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春秋類
樂類
易類
詩類
四書類
經解類
五經總義類
小學類
孟子類
論語類
類書類
  乡邻有斗者被发缨冠而往救之则惑也虽闭户可也
喻颜子也○此章言圣贤心无不同事则所遭或异
然处之各当其理是乃所以为同也(辅氏曰圣贤之心无不同一本
也事则所遭或异万殊也然处之各当其理是乃所以为同者所谓万殊一本吾道一以贯之也)


尹氏曰当其可之谓时前圣后圣其心一也故所遇
皆尽善(辅氏曰事虽万殊心一以贯则凡所以语默云为皆达道也皆时中也岂复有不尽善者哉)

  ○公都子曰 匡章
通国皆称不孝焉夫子与之游又从
而礼貌之敢问何也

   (第 34a 页)
匡章
齐人通国尽一国之人也礼貌敬之也(辅氏曰礼貌犹
所谓文貌谓其容貌有礼文也人心才敬则见人便自有礼貌也)
…… (第 34a 页)
  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
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

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
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很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章子
有一于是乎(好养从皆去声很胡恳反)

  戮羞辱也很忿戾也

  夫 (第 34b 页)
章子
子父责善而不相遇也(夫音扶)

  遇合也相责以善而不相合故为父所逐也

  责善朋友之道也父子责善 …… (第 34b 页)
  贼害也朋友当相责以善父子行之则害天性之恩



  夫 章子
岂不欲有夫妻子母之属哉为得罪于父不得
近出妻屏子终身不养焉其设心以为不若是是则罪
之大者是则 (第 35a 页)
章子
已矣(夫章之夫音扶为去声屏必井反养去声)

  言 (第 35a 页)
章子
非不欲身有夫妻之配子有子母之属但为
身不得近于父故不敢受妻子之养以自责罚其心以
为不如此则其罪益大也 (第 35a 页)
○此章之旨于众所恶而
必察焉可以见圣贤至公至仁之心矣(辅氏曰众恶之必察焉此

孔子之明训也而孟子之意正如此故可以见其至公至仁之心至公则无有私蔽于己至仁则不忍苛
责于人必能至公然后能至仁必能至仁然后能至公)
杨氏曰 章子
之行孟子
非取之也特哀其志而不与之绝耳(语录曰孟子之于 (第 35b 页)
匡章
盖怜之
耳非取其孝也据章之所为固责善于父而不相遇遂为父所逐虽是父不是已是然便至如此出妻屏
子终身不养 …… (第 35b 页)
时人则遂以为不孝而绝之故孟子举世俗之不孝者五以晓之若如此五者则诚
在所绝耳后世因孟子不绝之则又欲尽雪 章子
之不孝而以为孝此皆不公不正倚于一偏必若孟子
之所处然后可以见圣贤至公至仁之心矣)
(第 35b 页)
 个人字则己切矣然曰人则见在未来皆人之所当

 尽也故又说个位字则益切矣然曰位则高卑远迩
 皆位之所有也故此章又说个自迩自卑则愈切矣
 合看诸 章子
思一段吃紧为人之意何等细密 聂
 双江曰子思慨世之求道者骛高远而忽卑迩故强
 分阶级以破其惑使学道者 (第 71a 页)
 而不知其教之同

子畏于 匡章 
姚承庵曰匡人其如予何夫子知天意
 必不死于匡人之手子在回何敢死颜子知夫子必
 不死于匡人可见圣贤自信 (第 24a 页)
 先觉章参看 此章当合先觉章及何为则民服章

 同看
子张问明 章 子
张问明意思分明要从远处讨明夫
 子窥其意向在远故言汝欲明只就人情物理上明
 得便是明即此明得便是远何 (第 12a 页)
 仲子一偏之操而推极言之以见其决非人之可为
 耳 翼注曰前三节言仲子不能充其操不是揭出
 仲子之操而断其难充前段律以食槁壤饮黄泉

 章
见为太刻后段揭出以母则不食以兄之室则弗
 居此二句正是仲子之操执此以例其馀信无可居
 可食者矣故 (第 38b 页)
匡章
不得复疑也 又曰细玩孟子此
 章俱是反词与许子之不惮烦同一机括本欲明相
 兼之不可反责以交易之为烦本 …… (第 39a 页)
 句不惟与世无竞亦且与物无争 又曰仲子本世

 家子而苦节若此 匡章
所以取其廉
于齐国之士节 首二句欲抑先扬 仲子恶能廉及
 注仲子未得为廉此二廉字东阳许氏亦谓是廉之 (第 39b 页)
 党明之东林诸君子皆以攻乡原为事者也然非
 徒不能绝且往往即阴托于君子之中甚矣乡原
 之难除也(甲辰十月初十) 匡章
通国皆称不孝焉章 四书脉曰为父所逐不敢
 归家便是出妻屏子非休妻逐子也 翼注曰是则 (第 46a 页)
  章子
已矣总承责善自责两意
曾子居武城两节 张彦陵曰上二节只叙事勿用一
 语断其是非其微意却露在先生字君字 …… (第 46b 页)
 党明之东林诸君子皆以攻乡原为事者也然非
 徒不能绝且往往即阴托于君子之中甚矣乡原
 之难除也(甲辰十月初十) 匡章
通国皆称不孝焉章 四书脉曰为父所逐不敢
 归家便是出妻屏子非休妻逐子也 翼注曰是则 (第 57a 页)
  章子
已矣总承责善自责两意
曾子居武城两节 张彦陵曰上二节只叙事勿用一
 语断其是非其微意却露在先生字君字 (第 57b 页)
 的意思撇舍割绝便直头不怨了此点念头犹在仁
 孝腔子里大本大原不甚走作故圣贤便自取他而
 深辨其非小人之诗其论 章子
不孝处及陈仲子辟
 兄离母处俱是只个道理赵注生之膝下一体而分 (第 7a 页)
执有罪也
称行人以执怨接于上也此说皆通按怨接于上者言
非使人之罪也妇人见执有二哀姜微其辞而见讨之
章子
叔姬直书其事而齐人之恶见 (第 240b 页)
有以行也呜呼天地未尝不位也万
物未尝不育也人之心本未尝不中也体用一原非知道者孰能识之)


  右第一 章子
思述所传之意以立言首明道之
本原出于天而不可易其实体备于已而不可
离次言存养省察之要终言圣神功化之极 (第 15a 页)
  公冶长孔子弟子(鲁人一云齐人)妻为之妻也缧黑索也绁
挛也古者狱中以黑索拘挛罪人长之为人无所考
而夫子称其可妻其必有以取之矣又言其人虽尝
陷于缧绁之中而非其罪则固无害于可妻也夫有
罪无罪在我而已岂以自外至者为荣辱哉(辅氏曰在我无
得罪之道而不幸有罪自外至何足以为辱在我有得罪之道虽或幸免其罪于外何足以为荣故君子
有隐微之过于暗室屋漏之中则其心愧耻若挞于市不幸而过旡妄之灾则虽市朝之刑裔夷之窜皆

安之而无恧也○饶氏曰可妻以其素行取之也在缧绁而非其罪以其一事而言之也○齐氏曰
匡章
非孟子遂为不孝之子公冶长非夫子真为有罪之人天下之不遇圣贤者众矣)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 …… (第 2a 页)
  桴筏(房越反)也程子曰浮海之叹伤天下之无贤君也
子路勇于义故谓其能从己皆假设之言耳子路以
为实然而喜夫子之与已故夫子美其勇而讥其不
能裁度(音铎)事理以适于义也(辅氏曰圣人欲浮海岂有愤世长往之意其忧
时闵道之心盖有不得已者故程子下一叹字又下一伤字且断以为假设之辞则圣人哀矜恻怛之仁
蔼然见于言意之表子路不惟今日遂以夫子为必行而喜其与己其平日之所为多伤于刚果而不能

裁度以适义如率尔之对迂也之言皆是也夫子所以教之○熊氏曰后
章子
欲居九夷亦此意○通曰
此假设之辞也而圣人之时中存焉果哉末之难如荷蒉则非中矣子路以为实非中矣夫子之于子 (第 7b 页)
而己与天为一矣故其论公伯寮也犹以废兴不可知之辞道之若匡人桓魋则为断断然
自信之说○通曰此章当与子畏于 匡章
同看此以德言谓天付以将圣之资彼以文言谓天托以前圣 (第 21b 页)
  谚粗俗也传称谚者谓俗论也○杨氏曰四者性之
偏语之使知自励也(辅氏曰愚者知不明鲁者才不敏便辟则遗乎内粗俗则略乎
外遗乎内则诚不足略乎外则文饰不脩此四子性质之偏也夫子所以言者欲使之自觉以治其偏而
归于中尔○冯氏曰柴参近道而柴欠疏通参欠明敏师由过中而师欠诚实由欠精密○饶氏曰四者
皆指其所偏帷曾子能于偏处用功故后来一贯之唯至钝反成至敏○通曰集注以为四者性之偏然

又曰参也竟以鲁得之岂非曾子之鲁在四子中其性犹为近道而曾子之学视三子则其心尤为诚笃
也欤然则学之进不于其性而于其心)
吴氏曰章首脱子曰字或疑下 章子
曰当在章首通为一章

  ○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力纵反)

  庶近也言近道也屡空数(音朔)至空匮也 (第 15a 页)
  杨氏曰惟仁者能好恶人众好恶之而不察则或蔽
于私矣(张氏曰天下之善恶有如黑白之易明者众之好恶固所同也至于事若善而其情则有
害事若不善而其情或可取此众人之所惑而君子之所察也孟子于仲子
匡章
是已○饶氏曰南轩所
引仲子 (第 21b 页)
匡章
事甚切齐人皆以为廉孟子独能辨其不廉此是众好必察处 (第 21b 页)
匡章
通国皆称其不孝孟子
独不以不孝目之此是众恶必察处○胡氏曰察者详审之辞非谓众人之好恶皆非也时恐其或蔽于 (第 21b 页)

齐之意)


  ○燕人畔王曰吾甚惭于孟子

  齐破燕后二年燕人共立太子平为王(史记燕世家齐王令 章子
将五都兵以伐燕燕君哙死齐大胜燕子之亡二年后立平为燕昭王)

  陈贾曰王无患焉王自以为与周公孰仁且智 (第 15b 页)
  ○ 匡章
曰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哉居于陵三日不食耳
无闻目无见也井上有李螬食实者过半矣匍匐往将
食之三咽然后耳有闻 (第 28a 页)
目有见(于音乌下于陵同螬音曹咽音宴) 匡章
陈仲子皆齐人廉有分辩不苟取也于陵地名
螬蛴(音齐)螬虫也匍匐言无力不能行也咽吞也

  孟子曰于齐国 (第 28a 页)
之士吾必以仲子为巨擘焉虽然仲子
恶能廉充仲子之操则蚓而后可者也(擘薄厄反恶平声蚓音引)
巨擘大指也言齐人中有仲子如众小指中有大指

也充推而满之也操所守也蚓丘蚓也言仲子未得
为廉也必若满其所守之志则惟丘蚓之无求于世
然后可以为廉耳(辅氏曰齐俗奢侈放纵当战国时士之伤廉者必多有之此 匡章

所以推仲子之廉而孟子亦以为齐人之巨擘也其语意与子诚齐人也相似)


  夫蚓上食槁壤下饮黄泉仲子所 …… (第 28b 页)
  言仲子以母之食兄之室为不义而不食不居其操
(去声下同)守如此至于妻所易之粟于陵所居之室既未
必伯夷之所为则亦不义之类耳今仲子于此则不
食不居于彼则食之居之岂为能充满其操守之类
者乎必其无求自足如丘蚓然乃为能满其志而得
为廉耳然岂人之所可为哉(辅氏曰以仲子之孤介自守足以高于一世之
俗矣而孟子所以力辟之者盖世衰道微学者大抵因其资质之偏而固执一说力行以取名初不顾义
理之如何如告子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以至许行陈仲子之徒皆是物也况如
匡章
者既巳称仲子为诚 (第 30a 页)
  乡邻有斗者被发缨冠而往救之则惑也虽闭户可也

喻颜子也○此章言圣贤心无不同事则所遭或异
然处(上声)之各当(去声)其理是乃所以为同也尹氏曰当
其可之谓时前圣后圣其心一也故所遇皆尽善(通曰
禹稷颜子易地皆然所以为君子之时中若杨墨则虽易地不能皆然所以为杨墨之非中)


  ○公都子曰 匡章
通国皆称不孝焉夫子与之游又从
而礼貌之敢问何也

   (第 34b 页)
匡章
齐人通国尽一国之人也礼貌敬之也

  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 (第 34b 页)
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
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
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章子
有一于是乎(好养从皆去声狠胡恳反)

  戮羞辱也狠忿戾也

  夫 (第 35a 页)
章子
子父责善而不相遇也(夫音扶)

  遇合也相责以善而不相合故为父所逐也

  责善朋友之道也父子责善 (第 35a 页)
贼恩之大者


  贼害也朋友当相责以善父子行之则害天性之恩


  夫 章子
岂不欲有夫妻子母之属哉为得罪于父不得
近出妻屏子终身不养焉其设心以为不若是是则罪
之大者是则 (第 35b 页)
章子
已矣(夫章之夫音扶为去声屏必井反养去声)

  言 (第 35b 页)
章子
非不欲身有夫妻之配子有子母之属但为
身不得近于父故不敢受妻子之养以自责罚其心
以为不如此则其罪益大也 (第 35b 页)
○此章之旨于众所恶

(去声)而必察焉可以见圣贤至公至仁之心矣杨氏曰 章子
之行孟子非取之也特哀其志而不与之绝耳
(语录孟子之于 (第 36a 页)
匡章
盖怜之耳非取其孝也据章之所为固责善于父而不相遇遂为父所逐虽是父不
是己是然便至如此废业出妻屏子终身不 (第 36a 页)
养则岂得为孝故孟子言父子责善贼恩之大者此便是责
之以不孝也但其不孝之罪未至于可绝之地尔然当时人则遂以为不孝而绝之故孟子举世俗之不
孝者五以晓之若如此五者则诚在所绝尔后世因孟子不绝之则又欲尽雪 匡章
之不孝而以为孝此
皆不公不正倚于一偏必若孟子之所处然后可以见圣贤至公至仁之心矣○饶氏 (第 36a 页)
章子
通国称不
孝仲子通国称其廉这两个皆是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通曰十分廉只是小善一分不孝便 …… (第 36a 页)
害大伦孟子不以仲子为廉以其有害于人伦之大者不以 匡章
为不孝亦非许其能尽夫人伦之大者
读孟子之书当悟孟子之意)


  ○曾子居武城有越寇或曰寇至盍去诸曰无 (第 36b 页)
 痛绝之则为祸于后世者尚可言耶自有此辩而邪
 正之分遂不可掩以此主持世教则致治无难而可
 以媲美于三圣矣 匡章
曰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哉居于陵三日不食耳无
闻目无见也井上有李螬食实者过半矣匍匐往将食
之三咽然后耳有闻 (第 37a 页)
目有见孟子曰于齐国之士吾必
以仲子为巨擘焉虽然仲子恶能廉充仲子之操则蚓
而后可者也夫蚓上食槁壤下饮黄泉仲子所居之室
伯夷之所筑与抑亦盗蹠之所筑与所食之粟伯夷之

所树与抑亦盗蹠之所树与是未可知也
 此一章书见矫俗不可以为廉也齐人有 匡章
者问
 于孟子曰论人之品以廉为贵然今世之人或饰其
 名而无其实或勉强一时而不能持久此皆不可谓
 之廉 …… (第 37b 页)
 蚓而后可也
曰是何伤哉彼身织屦妻辟纑以易之也曰仲子齐之
世家也兄戴盖禄万钟以兄之禄为不义之禄而不食

也以兄之室为不义之室而不居也辟兄离母处于于
陵他日归则有馈其兄生鹅者已频蹙曰恶用是鹢鹢
者为哉他日其母杀是鹅也与之食之其兄自外至曰
是鹢鹢之肉也出而哇之以母则不食以妻则食之以
兄之室则弗居以于陵则居之是尚为能充其类也乎
若仲子者蚓而后充其操者也
 此三节书是言人不可以小节妨大伦也 匡章
曰仲 (第 39b 页)
 以颜子自任焉夫天为天下而生圣贤圣贤为天下
 而有学问用人者慎勿使怀才抱德之士徒有生不
 逢时之叹也
公都子曰 匡章
通国皆称不孝焉夫子与之游又从而
礼貌之敢问何也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
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 (第 36b 页)
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

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
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
母五不孝也 章子
有一于是乎夫 (第 37a 页)
章子
子父责善而不
相遇也责善朋友之道也父子责善贼恩之大者夫 (第 37a 页)

岂不欲有夫妻子母之属哉为得罪于父不得近出
妻屏子终身不养焉其设心以为不若是是则罪之大
者是则 (第 37a 页)
章子
已矣
 此一章书见圣贤众恶必察至公至仁之心也公都
 子 (第 37a 页)
匡章
通国皆称不孝焉通国论之公者也不孝 (第 37a 页)
 罪之大者也夫子与之游又从而礼貌之将 匡章

 孝之外别有可取乎敢问何也孟子曰世俗所谓不
 孝者有五惰其四肢不顾父母之养怠而忘亲一不
 孝也博 …… (第 37b 页)
 也好货财以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贪而忘亲三不
 孝也纵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肆而辱亲四不孝也
 好勇斗狠以危父母忿而陷亲五不孝也 章子
有一 (第 37b 页)
 于是乎夫 章子
子父责善而不相遇合也责善朋友
 之道也父子责善乃伤恩之大者此 (第 38a 页)
章子
所以蒙不
 孝之名耳夫 (第 38a 页)
章子
岂不欲身有夫妻之配而子有子
 母之属哉为已得罪于父不得相近故出妻屏子终
 身不受其奉养焉其设心以为不 (第 38a 页)
若是出妻屏子则
 厚于己而薄于亲是则罪之尤大者其故可原其情
 可矜是则 章子
之为 (第 38a 页)
章子
而已矣何可轻绝之哉夫
 父子至亲也以责善遂不相遇况君臣乎此世所以
 多孤臣孽子也听言纳谏保全臣子仁君 (第 38a 页)
   虞惇按集注妇人望其所与私者而不来疑丘
   中麻麦之处复有与之私而留之者故作此诗
   也今按诗前二 章子
嗟一人也子国又一人也
   妇人所望其来者子嗟乎子国乎抑子嗟子国
   俱来乎何妇人所与私者之多也丘 (第 21b 页)
 (象者也至各止其所之为第三章易与天地准至君/子之道鲜矣为第四章显诸仁至阴阳不测之谓神)
 (为第五章夫易广矣大矣至易简之善配至德为第/六 章子
曰易其至矣乎至道义之门为第七章圣人)
 (有以见天下之赜至盗之招也为第八章大衍之数/五十至其知神之所 …… (第 1b 页)
可通者是也辞/之险如见斗见沬窥户无人舆曳牛掣负涂载鬼之类)
(是也上文齐小大与此义同人双湖先生曰第一 章夫/子
论伏羲画卦而有望于贤 之体易第二章论文王)
(周公系辞而有望于君子之体易至此三章专论彖爻/之辞汎示 (第 22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