而名山棋布。川源条达。纡馀潏汪。衍沃浸灌。不烦疏凿。往往渟汇。如碧骨,恭俭,南大 (第 383L 页)
月十八日生。生而貌丰仪粹。人比之祥麟瑞凤。年八岁。读曾史。至管仲病。齐桓公问谁可相者。皇考牧使公试问 开方,
易牙,竖刁三人。谁为最恶。公对曰。 (第 585L 页)
开方
背其亲。为上恶。杀子者次之。自宫又其次也。牧使公大奇之。稍长。聪达异凡。为诗文甚有理致。闵大司成镇远 (第 585L 页)
步。百步为一亩。百亩为一顷。四顷为一佃。凡制田。计步定亩。画方成顷。若山溪水川尖仄不可画。随地形。以 开方
法折补以成。其不可成者。或数十亩或一二亩。其不可佃者。或一二顷。其不可顷者。随亩数为馀田。虽道路溪涧 (第 261H 页)
 术曰。原雇钱通内乘今雇钱分母。转乘原车行分母为一率。原车行通内为二率。今雇钱通内乘原雇钱分母为三率。
正方面积一十尺。问每方尺几何。(以下 开方
之分。)
 答曰。三尺七分尺之一强。
 术曰。置为实平方开之馀实一尺。不尽倍商。(商为方倍之为两方。 (第 187L 页)
)添八廉一。(为两方之

隅角。)
共七为分母。实馀一为分子。(廉乘商。加方添廉为分母。亦得。○ 开方
之分。可见大较。终有盈朒。实非精率。还原则原尺自乘。添入馀尺乃准。)
正方面积四万五千六百七十八尺。 …… (第 188H 页)
 术曰。同筑垣。(并两广合一十八尺八寸折半为九尺四寸。以九尺四寸乘高九尺二寸。得八百六十四尺八寸。乃乘长合所答。○盖此定位。或为初学之疑难。其乘高时则法实尾数皆零。故法首数起于实之寸。故得数首位。当为百尺。乘长时则法首数起于实之尺。故得数首位当为三十万也。此等处。不可不先审定位。)
   开方
(十四题)
  (第 192L 页)
开方
多术。平方立方。为其要领。面积求方。为开平方。体积求方。为开立方。平方者。自乘之还原。立方者。再乘之 …… (第 192L 页)
 又列积为实。以和为方。以一为廉。方一退廉再退。上商三十。廉商相乘(一三三)减方。馀六百二十。商方相乘(三六十八○二三六)除实。馀一百九十二。又廉商相乘(一三三)减方。馀三百二十。方一退廉再退。续商八步。廉商相乘(一八八)减方。馀二十四。商方相乘(二八十六○四八三十二)除实恰尽。亦得广。(盖 开方
之以积与和求广者。有带纵益隅及带纵负隅。减纵二术。减从即有术。以积与和求长者。有带纵负隅减纵翻法。以 …… (第 193H 页)
 术曰。求径者。以圆田术置积数。四因之三归之。得九万五千七百六十五步三分步之一。通分内子。得二十八万七千二百九十六为实。以三为廉。平方开之。合问。馀一百一十步零九分二釐。三因之归之。得八十三步一分九釐。 (开方
之实。以四因三归而得数。故三因四归。所以还原而求其本也。)以分母三归之。得二十七步七分三釐。(本以通 …… (第 195H 页)
 求周者。置积数身外加二。(圆田求周十二乘之。)得八十六万一千八百八十八为

实。以一为廉。平方开之。合问。馀一百四十七步一分一釐身外减二。(还原求本)为馀实数。
 三廉 开方。
术曰。列通分数为实。借分母三为廉法。再超至万步下。上商三百。以廉乘商。(三三九。)上置九万为方法。乃 …… (第 195L 页)
 术曰。置方七乘之。五归之。得古率。(方五斜七率。)
 置方以七尺空七一乘之。五归之。得新率。(依句股率。方五各自乘。并之 开方
七空七一零。)
正三角每面一百尺。问中长古率新率各几何。
 答曰。古率八十五尺七分尺之五。
   新 …… (第 197L 页)
 术曰。置面六因之。七归之。得古率。(面七中方为古率。)
 置面以六空六二一七乘之。七归之。得新率。(依句股率。面七为弦。半面三尺五寸为句弦。羃减句羃。馀 开方。
得六尺空六二一七。)
方田每方六十尺。内有圆田径亦六十尺。问四隅方角剩积各几何。
 答曰。二百二十五 …… (第 197L 页)
 术曰。面径折半为句。自乘为实。心厚为高弦。较为除之。得一尺二寸五。为股加较。
圆球径二尺六寸。任割一面。心厚八寸。问面径几何。
 答曰。二尺四寸。
 术曰。本径减心厚。以乘心厚为实。 开方
倍之。
塔前八十五尺。有小方池。人立池上。望塔顶。恰射池心。人目至池为三尺五寸。自足心至池心一尺八寸 (第 197L 页)
因商。得下方一万二千二百八十八。以下方因商置上方。得三万六千八百六十四。因商除实恰尽。上商得三尺。为 开方
之数。加不及。得下周六十四尺。又列三尺再自乘。得高二十七尺也。(右开四乘方带从法)
(二十五)。列 …… (第 203H 页)
 勾股者。出于九章。即西法之直角三角形。横曰勾。立曰股。斜曰弦。勾三股四弦五。为其本率。此三角之锐钝。仪角之圜度。其用虽备。垂线八线。皆取其直角。则同归于勾股。盖勾股有三线。以两线求一线者。为平勾股。有一线借两表。以两小线一大线求大线者。为比例勾股。并无三线。虚借四表。以三小线求大线者。为重比例勾股。其述虽异。其义则并为同式比例而已。并取三术。为勾股总率。
  
平勾股
勾股求弦。
 并两羃 开方。
弦股求句。
 弦羃减股羃 (第 206H 页)
开方。
弦句求股。
 弦羃减勾羃 (第 206H 页)
开方。
勾股求对直角中垂线。
 勾股相乘。弦除之。
弦界垂线所分二段求大小。
 弦除勾羃为小股。弦除股羃为 …… (第 206H 页)
 勾股相乘。并勾股除之。

馀勾馀股。求容方径。
 相乘 开方。
三线求容圜径。
 并勾股内减弦。
 又勾股相乘。并三线除之。得圜半径。
  比例勾股
有远求高。( …… (第 206L 页)
为三角总率。
等边三角。求中垂线。(两等边同。)
 半底为勾。一腰为弦推股。
 又半底自乘。又三因之 开方。
亦得。
锐角求中垂线。(三角。)
 底为一率。并两腰为二率。两腰相减为三率。推得四率为底较。反减底馀 …… (第 207H 页)
 中垂线并底为一率。中垂线为二率。底为三率。
等边三角。求容圜径。
 
中垂线三归之。得容圜半径。
等边三角。求外切圜径。
 中垂线三归四因。
 又边线自乘。三归四因 开方。
亦得。
锐角求容圜径。
 中垂线乘底为实。并三线除之。得半径。
锐角求外切圜径。(三角。)
 中垂线 …… (第 207L 页)
 求六分圜通弦则圜径折半。
 求三分圜通弦。则圜径为弦。半径为勾。推股。
 求四分圜通弦。则半径自乘。又倍之。 开方。
 求十分圜通弦。则用连比例首率与两率适等之法。半径为首率求中率。
  …… (第 208L 页)
 并以层仪重测。与无远求高同率。但换勾股而推之。
  平勾股
勾二十一尺。股二十八尺。问弦几何。
(勾股总率。勾股求弦法。并两羃 开方。
)
 答曰。三十四(一作五)尺。
 术曰。勾股各自乘并之。平方开之。((股自乘七百八十四尺。勾自乘四 (第 211H 页)
百四十一尺。并之为一千二百二十五尺。以此为实。依平方法推之。得弦长如答。))
弦三十五尺。股二十八尺。问勾几何。
(弦股求勾法。弦羃减股羃 开方。
)
 答曰。二十一尺。
 术曰。弦股各自乘相减。平方开之。((弦自乘一千二百二十五尺。内减股自乘七百 (第 211H 页)
八十四尺。则馀四百四十一尺。以此为实。依平方法推之。得勾长如答。))
弦三十五尺。勾二十一尺。问股几何。
(弦勾求股法。弦羃减勾羃 开方。
)
 答曰。二十八尺。
  …… (第 211H 页)
 又勾三归二因。(以句十五尺为实。以三为法。归除之得五。又以二为法。因之亦得十尺。)
方城东南正中设问。出南门三十步。有旗竿一株。出东门七百五十步。见旗竿与城角弦直。问城方几何。(馀句馀股求容方。馀句馀股求容方法)
 答曰。三百步。
 术曰。出南门为馀勾。出东门为馀股。相乘 开方。
为容方径倍之。(出南门三十步。与出东门七百五十步相乘。得二万二千五百步为实。以平方法开之。得一百五十 (第 212H 页)
瓮叩缶。皆可以乐。抱关击柝。皆可以为官。牛车款段。皆可以便体。架齧石。峙腐木以为山。而皆可以当蓬壶。 开方
塘。活盆鱼以为水。而皆可以敌江湖。是以。君子可以知足。可以知止。亦可以安分而守常。去华而绝诱。况斯池 (第 344L 页)
二改。而高丽犹驯用之。至忠宣王。改用元授时历。而 开方
之术不传。故交食一节。尚循宣明旧术。亏食加时。不合于天。日官率意先后以相牵合。而复有不效者矣。而终丽 (第 561H 页)
。安得不为之滋甚乎。其二则蓍七卦八之说也。盖蓍之四十九。七七之数也。卦之六十四。八八之数也。但依算法 开方
计之则蓍之七卦之八。如指掌矣。而况卦之八又自有先天图可考乎。虽肰抑尝闻之。蓍之德圆卦之德方。邵子曰圆 (第 132L 页)
言之如此。徐氏乃为变井地为阡陌者。非也。
方千里者。以 开方
计之。乃积百万里也。故其内可建百里之国三十。七十里之国六十。五十里之国百二十。而名山大泽。不以封。附 …… (第 271H 页)
。井九百亩。每井除公田百亩。则为民田者。才二千家所受之地。而不能出百乘之车矣。何以能国乎。马氏所谓以 开方
法计之者。殆近于不知二五为十者欤。
鲁颂曰。思乐泮水。诸侯之学也。旧说谓辟雍。水环如璧。泮宫半之者是 (第 271H 页)
之人。凡一善一行。无不搜访表出之。使传于后。喜扬人善而亦不能容人过。故贤者慕其风。不肖者惮其严。堂前 开方
塘。杂植松竹梅菊。日逍遥其间。其自得之趣。又岂人所及也耶。方病革。精神不乱。以先忌却肉汁不进曰。一息 (第 119L 页)
十相加。共得一千三百四十八为廉隅共法。以三商八乘之。得一万零七百八十四。与三商廉隅共积。相减恰尽。是 开方
得六百七十八尺为方面。每一边 …… (第 517L 页)
   法以面积一千二百五十四尺。用四因之。得五千零一十六尺。又以纵多五尺自乘得二十五尺。加入四因之数。得五千零四十一尺。 开方
得七十一尺。即为长阔相和之数。爰以纵多五尺。与长阔之和七十一尺相加。得七十六尺。折半得三十八尺。即长 (第 518H 页)
方之长。以三十八尺。减纵多五尺。得三十三尺。即长方之阔也。(较数带纵平方) 如先有面积一千二百五十四尺。长阔和七十一尺。以求长阔之各几何。法以面积一千二百五十四尺。用四因之。得五千零一十六尺。

以和七十一尺自乘。得五千零四十一尺。减去四因之数。馀二十五尺。 开方
得五尺。即为长阔较。爰以较五尺与和七十一尺相加。得七十六尺。折半得三十八尺。即长方之长。以三十八尺。 (第 518L 页)
透日如米者。景符之规也。洎我 皇明。始有象限仪者。盖象限为本表之界。弦矢割切正四馀四。而量舆地之广。 开方
筹之微。甚盛举也。至若纪限之仪。损益于象限。而为历学之指南。天球者括天地万物之总名也。地球者因人所止 (第 257H 页)
 按孟子。答北宫锜之问五等。以天子一位。子男同一位。并公侯伯为五等。诸侯则并君一位为六等。而王制以卿大夫上中下士为五等。地方自千里至不能五十里者。孟子与王制同。受田之法。王制。自三公视公侯。至元士视附庸。而孟子则以卿视侯大夫视伯元士视子男言。比王制稍厚矣。诸侯以下班禄之法。孟子与王制亦同。而孟子稍详焉。农夫食人之法亦同。盖王制出于西京之博士。必因孟子所言。而少变其文法矣。考之周礼。大相径庭。诸公之地五百里。其食者半。诸侯之地四百里。其食者三之一。诸伯之地。诸子之地。诸男之地。以次递减。郑康成以为王制是说夏商以前。朱子曰。不解有此理。陈傅良以分土三等。王制,孟子与武成同。而独周礼为五等。欲合之。此亦牵强。不可从矣。薛常州以 开方
之数。谓五百里者。 (第 206H 页)
年穷厄毕西游。逐贫不去仍须乐。乞巧难成且莫愁。八十有三童子气。春风思杀广陵舟。
偶成一首
窗如棋局小 开方。
叵耐新春日晷长。鹊补旧巢看渐黑。鸡生嫩毳爱犹黄。绝无著作尘堆砚。久旷交酬水实觞。毕竟百花红满眼。且将 (第 123L 页)
亩。则东井助三分之力。西井助四分之力。)亦未敢自信。今来教云五十者方五十步。七十者方七十步。毋论七七 开方。
犹有零一。而一气三句。上二句为步。下一句为亩。有是理乎。
上仲氏
年来觉得唐虞做治之法。比之后世。严 (第 434H 页)
为五十。此自然之势也。〇若云夏后氏以五十亩为一区。殷人以七十亩为一区。则其说不通。诚以五十七十。不能 开方。
不能 (第 116H 页)
开方。
则不成井田。试以五十亩为一区。则七七四十九。所零者一。不得 (第 116H 页)
开方。
试以七十亩为一区。则八八六十四。所零者六。不得 (第 116H 页)
开方。
何以为井田乎。况禹浚畎浍之后。其井区大小。便若天成。殷人欲改而大之。则须决裂阡陌。堙夷沟浍。乃可以改 (第 116H 页)
 〔考异〕周礼大司徒。凡建邦国。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其食者半。诸侯之地。封疆方四百里。其食者参之一。诸伯之地。封疆方三百里。其食者参之一。诸子주-D001地。封疆方二百里。其食者四之一。诸男之地。封疆方百里。其食者四之一。〇郑司农曰其食者半。公所食租税。得其半耳。其半皆附庸小国也。属天下参之一者亦然。故鲁颂曰锡之山川。土地附庸。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海邦。论语曰季氏将伐颛臾。孔子曰先王以为东蒙主。旦在邦域之中。是社稷之臣。此非七十里所能容。然则方五百里四百里。合于鲁颂论语之言。〇镛案明堂位曰成王封周公于曲阜地方七百里。鲁是侯爵。虽以周礼例之。所当得不过四百里。(鲁本侯职)虽以孟子證之。所加广不过二百里有馀。(方百里者五则 开方
得二百里。又方百里者一。)明堂位夸张之言。固不足据。而鲁颂论语之文。必非七十里所可容。又管仲对楚使曰 …… (第 144L 页)
乎。大司徒分土之法。亦只如此。其所施行。当如孟子之言。
 赵曰今鲁乃五百里。〇镛案孟子曰方百里者五。 开方
不得过二百주-D007有馀。赵注误。
今之事君者。富桀辅桀章。
 〔考异〕盐铁论引孟子曰居今之朝。不 (第 144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