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春秋類
樂類
詩類
五經總義類
書類
四書類
經解類
類書類
一臧否不同(○臧子郎反否音鄙又/方九反臧否犹善恶也)褒贬
殊致盖九流分而微言隐异端作而大义乖左
氏以 鬻拳
兵諌为爱君(○鬻音育/拳音权)文公纳币为用
礼榖梁以卫辄拒父为尊祖不纳子纠为内恶
(○纠居/黝反)(第 2b 页)
 如晋过御叔御叔不说学见武仲而雨行傲之云焉
 用圣人为左氏传载之者非御叔不说学不谓武仲
 圣与孔子同 楚鬻拳
同姓有不去之恩
何休曰天子之车称大路诸侯车称路车大夫称车今
 郑子侨诸侯之大夫耳当与天子士同赐其车而 (第 8a 页)
 此皆是遂国之大族以此见得氏族得力处
秋有𧌒为灾也(十八/年)
 大凡春秋所书皆是本地素无有而忽有焉者则书
 如有蜚有鸲鹆之类是也
楚子禦之大败于津还 鬻拳
弗纳(十九/年) (第 16a 页)
 夫胜负兵家之常而楚子一败之后 鬻拳
何故便不
 纳盖楚正是图霸之初不是寻常时节一小不胜则
 声𫝑不张群蛮小国必乘𫝑共起而叛之此 (第 16b 页)
鬻拳

 深虑也况此一败又非是小小不胜 (第 16b 页)
鬻拳
如何不出
 来强做得此又见楚方兴时便自有这般人观其以
 兵谏楚子便见 (第 16b 页)
鬻拳
乃是朴直木强底人忠于国家
 不知其他只是不曾识得道理左氏谓之爱君此亦
 是左氏不明得大处故杜氏之注云 (第 16b 页)
然则齐桓晋文孰为咎耶故曰齐桓之缓于纳王本
无可咎后世之论疑其所不当疑悔其所不当悔咎其
所不当咎
   鬻拳
兵諌(庄十九年 (第 18b 页)
鬻拳
强谏楚子楚子弗从临/之以兵惧而从之 (第 18b 页)
鬻拳
曰吾惧君以兵)
   (罪莫大焉遂自刖也楚人以为大阍谓之大伯使/其后掌之君子曰 (第 18b 页)
鬻拳
可谓爱君矣諌以自纳于)
   (刑刑犹不忘/纳君于善)
古今以人君拒谏为忧吾以为未知所忧也首人君之 …… (第 18b 页)
不多而徒忧敌之难胜
天下之庸将也臣之纳谏者苟尤君而不尤己不导君
而使自从徒欲强君而使必从其流弊终至于 鬻拳

君而后止耳 (第 19b 页)
鬻拳
岂欲胁君哉告而不听故出于强强
而不听故出于胁君愈不听而愈求之于君曾不知反
吾纳谏之道尽欤不尽欤谏吾职 …… (第 19b 页)
臣听在君有孔子而鲁不治者谏在孔子而听
在鲁侯也有孟子而齐不治者谏在孟子而听在齐王
也孔孟急于救世岂在 鬻拳
下乎然宁坐视齐鲁之失
道终不肯强齐鲁之君者尽臣之职而不敢越臣之职
(第 20a 页)
鬻拳
之事君其视孔孟未能万分之一而遽欲胁君
乎当 (第 20a 页)
鬻拳
临楚子以兵及其拒楚子不纳也幸楚子不
以为忤耳苟楚子之不从吾不知 (第 20a 页)
鬻拳
何术以继之乎
使是时不幸为楚子所诛则陷于逆乱其心迹终无以 …… (第 20a 页)
自见于后世矣 鬻拳
亦知其不可继自谓吾心忠而迹
逆心顺而迹悖故以刖足之心明吾兵谏之迹后世欲
学吾之兵谏盍学吾之刖足吾之刖 (第 20b 页)
足不可学则吾之
兵谏亦不可学也圣人之道欲后世之皆可学 鬻拳

道欲后世之不可学何其与圣人异耶先之以称兵后
之以刖足坏于前而收于后开于前而闭于后随作随
救焦然不 …… (第 20b 页)
谏诤辅拂乃曰
自能率群臣百吏相与强君君虽不安不能不听遂以
解国之大患谓之辅拂之说(见荀子/臣道篇) 鬻拳
之说皆欲
以力强其君者也匹夫所恃以动万乘者道存焉耳苟
欲与君较力是丐者与猗顿较富也危矣哉
  陈敬仲 (第 21a 页)
 十六年秋郑伯自檪入缓告于楚秋楚伐郑及栎初楚武王
 克权迁于那处及文王即位巴叛楚取那处伐楚庄十九年
 楚子禦之败还 鬻拳
弗纳遂伐黄败黄师还卒是年堵敖立
 庄二十二年弟成王篡立
庄二十三年荆人来聘(成/王)二十八年楚令尹子 (第 68b 页)
  楚
莫敖(屈瑕桓/十一年)令尹(斗祁庄/四年)大阍 (鬻拳
庄/十九年)太师(潘崇/文元)
列之尹(潘崇/掌)司马(子西僖/二十六)县公(庄三申公斗班僣号/十 (第 67b 页)
 肆大眚皆以其过误而赦之也(沈僩录/)
因论易传无妄虽无邪心苟不合正理则妄也乃邪心
 也或以子路使门人为臣事为證先生曰如 鬻拳

 谏之类是也或云荆公亦然曰温公忠厚故称荆公
 无奸邪只不晓事看来荆公亦有邪心夹杂他却将
 周礼来 (第 33b 页)
子士师之告罢民
而曰朕教汝汝乃不蘉时惟不永词傲而言之不祥宇
文护之不敢施于其君者公乃出诸口而无惭是与
之兵谏无异而君臣之礼废矣且成王固曰公其以 (第 81a 页)
  范曰子路之言疾也夫子之言药也圣人之教人常
如此惟子路之勇子贡之辨较而易见者也

  吕曰君子虽志于善苟勇而无义必有为乱之迹如 鬻拳
兵谏之类 (第 39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