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別史類
故事類
編年類
地理類
史評類
別集類
史鈔類
載記類
正史類
走河北。以前后功,进左将军。卒,无子。

  石生,隆安中以司徒左长史迁侍中,历骠骑、太傅长史。会稽 世子元显
将伐桓玄,石生驰书报玄,玄甚德之。及玄用事,以为前将军、江州刺史。寻卒于官。

  石绥, 元显
时为司徒左长史。玄用事,拜黄门郎、左卫将军。玄败,石绥走江西涂中,聚众攻历阳,后为梁州刺史傅歆之所杀 ……正有器望。初以父功封宜阳县开国侯,累迁辅国将军、吴国内史。孙恩之乱,谦出奔无锡。徵拜尚书,骠骑大将军 元显
引为咨议参军,转司马。元兴初,朝廷将伐玄,以桓氏世在陕西,谦父冲有遗惠于荆楚,惧人情向背,乃用谦为持
徐广
  徐广,字野民,东莞姑幕人,侍中邈之弟也。世好学,至广尤为精纯,百家数术无不研览。谢玄为兖州,辟从事。谯王恬为镇北,补参军。孝武世,除秘书郎,典校秘书省。增置省职,转员外散骑侍郎,仍领校书。尚书令王珣深相钦重,举为祠部郎,会稽 世子元显
时录尚书,欲使百僚致敬,内外顺之,使广为议,广常以为愧焉。 元显
引为中军参军,迁领军长史。桓玄辅政,以为大将军文学祭酒,义熙初,奉诏撰车服仪注,除镇军咨议,领记室,
但未知获死所耳。」一坐为之惧。仲堪惮其坚正,以杨佺期代之。朝廷闻而征绩为御史中丞,奏劾无所屈挠。会稽 世子元显
专政,夜开六门,绩密启会稽王道子,欲以奏闻,道子不许。车胤亦曰: 「元显
骄纵,宜禁制之。」道子默然。 元显
闻而谓众曰:「江绩、车胤间我父子。」遣人密让之。俄而绩卒,朝野悼之。

车胤
  车胤,字武子,南平 ……,而甚嘉胤。

  隆安初,为吴兴太守,秩中二千石,辞疾不拜。加辅国将军、丹阳尹。顷之,迁吏部尚书。 元显
有过,胤与江绩密言于道子,将奏之,事泄, 元显
逼令自裁。俄而胤卒,朝廷伤之。

殷顗
  殷顗,字伯通,陈郡人也。祖融,太常卿。父康,吴兴太守。顗
等盟于柴桑,连名上疏自理,诏赦玄等而不赦恭、楷,楷遂依玄,玄用为武昌太守。楷后惧玄必败,密遣使结会稽 世子元显:
「若朝廷讨玄,当为内应。」及玄得志,楷以谋泄,为玄所诛。
刘牢之
  刘牢之,字道坚,彭城人也。曾祖 ……王绪,自谓威德已著,虽杖牢之为爪牙,但以行阵武将相遇,礼之甚薄。牢之负其才能,深怀耻恨。及恭之后举, 元显
遣庐江太守高素说牢之使叛恭,事成,当即其位号,牢之许焉。恭参军何澹之以其谋告恭。牢之与澹之有隙,故恭 ……裕等所破。及恩死,牢之威名转振。

  元兴初,朝廷将讨桓玄,以牢之为前锋都督、征西将军,领江州事。 元显
遣使以讨玄事咨牢之。牢之以玄少有雄名,杖全楚之众,惧不能制,又虑平玄之后功盖天下,必不为 元显
所容,深怀疑贰,不得已率北府文武屯洌洲。桓玄遣何穆说牢之曰:「自古乱世君臣相信者有燕昭乐毅、玄德孔明 ……与敬宣置酒宴集,阴谋诛之,陈法书画图与敬宣共观,以安悦其志。敬宣不之觉,玄佐吏莫不相视而笑。

   元显
既败,玄以牢之为征东将军、会稽太守,牢之乃叹曰:「始尔,便夺我兵,祸将至矣!」时玄屯相府,敬宣劝牢之 ……理牢之,乃复本官。

  敬宣,牢之长子也。智略不及父,而技艺过之。孙恩之乱,随父征讨,所向有功。为 元显
从事中郎,又为桓玄咨议参军。牢之败,与广陵相高雅之俱奔慕容超,梦丸土而服之,既觉,喜曰:「丸者桓也,
何无忌
  何无忌,东海郯人也。少有大志,忠亮任气,人有不称其心者,辄形于言色。州辟从事,转太学博士。镇北将军刘牢之,即其舅也,时镇京口,每有大事,常与参议之。会稽 世子元显
子彦章封东海王,以无忌为国中尉,加广武将军。及桓玄害彦章于市,无忌入市恸哭而出,时人义焉。随牢之南征
锡应声曰:「桑葚甜甘,鸱鸮革响,乳酪养性,人无妒心。」后形神昏丧,虽处列位,不复被齿遇。隆安中,会稽 世子元显
用事,常延致之,以为戏弄。以其家贫,拜庐江太守,本官如故。桓玄时,欲招怀四远,乃用天锡为护羌校尉、凉
守。王恭之役,泰私合义兵,得数千人,为国讨恭。黄门郎孔道、鄱阳太守桓放之、骠骑咨议周协等皆敬事之,会 稽世子元
显亦数诣泰求其秘术。泰见天下兵起,以为晋祚将终,乃扇动百姓,私集徒众,三吴士庶多从之。于时朝士皆惧泰为乱,以其 与元
显交厚,咸莫敢言。会稽内史谢輶发其谋,道子诛之。恩逃于海。众闻泰死,惑之,皆谓蝉蜕登仙,故就海中资给。恩聚合亡命得百馀人,志欲复仇。

   及元
显纵暴吴会,百姓不安,恩因其骚动,自海攻上虞,杀县令,因袭会稽,害内史王凝之,有众数万。于是会稽谢针
,不遗馀力。犬彘之所不为,而惠卿为之。昔吕布事丁原则杀丁原,事董卓则杀董卓;刘牢之事王恭则反王恭,事 司马元显
则反 元显,
故曹操、桓玄终畏而诛之。如惠卿之恶,纵未正典刑,犹当投畀四裔,以御魑魅。」中丞刘挚数其五罪,以为大恶
。帝又追恩至郁洲及海盐,频破之。恩自是饥馑,奔临海。

  元兴元年,荆州刺史桓玄举兵东下,骠骑将军 司马元显
遣牢之拒之,帝又参其军事。玄至,帝请击之,牢之不许,乃遣子敬宣诣玄请和。帝与东海何无忌并固谏,不从。 ……【论】
  论曰:晋自社稷南迁,王纲弛紊,朝权国命,递回台辅,君道虽存,主威久谢。桓温雄才盖世,勋高一时,移鼎之业已成,天人之望将改。自斯以后,帝道弥昏,道子开其祸端, 元显
成其衅末。桓玄乘时藉运,加以先资,革命受终,人无异望。宋武地非齐、晋,众无一旅,曾不浃旬,夷凶剪暴,
并穆之所建,遂动见咨询。穆之亦竭节尽诚,无所遗隐。

时晋纲宽弛,威禁不行,盛族豪家,负势陵纵;重以 司马元显
政令违舛,桓玄科条繁密。穆之斟酌时宜,随方矫正,不盈旬日,风俗顿改。

迁尚书祠部郎,复为府主簿、记
灌像,因悲泣不自胜。序谓牢之曰:"卿此儿非唯家之孝子,必为国之忠臣。"

起家王恭前军参军,又参会稽 世子元显
征虏军事。隆安二年,王恭起兵京口,以诛司马尚之为名,牢之时为恭前军司马。恭以豪戚自居,甚相陵忽,牢之心不能平。及恭此举,使牢之为前锋,牢之遣敬宣袭恭,败之。 元显
以敬宣为后将军咨议参军。

三年,孙恩为乱,牢之自表东讨,敬宣请以骑傍南山趣其后。吴贼畏马,又惧首尾受敌,遂大败之,进平会稽。迁后军从事中郎。

宋武帝既累破祅贼,功名日盛,敬宣深相凭结。 元显
进号骠骑,敬宣仍随府转。 元显
骄肆,群下化之,敬宣每预宴会,调戏无所酬答, 元显
甚不悦。

元兴元年,牢之南讨桓玄, 元显
为征讨大都督,日夜昏酣。牢之以道子昏闇, 元显
淫凶,虑平玄之日,乱政方始;会玄遣信说牢之,牢之欲假手于玄诛执政,然后乘玄之隙,可以得志天下。将许玄 ……成,则难图。牢之怒曰:「吾岂不知今日取之如反复手,但平后令我奈骠骑何?」遣敬宣为任。

玄既得志,害 元显,
废道子,以牢之为会稽太守。牢之与敬宣谋袭玄,期以明旦。尔日大雾,府门晚开,日旰,敬宣不至。牢之谓谋泄
晦从父也。名与宋武帝讳同,故以字行。允字令度,位宣城内史。景仁幼为从祖安所知,始为前军行参军,会稽王 世子元显
嬖人张法顺权倾一时,内外无不造门,唯景仁不至,年三十而方为著作佐郎。桓玄诛 元显,
见景仁,谓四坐曰:「司马庶人父子云何不败,遂令谢景仁三十而方佐著作郎。」玄建楚台,以补黄门侍郎。及篡
年逋寇,前贤挫屈者多矣,功名虽贵,鄙生所不敢谋。」

会忱病卒,召泰为骠骑咨议参军,迁中书郎。时会稽 世子元显
专权,内外百官请假,不复表闻,唯签 元显
而已。泰言以为非宜, 元显
不纳。以父忧去职,袭爵阳遂乡侯。

桓玄辅晋,使御史中丞祖台之奏泰及前司徒左长史王准之、辅国将军司马 ……遂服无屈。而缘情立制,若嫌明文不存,则疑斯从重。谓应同于为祖母后,齐衰三年。」时从其议。

及会稽王 世子元显
录尚书,欲使百僚致敬,台内使广立议,由是内外并执下官礼,广常为愧恨。

义熙初,宋武帝使撰车服仪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