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孝經類
地理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自有光后来门户日分讲学者乃排而去之
    节亲受业于朱子故犹不敢恣为高论也所
    录之文亦以七贤为主而杨时 罗仲素
范浚
    吕大临蔡元定黄干张栻胡宏真德秀所作 (第 2a 页)
太过反成助长如与叔所谓求见未发之中执而弗失
亦是太过处虽横渠不免此病如曰不舍其虚明善应之体之类是也  罗豫章
令李延平静坐中看喜怒哀
乐未发时作何气象李先生谓此意不惟于进学有力亦是养心之要陆氏曰朱子言敬每云略绰 (第 20b 页)
立文)
(耳/)
儒者只合言人事不合言有数直到不得已处然后归
之于命可也(释人事尽/处命可立)
   罗从彦
拾遗第二十三 (第 5a 页)
之相助为理岂必在公卿耶
读李延平先生上 豫章先生
书不觉慨然时延平年方
二十有四其求道之切如此余今三十有二矣理不明
事不谙日用动静功夫不严密而返躬多愧 (第 29a 页)
  程子门人之学
程子尝自谓吕与叔深潜缜密吕和叔任道力劲游定
夫资质温厚杨中立资亦颖悟林大节鲁能躬行刘质

夫笃信固守李端明才识颖悟吕进伯老而好学谢显
道切问近思而于吾道有望谢良佐记问甚博而恐玩
物丧志与夫范巽之杨应之张思叔皆有志于道者也
程子此言亦语以使自励
胡文定曰河南二程先生得孟子不傅之学于遗经以
倡天下而升堂观奥号称高弟在南方则广平游定夫
上蔡谢显道龟山杨中立三人而已
   罗豫章
之学 (第 8a 页)
李延平谓 仲素
少从吴国华学后见龟山乃知旧学之
差三日惊汗浃背曰几枉过了一生于是谨守龟山之
学后方心广体胖
又谓性明 (第 8b 页)
而修行全而洁充之以广大体之以仁恕精
深微妙多极其至 罗仲素
为学有心广体胖之效其工夫还是从格物诚
意中来
朱子曰罗公清介绝俗虽里人鲜克知 (第 8b 页)
仲素
盖亦求 (第 8b 页)
于内不求于外者也
  李延平之学
李愿中之学出于 罗仲素
(第 9a 页)
罗仲素
之学出于杨龟山故
朱子学之有以见其于 (第 9a 页)
仲素
讲论之馀危坐终日以验
夫喜怒哀乐未发之前气象为何如而求所谓中者若
是者盖久之而知天下之大本真有在于是 (第 9a 页)
也故理得
其本而天下之理千变万化者不外此矣
李愿中从 罗仲素
学人有非笑之者愿中若不闻盖以 (第 9a 页)
仲素
之学人不能知未免以为 (第 9b 页)
仲素
无学而愿中妄从
之也
朱子曰先生爱看论语亦爱看孟子更爱看春秋左傅
有为只用(阙/) 静坐时只验喜怒哀 (第 9b 页)
乐以求其中盖其
仲素
累年受春秋中庸语孟之说从容潜玩有会于
心故尽得其所傅之秘也
愿中既受 (第 9b 页)
仲素
之学退居山里结茅水竹之间谢绝世
故四十馀年箪瓢自适厥后群士始从之而矜式也 (第 9b 页)
 贯
涵养得这道理熟发便中节

人之学易差 罗仲素
李延平教学者静坐中看喜怒哀
 乐未发以前气象此便差却既是未发如何看得只
 存养便是昔吕与叔苏季明求中 (第 7a 页)
 范成大曰克知灼见知人之明也其次莫若公公非
 即明而可以生明盖去胸中之私喜怒用天下之公
 是非以进退天下之才斯十得八九矣
  罗从彦
曰立朝之士当爱君如爱父爱国如爱家爱
 民如爱子然三者未尝不相因也凡人爱君则必爱
 国爱国则必爱民未有 (第 6a 页)
 思思即已发不可谓之中也又问吕学士言当求于

 喜怒哀乐未发之前何如曰不可既有知觉郤是动
 也怎生言静后来 罗豫章
师龟山李延平师豫章皆
 以静坐观喜怒哀乐未发前气象为何如而求所谓
 中者想其观字亦如言圣人之能返观非 (第 7a 页)
    谬而于二先生之语则不能无所遗于是取

    诸人集录参伍相除得此十二篇以为外书
    凡采朱光庭陈渊李参冯忠恕 罗从彦
王蘋
    时紫芝七家所录又胡安国游酢家本及建
    阳大全集印本三家又传闻杂记自王氏麈
    …… (第 1b 页)
  卷六

   罗氏本拾遗(延平 罗从彦
(第 4a 页)
仲/素
杨文靖公门人)
  卷七
   胡氏本拾遗(胡文定公家本又有别本文其言/而每章冠以子曰字者今亦取其) (第 4a 页)
言工夫之究竟处也见解一层进一层工夫
一节换一节孔孟而后几见小心穷理如朱子者愚
按朱子之学本之李延平由 罗豫章
而杨龟山而程 (第 19a 页)
直言过失丛滋祸延家国而不悟者独何心哉 罗从彦
有言立朝以正直忠厚为夲正直夲于忠厚则
逆折奸私而不为刻忠厚出于正直则保全善类而不
为党古之君子如汲黯 (第 11a 页)
 无差或陷于释氏之空寂矣故李延平教人须于静
 中体认大本未发时气象分明即处事应物自然中
 节李之此指盖得之 罗豫章
罗得之杨龟山杨乃程
 门高第其固有自来矣程伯子尝言学者先须识仁
 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而已叔子亦言勿忘 (第 16a 页)
苦苟使见
其为而不易则亦不安矣(强上声易音异○故旧所喜/谓故旧中所喜者宾客之奉)
(谓酒肴/之类) 罗仲素
论瞽瞍底豫而天下之为父子者定
云只为天下无不是底父母(底音止为去声底音低○ (第 14a 页)
仲素
(第 14a 页)
从彦
宋豫章人底) (第 14a 页)
 延平答问       儒家类
  提要
    (臣/)等谨案延平答问一卷附录一卷宋朱子
    撰程子之学一传为杨时再傅为 罗从彦

    再傅为李侗侗字愿中延平其所居也侗于
    朱子为父执绍兴二十三年朱子二十四岁
     (第 1a 页)

罗仲素先生
严毅清苦殊可畏(释只清苦/便是实学)
李延平先生初间也是豪迈底人到后来也是磨琢之
功在乡不异于常人终 (第 24a 页)
  朱子曰日用之间常切检点气质偏处意欲萌处与平
常所讲相似不相似就此痛著工夫庶几有益不谓末
流之弊只成说话至于人伦最切近处亦都不得丝毫
气力此不可不深惩而痛警也

   罗豫章
曰君明君之福臣忠臣之福君明臣忠则朝廷 …… (第 17b 页)
  王祥性至孝因继母朱失爱于父及父母有疾祥衣不
解带汤药必躬尝母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
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母又思黄雀炙复有
黄雀数十飞入其幕乡里惊叹以为诚孝所感

   罗仲素
读瞽瞍底豫而天下之为父子者定云只为天 …… (第 19b 页)
  明道兄弟初侍其父识邵尧夫后访尧夫于天津之庐
尧夫携酒饮月陂上欢甚论议终夕明日二程谓周纯
明曰昨从尧夫先生游听其议论振古之豪杰也周曰
所言何如曰内圣外王之道又曰尧夫襟怀放旷如空
中楼阁四通八达


   罗仲素
笃志求道闻同郡龟山先生得河南程氏学慨
然慕之及龟山为萧山令遂徒步往学焉 (第 57b 页)
仲素
初见龟
山三日即惊汗浃背曰不至是几虚过一生

  朱晦庵为南康守春日陆子静往访晦庵与泛舟而乐
曰自有 (第 57b 页)
蛩盖不以东坡比欧阳公也至论诗即以鲁直为师谓 豫章先生
无已晚得正字贫且病鲁直荆州十诗曰闭
门觅句陈无已对客挥毫秦少游正字不知温饱未春
风吹泪古藤州无已殊不 (第 10b 页)
知人如此其得二婿皆贤宜矣
苏东坡及官可荫补以伯父之孙彭见墓志黄太史遇
郊当任子舍其子而官其兄之子见 豫章先生
传观二
公用心如此其中非有大过人者孰能尔耶未论其文
章也
苏东坡诗云我大似乐天但无素与蛮挂冠及未艾当 (第 12b 页)
   龙尾道
清献赵公嘉祐六年言陈旭与御药王世宁通家亲戚
用是迁副枢未行遂丐出知虔州有诗云乍辞龙尾道
来刺虎头城盖唐含元殿前龙尾道自平阶地凡诘曲
七转由丹凤门北望宛如龙尾下垂于地焉两垠栏悉
以青石为之故谓之龙尾道贾公谈录公既出而旭亦

罢其谢到任表云且虔虽远方而衢乃便道过家上冢
恳章尽得于哀荣跋山涉川之任敢辞于艰险而况枢
臣报罢物议有归广圣君从谏之名遂微臣纳忠之志
盖公乃衢人也
   沈著痛快 豫章先生
跋王右军文赋云余在黔南未甚觉书字绵
弱及移戎州见旧字多可憎大槩十字中有三四差可
耳今方悟古人沈著痛快 (第 32a 页)
   文章伯矍铄翁
李觌字子范袁州人元丰二年以特奏名推恩尉吉州

太和县时 豫章先生
为令赠之诗曰乃兄自是文章伯
之子今为矍铄翁盖觌乃李观之弟也观字梦符初试
南宫赋偶落韵有司爱其策为取特 (第 26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