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春秋類
書類
易類
四書類
小學類
詩類
經解類
孟子類
五經總義類
孝經類
 (命多矣乃无一篇见于书意宣王之书必失亡于东/迁之乱孔子既取周太史所藏断自尧典至于吕刑)
 (而于列国复得命誓三篇遂取而附益于其后按左/传 郑子产
曰郑书有之曰安定国家必大焉先大学) (第 56b 页)
子有以知之矣他亦不足辨也程子曰象忧亦忧象喜亦喜人情天理于是为至)曰然则
舜伪喜者与曰否昔者有馈生鱼于 郑子产子产
使校
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
焉攸然而逝 (第 4a 页)
子产
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 (第 4a 页)
子产
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 (第 4a 页)
 民不安乃曰我当复其旧国反鄙小我周邦为都邑

 鄙者如春秋 郑子产
曰郑鄙邑也之谓
今蠢今翼日民献有十夫予翼以于敉宁武图功我有
大事休朕卜并吉
 今蠢动之明日即有十夫来 (第 6a 页)
  (贼公行天厉不戒宾见无时命不可知若又勿坏/何所命之若获荐币修垣而行君之惠也赵文子)
  (曰信使士文伯谢不敏焉它日韩宣子徵环于郑 商/子产
弗与子太叔子羽皆请之子产曰吾非偷晋)
  (而有二心将终事之是以弗与侨闻君子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患 (第 20a 页)
  (小人而在上位去之难射狐于三驱之下无所疑/也射隼于高墉之上则有所疑也亦曰待其可济)
  (则济矣晋人之去栾盈宋人之去鱼石皆弥年而/发祸待济而终济其惟公子友与 郑子产
乎公子)
  (友之事君也谊于公不私其亲庄公之疾也问后/于季友季友曰臣以死奉般又问于叔牙叔牙曰)
  …… (第 21b 页)
  (自邾求庆父于莒使公子鱼从而哭之庆父乃殪/季友之藏器亦未为密也待时亦未为审也而不)
  (括有获动得解悖亦无所不济者矣 子产
之治国/也直而惠敏而多知公孙楚之与公孙黑斗也子)
  (南下而子晰长矣子晰恶未可制乃执子南而数/之曰 (第 22a 页)
国有大节五而汝皆干之不畏君之威不听)
  (政不尊贵不事长不养亲君曰余不忍杀宥女于/远乃放游楚于吴及公孙黑之将作乱疾作未果)
   (子产
将鄙乘遽而至使吏数之曰尔有乱心国不/女堪专伐伯有而罪一也昆弟争室而罪二也薰)
  (隧之盟女矫君位而 (第 22a 页)
罪三也不速死司寇将至乃/尸诸衢加木焉 子产
不逐游楚则子晰必乱且使)
  (诸大夫杀子晰则无以靖郑国也皆数而速正之/故 (第 22a 页)
子产
之解悖则犹之季友也而 (第 22a 页)
子产
为审矣然)
  (则解之未济曰无攸利而上六曰无不利何也曰/去其小狐而射于高墉则无不利也夫使季 (第 22a 页)
子)

  (产
犹有狐疑之心则方覆/宗不暇何解悖之有乎)
  (蹇解者二阳之卦也从于南政与家人睽正相反/也相反而互起 …… (第 22a 页)
  (亡与晏子弼殿其鄙六十弗受子尾曰子固不欲/富乎晏子曰庆氏之邑足欲故亡吾邑不足欲也)
  (益以弼殿乃足欲足欲亡无日矣韩宣子求环于/郑 商子产
弗与子太叔子羽为请之子产曰侨闻)
  (君子非无贿之难而无令名之患为国非不能事/大字小之难而无礼以定 (第 33a 页)
游楚)
 游眅(亦曰/子明) 良 游吉(亦曰子大/叔 大叔) 游速
国氏公子发(亦曰/子国)  公孙侨(亦曰郑侨美/子产 子)
 国参(亦曰/子思) (第 32a 页)
 游眅(亦曰/子明) 良 游吉(亦曰子大/叔 大叔) 游速
国氏公子发(亦曰/子国) 公孙侨(亦曰 郑侨
美/子产 子) 国参(亦曰/子思) …… (第 32a 页)
 隐公(亦曰邾/子益)
公族捷菑 公孙锄 大子革 公子何
诸臣庶其 畀我 羊罗 徐锄 丘弱 茅地 邾
快 黑肱 夷射姑 茅夷鸿(亦曰茅 成子)
  吴十七(姬/姓)
诸君寿梦(亦曰吴/子乘) 诸樊(亦曰吴/子遏) 馀祭(亦曰/戴吴) 夷昧 (第 37a 页)
 王氏曰举火曰爟 杂说司爟之职此圣人观天地
 之变顺阴阳消长之宜察寒暑往来之节故得裁成
 辅相之道此意极大 又曰 郑子产
以火星未出而
 铸刑书故郑不免于灾
掌行火之政令四时变国火以救时疾季春出火民咸
从之季秋内火民亦如之 (第 54b 页)
 冬十一月晋侯周卒十六年春葬晋悼公改服修官
 烝于曲沃会于溴梁其冬穆叔如晋且言齐故晋人
 答以寡君之未禘祀其后晋人徵朝于郑 郑公孙侨
 
曰溴梁之明年公孙夏从寡君以朝于君见于尝酎
 与执膰焉此皆春秋之明證也旧说或以为经所书
 禘皆夏祭之名 (第 26b 页)
 公子发惠子穆公子
子产

  少正公孙侨子美成子
国参
 子思桓子
 游氏
公子偃
 子游宣子穆公子
子蟜
 公孙虿司马子蟜桓子 (第 65a 页)
音/谷)
序干旄美好善也卫文公臣子多好善贤者乐告以善
道也
 严缉彼姝者子乃自他国至卫之贤如季札聘 郑子
 产
如晋之类季札告 (第 50b 页)
子产
以谨礼 (第 50b 页)
子产
告叔向以实
 沈台骀所谓畀之告之也若谓卫有贤者隐处浚邑
 而文公不能用则曷见其能以好善风耶○四之五 (第 50b 页)
 (后王之论李斯得之荡灭古学令吏以法令为师卒/以亡秦然则三代所以严守古学者是诚有意也议)
 (事以制制即所学之成法也苏氏曰 郑子产
铸刑书/晋叔向讥之曰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其言盖)
 (取诸此先王人法并任而任人为多故律设大法而/已 (第 8b 页)
践土所谓侯帅子男以见于伯其礼不见于春秋而楚
子合诸侯于申也宋左师献公合诸侯之礼六 郑子产
献伯子男会公之礼六此十二礼者皆伯合诸侯之礼
当时所未见后世亦不传惜哉自周昭王南征不还巡
守礼废平王东 (第 2a 页)
(广韵巨娇切集韵渠娇切今用奇遥切宵韵○说文高而曲也广韵高也又姓)(说文高也)
(广韵寄也客也又人名 郑子产
名侨)(广韵山锐而高亦作峤见尔雅)(广韵水梁也又姓)(集韵) (第 14b 页)
 (上称及以罪楚今两夷言战有违常例/二国曲直得失未分故须起例以明之)
十有八年春王三月曹伯须卒
夏五月壬午宋卫陈郑灾
 传其志以同日也其日亦以同日也或曰人有谓
 子产
曰某日有 (第 4b 页)
子产
曰天者神子恶知之是人也 …… (第 4b 页)
 (也明宋灾得书之由然则宋常录三国事非常也故/传曰同日也解卫陈郑得书之意以此故复问外灾)
 (不日之义见同日故不得不两文释之郑 子产
之言/明天时人事报应有验重其同日故经书其文传载)
 (其事刘向以为宋陈王者之后卫郑周之同姓时景/王老 (第 5a 页)
然亦武庚知我国有三叔疵隙民心不安故)
(敢言我将复殷业而/欲反鄙邑我周邦也)纂注(吕氏曰反鄙之鄙如 郑子产
曰郑鄙邑也)今蠢今
翼日民献有十夫予翼以于敉宁武图功我有大事休
朕卜并吉(于往敉抚武继也谓今武庚蠢动 (第 84b 页)
而纷/乱之也积疑不决必败其谋怠惰忽略必荒其政人而)
(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必无所见而举错烦扰也苏氏/曰 郑子产
铸刑书晋叔向讥之曰昔先王议事以制不) …… (第 8b 页)
必失亡于东迁之乱孔子既取周太史所藏断自尧典/至于吕刑而于列国复得命誓三篇遂取而附益于其)
(后案左傅 郑子产
曰郑书有之曰安定国家必大焉先/大学举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是知春秋)
(之世列国皆有书夫子周流 (第 70b 页)
 别为之义
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下大夫五人上士二十七人
 篇首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
 等则五人皆下大夫也马氏谓有上中下似据左传
  郑子产
谓公孙楚子晰上大夫女嬖大夫然春秋时
 列国多僭制郑伯男也而具六卿有冢宰未可据以 (第 3b 页)
 鼓故曰欢以立动动以进众
君子之听音非听其铿锵而已也彼亦有所合之也
 卜子在圣门不过文学之科曾子且罪以不能推崇
 夫子之道然观其对文侯则春秋中 国侨
羊舌肸无 (第 23a 页)
之义故系上释九五曰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襄八年春秋传曰季武子谓晋君曰今辟于草木寡君在君君之臭味也又二十二年 郑公孙侨
曰敝邑迩在晋国辟诸草木吾臭味也皆谓同姓为臭味是以晋语胥臣曰异姓则异德异德则异类异类虽近男女相及以生民 (第 24a 页)
莫熯乎火离日燥之芳臭发越故其臭如兰此上虞义也同人天在上火炎上其性同故二五同姓春秋传者襄二十二年传文彼 郑公孙侨
对晋君语晋郑同姓故云辟诸草木吾臭味也同姓则同德同德合义异德合姓二五同姓合义不合姓故比诸臭味也)初六藉 (第 29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