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孝經類
易類
地理類
類書類
醫家類
藝術類
儒家類
術數類
天文算法類
農家類
雜家類
法家類
小說家類
兵家類
三十万斛
省度支钱数百万缗 上元中于楚州古射阳湖置洪
泽屯寿州置芍陂屯厥田沃壤大获其利 宋淳化四
六宅使何承矩
请于顺安砦西引易河筑堤为屯田 …… (第 46b 页)
既而河朔连年大水及 承矩
知雄州又言宜因积潦为
陂塘大作稻田以足食沧州临津令闽人黄懋上书言
闽地惟种水田缘山导泉倍费功力今河北 (第 47a 页)
州军多陂
塘引水溉田省功易就三五年内公私必大获其利诏 承矩
按视还奏如懋言遂以 (第 47a 页)
承矩
为制置河北沿边屯
田使懋充判官发诸州镇兵一万八千人给其役凡雄
莫霸州平戎顺安等军兴堰六百里置斗门引淀 …… (第 47a 页)
地气迟江东早稻七月即熟取其种课令种之是岁八
月稻熟初 承矩
建议沮之者甚众武臣习攻战亦耻于
营葺既种稻不成群议愈甚事几为罢至是议者乃息
而莞蒲蜃蛤之饶民赖其利矣 …… (第 47b 页)
之则非单出/民力熙丰间屯营都在边州土旷人少则不复更限兵)
(民于是屯田营/田实同名异) 初营田皆置务 何承矩
建议于河北
欧阳修募弓箭手于河东陈恕韩知古招置营田于河
东北范仲淹大兴屯田于陜西耿望置屯田襄州章惇 (第 49a 页)
则谓之风物由我正则谓之雅(周续之解诗云夫风雅/者体同而由我化物则)
(谓之风物由我 正则
谓之/雅考之礼教其归不殊也) 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
(诗序云云谨按上谓君王下谓臣民俱得用诗若上为/化 (第 12a 页)
 又岑文本擢中书舍人或敕令丛遽敕吏六七人泚

笔待分口占授咸无遗意 天宝遗事李白少时梦笔
头生花自是才思赡逸 又李白便殿草诏时天寒笔
冻帝敕宫嫔十人各执牙管呵之令白递取书字 唐
书柳公权为司封员外郎穆宗问笔何以尽善对曰用
笔在心心 正则
笔正上改容知其笔谏也 五代史史
弘肇位方镇尝言安朝廷定祸乱直须长鎗大剑若毛
锥子安足用哉三司使王章曰 (第 4a 页)
 白居易射中正鹄赋曰圣人弦木为弧剡木为矢惟
弧矢之用也中正鹄而已矣是谓武之经礼之纪故王
者务以选诸侯诸侯用而贡多士将俾乎礼无秕稗位
有降杀广场辟而堵墙开射夫同而钟鼓戒于以致国
用修岁贡使技痒者出于群艺成者推于众在乎矢不
虚发弓不再控射绎志也信念兹而在兹鹄小鸟焉取
难中而能中乃设五正张三侯叶吉日于清昼顺杀气
于素秋礼事展乐容修既五善而斯备将百中而是求

于是诚心内蕴壮容外奋升降揖让合君子之令仪进
退周旋仰先王之彝训故礼举而义具且无声而有闻
及夫观者坌入射者挺立矢既挟弓既执抗大侯次决
拾指 正则
掌内必取料鹄乃彀中所及雕弧乍满当昼
而明月弯弯银镝忽飞不夜而流星熠熠其一发也騞
若彻札其再中也𢶉若 (第 49a 页)
小顷町也) 地财 土训(周/礼) 五谷异种 九土殊
宜 增霜早 气迟(宋史食货志河北霜早而地气迟 何承矩
取江东早稻课令种之八)
(月即/𤍨) 寒温以宜 坟衍则大(唐文粹李庾西都赋曰/土厚地中寒温以宜) (第 8b 页)
讨击悉诛之境内清夷商人丨丨于道 又)
(赵壹传时诸计吏多盛饰车马帷幕壹独柴车草屏丨/丨其旁 宋史 何承矩
传契丹轻而不整贪而无亲胜)
(不相让败不相救以驰骋为容仪以弋猎为耕钓栉风/沐雨不以为劳丨丨单行不以为 (第 57a 页)
二十五 石上有篆文如印人不敢践)
地营(赵子昂出塞/诗见天阵下)
地阵(唐书员半千传见天阵下也宋史 何承矩
传臣闻/兵有三阵日月风云天阵 山陵水泉丨丨也兵)
(车士卒人阵也今用丨丨而设险以水泉而作固建设/陂 (第 33a 页)
孝武立领上洛丨丨酆阳/阳亭北拒阳五县 又宋史食货志咸平五年契)
(丹求复置署朝议以其翻覆不许知雄州 何承矩
继请/乃听置于雄州六年罢景德初复通好请商贾即新城)
(贸易诏丨丨赍物货至境上则许之二年令雄霸/州安肃 (第 61b 页)
(见丨丨形象亮唐书薛登傅昔吴起将战左右进剑吴/子辞之诸葛 临阵不亲戎服盖不取丨丨之用也)
(宋史 何承矩
傅擢为西上閤门使知沧州踰年徙雄州/御书印纸鋉其功最仍赐以丨丨 又吕颐浩傅有胆)
(略善鞍马丨丨当国 (第 5b 页)
诗风暖紧催蚕)
(上簇雨馀閒看丨移丨浮赵晦暮春诗/翠钿舞风榆落筴绿针 水丨抽丨)
稻穗(宋史食货志 何承矩
为制置河北沿边屯田使黄/懋为判官初年种稻值霜不成懋以晚稻九月熟)
(河北霜早而地气迟江东早稻七月即熟 (第 24b 页)
取其种课令/种之是岁八月稻熟 承矩
载丨丨数车送阙下 白居) (第 24b 页)
想望矧得其
器读其文自可宝而藏之矣(博古图)

  按欧阳公集古录云尚书囧命序曰穆王命伯囧为
周太仆 正则
此敦周穆王时器也按史记年表自厉
王以上有世次而无年数共和以后接乎春秋年数
乃详斯敦之作在共和前五世而 (第 16a 页)
  右四体千文一卷吴中钱翼之先生书也古精于书

者莫如晋如王如庾谢皆称书圣篆隶真草犹鲜能
兼况其下者乎翼之道学而善书备四体且精到书
此以遗其佳婿张性之盖望于性之者其有深意乎
性之儒而医好古博学者也暇则临池日不下千馀
字虽造次颠沛一点一画不苟骎骎逼翼之而窥古
人之域自是不止其当何如哉由笔法得三昩持敬
以养其心言动举措无不求其至而一如用笔然此
又何止于论书也古所谓心 正则
笔正其不谓兹乎 (第 36b 页)
  古人贵悬腕者以可尽力耳大小诸字古人皆用此
法若以掌贴桌上则指便黏著于纸终无气力轻重
便当失准虽便挥运终欠圆健盖腕能挺起则觉其
竖腕竖则锋必正锋 正则
四面势全也近来又以左 (第 26a 页)
  至哉圣人之造书也其得天地之用乎盈虚消长之理
奇雄雅异之观静而思之漠然无朕散而观之万物纷
错书之时义大矣哉自秦汉以来知书者不少知造书

之妙者为独少无他由师法之不传也或曰三代不闻
其嚣嚣也汉魏以降何其琐琐耶曰古昔之民天淳未
堕动静云为自中乎矩夏商以前非无传也略也保氏
之教列于周官后世渐尚巧智设官师以训敕之去本
愈远而防之愈密去道愈疏而言之愈切夫法者书之
正路也 正则
直直则易易则可至至则妙未至亦未为
迷人偭则邪邪则曲曲则难于是闽中苏援转脱淫夸
以枭乱世俗君子道诸学者 (第 20b 页)
  梁则高祖叔达恢弘厥躬泯规矩合童蒙文胜质而辞
寡明察众而理穷犹巧匠琢玉心惬雕虫(梁武帝讳衍字叔达)
文慕钟不瑕有害慠景乔而含古肩卲陵而去泰(简文帝讳
纲字世缵)
世调则气吞元常若置度内方之惠达(萧特)旨趣犹
昧擅时誉而徒高考遗踪而罕逮(卲陵王纶字世调)孝元不拘
快利睢盱习宽舒于一体加𦂳薄而小殊惟数君之翰
墨称天伦之友于皆可比兰菊殊芳鸿雁异躯(孝元帝讳绎字
世诚)
正则
宽而壮赊而密婆娑蹒跚绰约文质禀庭训 (第 15b 页)
  柳公权字诚悬京兆华原人兵部尚书起之之弟也元
和初擢进士第穆宗时以夏州书记入奏帝曰朕尝
于佛庙见卿笔迹思之久矣即拜右拾遗侍书学士
帝问公权用笔法对曰心 正则
笔正乃可为法帝改
容悟其笔谏也起之尝寓书于宰相曰家弟本志儒 (第 13b 页)
  心思 书者心画也必先乎心而后乎手内而理乎已
之心外而尽乎古之法心而致乎手之正法而致乎
笔之妙 蔡邕云写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
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夫书
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口不出言气不盈息沉密神

采如对至尊则善矣 柳公权云用笔在心心 正则
笔正 谭景升云心不疑乎手手不疑乎笔然后知
书之道和畅非巧也学古非朴也柔弱非美也彊梁
非勇也神之所沐气 (第 7b 页)
  柳公权字诚悬京兆华原人元和初进士及第释褐
秘书省校书郎穆宗即位召见谓公权曰我于佛寺

见卿笔迹思之久矣即日拜右拾遗充翰林侍书学
士穆宗尝问公权笔何尽善对曰用笔在心心 正则
笔正上改容知其笔諌也历穆敬文三朝侍书中禁
武宗即位累封河东郡公咸通初历太子少师公权
初学王书遍阅近代 …… (第 28a 页)
  柳公权字诚悬公绰之弟京兆人博贯经术通音律
元和中擢进士第穆宗朝以夏州书记入奏帝曰朕
常于佛庙见卿笔迹思之久矣即拜右拾遗侍书学
士帝问公权用笔法对曰心 正则
笔正帝改容悟其
笔諌也文宗尝与联句帝曰人皆畏炎热我爱夏日
长公权属曰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他学士皆属 (第 29a 页)
  韦迥 官监察御史(见宰相世系表) 常觉寺铜钟铭韦迥撰
并八分书

  陈知温(明皇时人) 开元圣像碑陈知温书

  范 正则(明皇时人)
 修东镇沂山记范正则撰并八分书

  色文该(明皇时人) 兖公之颂色文该八分书

  梁游楚(明皇时 (第 14a 页)
里入沙河东经边吴泊入
界河以通漕舟兼溉田限戎马五月诏滑修已与京东
漕臣按行梁山泺开渠疏水于淮八月雄州 何承矩

令沧州乾宁军视斗门引潮入御河东塘堰以益塘水
二年正月命定祁州开漕河天圣三年六月张纶请开
真州长芦 …… (第 36b 页)
一月创开天源河成

河北塘水

志自 何承矩
以黄懋为判官始开置屯田筑堤储水为
阻固其后益增广之凡并边诸河若滹沱胡芦永济等
河皆汇于塘天圣以后领于 (第 55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