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術數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张镇孙
按《广东通志》:镇孙,字鼎卿,南海人。少以博学强记闻。咸淳辛未举进士,廷对第一。胪唱日,天阴晦,大雨如注,识者谓非文明之兆。授秘书监正字,迁校书郎,寻通判婺州。迎养其父母。德祐元年,元兵至,镇孙遂奉二亲归。广台章劾之,诏罢镇孙职。 端宗
航海,幸闽广间,广州海上溃军,奉镇孙为帅,镇孙与都统凌震结集,分伍分东西二路,誓图恢复。景炎元年十二 ……兵袭厓州,殁于难。
马南宝
按《广东通志》:南宝,香山人。世殷富,读书好义,尤工于诗。景炎二年十月, 端宗
自潮州之浅湾航海避贼,过邑,南宝献粟千石,供军。 端宗
下诏奖之,召拜权工部侍郎。十一月,丞相陈宜中、少傅兼枢密副使张世杰、殿前指挥使苏刘义,奉帝幸沙冲,暂 ……累迁太常少卿,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知宁国府监察御史。郭阊论罢。德祐元年,历权礼部尚书兼益王府赞读,从 端宗
海上。厓山兵败,赴水死。同赴水者,枢密使高桂、吏部侍郎赵樵、兵部侍郎茅湘,俱死。时湖南制置使张烈良、
之无救。帝惧而从之,遂赦天下党人,还诸徙者。是时,中常侍赵忠、张让等皆列侯贵宠。帝言:张常侍是我公, 赵常侍是
我母。由是宦官无所惮畏,并起第宅,拟则宫室。上尝欲登永安侯台,宦官恐望见其居处,乃使中大夫尚但谏曰:
观。帝本侯家,宿贫,每叹桓帝不能作家居,故聚为私藏,复藏寄小黄门常侍钱各数千万。常云:张常侍是我父, 赵常侍是
我母。宦官得志,无所惮畏,并起第宅,拟则宫室。帝常登永安候台,宦官恐其望见居处,乃使中大夫尚但谏曰:
、监察御史孔应得遁。荧惑犯木星。甲戌,大元兵至瑞州,知州姚岩弃城去。乙亥,以贾馀庆知临安府。丙子,命 吉王是
、信王炳出镇。丁丑,以夏士林签书枢密院事。己卯,加金永坚太尉。参知政事常楙遁。三学生誓死不去,特与放释褐出身。以杨亮节为福州观察使,提举 吉王
府行事;俞如圭为环卫官、提举信王府行事。大元兵入安吉州,知州赵良淳自经死。月晕东井。庚辰,签书枢密院夏士林遁。辛巳,祀太乙宫。癸未,升封 吉王是
为益王,判福州、福建安抚大使;信王炳为广王,判泉州兼判南外宗正事。以留梦炎为江东西、湖南北宣抚大使。 ……果,遂驻碙州,遣兵取雷州。曾渊子自雷州来,以为参知政事,广西宣谕使。四月戊辰,是殂于碙州,其臣号之曰 端宗。
庚午,众又立卫王炳为主,以陆秀夫为左丞相。是月,有黄龙见海中。五月癸未朔,改元祥兴。乙酉,升碙州为翔
 赵彬
  辛守仁      薛绍庆
  李珣       卢春
  唐好古      姜邻仲
   赵是
式      仇养蒙
  仇桂芳      张道治
  张然       唐舜相
  王尚贤     ……姜邻仲
按《陕西通志》:姜邻仲,渭南诸生,父母先后病且逝,泣血柩前,无閒昼夜,绝粒数日倚柩而死。 赵是

按《陕西通志》: 赵是
式,渭南人。亲丧,枕块哀毁几致殒身。庐墓三年,并王父母坟,负土增高踰仞。
仇养蒙
按《陕西通志》:仇
已鞠为榛莽,复谒国母坟,坟在旧殿之南稍东,国母即杨太后也,牡蛎为垣,半已就颓,夫志不载杨太后葬处,而 端宗
陵,寝见于志者,已漫不可寻,今国母有坟岿然独存,其好事者为之,抑中原遗民悯后之节,收其遗骸,或具衣冠
  辽〈太祖一则 太宗一则 世宗一则 穆宗一则 景宗一则 圣宗一则 兴宗一则 道宗一则 天祚帝一则〉
  宋〈太祖一则 太宗一则 真宗一则 仁宗一则 英宗一则 神宗一则 哲宗一则 徽宗一则 钦宗一则 高宗一则 孝宗一则 光宗一则 宁宗一则 理宗一则 度宗一则  端宗
一则〉
  金〈太祖一则 太宗一则 熙宗一则 废帝一则 世宗一则 章宗一则 宣宗一则 哀宗一则〉
  ……三月甲申,葬于会稽之永穆陵。
度宗葬永绍陵。
按《宋史·度宗本纪》:德祐元年正月壬午,葬于永绍陵。 端宗
葬永福陵。
按《宋史·二王本纪》不载。
按《续通鉴纲目》:祥兴元年九月,葬 端宗皇帝
于厓山。
〈注:〉陵号永福。

按《行朝录》:宋祥兴元年九月壬午朔,葬 端宗
于厓山,民相传,厓山有幼主墓而为之讳其处。按《续文献通考》: 端宗
移师香山,崩于舟中,葬寿星,塘今莫知陵所在。
按《番禺客语》: 端宗
陵在香山者,非也,《旧志》:相传砖厓塘侧有陵迹五处,今亦不知所在。

太祖葬睿陵。
按《金史·太祖
举烽燃火,烛江如昼。
至元十年十月,禁牧地纵火。
《董文炳传》:文炳拜资德大夫、中书左丞。时张世杰奉 吉王是
据台州,而闽中亦为宋守敕。文炳进兵至温州,温州未下。令曰:毋取子女,毋掠民。有众曰诺。其守将火城中,
盛家浜,祀宋西京团练张选。都南张公祠 在乘鲤坊东,祀宋平江路通判赐节度使张日中字、尚丰建昌军、南城人 端宗
朝进士初任平江,倡义卫民政绩大著,寻迁兴化军闻信国公开督府。勤王率师以应复吉赣等州天祥师溃空,坑独奋
济陈元帅庙 在县西南二十五里,元帅宋丞相宜中,从子少负勇略,拜议郎理宗时,屡立战功,擢大元帅。德祐中 端宗
航海而南,元帅扈从舟,次象境金井湾,得暴病,临卒谓左右曰:吾世受宋恩,生不能报,死当为厉鬼杀贼。遥向
乃驱之出迎,由是乡人为寺焉。旁有伏虎坛,石迹犹存。
丹霞山 在豪田里,有峰卓立如笔,曰笔峰。王认山  宋益王
昱由浙入闽经此,赏其奇胜,邑人因以名。山有瀑、龙井、石门、聚猿八景。筋竹山 有石室,可容十数人。传闻
县廨即其故址。《旧志》临川王益尉于松生安石于此,无锡李夔亦为松尉生忠定公纲于此。
一宿楼 《旧志》载 益王是
由温入闽,经此一宿,故名。在东关里,即柳漈之寺之东楼也。
梓亭寨 在县东。宋时建,兼管龙泉、遂昌、松
泉石之美,山下有翁陔园。
零丁山 下有零丁洋。
深井山 按《县志》:即仙女澳也。亦名井澳,在横琴下, 宋端宗
御舟尝至此,景炎二年十二月帝舟入海至仙女澳,丙寅风大作,舟败几溺,帝惊悸得疾,尝一却元兵于此。
澳山
建石梁,嘉靖七年乡人会资重修,行人便之。
小墟桥 在黄家边村。
天王桥 按《县志》:在县南桥仔头村。 宋端宗
驻跸沙涌,过此桥,因名天王桥。有通济亭峙其南,后毁。洪武间,知县沙彦和建石门二,石梁八。成化间,僧智
大榄飞驼山。父赠大学士何述铉,墓在县南二十里鹿鸣岭。
礼部尚书李孙宸墓 在黎村。谕赐祭葬。
新会县 宋端宗
永福陵 在厓山。按《行朝录》:祥兴元年九月壬子朔,葬 端宗
于厓山。陵曰永福。诸史文同。但月日未详。填海录亦云在厓山。填海录邓光荐家所传,光荐尝随驾至厓山,目击 ……。
何真母墓 在邑东北界牌榜山。
邓孝子墓 在大步墟。
花县
宋陈机宜墓 名玺。仕宋,为机宜文字。从 端宗
入粤,因家焉。卒,葬巴田山。
元陈枢密墓 名大谟,玺子。仕元,为枢密副使。
葬巴田山。
连州
幕府奏
有泉,甘洁,旱岁不竭。舟人赖之,称为圣井。
大金笼山 距邑八十里,为县南镇。以上二山,旧名大小鸡笼。 宋端宗
易大小金笼。《隋志》云:海丰有黑龙山,是也。
双桂山 在县正南五十里。以两峰并秀,故名。维水 因山皆 ……。
涌口 去东海滘九十里。源于黄泥坑,东合蚬溪诸水,入于海。
甲子门水 距邑二百五十里。宋景炎丁丑, 端宗
浮海,驻此。
小液溪 在邑西二十里,源出马鞍山。
大液溪 去小液溪三十里,源出小溪山,南合流为田心溪 ……于海。
丽江浦 在邑南八十里,又名长沙海口。受龙津赤岸大小液诸水,入于海。
御宴潭 为丽江浦之下流。 宋端宗
锡宴此地。白沙湖 距邑东一百五十里。
桑洲湖 距卫东五里。
大海 在县东南。东流闽浙,南通岛裔,抱县
二字于石,取十八学士之义,港后有石六十,应甲子之数,而地亦因以名。
御宴潭 在县南一百里即丽江下流, 宋端宗
舟次此锡宴。
宋师岭 时宋师聚此,伐土为阶级,故迹尚存。桂林石 在县东二百里,石高二丈五尺,面方二尺
山,合特思山之水,东流二十馀里经林公渡纳于海。硐洲 在城南一百四十里。屹立海中当南道,乃雷化犬牙处。 宋末端宗
尝驻此海中。黄龙见名洲为翔龙,县改元祥兴。
石城县
谢建山 在城北十里。脉自化州谢获山而来,故名。上
曰干水。宋废。
废零绿县 在废罗州西南一百二十里。唐置,属罗州。宋废,入本县。
废翔龙县 在硐洲东。 宋益王
迁广,为元兵所追驻于此,又明年崩。是日黄龙见海上,群臣皆贺,乃升其地为翔龙县。按《县志》:宋景炎三年
东一百里大海中。峰连有七,一名七星山,树林森茂,巢诸鸟鹊,下出澹泉,航海者多于此取水采薪。即元刘深追 宋端宗
执戚属俞如圭之处。
铜鼓岭 在县东六十里青蓝都。古传诸獠铸铜为大鼓,悬于庭中,置酒以招同类,来者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