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樂類
五經總義類
四書類
書類
詩類
春秋類
孟子類
論語類
經解類
儒家類
韵才资切)
(并音薋说文以茅盖屋释名茨次也次草为之也书梓材惟其涂塈茨周礼夏官圉师茨墙则剪阖庄子让王篇 原宪
居鲁环)
 堵之室茨以生草(又诗鄘风墙有茨注蒺藜也尔雅释草茨蒺藜注布地蔓生细叶子有三角刺人)又酉阳杂 (第 27a 页)
 罚人当各附于其事不可假他以喜怒(又系也礼祭义祭之日君牵牲既入庙门丽于碑注丽犹系也)又玉篇华绮也正 
(韵华也书毕命敝化奢丽万世同流韩诗外传 原宪
谓子贡曰仁义之匿衣裘之丽宪不忍为也)又玉篇施也书多方不克 
 开于民之丽传不能开于民所施政教丽施也言 (第 12a 页)
  (详见吊/礼赙章) 毛伯来求金(求金以/共葬事)非礼也(天子不私/求财故曰)
  (非/礼)不书王命未葬也(文九年/左氏传)  子思
曰有其礼无
  其财君子弗行也有其礼有其财无其时君子弗 (第 12a 页)
曰/簴)其曰明器神明之也(言神明死者也神明者/非人所知故其器如此) 仲宪
言于曾子曰(仲宪孔子/弟子 原宪)
夏后氏用明器示民无知也(所/谓)
(致死/之)殷人用祭器示民有知也(所谓致/生之)周人兼用之示
民疑 …… (第 23b 页)
县棺而封(不/设)
(碑繂不备礼封当为窆/窆下棺也春秋传作塴)人岂有非之者哉(不责于人/所不能) 子思
之母死于卫 (第 28a 页)
(子思
孔子孙伯鱼之子/伯鱼卒其妻嫁于卫)柳若谓 (第 28a 页)
子思
曰子圣人之后也四方于子乎观礼子盖慎诸(柳若卫/人也见) (第 28a 页)
(子思
欲为嫁母服恐其/失礼戒之嫁母齐衰期) (第 28a 页)
子思
曰吾何慎哉吾闻之有其
礼无其财君子弗行也(谓时可行而财/不足以备礼)有其礼有其财
无其时君子弗行也( …… (第 28a 页)
不)
(足其日月/ 并檀弓) 墨者夷之因徐辟而求见孟子孟子曰吾闻
夷子墨者墨之治丧也以薄为其道也夷 子思
以易天
下岂以为非是而不贵也然而夷子葬其亲厚则是以
所贱事亲也(庄子曰墨子生不歌死无服桐棺三寸而/无 (第 28b 页)
  (官官/廪之)皂𨽻食职(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食/职各以其职大小食禄也)官宰食
  加(官宰家臣也加大夫之家田/也论语曰 原宪
为家邑宰)政平民阜财用不
  匮(阜安也语/国语晋) 赵宣子为国政(宣赵/盾谥)制事典(典常/也) (第 8a 页)
同也)
子上之母死而不丧注子上孔子曾孙子思伋之子名
白其母出音义(不丧如字下同徐息浪反下放/此伋音急 子思
名也孔子之孙)门人问
诸子思曰昔者子之先君子丧出母乎曰然注礼为出
母期父卒为父后者不服耳音义(期居宜 …… (第 6a 页)
案丧服齐衰杖期章出妻/之子为母又云出妻之子为父后者则为出母无服传)
(云与尊者为一体不敢服其私亲是也 子思
既在子上/当为出母有服故门人疑而问之云子之先君子谓孔) (第 6b 页)
倡踊妇人既在先明/知为位也云委巷犹街里委曲所为也者谓庶人微贱)
(在街巷里邑委细屈曲所为不能方正也此 子思
哭嫂/是孔子之孙以兄先死故有嫂也皇氏以 (第 7b 页)
原宪
(第 7b 页)
子)

(思
若然郑无容不注郑既不注皇氏非也孔氏连丛云/一子相承以至九世及史记所说亦同者不妨虽有二)
(子相承者唯 …… (第 7b 页)
曾子谓 子思
曰伋吾执亲之丧也水浆不入于口者七
日注言已以疾时礼而不如音义(伋音急浆/子良反) (第 9a 页)
子思
曰先
王之制礼也过之者俯而就之不至焉者跂而及之故
君子之执亲之丧也水浆不入于口者三日杖而后能
起注为 (第 9a 页)
曾子言难继以礼抑之音义(俯音甫跂丘豉/反为于伪反)
(正义曰此一节论曾子疾时居丧不能以礼 子思
以正/礼抑之之事曾子谓 (第 9a 页)
子思
伋誇已居亲之丧能行于礼)
(故云吾水浆不入于口七日意疾时人行礼不如己也/故 (第 9a 页)
子思
以正礼抑之云古昔先代圣王制其礼法使后)
(人依而行之故贤者俯而就之不肖者跂而及之以水/浆不入于口三日 (第 9a 页)
子班班生庄子伯郑依)
(世本/知也)
仲宪言于曾子曰夏后氏用明器示民无知也注所谓
致死之仲宪孔子弟子 原宪
殷人用祭器示民有知也
注所谓致生之周人兼用之示民疑也注言使民疑于
无知与有知曾子曰其不然乎其不然乎注 …… (第 12b 页)
器疏(正义曰此一节论不可致意于死人为死为生之/事各随文解之曰夏后至亲乎此以下是 原宪
所)
(说并非也其言夏后氏所以别作明器送亡人者言亡/人无知故以不堪用之器送之表示其无知也殷人用)
( …… (第 13a 页)
义也然宪子言三事皆非而曾子/此独讥无知者以夏后氏尤古故也讥一则馀从可知)
(也注正义曰案仲尼弟子传云 原宪
(第 13b 页)
子思
彼注云/鲁人也其时与曾子评论三代送终器具之义也)
公叔木有同母异父之昆弟死问于子游注木当为朱
春秋作 …… (第 13b 页)
不继于父肃以为从继父而服非也张融)
(以为继父同居有子正服齐衰三月/乃为其子大功非服之差元说是也) 子思
之母死于卫注 (第 14b 页)
子思
孔子孙伯鱼之子伯鱼卒其
妻嫁于卫柳若谓 (第 14b 页)
子思
曰子圣人之后也四方于子乎
观礼子盖慎诸注柳若卫人也见 (第 14b 页)
子思
欲为嫁母服恐
其失礼戒之嫁母齐衰期 (第 14b 页)
子思
曰吾何慎哉吾闻之有
其礼无其财君子弗行也注谓时可行而财不足以备 …… (第 14b 页)
也丧之礼如子赠禭之属不踰主人音义(禭/音)
(遂/)(正义曰此一节论为出嫁母之丧行礼之事注正/义曰 子思
孔子孙者孔子世家文郑言之者以下)
(云子圣人之后故具言之云嫁母齐衰期者嫁母之服/丧服无文案丧服杖期章 …… (第 15a 页)
母与出母俱是绝/族故知与出母同也张逸问旧儒世本皆以孔子后数)
(世皆一子礼适子为父后为嫁母无服檀弓说 子思
从/于嫁母服何郑答 (第 15a 页)
子思
哭嫂为位必非适子或者兄) (第 15a 页)
  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也乐道而
已是以孔子再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木于宋穷于商
周阨于陈蔡弦歌鼓琴未尝绝音况与人歌而善乎
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其乐道之心终无

已也昔孔子遭阨于匡谓子路曰汝歌予和子路弹
剑孔子和之曲终而匡人解甲岂非子与人歌而善
而后和之之意欤曾子之歌商颂曾点之咏舞雩
之弦蓬户与孔子之歌固虽有间方之原壤登木
而歌则又裕矣

  泰伯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学 (第 4b 页)
郕伯曾参而下为侯(郕伯曾参进封瑕丘侯陈伯颛
孙师进封宛丘侯江伯澹台灭明为金乡侯单伯虙不齐为单父侯原伯
原宪
为任城侯莒伯公冶长为高密
侯郯伯南宫绦为龚丘侯杞伯公晰哀为北海侯宿伯曾点为莱芜侯把伯颜无繇为曲阜侯蒙 (第 9a 页)
       日本山井鼎
               物观 撰
谨按足利所藏五经正义者上杉安房守藤 原宪
实所
捐也今阅周易尚书礼记文字甚佳宋板无疑其毛诗
左传刻劣三书二部共题曰附释音毛诗春秋编入陆
德明经 (第 1a 页)
仲宪言于至死其亲乎

考异古本经周人兼用之作周人兼而用之足利本同
注致死之下有也字弟子 原宪
下同原作愿致生之下
与有知下三者皆非下或用人器下放此 疑于无知
与有知无作死谨按疑似本或作死无知后脱 …… (第 5b 页)
 非其说之非也作非其说之礼非礼也疏祭祀堪为
人用(十二叶左二行)宋板祀作器补阙(七行)故用恭敬之器仍贮
食送之 则周兼用之(八行)兼作并补阙(同上)故不重说寻

周家极文

公叔木至狄仪之问也

考异古本注春秋作戍秋下有传字 之子下奔鲁下
大功是下共有也字疏正义曰同母异父昆弟之服(十三)
(叶左三行)宋板同上有为字 非服之差互说是也(九行)互作
子思
之母至吾何慎哉

考异古本经子盖慎诸盖作盍注伯鱼之子下嫁于卫
下齐衰期下不得行者下不踰主人下共有也字 (第 6a 页)
 见 子思
欲为嫁母服恐其失礼戒之 (第 6b 页)
子思
欲下有从字足
利本同戒之作故戒之也 不足以备礼下有者也二
字疏正义曰此一节论为出嫁母之丧行礼之事(十 (第 6b 页)
 源有自来也九二言诚而六二言敬则诚敬之学本

 乎此也九二言仁而六二言义则仁义之学本乎此
 也此 子思
孟氏之学所为传得其宗也与孔子又惧
 后世以乾坤为圣贤之辨而贤者以下不可企及于
 圣人亢圣人于高明而不 (第 28a 页)
 也故庶人召之亦往舍车而徒者也君子之自贲其
 行岂有待乎外哉守义不渝而已故轩车不容巷子
 贡以为愧仁义之慝舆马之饰 原宪
不为也此舍车 (第 12b 页)
  器者各适其用而不能相通(黄氏曰以物而言舟不可以为车之类是也以
人而论优于赵魏老不可为滕薛大夫之类是也)
成德之士体无不具故用
无不周非特为一才一艺而已(语录曰所谓体无不具人心原有这许多
道理充足若惯熟时自然看要如何无不周遍子贡瑚琏只在庙中可用移去别处便用不得如
原宪

是一个吃菜根底人邦有道出来也做一事不得邦无道也不能拨乱反正夷清惠和亦只做得一件事
○黄氏曰用无不 (第 59b 页)
  以用也言用不教之民以战必有败亡之祸是弃其
民也(黄氏曰圣人未尝不言兵也言兵之最精者莫如圣人盖教之以亲爱节义之风坐作击刺之

法要以必克而后用之此圣人所以不轻弃其民也)


  宪问第十四

  胡氏曰此篇疑 原宪
所记(愚谓首篇曰宪问耻不书姓而直书名其
为自记之證一也他章夫子称弟子则名之曾子有子冉子门人之所记则以 ……
(第 24a 页)
  宪原思名榖禄也邦有道不能有为邦无道不能独

善而但知食禄皆可耻也(语录曰榖之一字要人玩味榖有食禄之义言有道
无道只会食禄略无建明岂不深可耻)
宪之狷介其于邦无道榖之可
耻固知之矣至于邦有道榖之可耻则未必知也故夫
子因其问而并言之以广其志使知所以自勉而进
于有为也(或问此一章曰 原宪
甘贫守道其志卓然能有不为者也其为此问固知邦无道而
枉道得禄之为耻矣特欲质诸夫子以言其志耳夫子深知其然 …… (第 24b 页)
此心本然之限量
也○愚谓狷者有执守之意介者有分辨之意)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

  此亦 原宪
以其所能而问也(辅氏曰原思两问皆是以其所已能者而质之
于圣人故夫子之答皆进之以其所未能)
克好胜伐自矜 (第 25a 页)
  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


  私犹窃也淑善也李氏以为方言是也(辅氏曰独孟子用此二字
而他无所见故知是当时方言俗语耳)
人谓 子思
之徒也自孔子卒至
孟子游梁时方百四十馀年而孟子已老然则孟子
之生去孔子未百年也故孟子言予虽未得亲受业 (第 23b 页)
 仁如回之仁方可谓之知脉理自井然 翼注曰两
 予知不同上知字是能料事于未然下知字是能析
 义理于毫茫俱自负之辞 袁了凡曰 子思
引此固
 重下一段然孔子当时立言之意上段亦不是喻辞
 罟擭陷阱只是险处君子居易一切俱是坦途小人 (第 32a 页)
 则心泰心泰则无不足无不足则富贵贫贱处之一
 也朱子注所谓至贵至富可爱可求者即周子之教
 程子每令寻孔颜乐处所乐何事也  原宪
之乐曾 (第 10b 页)
 狂狷然不闻狂狷传圣人之道何也曰孔门唯颜子

 一人为中行之资闵冉之德行亦近之其馀皆狂狷
 也曾点固以狂称而子贡子路子张之属亦起于狂
 者也 原宪
固以狷称而闵子曾子子夏之属亦起于
 狷者也特缘夫子裁之以中行不以狂狷成名耳何
 以知赐之狂赐也达达者 …… (第 27b 页)
 之人则未必能自振拔而有为一句忽略看了不知
 此句自虚他不得要仔细看
人而无恒章总旨 张彦陵曰此章夫 子思
有恒之意
 上下相承只是一意巫医之不可作便是可羞处(据新)
 (安说还当作两截)夫子特借南人之言以起 (第 28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