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類書類
藝術類
醫家類
雜家類
儒家類
   有文徵明篆书上寿之徵四大字
   明仇英晴江春色图一卷(次等/来一)
   素绢本著色画款云仇英制拖尾有 钱谦益
题 …… (第 8b 页)
   日好事者耳退谷逸叟孙承泽记时年六十有
   六雨后藤花盛开命朴儿携一石于藤下对之
   书此又跋云忆乙酉岁余初得此卷时虞山

   牧斋
在京见之曰此颜鲁公书神宗在讲筵常
   出以示江陵相因命重装曾见江陵进颜真卿
   孝经表牧翁之言必 (第 34b 页)
  臣义士之心哉疏入不报
  会推二变
  崇祯元年十一月初六日癸亥上召辅臣并五府
  六部都通大及礼部尚书温体仁 侍郎钱谦益

  林院记注官二员吏礼等科河南等道掌印官锦
  衣卫堂上官来文华殿召对上御煖阁先召辅臣 …… (第 13b 页)
  李标钱龙锡及冢臣王永光入商确移时三臣出
  上御文华殿诸臣行礼毕召入诸臣肃立召温体
  仁曰卿参 钱谦益
受钱千秋贿以一朝平步上青
  天为关节结党欺君之罪可是实的么体仁奏曰
  字字都是实的上又问疏中语欲 (第 14a 页)
卿贰则卿贰欲
  枚卜则枚卜是怎么说体仁奏此番枚卜都是
  谦益
事体不曾结不该起升如何起升如今枚卜
  不该推他在里面他就是要枚卜了上召 (第 14a 页)
钱谦

  益
曰温体仁参卿可是真的么 (第 14a 页)
谦益
对曰臣才品
  卑下学问荒疏滥与会推之列处非其据温体仁
  参臣极当但钱千秋之事关臣名节不容不辩臣 …… (第 14b 页)
  其事当时具有疏参他勘问明白现有卷案在刑
  部体仁奏曰钱千秋逃了徐时敏金保元过付之
  人提到刑部如何赖得过 谦益
曰不敢多辩现有 …… (第 14b 页)
 刑部卷案上召问刑部乔允升奏曰此事在天启
  二年臣三年才到刑部现有卷案体仁曰钱千秋
  并不曾到官 谦益
曰其实到官岂敢欺皇上上召
  部臣科道曰据体仁奏说不曾结据 (第 15a 页)
钱谦益
奏结
  了卿等奏来王永光奏曰钱千秋事臣已经奏过
  皇上钱千秋到官结案了吏科章允儒奏曰臣当
  日 …… (第 15a 页)
  贿体仁曰钱千秋未曾到官只是照提上命礼部

  卷子并刑部招稿俱取来体仁曰当时还有科道
  参他臣在田间失记姓名 谦益
曰疏在钱千秋未
  参之前后来魏忠贤用事见臣与杨涟道义相交
  崔呈秀使台臣陈以瑞诬疏陷臣体仁曰前疏 …… (第 15b 页)
  上命诸臣暂退少顷复御殿命诸臣入召体仁曰

  卿参神奸结党奸党是谁体仁曰 钱谦益
之党甚
  多不敢尽言上问王永光刑部招稿怎么说永光
  曰臣不晓得原招是允儒看见允儒出跪奏曰臣
   …… (第 16a 页)
  同官顾其仁参疏有钱千秋的事问结了以后假
  满回京见刑部有招稿刋本不记得刑部问官姓
  名今蒙召对顷闻温体仁有疏参 钱谦益
冢臣云
  这是我们会推中之人曾见招稿未臣云家中偶 …… (第 16a 页)
  臣在外商议来的允儒奏曰枚卜大典诸臣矢公
  矢慎天日临之在上皇上临之在上臣等何敢有
  私温体仁资虽深望原轻诸臣不曾推他如 谦益
  
有秽迹何不紏之于枚卜之前今会推疏上点与
  不点一听上裁温体仁以不与会推热中鞅鞅体
  仁曰科臣此奏 …… (第 16b 页)
  人是公不是公房可壮奏臣等都是公议上曰推

  这等人还说公议辅臣奏关节实与 钱谦益
无干
  上曰关节是真他为正考如何说不是他辅臣曰
  据刑部招是光棍骗钱的千秋文才原是可中的
  光 …… (第 17b 页)
  奏前事招问明白上曰招也是闪烁的辅臣曰千
  秋后来拿到了上曰卿等即去与在外文武诸臣
  从公会议不可徇私良久辅臣持疏回奏 钱谦益

  
既有议论回籍听勘钱千秋下法司再问上曰是
  公议的么辅臣李标奏曰臣等确是公议臣等共
  事尧舜之主如 …… (第 17b 页)
  一两个把持住了诸人都不敢开口就开口也不
  行徒是言出而祸随上目视延儒令奏职名上曰
  只有这官奏了数句李标奏曰关节原是与 钱谦
  益
不相干钱千秋原是名士中得的只是其人希
  图侥倖被人骗了标又奏曰吏科章允儒奏事言 …… (第 18b 页)
  是挟私多言卿等看不出么龙锡奏言官皇上只
  要优容他上曰朕有过失科道官奏来朕不惮改
  只是不可挟私上命诸臣起览思片时批旨 钱谦
  益
关节有据受贿是实又且滥及枚卜有党可知
  祖法凛在朕不敢私着革了职九卿科道从公依 (第 19a 页)
  继公之后乃命陆包山为图诸公题咏之莆田方

  兴邦刻记藤下余家有文定小楷诗稿一册 钱尚
  湖
题曰吾乡吴文定公手书诗藁一册北海先生
  出以相示公平生好学老而不倦家有丛书堂藏
  书万卷凡古书秘 (第 13b 页)
 热虽甚不死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帝曰
 愿闻其状岐伯曰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
 脊强二日阳 明受之
阳明主肉其脉侠鼻络于目故
 身热目疼而鼻乾不得卧也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
 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 (第 1b 页)
 足以活涸鳞吹嘘可用蜚穷羽皆如此用

杜赠太白诗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钱牧
谓太白性倜傥好纵横术魏颢称其眸子炯然哆如
饿虎好任侠手刃数人故公以飞扬跋扈目之犹云平
生飞动意也
  (第 5a 页)
 道各样变体诗有用如此句法者有用如彼句法者

 章法体局亦然孙高阳诗便都是一样不知变魏孝
 子学漪百韵诗便段段有变化可见 钱受之
不知诗
 选明诗不登二公止选高阳未为允也
王阮亭绝句有似唐人的至古诗须有意思滚出来才
 好陈泽州律诗 (第 22b 页)
 百病之始也致阳明失于游溢遂成谷郁饮留为燥

 为标为实为结耳经云风中于前阳 明受之
故逐阳
 明之风其力转胜若小儿惊痫多从胎受胎系腹前
 故也五痔疮瘘亦生于风经云劳汗当风陷脉为瘘
 又 (第 8a 页)
   始僧那薰万善中天日朗蔀或丰大地春回物
   何限尔欲直入持明门蜜语奇形莫分辨当头
   一句解自持正法明王暗中显款缺又 钱谦益
   
书大悲心陀罗尼经秘本后云右经为宋人写
   本题云大唐三藏不空译较今藏函伽梵达摩 …… (第 4b 页)
   如一行慧浪者传教令轮用以显神功而求轨
   迹其必有取于此乎子晋其善护持之余敬书
   其后以俟屠维大渊献之岁余月十九日佛弟
   子 蒙叟钱谦益
槃谈谨书通计四十九页页高
   八寸八分广六寸八分
   宋人书无量寿经四册(上等/地一)
   金 (第 7a 页)
   一部八十卷伏见闻读诵者尽得心开意解见
   性明理者也壬戌岁天圣元年三月二十九日
   记每册末行经名下俱有 钱谦益
印惟第一册
   第二十二册第四十二册第四十四册第四十
   六册第四十七册第四十八册第五十册第八 (第 4a 页)
   拖尾有内府图书之印印一又武陵世家顾氏
   仲瑛时习斋藏书记江表黄琳美之休伯关内
   侯印伯起诸印汉玉轴绿松轴心卷末有 钱谦
   益
尺牍二幅云续训出宋人手其人学识殊平 …… (第 1b 页)
  平耳馀六卷亦可例知也二卷待秋深凉健方
   可捉笔吾意西升经须钩摹刻石作一小法帖
   传世为佳 谦益
再拜又云岁事刺促殊累处分
   夕公已道其详殊非所安也消寒诗已付夕公
   缮写可从彼索之昨和韵稿忽 (第 2a 页)
失之乞录一纸
   见付西升卷意欲题数语忽忽无好怀且姑置
   之尚有种种俟促膝面谈也 谦益
叩头冲笺高
   七寸三分有奇广三尺三寸九分 (第 2a 页)
 入府未入府少变内经入藏原文此处却精
若两感于寒者一日太阳受之即与少阴俱病则头痛
口乾烦满而渴二日阳 明受之
即与太阴俱病则腹满
身热不欲食讝语三日少阳受之即与厥阴俱病则耳
聋囊缩而厥水浆不入不知人者六日死若三 (第 19b 页)
 言事大学士来宗道尝曰渠何事多言吾词林故事
 惟香茗耳时谓宗道清客宰相
争枚卜 明纪事本末时会推阁员礼部尚书温体仁
 讦 钱谦益
主试纳贿不宜枚卜上召廷臣及体 (第 8b 页)

 益
于文华殿质辨体仁言如涌泉 (第 8b 页)
谦益
出不意颇
 屈 (第 8b 页)
礼》三十二卷〈存〉,
钟渊映曰:江都人,号红螺居士,崇祯九年自序。

李如一《礼经缉正》〈未见〉, 钱谦益
志墓曰:君讳鹗冲,字如一,以字行字贯之,江阴人,谓朱子于《礼记》未有成书,网罗贯钩,撰《礼经辑正》。
军中无贽,以缨拾矢,可也。言必有贽也,疋谓鹜也。
《三正》
王者受命,必改朔。何明易姓?示不相袭也。 明受之
于天,不受之于人,所以变易民心,革其耳目,以助化也。故《丧服传》曰:王始起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异
对言:非臣之力,尽陛下神灵威武所变化也。太守如其言。武帝大笑曰:安得长者之言而称之,安所受之。对曰: 受之文学
卒史。于是以太守为水衡都尉,王先生为丞。二事不应相类如此,疑即龚遂,而褚误书也。
《容斋续笔》:《史
有廖平、金焦诸姓名,而雪庵和尚、补锅匠等,皆具有姓名、官爵。科臣欧阳调律上其书于朝,欲为请谥立祠。而 钱谦益
著论辨其必无者十,引据精核,事竟,寝福王立褒录,逊国诸臣。礼部复以仲彬等名上,科臣李清摘其四谬,亦格
桧再相,下台州,追索时,崇礼已死,幸不及祸。

《云龛草堂后集》二十六卷
陈氏曰:参政钜野李邴汉老撰 明受之
变,以兵部侍郎,直学士院叱责凶渠,朝廷赖焉,既复,辟首擢执政,周益公作神道碑言,前后集一百卷,今惟后
忽池波涌起,有神女出于波心,乃梦中之女也。望拜御坐,良久乃没,因置祠池上,每岁祀之。
《苏州府志》: 钱谦益
焕灵庙记梁天监元年有村姥居山之东,感孕而生白龙。三日龙来就乳,姥怖而死。邻为瘗之,忽雷雨迁冢于山之腹 ……涧水一泓。指曰:可矣。及寤徐觉窗纸皆鸣,甘雨骤澍,邑令孙应时下车,未几苦旱,亦迎祷于寺。五月九日龙见 尚湖
之滨,片云正黑,爪角时露而尾垂属地,可数十丈,色如霜,后二日大雨沾足。
《异闻总录》:旧传荆州江亭柱
死,而有顺传者,亦至其所困而死也。逆传者,如上文所言是也,顺传者。如《热论》谓:一日巨阳受之,二日阳 明受之,
三日少阳受之,四日太阴受之,五日少阴受之,六日厥阴受之。又如《阴阳类论》以:太阳为三阳,阳明为二阳,
交逆,荣卫不通,故不免于死。

帝曰:愿闻其状。岐伯曰: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二日,阳 明受之,
阳明主肉,其脉侠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而鼻乾不得卧也;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胁 ……挟脊,抵腰中,故伤寒一日,受者巨阳也,惟其经脉如此,故头项痛腰脊强之證见矣。自太阳以入阳明,故二日阳 明受之,
阳明胃经属土,主肉,其脉挟鼻,络于目,所以身热目疼,鼻乾而不得卧也。自阳明以入少阳,故三日少阳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