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類書類
農家類
雜家類
藝術類
者宗于杜林三苍苍颉篇秦相李斯作训纂篇扬雄作
傍喜篇后汉郎中贾鲂作总曰三仓梁有苍颉二卷
注见隋经籍志又小学篇一卷晋下邳内史王义撰
又少学九篇杨方撰始字一卷劝学一卷蔡邕撰司马
相如作凡将篇班 (第 21b 页)
子作□)贾子之□牙(升庵/所引)
(即驺虞山海作□/吾此刍讹刍耳)元常之芰荛(西狭颂趋作趍刍借/多也 杜林
以芰为芰)
少之郗公(絺绤声转郗借/郤也郤乃郤耳)南史之僧□(因孟郁碑/以孺作□)常璩
之秭□(纪 (第 20a 页)
相烦乃令以师表相事)暂屈游藩(上/)
  傅
有召必至(后汉书皇太子疆求乞自退封东海王故重/选官属以 杜林
为傅从驾南巡狩时诸王傅) (第 9a 页)
国又为五十八篇作书传巫蛊事起
不得奏上私传其业于都尉朝朝授胶东庸生谓之尚
书古文之学而未得立后汉扶风 杜林
传古文尚书同
郡贾逵为之作训马融作传郑玄亦为之注然其所传
惟二十九篇又杂以今文非孔旧夲自馀绝无师说晋 (第 21a 页)
人丙科四十人补文学掌故云(前汉儒林传/)
光武中兴爱好经术四方学士莫不抱负坟策云会京
师范升陈元郑兴 杜林
卫宏刘长桓荣之徒继踵而集
于是立五经博士各以家法教授易有施孟梁丘京氏
尚书欧阳大小夏侯诗齐鲁韩毛礼大 …… (第 2b 页)
文学未得立中兴北海
宇融习大夏侯尚书东海王良习小夏侯尚书沛国桓
荣习欧阳尚书荣世习相傅授东京最盛扶风 杜林

古文尚书林同郡贾逵为之作训马融作传郑康成注
解由是古文尚书遂显于世 鲁人申公受诗于浮丘 …… (第 4b 页)
及作月令章句 卫宏少与河南郑兴
俱好古学初谢曼卿善毛诗及为其训宏从曼卿受学
因作毛诗序善得风雅之旨从 杜林
更受古文尚书为 …… (第 9a 页)
字少赣学公羊春秋晚善左氏传从刘歆讲正大义撰
条例章句传诂及校三统历隗嚣虚心礼请而兴耻为
之屈建武中 杜林
荐兴因日食上疏帝问兴郊祀事曰
吾欲以谶断之何如兴数言政事依经守义文章温雅
然以不善谶故不能任后与吴汉 (第 11b 页)
凡二百三章无复字六
艺群书所载略备矣苍颉多古字俗师失其读宣帝时
徵齐人能正读者张敞从受之传至外孙之子 杜林
作训故并列焉(汉志/) 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谓书字名
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说者以为书之所起
起自 …… (第 10a 页)
鱼鸟增奔放之容(唐大诏令武后改元载初赦/)
苍颉训诂 (杜林
撰/) 三仓(李斯撰/)  郭璞解(凡三卷/)
三仓训诂    埤仓(张挹撰/)  广仓(樊恭撰/) …… (第 16a 页)

杜林
为作训诂
急就章元帝时史游作急就篇(艺文志/)皆苍颉中正字
至隋唐经籍志始谓之急就章(馆阎书目/)(第 16b 页)
(将一篇司马相如作急就一篇汉史游作元尚一篇李/)
(长作训纂一篇扬雄又作苍颉训纂一篇苍颉传一篇/) (杜林
苍颉训纂一篇故一篇/)凡六艺一百三家三千一
百二十三篇序六艺为九种儒家者流五十三家八百
三十六篇(晏 (第 8b 页)
 建非胜学疏略卒自专门名经○建胜之从兄子也
若东汉之牟融则习为大夏侯之学者也王良则习为
小夏侯之学者也桓荣则习为欧阳氏之学者也荣义

世习相传东京最盛其源流之远如此孔氏有古文尚
书安国以今文字读之因以起其家逸书得十馀篇而
司马迁亦从安国学故迁书载尧典禹贡洪范诸篇多
古文说是时犹未立学官后汉之 杜林
实传古文贾逵
为之作疏马融为之作传郑玄为之注解而古文尚书
遂显于世然则书之所传授者盖如此诗之名家者有 …… (第 15b 页)
仲)之好古学宏作汉旧仪四篇以载西京杂事
又著赋颂诔七首行于世既从谢曼卿受诗作毛诗序
善得风雅之旨复从 杜林
受古文尚书以作训旨之篇 …… (第 21a 页)
 冀草章奏作大将军西第颂为正直所羞
发墨守针膏肓起废疾作六艺论毛诗谱周礼难以及
于五经之异义则出于郑玄而亦不载于儒林传何耶
得非其出于事业他有可书者于史氏之条列固当别

出邪不特此也东汉之儒其博洽多闻则推之于 杜林
闭户讲论则推之于鲁恭五经复兴则推之于鲁丕经
为人师则推之伏湛博学多通尤好古学则推之桓谭
如冯豹之道德 (第 24a 页)
 静好古亦有雅才其正文字过于邺世言小学者由
 杜公
后汉杜茂字诸公南阳人光武拜为大将军屯田晋阳
 以备胡寇封蘧卿侯 杜林
字伯山博洽多闻时称通儒光武徵为侍御史后 (第 2a 页)
 台矣然世必有知言者
先秦两汉间书名尔雅曰故者如毛诗故鲁故后氏故

 翰故 杜林
仓颉故曰微者如左氏微铎氏微张氏微
 虞卿微曰通者如陆君通白虎通风俗通之类魏晋
 而下则华靡矣宋王景文 (第 11a 页)
  飞白三人   蔡邕  王羲之  献之
  草书三人   张芝  王羲之  献之
 妙品九十八人
  古文四人    杜林  
卫宏  邯郸淳
         卫恒
  大篆四人   李斯  赵高  蔡邕 (第 6a 页)
经遭秦火煨烬之后孔壁朽折之馀孔安国初以隶篆
推科斗既而古今文字错出东京乃取正于 杜林
传至
唐弥不能一明皇帝诏卫包悉以今文易之其去本几
何其远矣今之学者尽信不疑殆如手授于洙泗閒不
亦惑乎 (第 2b 页)
  经解之名
晋唐至今诸儒训释六经否则自立佳名盖各以百数
其书曰傅曰解曰章句而已若战国迨汉则其名简雅
一曰故故者通其指义也书有夏侯解故诗有鲁故后
氏故韩故也毛诗故训傅颜师古谓流俗改故训傅为
诂字失真耳小学有 杜林
苍颉故二曰微谓释其微指
如春秋有左氏微铎氏微张氏微虞卿微傅三曰通如
洼丹易通论名为洼君通班固白虎通应 (第 2a 页)
  辅车
左僖五年谚所谓辅(音/釜)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

谓也车陆德明音尺遮反杜注辅颊辅车牙车林注言
虞如牙车如齿在里虢如辅颊如唇在表二国相须以
生去一不可案此则辅车相依唇亡齿寒二句意夲一
串若以辅车解作车之辅如诗所谓无弃尔辅意不惟
显背 杜林
二注且觉取譬不伦
  名讳
曲礼卒哭乃讳韵会注生曰名死曰讳世俗不察向生
人辄称尊讳非礼也然古人已有此 (第 16b 页)
郡守封侯博学文雅过于子高自三代以来古文之学
盖绝子高精勤习之其后有 杜林
卫宏为之嗣焉
陈遵字孟公京兆杜陵人哀帝时为河南太守善𨽻书
与人尺牍主皆藏之以为荣
杜邺字子夏魏郡繁 (第 6a 页)
叹也
古文尚书左氏国语周官毛诗学者藉此数书以知古
人统纪源流而西京湮塞不行至东汉乃卒傅之岂
郑兴陈元贾逵辈智识实能过于西京诸儒耶特其
门户偶相承尔孟子所谓巫匠亦然也贾逵以左氏独
有明文證图谶刘 (第 6b 页)
   杜
姓纂(祁姓帝尧刘累之后在周为唐杜氏成王灭唐王/封于杜杜伯为宣王所灭杜氏分散适鲁者杜泄)
(是也古/有杜康)

事实清静好古 (杜林
杜邺之子清静好古亦有雅材其/正文字过于邺世言小学者由杜公)
前召后杜(杜诗字公君迁南阳太守以诛暴立威 (第 12b 页)
 (落土又复生之/此言谅为不妄)
事类扬州贡(丨丨厥/丨筱荡)荆州贡(丨丨厥丨惟箘/簬楛并书禹贡)淇奥竹(瞻/彼)
(丨丨绿丨猗/猗诗卫风)渭川竹(丨丨千亩丨其人/与千户侯等史记)会稽竹(东南之/美有丨)
(丨之丨箭/焉尔雅)号陆海(秦地有鄠社竹林南山/檀柘丨丨丨焉汉书)为釜甑(少室/之山)
(大竹堪丨丨/丨孝经河图)生箫管(江宁县慈姥山丨/丨丨竹丹阳记)辰日种(种竹者/各用丨)
(丨山谷所谓竹须辰日/斸笋看上番成是也)腊月㘽(㘽用丨丨 杜林
所谓东/林竹影薄丨丨更须丨)
(是也非此时/移之多不活)竹醉迷(五月十三日古人谓之丨丨日又/谓之竹丨 (第 1b 页)
要。诗宗朱注,而参以韩婴申培诸家,考正小序,是非得失,以求夫美刺惩劝之由。春秋宗胡传,而参以左国公谷 杜林
何范诸解,以求夫褒贬笔削之旨。礼宗陈浩集说,而参以郑康成贾公彦诸家,并合《仪礼》《周礼》互相考订,以
杀无赦之类,惟此经遭秦火煨烬之。后孔壁朽折之馀,孔安国初以隶篆推科斗既而古。今文字错出,东京乃取正于 杜林,
传至唐弥不能一明。皇帝诏卫包悉以今文易之,其去本几远矣。
孔子言: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