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類書類
小說家類
雜家類
旧典。今皇太子婚,纳徵,礼合用圭璋豹皮熊罴皮与不。下礼官详依经记更正。若应用者,为各用一。为应用两。 博士裴昭明
议:案《周礼》,纳徵,元纁束帛俪皮。郑元注云:束帛,以仪注,以虎皮二。太元中,公主纳徵,以虎豹皮各一
兼安陆王北中郎司马。永明九年卒,年四十五。明帝即位,谓仆射徐孝嗣曰:刘怀慰若在,朝廷不患无清吏也。 《裴昭明
传》:元徽中, 昭明
出为长沙郡丞,罢任,刺史王蕴谓之曰:卿清贫,必无还资。湘中人士有须一礼之命者,我不爱也。 昭明
曰:下官忝为邦佐,不能光益上府,岂以鸿都之事仰累清风。历祠部通直郎。永明三年使敌,世祖谓之曰:以卿有 ……始安内史。郡民龚元宣云神人与其玉印玉板书,不须笔,吹纸便成字,自称龚圣人,以此惑众。前后郡守敬事之, 昭明
付狱治罪。及还,甚贫罄。世祖曰: 裴昭明
罢郡还,遂无宅。我不谙书,不知古人中谁比。迁射声校尉。九年,复遣北使。建武初为王元邈安北长史、广陵太守。明帝以其在事无所启奏,代还,责之。 昭明
曰:臣不欲竞执关键故耳。 昭明
历郡皆有勤绩,常谓人曰:人生何事须聚蓄,一身之外,亦复何须。子孙若不才,我聚彼散;若能自立,则不如一
时,巴峡流民多在湘上,僧虔表割益阳,罗湘三县,缘江立湘阴,诏从之,居官清简,无欲晋台师,固辞不拜。 裴昭明
宋元徽中为长沙郡丞,罢任刺史,王蕴之曰:卿清贫必无还资。湘中人士有须一礼之命者,我不爱也, 昭明
曰:下官不能光益上府,岂以鸿都之事仰累清风。
梁刘坦为长沙太守,行湘州事,适王僧粲谋叛,湘部诸郡蜂起
旧典。今皇太子昏,纳徵,礼合用圭璋豹皮熊罴皮与不。下礼官详依经记更正。若应用者,为各用一。为应用两。 博士裴昭明
议:案《周礼》,纳徵,元纁束帛俪皮。郑元注云:束帛,以仪注,以虎皮二。太元中,公主纳徵,以虎豹皮各一
东海女郎。帝问学士鲍照、徐爰、苏宝生,并不能悉。渊对曰:此是司马越女,嫁苟晞儿。检访果然。由是见遇。 《裴昭明
传》: 昭明,
河东闻喜人,泰始中,为太学博士。有司奏:太子婚,纳徵用玉璧虎皮,未详何所准据。 昭明
议:礼纳徵,俪皮为庭实,鹿皮也。晋太子纳妃注以虎皮二。太元中,公主纳徵,虎豹皮各一。岂其谓婚礼不议。
,气励严霜,怀恩感报,抚事何忘。
《魏书·成淹传》:淹,字季文。太和中,文明太后崩,萧赜遣其散骑常侍 裴昭明
、散骑侍郎谢竣等来吊,欲以朝服行事。主客执之,云:吊有常式,何得以朱衣入山庭。 昭明
等言:本奉朝命,不容改易。如此者数四,执志不移。高祖敕尚书李冲,令选一学识者更与论执,冲奏遣淹。 昭明
言:未解魏朝不听朝服行礼,议出何典。淹言:吉凶不同,礼有成数;元冠不吊,童孺共闻。昔季孙将行,请遭丧之礼,千载之下,犹共称之。卿自江南奉慰,不能式遵,方谓议出何典,行人得失,何其异哉。 昭明
言:二国交和既久,南北皆须准望。齐高帝崩,魏遣李彪通吊,于时初不素服,齐朝亦不以为疑,那得苦见要逼。 ……衣冠之中。来责虽高,未敢闻命。我皇帝仁孝之性,侔于有虞,处谅闇以来,百官听于冢宰,卿何得以此方彼也。 昭明
乃摇膝而言:三皇不同礼,亦安知得失所归。淹言:若如来谈,卿以虞舜、高宗为非也。 昭明
遂相顾而笑曰:非孝者,宣尼有成责,行人亦弗敢言。希主人裁以吊服,使人唯,赍裤褶,比既戎服不可以吊,幸 ……有重赏;若无君子也,但令有光国之誉,虽复非理见罪,亦复何嫌。南史、董狐,自当直笔。既而高祖遣李冲问淹 昭明
所言,淹以状对,高祖诏冲曰:我所用得人。仍敕送衣帢给 昭明
等,赐淹果食。明旦引 昭明
等入,皆令文武尽哀。
《冯熙传》:熙,薨于代。车驾在淮南,留台表闻,还至徐州乃举哀。皇后诣代都赴哭,
明堂亦应与郊同年而祭不。若应祭者,复有配与无配。不祀者,堂殿职僚毁置云何。八座丞郎通关博士议。曹郎中 裴昭明
、仪曹郎中孔逖议:今年七月宜殷祀,来年正月宜南郊明堂,并祭而无配。殿中郎司马宪议:南郊无配,飨祠如旧
明堂亦应与郊同年而祭不。若应祭者,复有配与无配。不祀者,堂殿职僚毁置云何。八座丞郎通关博士议。曹郎中 裴昭明
、仪曹郎中孔逖议:来年正月宜南郊明堂,并祭而无配。殿中郎司马宪议:南郊无配,飨祀如旧;明堂无配,宜应
郊得先殷与不明堂亦应与郊同年而祭不若应祭者复有配与无配不祀者堂殿职僚毁置云何八座丞郎通关博士议曹郎中 裴昭明
仪曹郎中孔逖议今年七月宜殷祠来年正月宜南郊明堂并祭而无配殿中郎司马宪议南郊无配飨祠如旧明堂无配宜应废
。未有不傍礼教者也。 王导表人伦之正。在乎设庠序。庠序设而五教明。德礼洽通。则彝伦攸叙有耻且格南文宋 裴昭明
议。虎豹虽文。而徵礼所不言。熊罴虽吉。而婚礼所不及。圭璋虽美。或为用各异。唐书太宗纪。若欲令君子小人
。谓事之所宜。若男女授受不亲为礼。而祭与丧则相授器之频。使从俗。俗谓彼图之俗。若魏李彪以吉服吊齐。齐 裴昭明
以凶服吊魏。盖得此义。 贫者不以货财为礼。老者不以筋力为礼。 介者不拜。为其拜而菱拜。今案菱。犹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