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地理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丨丨曰山海经东山经馀峨之/山又南三百里 丨丨之山无草木多水)
杜母(后汉书杜诗传迁南阳太守时人方于 召信/臣
故南阳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丨丨)
杜翁(晋书杜预传南土歌之曰后世/无叛由丨丨孰识智名与勇功)
杜叟( (第 12a 页)
损以远害益以丨丨下史记陆贾傅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 丨丨除害继五帝三王)
(之业务汉书循吏傅 召信臣
为人勤力有方略好为民/丨丨 在富之 管子得道而导之得贤而使之将有)
(所大期于丨丨除害民韩愈唐故 (第 56b 页)
  君讳峻字仲严山阳昌邑人其先周文公之硕胄(阙)
伯禽之懿绪以载于祖考之铭也君则监营谒者之孙
脩武令之子体纯和之德秉仁义之操治鲁诗兼通颜
氏春秋博览群书无物不□学为儒宗行为士表汉(阙)
始住佐职牧守敬恪恭俭州里归称举孝廉除郎中谒
者河内太守丞丧父如礼辟司徒府举高第侍御史东
郡顼丘今视事四年比纵□产化行如流迁九江太守
除残酷之刑行循吏之道统政(阙)载□若清风有黄霸 召信臣
左颖南之歌以公事去官休神家巷未能一期
为司空圭畼所举徵拜议郎太尉长史御史中丞延熹
七年二月丁卯拜司𨽻 (第 23a 页)
 黄图汉圆丘在昆明故渠南 水经注渭水东合昆
明故渠 后西羌传虞诩曰雍州厥田惟上因渠以溉
水舂河漕用功省而军粮足 后纪和帝永元十年三
月壬戌诏曰堤防沟渠所以顺地理通利壅塞刺史二
千石其随宜疏导安帝元初二年二月辛酉诏三辅河
内河东上党赵国太原各修理旧渠通利水道以溉公
私田畴

汉均水约束 水门堤阏 钳卢陂 六门堰

    (又见陂类) 召信臣
传迁南阳太守好为民兴利躬劝耕农出入阡
陌令视郡中水泉开通沟渎起水门提阏凡数十处以
广溉灌岁岁增加多至 (第 24b 页)
三万顷为民作均水约束刻石
立于田畔以防分争 张衡南都赋其陂泽则有钳卢
玉池赭阳东陂 通典建昭中 信臣
于穰县南六十里
造钳卢陂累石为堤旁开六石门(又曰邓州穰县有六门堰钳卢陂 (第 24b 页)
召信)

(臣
所作溉田三万顷) 后杜诗传建武七年迁南阳大守修治陂
池广拓田土时人方于 (第 24b 页)
召信臣
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
有杜母 晋杜预传预修 (第 25a 页)
召信臣
遗迹激用滍淯诸水
以浸原田万馀顷分疆刋石使有定分众庶赖之号曰
杜父(预表曰所领部曲皆居南乡界所近钳卢 (第 25a 页)
双派南流者仍为泾水东注者酾为二渠故虽骇浪不能坏其防)先是至道元年九月尧叟等言陈许邓颍 
(蔡宿亳寿有 召信臣
杜诗杜预任峻司马宣王邓艾遗迹欲因其沟塍增筑堤堰导水利垦公田选亮以为费)
(广诏止募民耕垦)熙宁五年泾 …… (第 42b 页)
年正月
乃发官卒调民丁凿河九月而成役工六十三万目曰
永通河 纪治平元年五月己亥浚二股五股河

嘉祐复 召信臣
渠 三陂

五年七月三司使包拯言京西多閒田而唐州四县田
之入草莽者十八九民多流散守臣赵尚宽兴 (第 50b 页)
召信
渠及境内陂堰溉田数万顷荒瘠变为沃壤流民自 …… (第 50b 页)
归淮南河北之民至者万馀户丙午诏褒之留再任
唐土旷民稀尚宽按视图记得 召信臣
故迹发卒复三
大陂一大渠皆溉田万馀顷又教民自为支渠数十转
相浸灌四方之民来者云集以閒田计口授之贷钱买 …… (第 51a 页)
 水经注说者咸云汉武微行柏谷遇辱窦门又感其
妻深识之馈既返玉阶厚赏赉焉赐以河津令其鬻渡

今窦津是也
管子水出山而流入海者命曰经水引佗入于大水及
海者命曰枝水出于地沟流于大水及于海者又命曰
川水 新论四渎之源河最高而长从高注下水流激
浚故其流急 司马相如传朅度九江越五河注师古
曰五色之河也仙经说有紫碧绛青黄之河 柳子厚
兴州江运记昔之为国者惟水事为重故有障大泽勤

其官而受封国者西门遗利史起兴叹白圭壑邻孟子
不与 曾南丰政要策史起溉邺田郑国凿泾水李冰
修二江之利汉文翁穿煎㳛郑当时引渭庄熊引洛儿
宽开六辅渠白公注泾渭 召信臣
广钳卢之浸后王景
理芍陂马臻筑鉴湖晋杜预疏荆兖之水张闿理曲阿
之塘宋人引渒魏人引河唐疏雷陂筑句城除堰 (第 58a 页)
 唐六典浙江水有三源一出歙州一出衢州一出婺
州历睦杭越三州界入海


汉射阳湖 梁湖 博支湖

地理志广陵国江都有江水祠渠水首受江北至射阳
入湖 郡国志广陵郡射阳注有梁湖地道记曰有博
支湖

汉六门陂 射陂 少府陂泽(见草田)

水经注湍水又径穰县为六门陂汉南阳 太守召信臣
以建昭五年断湍水立穰西石堨至元始五年更开三 (第 10b 页)
门为六石门故号六门堨溉穰新野昆阳三县五千馀
顷晋太康三年镇南将军杜预复更开广利加于民有
六门碑部曲主安阳亭侯邓达等以太康五年立 广
陵王胥传射陂草田

汉钳卢陂

通典邓州穰县有六门堰钳卢陂并汉邵 信臣
所作溉
田三万顷 元帝建昭中邵 (第 11a 页)
信臣
为南阳太守于穰县
南六十里造钳卢陂累石为堤傍开六石门以节水势
泽中有钳卢玉池因以为名用广溉灌岁增多至 …… (第 11a 页)
患百姓为立碑颂焉 魏志
刘靖都督河北修广戾渠陵大堨水溉灌蓟南北

晋二十九陂

水经注昔在晋世杜预继 信臣
之业复六门之陂遏六
门之水下结二十九陂诸陂散流咸入朝水事见六门 …… (第 21a 页)
门堰

宋书刘秀之为襄阳令襄阳有六门堰良田数千顷堰
久决坏世祖遣秀之修复雍部大丰 九域志邓州六
门堰 召信臣
所造以拥湍水累石为之旁开六石门以
节水势

宋玄武湖 北湖

宋书元嘉二十三年立玄武湖于乐游苑北 文 (第 23a 页)
儿宽传宽表奏开六辅渠定水令以广溉田收租赋税
时裁阔狭与民相假贷注师古曰用水之次具立法令
皆得其所也  召信臣
传迁南阳大守躬劝农 (第 27a 页)
信臣
为民作均水约束刻石立于田畔以防分争 何并传 (第 27a 页)
为碧鸡祠主簿 国朝
金马碧鸡祠在永 军导江绍兴二十九年庙曰昭应
隆兴二年封灵光侯

汉祀百辟卿士 召信臣
传元始四年诏书祀百辟卿士有益于民者蜀
郡以文翁九江以召父应诏书岁时郡二千石率官属
行礼奉祠 (第 34b 页)
信臣
冢而南阳亦立祠 后纪延熹八年四 …… (第 34b 页)
 武帝纪元封五年冬至盛唐望祀虞舜于九嶷 地
理志右扶风雍有太昊黄帝以下祠三百三所虢有周

文武祠

汉郊禋制

晋礼志魏明帝太和元年正月丁未郊祀武帝以配天
宗祀文帝于明堂以配上帝是时二汉郊禋之制具存
魏所损益可知(宋志同)又云魏文黄初二年正月郊祀天
地明堂是时魏都洛京而神祇兆域明堂灵台皆因汉
旧事 卫宏汉旧仪曰汉制天地以下群神所祭凡千
五百四神

群臣立祠

庄周书畏垒事吏祠于社萌牙于此秦汉而后燕齐立
栾公之社未有特祠也蜀守文翁齐相石庆吏民为立
祠由是桐乡(朱邑)南阳 (召信臣)
渭阳(胡建)舞阳(岑彭)临淮(侯霸)越巂
(张翕)雒阳(王涣)零陵(周嘉)(王乔)益州(文齐)沔阳 (第 43b 页)
科为郎 召信臣
以明经甲科为郎龚遂以明经为官
后传袁良举明经为太子舍人(平帝时)戴凭郡举明经召
试博士李业举明经为郎 (第 48a 页)
第为中二千石儿宽为左内史课更以
最尹翁归为右扶风盗贼课尝为三辅最韩延寿为东
郡守断狱大减为天下最朱邑 召信臣
治行第一陈咸
郑昌高第(此州课郡也)丙吉曰长安京兆尹岁竟丞相课殿
最奏行赏罚丞相位三公领计簿谷永荐薛 (第 4a 页)
 令执雉(文选注陆机洛阳记曰洛阳凡三市金市马市洛阳县市)晋成公绥市长箴 

大司农史(萧望之传李宫) 斗食属(薛宣)

汉少府

表少府秦官 章邯为之(周玉府内府犹秦汉少府也)掌山海池泽之税以
给共养(应劭曰名曰禁钱以给私养自别为藏少者小也师古曰大司农供军国之用少府以养天子)
高帝五年阳城延 始为之至宗伯凤凡四十一人(蔡义薛宣陈咸萧望之梁丘贺后苍师)
 丹许商 召信臣(孝武时咸阳仅言山海宜属少府陛下不私以属大农佐赋)
毋将隆曰共养劳赐壹出少 
 府(竟宁中 (第 50b 页)
召信臣
为少府奏请上林离远宫馆希幸御者勿复缮治共张奏省乐府黄门倡优诸戏及宫馆) …… (第 50b 页)
帝后二年四月诏不受献减太官宣帝本始四年正月
诏岁不登令太官损膳省宰元帝初元元年八月令损
(竟宁中 少府召信臣
奏罢不时之物)初元五年四月令大官毋日杀所
具减半(谷永请减用度)光武建武十三年正月戊子诏曰往年
已敕 (第 54a 页)
 度尚为郡上计吏拜郎中 赵壹举郡上计(周礼小宰岁终)
(令群吏致事注若今上计疏曰汉之朝集使谓之上计吏谓上一年计会文书及功状也)

汉都官令丞

宣纪本始四年正月诏今岁不登丞相以下至都官令
丞入榖输长安仓助贷贫民注师古曰都官令丞京师
诸署之令丞(司隶校尉注师古曰中都官京师诸官府也)

汉中少府 中谒者 中御府令

表竟宁二年 召信臣
自少府徙中少府鸿嘉四年中少 (第 23a 页)
 田(吴陆逊为海昌屯田都尉) 扇水都尉(见盐铁论) 典农都尉(建武中梁腾为)
(酒泉典农都尉) 伊阙都尉(张承) 胡广边都尉箴巍巍上圣光
被八垠矧惟内面罔不来宾威威猛将是攘是辟殷宗

周宣用显其绩大汉龙兴云云守抚其民尉典其戎五材
并用文武程功(见御览)

汉中兴良吏

循吏传序宣帝每拜刺史守相辄亲见问二千石有治
理效辄以玺书勉厉增秩赐金(黄霸萧咸王尊冯野王孙宝陈立)或爵
至关内侯公卿缺则选诸所表以次用之是故汉世良
吏于是为盛称中兴焉若赵广汉韩延寿尹翁归严延

年张敞之属皆称其位王成黄霸朱邑龚遂郑弘 召信
等所居民富所去见思(循吏传六人而五人出于宣帝)黄霸为颍川八年张敞 
(为京兆九岁)

汉牧守

丈中 (第 23a 页)
严彭祖尹更始以儒术进刘向王褒
以文章显将相则张安世赵充国魏相丙吉于定国杜
延年治民则黄霸王成龚遂郑弘 召信臣
韩延寿尹翁
归赵广汉严延年张敞之属(宣帝凡二十有四人)皆有功迹见述
于世参其名臣亦其次也 王褒颂圣主 (第 12a 页)
 不足可以什缺八字    (乃益天下吏奉十二王褒诣缺九字)     廉 元帝建昭
二年三月益三河郡太守秩 三年夏令三辅都尉大
郡都尉秩皆二千石 成帝阳朔二年夏五月除吏六
百石五百石秩绥和元年四月益大司马大司空奉如

丞相(如淳曰律丞相大司马大将军奉钱月六万御史大夫奉月四万)二年六月哀帝
即位益吏三百石以下奉 平帝元始元年正月诏吏
在位二百石以上一切满秩如真(如淳曰诸官初除皆试守一年乃为真食)
(全奉帝即位故赐真)

汉增秩

循吏传宣帝时二千石有治理效辄以玺书勉厉迁秩
赐金 王成为胶东相治有声赐秩中二千石 黄霸
守颍川秩以八百石居之如前赐秩中二千石(如淳曰太守虽)
(号二千石有千石八百石居者有功德茂异乃得满秩)  召信臣
守南阳为百姓 (第 63a 页)
年九
月令宫馆希御幸者勿缮治五年夏四月罢上林宫馆
希御幸者成帝建始元年秋罢上林宫馆希御幸者二
十五所 (召信臣
为少府竟宁中奏上林诸离远宫馆希幸御者勿复缮治共张) 西都赋
西郊则有上囿禁苑林麓薮泽陂池连乎蜀汉缭以 (第 8a 页)
四年正月诏乐府减乐人使就农
(王吉言宜减乐府明化天下以俭)元帝初元元年六月减乐府员以振
困乏(竟宁中 少府召信臣
奏省乐府黄门倡优诸戏)哀帝即位(绥和二年)六月罢乐
府 李夫人传上(武帝)作诗令乐府诸音家弦歌之 霍 (第 30a 页)
轻裘缓带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
所侵送绢偿之赞江衢如砥襁袂同归 杜预都督荆
州吴平还镇(太康元年) 召信臣
遗迹激用滍淯诸水以浸
原田万馀顷分疆刋石使有定分通零桂之漕 周访
在襄阳务农训卒 刘弘都督荆州劝课农 (第 21b 页)
种殖书无稷 儿宽水令黄霸乡亭条教 召信臣
均水约束秦彭稻田文簿九真牛耕教于任延桂阳
蚕织教于茨充仇览为蒲亭长劝生业制科令童恢为
不其令耕织种收 (第 17b 页)
此两昆弟皆自髡肉袒谢终死不敢复争延寿恩信周
遍二十四县莫敢复以辞讼自言者推其至诚吏民不
忍欺绐
又曰 召信臣
字翕卿九江寿春人也以明经甲科为郎
超为零陵太守病归复徵为谏议大夫迁南阳太守躬
劝耕 …… (第 5a 页)
农开通沟渠为民作均水约束刻石立于田畔以
防争吏民亲爱之号曰召父荆州刺史奏 信臣
为百姓 …… (第 5a 页)
以诛暴立威信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
农器用力省见功多时人方于 召信臣
故南阳人为之
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又曰马援字文渊扶风人为陇西太守务开宽信恩以 (第 6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