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類書類
藝術類
雜家類
儒家類
            明 黄道周 撰
闰月二日郡中试事尚未毕诸友恳至讲坛数辞不已
因举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义洪
兆云琦黄介俶居祯张蔼士谨张非熊 应熊
张汉徵堪
新下问而孟宝太文明师而远峻人非昃与莲石星兴
公枕石诸贤以家务先后不值某因发题次谓唐君瓒 (第 1a 页)
  早来左顾匆匆不获款曲甚愧承借颜公帖适归仆
马遑遽不及详阅姑随使驰纳他日入城更望带至
一观千万千万签头亦伺后次不悉徵明顿首

  中甫尊兄

  右颜鲁公刘中使帖徵明少时尝从 太仆李公应祯
观于吴江史氏李公谓鲁公真迹存世者此帖为最
徵明时未有识不知其言为的及今四十年年踰六
十所阅颜书屡矣卒 (第 6b 页)
表乎季直纂要纪乎士行
(叶音杭)焕贞淳之宝印遗照乘之夜光(季直表有贞观淳化二小玺元张绅
书学纂要记之
李太仆应祯
谓积笔成冢不能得其波拂真迹无疑诚旷世之至宝)草书之极晋 (第 21a 页)
  右钟元常荐山阳太守关内候季直表宣和书谱及米
史黄论与他名家品目皆不见纪载惟张士行法书纂
要尝一及之且与戎路力命尚书宣示并称但戎路诸
帖咸有石刻传世而此帖不传刻本殆不可晓而陆行

直郑元祐袁仲长在元世皆博学名能书家其题语珍
重如此必有所据先友 李公应祯
又尝亲为余言其妙
谓虽积笔成冢不能仿佛其一波拂也公书法妙一世
其言如此余又安能置喙其间哉但诸公题语皆 (第 8b 页)
林电发(釚/)寄西村集集凡二十八卷其
乡先辈史鉴明古著也明古成化间高士与沈启南齐
名而与吴原博王济之 李贞伯
友善为三原端毅公所
知按集中有曾祖文质府君行状祇言洪武中缚贪吏
诣阙事无一语及靖难而吴文定为明古表墓 (第 8a 页)
 御史 靖 越
重 卢儒为已       舍人 顺 昆
恕 王概同节       司寇 成 江
范  李甡应祯       
少卿 治 苏
矩 陈恪克谨       大理 靖 湖 (第 12a 页)
至吴兴行草则大
令狂素颠旭至李米苏黄靡不临写工绝晚节变化不
可端倪风骨烂漫天真纵逸足配吴兴它所不论乃

贞伯
之子婿徐有贞之外孙也
文徵明待诏小楷师二王精工之甚惟小尖耳草师怀
素行仿苏黄米晚岁取圣教损益加以苍老 (第 9b 页)
遂自成家
唯绝不作草耳子博士彭教谕嘉小楷皆足箕裘彭肉
而圆嘉俊而佻临摹双钩第一手也 李应祯
少卿善悬腕疾书书述云质力高迈乃特违众
弃去根源或从孙枝翻出已意别安耳目
王履吉初法虞智行书法大令最后 (第 10a 页)
  山谷伏波神祠诗临本(王氏跋一○山谷书刘禹/锡经伏波神祠诗最为奇)
   (逸有潆洄飞舞之势后有张安国范致能 李贞/伯
文徵仲诸跋皆佳初自华东沙氏售于吾馆) …… (第 11b 页)
  三吴名士笔札(王氏跋一○诸名士笔札吴文定/原博祝京兆希哲王太学履吉陈)
   (太学道复各得二纸沈山人启南 李太仆贞伯/
顾尚书华玉金先辈元玉陆詹事子渊王中丞) …… (第 19a 页)
 (公乔新与郁秋官札乞琬琰集春秋纂言恳恳/楷法极谨细无一笔苟正与志传所载合太仆)
   (寺少卿长洲 李公应祯
初名甡放舟一律亦得/小致语此公以书名而波拂间时露崛强殆类)
   (其为人翰林院检讨白沙陈先生宪章大 …… (第 23b 页)
   (传后者吾吴周鼎伯器结法亦潇洒又国初亦/有一周鼎伯器者槜李人文行亦相类非此伯)
   (器也○四跋云 李太仆贞伯
凡二纸一纸临兰/亭记而行笔皆赵吴兴公生平以奴书诮吴兴)
   (此何也陈言疏谓中书舍人多至八十馀员盖 (第 31a 页)
  名家
书画名家收藏不可错杂大者悬挂斋壁小者则为卷
册置几案间邃古篆籀如钟张卫索顾陆张吴及历代
不甚著名者不能具论书则右军大令智永虞永兴褚
河南欧阳率更唐玄宗怀素颜鲁公柳诚悬张长史李
怀琳宋高宗李建中二苏二米范文正黄鲁直蔡忠惠

苏沧浪薛绍彭黄长睿薛道祖范文穆张即之先信国
赵吴兴鲜于伯机康里子山张伯雨倪元镇俞紫芝杨
铁厓柯丹丘袁清容危太素我朝则宋文宪濂中书舍
人燧方逊志孝孺宋南宫克沈学士度俞紫芝和徐武
功有贞金元玉珏沈大理粲解学士大绅钱文通桑柳
州悦祝京兆允明吴文定宽先太史讳王太学宠 李太
仆应祯
王文恪鏊唐解元寅顾尚书璘丰考功坊先两
博士讳王吏部榖祥陆文裕深彭孔嘉年陆尚宝师道 (第 7a 页)
真迹今复于相城沈启南所得观此区区馀年何多幸
也同观者吴江史鉴曹孚汝泰崔徵葑门朱存理弘治
四年人日吴郡 李应祯
记 …… (第 31a 页)
吾过吁此言虽小可以
喻大观者尚亦有所警哉景泰辛未秋孟之十有九日
翰林徐叔子珵题
此帖今为宜兴尹氏所藏 应祯
每过荆溪辄从先之借
观今复与太仆卿李廷芝瑞卿同阅敬为之题成化十
五年四月二日吴郡 (第 34b 页)
李应祯
  唐欧阳率更梦奠帖
仲尼梦奠七十有二周王九龄俱不满百彭祖资以导 (第 34b 页)
子高本朝唯宋景濂仲珩杨孟载王叔明端木孝思陶
晋生陈文东曾子启先曾祖通奉府君谢原功陈继善
袁德骧 李贞伯
陆子渊文徵仲祝希哲数公而已虽所
就不一要之皆有师法非孟浪者古语云取法乎上仅
得乎中取法乎中斯为下矣永 …… (第 2a 页)
    (题扁可取馀俗无足观/大字柳庄)
   (刘珏字廷美苏州人号完庵官至山西提学副/ 使书学智永)
    (小楷十文/中楷)
    (李应祯
(第 61b 页)
贞伯
长洲人号范庵官至太仆少卿/ 书学欧颜得君谟用笔之法)
    (小楷苏州府学记/中楷) (姑苏驿记 (第 61b 页)
  宝贤堂集古法帖
晋靖王为世子时以阁帖绛帖大观宝晋为主而益以
邸中所藏宋元及明人墨迹摹勒上石于行款次第颇
不俗第石理既粗而摹刻拓三手俱不称以此在诸帖

下当孝庙时常进御亲为手书褒美之其所自叙颇夸
诩墨迹之盛而所见寥寥乃尔也
  真赏斋帖
帖三卷第一为钟太傅荐季直表初在相城沈启南所 李贞伯
吴原博俱定为真迹后归华氏第唐以来落何
人手不入天府及窦暨赋述肩吾怀瓘品断中又卷首
有米芾印芾自言生睹 (第 34a 页)
 而作歌以纪之写附此图之后
昔闻虎渡河去今见虎过河来深林幽谷不肯住青天
白日来此胡为哉昂头竖尾不闻吼顷刻便能登崖走
健儿操舸径乘之长篙杀之如杀狗曳来大道腥风起
此畜袪除人尽喜县官见之心亦惊连呼壮士有如此
祥耶异耶人籍籍献之大府喧自息府中诸衙竞脔分
髑髅为枕皮为席食其肉寝其皮虐人之报当如斯呜

呼虐人之报当如斯为人之上者宁不思  李应祯
何人捉笔图猛虎出山眈眈气犹怒即欲当前一梃之
自笑书生不能武乱山西绕洞庭波山下争传虎迹多
千年故事刘昆 (第 18b 页)
  东仓王敬美家藏画品(跋载奉常集其在/四部稿者不录)
阎立本五星二十八宿粉本(牛星作牛女星作羊/千古灵匹一旦兴尽)
周昉捣衣图(一杵用西/女子捣) 李公麟兰亭图
赵大年香山九老卷  林静瘦马图
李唐三生图(作牛背牧童李源欠身揖之又一卷作/船子人相对孕妇锦裆罂汲与前合)
马麟梅花卷     宋人画虎(刘念/南物)
元人群真图     钱舜举靖节莲社诸图
王渊若水花鸟    徐幼文狮子林图

沈启南大石山联句图卷 (李贞伯
书吴文定张子静/史明古联句杨君谦诸题)
石田梅雪卷     又庐山图
文太史云山卷    小景画册( (第 62a 页)
 陈 深 袁 桷 鲜于困学 倪 瓒 廖莹中
  张伯雨 陆 友 汤 垕 周宪王 宁献王
  徐有贞  李应祯 
沈 周 吴 宽 都 穆
  祝允明 陆 完 史 鉴 黄 琳 王 鏊
  王延哲 马 愈 陈 鉴 朱存 (第 3a 页)
是邦,观风问俗之暇,进诸大夫国人咨询之。盖旧志之修,乃前明万历壬子,距今八十馀年矣。中间郡司马程君、 应熊
雅意修葺,稿垂成。以迁秩去曩者通志之役,宪檄催督,如风雨。前守刘君芳,标不得已,以钞本应。自是凡有所
识,悔不与公同事。余观《姑苏志》,有文恪公前序云:成化间鄱阳丘侯霁守苏州,《志》修述时则有若刘参政昌 李中舍应祯
陈训导颀,各应聘修纂。会丘罢去,事遂已。弘治中河南史侯𥳑曹侯凤又皆继为之。时则有若张佥事习都进士穆
帝都尉,天帝长兄,硎上童子,突上紫官君、太和君、玉池夫人等。一曰灶神名壤子也。
《语怪》:弘治中妻父 李公贞伯
为南京尚宝卿,居西长安街南,尝半夜命侍婢秉烛下楼,入爨室取汤水。闻婢呼唤声,良久始来,问之云:有二皂
古澹。非宋刊,则元刊也。较因南藏本,稍低而狭。以木函函之,今俱为人所窃去,无复存矣。
《莘野纂闻》: 李应祯先生
当宪庙时,以中书舍人供奉内阁。有诏命缮写佛经,祯辞以不可。其奏略曰:臣闻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未闻有
东林并胜。
石经寺
寺在简州治北,明正德问楚山和尚入灭于此,甲申贼三举火而三熄,遂相骇去,成都知府冀 应熊
有题咏。
惠剑寺
寺在什邡县治东一十里,唐波沦禅师尝以剑飞卓于此。
罗汉寺
寺在重庆府荣昌县治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