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四書類
詩類
樂類
經解類
五經總義類
書類
孟子類
小學類
 而已不能言其义理武帝时河间献王好博古与诸
 生共采周官及诸子云乐事者以作乐记其内史丞
 王度传之以授 常山王禹
成帝时为谒者数言其义
 献二十四卷乐记刘向校书得乐记二十三篇与禹
 不同今乐记断取十一篇馀有十二篇其 (第 1b 页)
  乐声律世为乐官颇能记其铿锵鼓舞而已不能言
  其义理武帝时河间献王好博古与诸生共采周官
  及诸子云乐事者以作乐记其内史丞王度傅之以授
   常山王禹
成帝时为谒者数言其义献二十四卷乐记
  刘向校书得乐记二十三篇与禹不同今乐记断取十
  一篇馀有十二 …… (第 1b 页)
  案汉河间献王采周官及诸子言乐事者作乐记二

  十四卷成帝时 王禹
献入秘府其书遂亡此乃刘向
  校书时所得与河间献王所采绝不相同盖献王所
  采者其事此所陈者义也史记 (第 3a 页)
 (矣汉与制氏以雅乐声律世为乐官颇能记其鉴锵/鼓舞而已不能言其义理武帝时河间献王好博古)
 (与诸生等共采周官及诸子云乐事者以作乐记事/也其内史承王度传之以授 常山王禹
成帝时为谒)
 (者数言其义献二十四卷乐记刘向校书得乐记二/十三篇与禹不同其道浸以益微故刘向所校二十 (第 34b 页)
  泄狎也迩者人所易狎而不泄远者人所易忌而不
忌德之盛仁之至也(或问有谓武王之不泄迩不忘远非仁也势不得不然也信乎
曰此以世俗计较利害之私心窥度圣人者之言也圣人之心所以异于众人者以其大公至正周流贯
彻无所偏倚虽以天下之大万物之多而视之无异于一身尔是以其于人之痾痒疾痛无有不知而所
以按摩而抑搔之者无有不及此武王之不泄迩不忘远所以为德之盛而仁之至也今曰迫于势而非
仁则不知其视圣人之心为如何而指所谓仁者为何物哉○辅氏曰于人所易狎而不泄则敬心常存
于人所易忘而不忘则诚心不息)



  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
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三 王禹
也汤也文武也四事上四条之事也时异势
殊故其事或有所不合思而得之则其理初不异矣
坐以待旦急于行也(辅氏 (第 20a 页)
  泄狎也迩者人所易狎而不泄远者人所易忘而不

忘德之盛仁之至也(语录泄迩忘远此通人与事而言泄字兼有亲狎忽略之意○
辅氏曰于人所易狎而不泄则敬心常存于人所易忘而不忘则诚心不息○饶氏曰德之盛言不泄迩
仁之至言不忘远)


  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
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三 王禹
也汤也文武也四事上四条之事也时异势
殊故其事或有所不合思而得之则其理初不异矣
坐以待旦急于行也(饶氏 (第 20b 页)
  (为乐官颇能记其铿锵鼓舞而不能言其义武帝/时河间献王与毛生等共采周官及诸子言乐事)
  (者作乐记其内史丞王度传之以授 常山王禹
成/帝时献二十四卷澄曰礼经之仅存者犹有今仪) (第 1a 页)
   二十三篇著于别录者武帝时河间献王好博
   古与诸生共采周官及诸子云乐事者以作乐
   记其内史丞王度传之以授 常山王禹禹
成帝时
   为谒者献二十四篇乐记与向录不同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 (第 1b 页)
  泄狎也迩者人所易(去声下同)狎而不泄(与亵同)远者人所
易忘而不忘德之盛仁之至也

  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
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三 王禹
也汤也文武也四事上四条之事也时异势
殊故其事或有所不合思而得之则其理初不异矣
坐以待旦急于行也 此承 (第 13b 页)
 一乐记分合源流
案郑目录云名曰乐记者以其记乐之义此于
别录属乐记盖十一篇合为一篇谓有乐本有
乐论有乐施有乐言有乐礼有乐情有乐化有
乐象有宾牟贾有师乙有魏文侯今虽合此略
有分焉案艺文志云黄帝以下至三代各有当
代之乐名孔子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周衰礼
坏其乐尤微以音律为节又为郑卫所乱故无

遗法矣汉兴制氏以雅乐声律世为乐官颇能
记其铿鎗鼓舞而巳不能言其义理武帝时河
间献王始博古与生等共采周官及诸子云乐
事者以作乐记事也其内史丞王度传之以授 常山王禹
成帝时为谒者数言其义献二十四
卷乐记刘向校书得乐记二十三篇与禹不同
其道浸以益微故刘向所校二十三篇著 (第 1b 页)
以仁之至言不忘远盖以其不弃置远者于度外也
周公思兼三王条芟八条减四百二十四字)

注三 王禹
也汤也文武也四圣如何只唤做三王以代论也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无有不合者也然时异世殊此外或有不合者则仰而 (第 74b 页)
 规其听谗而诸侯携贰也
沔彼流水(传曰沔水/流满也)朝宗于海(朝音潮○笺曰诸侯春/见天子曰朝夏见曰宗)
(○疏曰大宗伯注云朝朝也欲其来之早宗/尊也欲其尊 王禹
贡亦云江汉朝宗于海)鴥彼飞隼
(鴥音聿隼音笋○晨风传曰/鴥疾飞貌○隼解见采芑)载飞载止(笺曰载之/言 (第 6a 页)
  神爵五凤之间天下殷富数有嘉应上颇作歌诗
欲兴协律之事丞相魏相奏知音善鼓雅琴者渤
海赵定梁国龚德皆召见待诏

  元帝多材艺善史书鼓琴瑟吹洞箫自度曲被歌
声分刌节度穷极窈眇

  成帝时谒者 常山王禹
世受河间乐能说其义其 (第 23b 页)
   


郑氏(相承解/为郑玄)
开宗明义章
仲尼(女持反仲尼取象尼丘山又音夷/字作𡰥古夷字也援神契云虫也)(如字说文作/居音同郑玄)
(云居居讲堂也王肃云閒居/也孔安国云静而思道也)(则能反/姓也)(男子美称也/曾子孔子弟)

(子也名曑字子舆鲁人也/或作参音同义别下皆同)(卑在尊者/之侧曰侍)(孔子也古者/称师曰子)
(语辞也从乙在口上乙象气人将发语/口上有气故曰字缺上也凡曰皆放此)先王(郑玄云/禹三王)
(最先者案五帝官天下三 王禹
始传于殷/于殷配天故为孝教之始王谓文王也)有至德(郑云/至德)
(孝悌也王云/孝为德之至)(因妙反 (第 1b 页)
者人所易忘而不忘德之盛仁之至也)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
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三 王禹
也汤也 (第 9b 页)
 

礼记出于戴氏按河间献王所得七十子后学者所记
百三十一篇(入礼/家)至刘向第而叙之向又得阴阳明堂
记三十三篇(入礼家今月/令明堂是也)王史氏记二十一篇(入礼/家)
子三朝记七篇(入论语家今大戴记存其一篇盖孔子/对鲁哀公语也三朝见公故曰三朝)
乐记二十三篇(入乐家此刘向校书所得非 王禹
所献/二十四卷者二十四卷记无所录今亦)
(不传此二十三篇记止录其十一篇/为一篇馀十二篇但有其名存耳) (第 52b 页)
 以治道非礼乐不成与毛生等共采周官及诸子之
 乐事者以著乐记因献所集雅乐天子下太乐官常
 存𨽻之岁时以备数然不常御
成帝时谒者 常山王禹
世受河间乐能言其义其弟子 (第 31b 页)
人所易忘而不忘德之盛
仁之至也)
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
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三 王禹
也汤也文武也四事上四条之事也时
异势殊故其事或有所不合思而得之则其理初不异矣坐以待旦急于行也○此承上 (第 12a 页)
  此章义本难通不可强解二或曰之说皆无可取既
云疑有阙文则二说皆当削去以断后人之疑

  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注三 王禹
也汤也文武也
四事上四条之事也又曰各举其一事以见其忧勤惕
厉之意

  禹汤文武道德浑全非各一事能尽 (第 4b 页)
  挹也 

噳部 九    噳虞矩反鹿     (俣大)    群口相聚       也 

王   禹
虫   古   (宇宇矩反)  名         宙 


㕜    雨    古   (瑀石)  (第 15a 页)
 其书乃周官大宗伯大司乐二章武帝时河间献王
 好儒学与毛生等共采周官及诸子言乐事者作乐
 记献八佾之舞与制氏不相远其后内史丞王定受
 之以授 常山王禹
成帝时献之有二十四篇及刘向
 校书得乐记二十三篇又与禹所传不同故著为别
 录(案别录则礼记四十九篇乐 (第 9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