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孝經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雜家類
儒家類
 有一(并同上/)

 肃宗乾元中 礼部侍郎李揆
病取士不考实徒务搜
 索进所披而迂学陋生且不能自惜干词乃陈书庭
 中进诸儒约曰上选士第务得才可尽所欲 (第 7a 页)
 增校尉恐中垒之权太重又于光禄勋之下旋理会
 添置于是增羽林期门大意欲南北二军之势均胡
 广曰卫尉巡行宫中则执金吾徼于宫外为表里
 李揆
曰汉以南北军相制此也
 按百官表虽不明言八校尉为北军考之百官志 (第 6b 页)
北军中尉掌之故胡广曰卫尉巡行宫中执金吾徼于
外相为表里以擒奸讨猾而 唐李揆
亦云汉以南北军
相制而南军之在内北军之在外又何疑焉汉之南北
军正犹唐之南北衙也南衙卫兵是也北衙禁兵是 (第 18b 页)
虽去北军而吕产犹在南军故未敢声言诸吕事(见正/)
(本通鉴/)以见南北军必有相制者如 唐李揆
所云也二
汉百官表志曰武帝于光禄勋令(郎中也/)之属置中垒
校尉掌北军营垒光武改为北军中候其属有屯骑 …… (第 11a 页)
于宫外相为表里(东汉兵志注/) 唐李揆
亦云汉以南
北相制然二军卫士皆调发郡国材官骑士更番为之
初未始有定在之兵(黄霸盖宽饶为卫尉司马卫卒罢 …… (第 13a 页)
 备实启戎心其切于东都省兵之弊云
抑岂知吕氏之诛而北固盛焉霍光之葬而南为重者
然皆审势于中外夫岂容心于取舍善乎 唐李揆
之言
汉以南北军而相制也
 按高后纪勃欲入北军乃令襄平侯纪通持莭矫内
 勃北军复令郦寄典客欲谒说禄禄 (第 38b 页)
(阳极阴生亦数也惟天子不可以言数/)
唐南北衙 (李揆
比汉南北军相制/)唐旧制南北衙文武
区别以相伺察犹汉之南北军也李辅国以宦者总北
衙六军又欲以北衙羽林 (第 11a 页)
骑士徼巡京师因得以并南
衙金吾之权也 李揆
托汉制以为言虽暂抑而不行及
其终也嗤点文臣之赃遂贻甘露之祸皆宦者为之也
呜呼肃宗疑李郭辈而使李辅国典 (第 11a 页)
  琴歌
琴歌既断酒赋难续北山移文言出仕无复乐此也
  轩冕年
江揔诗十五诗书日六十轩冕年
  獐头鼠目 李揆
轻元载地寒谓苗晋卿曰龙章凤姿士不见用獐
头鼠目子乃求官耶
  三互 (第 44a 页)
(村巷传呼丨丨/丨魏野谢菜公)今再来(前度刘郎丨/丨丨详桃)从何来(适丨丨丨遽/集于此详蝇)安肯
(李揆
曰彼 (第 86a 页)
李揆/
丨丨丨邪详人)日边来(不闻人自丨/丨丨详近)旧雨来(新巢语燕还窥/砚丨丨丨人不)
(倒门坡少陵云常时 (第 86a 页)
一人 (李揆
使蕃酋长曰闻丨有丨丨丨 (第 7a 页)
李揆公/
是否揆畏留因曰彼 (第 7a 页)
李揆
安肯来邪本)江湖散人(陆龟/蒙升)
(舟赍束书茶灶笔床钓/具往来时谓丨丨丨丨)对月三人(举杯邀明月丨 (第 7a 页)
(□与丨丨厥体俱洪围或累尺□实衙/空南越之居梁柱是供戴凯之竹谱)南北衙(本朝置丨/丨丨文武)
(区别 唐/李揆
传)古押衙(唐刘震女名无双许婚王仙客朱泚乱没入掖/庭仙客后遇旧苍头塞鸿又得无双婢采蘋后)
(为县尉至 (第 16a 页)
左)鸱目(丨丨有所适庄丨丨用/于夜而不用于昼亦随)
(时也互见胫王/莽虎吻丨丨史)鼠目(苗晋卿荐元载 李揆
曰/獐显丨丨乃求官邪)虾目(谢宗论茶云/侯蟾背之芳)
(杳观丨丨之/沸涌茶录)兔目(槐叶生五日曰丨丨 (第 32a 页)
丨丨啼) 夹(古治切持也/丨辅成王左)
(狄仁杰传/五龙丨日)钳夹(胶如丨丨乞巧/谓巧言胶固者)板夹 (李揆
被执锯解之不行揆/骂曰解人须用丨丨详锯)
婢夹(陈乾昔曰我死使/二丨子丨我详婢)(通合/韵看)□( (第 60b 页)
通三榜共七十二人而韩所荐者预其七元和元年崔
邠下放李绅三年又放张后馀张弘皆与摭言合
  搜索
旧唐书 李揆
傅乾元初兼礼部侍郎言主司取士多不
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殊不知艺不至者居文史
之囿亦不能摛辞深昧求贤 (第 26b 页)
  通谱
同姓通族见于史者自晋以前未有晋书石苞传曾孙
朴没于寇石勒以与朴同姓俱出河北引朴为宗室特
加优宠位至司徒南史侯瑱传侯景以瑱与已同姓托
为宗族待之甚厚此以殊族而附中国也晋书孙旂传
旂子弼及弟子髦辅琰四人并有吏材称于当世遂与

孙秀合族南史周弘正传謟附王伟与周石珍(建康之/厮𨽻也)
(为梁制局/监降侯景)合族旧唐书李义甫传义甫既贵之后自言
本出赵郡始与诸李叙昭穆而无赖之徒苟合藉其权
势拜伏为兄叔者甚众李辅国传宰相 李揆
山东甲族
见辅国执子弟之礼谓之五父此以名门而附小人也
凡此史皆书之以志其非今人好与同姓通谱不知于
(第 15b 页)
    至道三绝
    河东三绝
    谢氏三绝
    顾恺之三绝
    郑虔三绝
     李揆
三绝
    诏称三绝
    行在三绝 …… (第 4b 页)
 诗绝 字绝 画绝 李揆
三绝(乾元中拜/相帝称之)
 门地 人物 文学
诏称三绝(唐文/宗)
 李白歌诗 裴旻剑舞 张旭草书 (第 18b 页)
多故不果故钱若水言至道中尝掌枢密
太宗尝至玉华殿议边事议既定向敏中取纸笔将批
之上曰卿大臣不当自作文 李揆
在外否耶召入授其
意令其草之时揆承旨也
太宗留心政事淳化五年自署一幅云勤公洁已奉法 (第 9b 页)
 仿张浚故事在理宗固当深信在了翁不得自避在
 天下亦不得而非议之也昔卢杞忌张镒则荐曰才
 兼文武望重中外遂使朱泚以杀之于颜真卿于
 揆
率用此术此小人忌嫉之尤者人主有以察此而
 后为至明是何敢望于理宗也独惜了翁与真德秀
 俱以正直为邪人 (第 30b 页)
  国政人主不可以不察
李希烈反上问计于卢杞杞曰诚得儒雅重臣奉宣圣
泽为陈逆顺祸福希烈必革心悔过可不劳军旅而服
颜真卿三朝旧臣忠直刚决名重海内人所信服真其
人也上以为然命真卿诣许州宣慰诏下举朝失色李
勉表言失一元老为国家羞真卿至许州为希烈所留
真卿叱责之竟为所杀 礼部尚书李揆
有才略杞恶之以为八蕃会盟使揆言 (第 8b 页)
  为后世无穷之患惜哉
李辅国以阉奴为闲厩小儿肃宗为太子得侍东宫陈
玄礼等诛杨国忠辅国豫谋又劝太子分中军趋朔方
收河陇兵图兴复太子至灵武愈亲近劝遂即位系天
下心擢家令判元帅府八军司马肃宗稍稍任以股膂
事凡四方章奏军符禁宝一委之辅国能随事龊龊谨

密取人主亲信而内深贼未敢肆不啖荤时为浮屠诡
行人以为柔良不忌也帝还京师拜殿中监宰相群臣
欲不时见天子皆因辅国以请乃得可常止银台门决
事置察事听儿数十人吏虽有秋毫过无不得得辄推
讯州县狱讼三司制劾有所捕逮流降皆私判臆处因
称制敕然未始闻上也诏书下辅国署已乃施行群臣
无敢议出则介士三百人为卫贵幸至不敢斥官呼五
李揆
当国以子姓事之号五父李岘辅政叩头言且 (第 5b 页)
 元道元道秦王学士给事中常州刺史生正基云将
 正基太子舍人生给事中亶字景信亶生秘书监成
 裕成裕生揆字端卿相肃宗德宗所谓唐第一人

 揆
者生兴公次公幼公佐公揆弟毖之生秘书少监
 上公上公生太子庶子景素景素生蔚相懿宗谏奉
 佛太过者蔚三子 (第 23a 页)
 过无不伺知即加推讯府县按鞫三司制狱必诣辅
 国取决随意区分皆称制敕无敢异议者每出则甲
 士数百人卫从中贵人不敢呼其官但呼五郎宰相
  李揆
山东甲族位居台辅见辅国执子弟之礼谓之
 五父
 又程元振权甚于李辅国军中呼为十郎时来瑱名 (第 30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