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詩類
四書類
書類
五經總義類
易類
 (夫人哀姜二僖公之母成风三文公之母声姜四宣/公之母顷熊五成公之母穆姜六成公之嫡夫人齐)
 (姜七襄公之母定姒八昭公之母归氏九哀公之母/弋氏十十者并书葬其隐公夫人从夫之让 昭公
夫)
 (人讳同姓二者/皆不书葬也)
公会吴于橐皋注橐皋某地音义(橐章夜反/一音托)
秋公会卫侯宋皇 (第 22a 页)
(公即位而/来朝也)楚子郑
人侵陈遂侵宋(楚子君亲将也郑人将卑师少也楚主/兵故先序 左氏传宋人之弑 昭公
也)
(晋荀林父以诸侯之师伐宋宋及晋平宋文公受盟于/晋又会诸侯于扈将为鲁讨齐皆取赂而还郑穆公曰)
( (第 4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集传释义大成卷十  元 俞皋 撰
   昭公(名稠襄公子母齐归在位二十五年而出奔/又七年而薨于乾侯共三十二年季氏立其)
    (弟宋是为定公谥/法威仪恭明曰昭)
(庚/申)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书即位者言犹受国于先君/也 左氏传立敬归之娣齐)
(归之子公子稠穆叔不欲曰太子 …… (第 1a 页)
(卑而尊人亦有妄悦人以自辱 昭公
既不能据经守正/失礼而妄动又不能从权适变无故而轻复终复失国)
(出奔客死他境盖始诸此行矣或曰礼者明微 …… (第 9b 页)
之令也若非伉俪齐人请陈无宇之罪何以令之也苟)
(有二命又何以为盟主如此晋人其将谢过之不暇敢/不纳乎 昭公
习仪以亟而不明乎礼其及也宜经书公)
(如晋至河乃复季孙宿如晋而 (第 9b 页)
昭公
失国之因季/氏逐君之渐晋人下比之迹不待贬绝而皆见矣)
(壬/戌)三年春王正月丁未滕子原卒(成公名原子 …… (第 9b 页)
之也周用之也遍亦古者本末备举遍调之一事耳谓/能使四时无愆伏凄苦之变雷出不震无菑霜雹则亦)
(诬矣意者 昭公
遇灾而惧以礼为国行其政令无失其/民雹之灾也庶可禦也不然虽得藏冰之道合于豳风)
(七月之诗/其将能乎) (第 11b 页)
 观莹之处身其四五之间乎呜呼此足以观矣是故

 东莱之责荡意诸曰意诸亲则公族官则司城坐视
  昭公
之失道襄夫人之畜怒公子鲍之阴谋凶德恭
 会待衅而𤼵上不闻有正救之谏中不闻有调护之
 功下不闻有击断 (第 3b 页)
 (再比年以朝齐不顾其身之辱而求悦于强大盖黑/壤取怒于晋既不会扈又不会晋成之葬惟恐晋人)
 (来责而勤事/齐以望援也)
公至自齐
齐人归我济西田
 (外取我邑不书讳取也齐取郓以居 昭公
则不必讳/矣以田赂齐而书齐人取田则又以取讳赂也书齐)
 (人取济田与书齐人取欢及阐同故公羊于两取一 (第 21a 页)
 (齐人则穆姜齐姜不应继世而再至此圣人所以重/恶鲁人也故详书以讥之也据左氏齐归为敬归之)
 (娣则襄公之夫人敬归也敬归之薨葬不见于经 昭/公
娶吴女即有所讳而不书定公或娶于未即位之)
 (前而不书哀公四岁即位至十四年而春秋终或娶/于春秋之后而 (第 35a 页)
不书敬归之逆至不书诚何说也观)
 (敬归之不书则 昭公
未必以娶吴女之故定未必娶/于未即位之前哀未必娶于春秋之后而不书矣说)
 (春秋者以为昏姻常事不书何以 (第 35a 页)
 (卒立之夫立君以为季氏也则视为季氏之休戚可/也立君为鲁穆叔不为社稷民人计而忧季氏者盖)
 (当日三家皆自为谋季氏之忧即孟叔之忧也必其/时 昭公
在丧露聪明出意见为穆叔所忌故言之以)
 (耸武子使更立君即不更立而亦思有以防制之夫/鲁之势在三家公室 (第 77a 页)
之积弱已久 昭公
何能为逮其)
 (后也但见季氏 (第 77a 页)
昭公
之忧/不见 (第 77a 页)
昭公
能为季氏之忧也)
己亥仲孙羯卒
冬十月滕子来会葬
 (鲁为晋楚所止受送葬之屈岂不知其非礼哉滕子/之来 (第 77a 页)
 (刘卷书卒陈氏以刘单有功王室而卷又临召陵之/盟以攘楚故卒之是以春秋予之而书其卒矣非也)
 (卷交于诸侯而以丧来赴耳不葬王子虎而葬刘/卷者 昭公
以后丧礼有加故亦内会刘文之葬也)
葬杞悼公
楚人围蔡
 (囊瓦书人诸儒皆以为贬然楚之国蔡犹未为不义 …… (第 7a 页)
 (既以报侵郑之命而亦请于晋以取郓也二卿并书/者犹文十八年并书公子遂叔孙得臣如齐以著得)
 (臣之党遂弑君也此以著取郓之志孟氏与季氏同/而逐 昭公
者孟氏亦有罪故围郓亦二卿并书也诸)
 (儒从左氏以为阳虎强仲孙/行者经无由而见此义也)
秋晋人执宋行 …… (第 10b 页)
 (其道矣其执行人当必有故而经文前后无可详考/左氏以为祁犁主赵氏饮酒私献赵范相轧致然文)
 (定据之以罪赵/范殊非经义也)
冬城中城
季孙斯仲孙忌帅师围郓
 (齐为 昭公
取郓既不能纳公而又收郓以自利曲诚/在齐但齐不能纳 (第 11a 页)
昭公
为有益于季氏而定公亦因)
 (以得国虽欲善辞告齐以取亦难于𤼵端故托晋而/为帅师围郓之谋也何忌不言何 (第 11a 页)
 女之难传言公薨立胡女敬归之子卒立敬归之娣
 齐归之子不言适夫人无子则襄盖终身未尝取正
 适故薨葬皆不见于经 昭公
取于吴为同姓经讳不
 书在存策书大体中自为变例孔氏曰坊记云鲁春
 秋去夫人之姓曰吴其死曰孟子卒同姓不 (第 25b 页)
 役而已
宣二年春王二月壬子宋华元帅师及郑公子归生帅
师战于大棘宋师败绩获宋华元
哀三年夏宋乐髡帅师伐曹 六年冬宋向巢帅师伐
曹 七年春宋皇瑗帅师侵郑 九年春宋皇瑗帅师

取郑师于雍丘 十二年秋宋向巢帅师伐郑
 以上宋大夫将书大夫者六宋卿皆公族也 昭公

 弑华氏与焉华元为右师以相文公出鱼氏杀楚使
 者几亡国然国于晋楚之閒卫郑交侵而不私图报
 复以听 (第 25b 页)
   九祸福类
凡公即位不日(七/)即位不在正月则日(定公日食必在/月朔史犹书日)
(公即位大事也虽必在正月朔日史法亦当书日以谨/始今皆不日者盖笔削之旨略常以明变昭定之间踰)
(年无君国家/之大变也)
凡天王居与入皆月(昭二十三秋七月天王居狄泉上/下有同月事又书八月地震以下)
(冬十月入成周例/之知二事皆月)未成尊则不月(崔氏不知此义遂/疑王猛非正谬甚)
出居则不月(襄王蒙尘与/敬王复辟异)

凡公孙日(一同以臣/出君例)夫人孙不日(二妇人非/罪不出奔)
凡公孙反行书至书居月(一/)自所居邑行书至书居不
(四皆 昭公
天王居与出/居皆以内辞书与此同)
凡内女为夫人来不月(杞伯姬三一朝/其子求妇别见)虽来归不月(郯/伯 (第 14b 页)
 (獳立宣十一年荀林父为政宣十六/年士会为政宣十七年郤克为政)音注(獳乃/侯反)
(成公二十七年鲁宣公九/年成公卒子穆公速立)
(文公四年鲁宣公十七/年文公卒子景公固立)
(文公十年鲁宣公十四/年文公卒子宣公庐立)
(灵公六年鲁宣公十年/灵公弑子成公午立)
(桓公二/十九年)
(详见僖/公元年)
(季佗/元年)

(定公/六年)
(昭公十四年鲁宣公十/七年 昭公
卒灵公立)
小邾(详见僖/公元年)
(庄王六年鲁宣公十一年盟辰陵讨陈春秋始子楚/庄王以霸宣十一年楚 (第 2a 页)
 (之者/也)
(已定王十/已五年)十有七年(晋景八齐顷七卫穆八蔡文二十/卒郑襄十三曹宣三陈成七把桓)

(四十五宋文十九秦/桓十三楚庄二十二)
春王正月庚子许男锡我卒音注 (昭公
卒子/灵公立)
丁未蔡侯申卒音注(文公卒子/景侯固立)
夏葬许昭公葬蔡文公
 (日卒书名赴而得礼记之 (第 11b 页)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传卷二十六    宋 胡安国 撰
   昭公

(辛景王二十/巳五年崩)二十有二年(晋顷六齐景二十八卫灵十/五蔡悼二郑定十曹悼四陈)
(惠十杞平 …… (第 1a 页)
 (断自圣心游夏不能与也徇/时之所称而称之岂其然手)

八月乙未地震
冬公如晋至河有疾乃复
  (昭公
两朝于晋而一见止五如晋而四不得入焉今/此书有疾乃复杀耻也以周公之胄千乘之君执币)
 (帛修两君之好而 (第 6b 页)
不见纳斯亦可耻矣有耻而后能/知愤知愤而后能自强自强而后能为善为善而后)
 (能立身立身而后能行其政令保其国家矣 昭公
内/则受制于权臣外则见陵于方伯此正忧患疢疾有)
 (德慧术智保生免死之时也而安于屈辱甘处微弱/无愤耻 (第 6b 页)
自强之心其失国出奔死于境外其自取之)
 (哉/)
(癸敬王/未二年)二十有四年(晋顷八齐景三十卫灵十七蔡 昭/公
申元年郑定十二曹悼六陈惠) …… (第 6b 页)
 (大夫执而致则名此独书其姓氏何贤之也叔孙舍/以礼立身而不屈于强国以忠事主而不顺于强臣)
 (此社稷之卫鲁之良大夫也使 昭公
稍有动心忍性/强于为善之意举国以听岂其死于乾侯观意如之)
 (稽颡于昭子叔孙之以逐君责意如其事可见矣 …… (第 7a 页)
 (听于祖已克正厥事故能嘉靖殷邦享国长久宣王/之时旱魃蕴隆灾亦甚矣侧身修行遇灾而惧故能)
 (兴衰拨乱王化复行此皆以人胜天以德消变之验/也 昭公
至是犹不知畏罔克自省而求于祷祠之末) …… (第 9a 页)
 (三年地震旱乾为虐相继而起事见三年六年八年/十六年二十四年及此年七书雩肜音融又音同)
九月己亥公孙于齐次于阳州音注(阳州齐鲁竟上邑/孙音逊往也 公)
(行书次自庄以来未之有也于是再见其再/见何以 昭公
之失国不可不详其所往也)
 (内出奔称孙隐也次于阳州待齐命也 (第 9b 页)
昭公
欲伐季/氏子家子曰季氏得民久君无多辱公不从意如登)
 (台而请待于沂上以察罪弗许请囚于费弗许请以/五 …… (第 9b 页)
 (郓帅师取卞也不以闻军政在其手专矣行父片言/而东门氏逐南蒯一动而公子憖奔鲁之群臣亦无)
 (敢忠于公室而献谋者所谓屯难之时也在易屯之/六五曰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象曰屯其膏施未光)
 (也 昭公
不明乎消息盈虚之理正身率德择任忠贤/待时驯致不忍一朝之忿求逞其私欲而以群小谋)
 (之其及/也宜矣) …… (第 10a 页)
 (唁者吊也生事曰唁死事曰吊齐侯唁公于野井以/遇礼相见孔子曰其礼与其辞足观矣然则何以失)
 (国而不反乎礼有本末正身治人礼之本也威仪文/辞礼之末也 昭公
丧齐归无戚容而不顾娶孟子为) (第 10a 页)
  (八/)辨文王周公作易
韩宣子适鲁见易象与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吾乃
今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正义曰此昭二年传文
也宣子晋卿名起食邑于韩因以为氏谥曰宣子者有德之
称为 昭公
新立身新为政故来聘鲁因观书于太史氏见
此书而发言杜注彼以为易象即今周易上下经之象 (第 8a 页)
  (五/)谷梁丘作甲谓以农为工
谷梁传曰作为也丘为甲也丘甲国之事也丘作甲非
正也古者立国家百官具丘作甲非正也其意以为四
邑为丘使一丘农民皆作甲以农为工失其本业故讥

之今左氏经传并言作丘甲耳重敛之事传无明文而
知必异谷梁以为丘作甸甲者以传云为齐难故作丘
甲以虑有齐难而多作甲兵知使丘为甸甲而倍作之
也士卒牛马悉倍于常而独言甲者甲是新作之物其
馀敛充之耳非作之也讥其新作故举甲言之初税亩
言初此不言初者此备齐难暂为之耳非是终用故不
言初然则筑城备难非时不讥此亦备难而讥之者鲁
是大国甲兵先多僖公之世颂云公车千乘 昭公
之蒐 (第 4b 页)
  (八/)郓有东西此欲备晋在西郓
四年冬城郓正义曰释例土地名鲁有二郓文十二年
城诸及郓杜云此东郓莒鲁所争者城阳姑幕县南有
员亭或曰郓即员也成十六年传晋人执季文子公待
于郓杜云此西郓 昭公
所出居者东郡廪丘县东有郓
城然则此为公欲叛晋故城郓以为备当西郓也 …… (第 4b 页)
  (十/四)授玉东楹之东讥郑伯行速
聘礼云公受玉于中堂与东楹之间郑玄云中堂南北
之中也入堂之深尊宾事也东楹之间亦以君行一臣

行二也聘礼大夫奉命来聘君臣不敌故授玉于东楹
之间国君来朝尊卑礼敌且传言东楹之东以讥郑伯
行速明礼当授玉于两楹之间
  (十/五)立武宫与炀宫异非祷
服虔云鞍之战祷武公以求胜故立其宫案定元年传 昭公
出故季平子祷于炀公立炀宫此若为祷而立何
以不言祷也
  (十/六)惟河东盐池名盬 (第 7b 页)
 秋
  邾子来朝(文十四年邾伐我南鄙/今六年来朝不详其故)
  楚子郑人侵陈遂侵宋(左传曰宋人之弑 昭公
也/晋荀林父以诸侯之师伐)
  (宋宋及晋平宋文公受盟于晋又会诸侯于扈将/为鲁讨齐皆取赂而还郑穆公曰 …… (第 4a 页)
  (也地谱洛州春秋赤狄之地高氏曰见狄之族类/已分矣襄陵许氏曰楚侵其南狄侵其北天下楝)
  (挠之/时也)
  宋师围曹(左传曰宋文公即位三年杀母弟须及 昭公
子武氏之谋也使戴桓之族攻武)
  (氏于司马子伯之馆尽逐武穆之族武穆之族以/曹师伐宋宋师围曹报武氏之 (第 10b 页)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纂言卷十      元 吴澄 撰
    昭公(名稠襄公妾齐归之子在/位三十二年夫人吴孟子)
 元年(庚申景王四年○晋霸平十七年○蔡灵二年/○曹武十四年○卫襄三年○郑简二十五年)
  (○陈哀 (第 1a 页)
五年会九国大夫于黄父二十九年书卒是也仲孙
何忌见于经者一三十二年会十国城成周是也夫自
襄至昭三家日强 昭公
不君欲逐季氏而弗克反见逐
于季氏次于阳州者一年居于郓者四年在乾侯者三
年卒陨于乾侯不能复国诸侯不能讨 (第 25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