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政書類
史鈔類
傳記類
正史類
  文德后载诞侍宴

文德皇后诞公主月满宴群臣于丹霄殿太宗命公围
棋赌公再拜曰臣无可赌之物不敢烦劳圣躬太宗曰
朕知君有物不须致辞公固言无物堪供进者太宗曰
朕知君大有忠正君若胜朕与君物君若不如莫亏今
日遂与公棋才下数十子太宗曰君已胜矣赐尚乘马
一匹并金装鞍辔勒仍赐绢千匹
  进五代史
武德中公与侍中 陈叔达
中书令萧瑀左仆射封德彝 (第 6b 页)
子,李密反于桃林,行军总管盛彦师追讨斩之。

  二年春正月乙卯,初令文官遭父母丧者听去职。黄门侍郎 陈叔达
兼纳言。二月丙戌,诏天下诸宗人无职任者,不在徭役之限,每州置宗师一人,以相统摄。丁酉,窦建德攻宇文化
集》五卷
《诸葛颖集》十四卷
《王胄集》十卷
《虞茂代集》五卷
《刘兴宗集》三卷
《李播集》三卷
《陈叔达
集》五卷
《褚亮集》二十卷
《虞世南集》三十卷
《萧瑀集》一卷
《沈齐家集》十卷
《薛收集》十卷
,岂惮去其一足?且人之见者,甚足惩诫。」上曰:「本以为宽,故行之。然每闻恻怆,不能忘怀。」又谓萧瑀、 陈叔达
等曰:「朕以死者不可再生,思有矜湣,故简死罪五十条,从断右趾。朕复念其受痛,极所不忍。」 叔达
等咸曰:「古之肉刑,乃在死刑之外。陛下于死刑之内,改从断趾,便是以生易死,足为宽法。」上曰:「朕意以
李安远
李安远者,夏州朔方人也。隋云州刺史彻子也。家富于财,少从博徒不逞,晚始折节读书,敬慕士友。袭父爵城阳公。与王圭友善。大业初,圭坐叔颇当配流,安远为之营护,免。后为正平令。及义兵攻绛郡,安远与通守 陈叔达
婴城自守。城陷,高祖与安远有旧,驰至其宅抚慰之,引与同食。拜右翊卫统军,封正平县公。武德元年,授右武
卷六十一
列传第十一 温大雅  陈叔达 
窦威
○温大雅 子无隐 大雅弟彦博 子振 挺 大雅弟大有

  陈叔达 
窦威子恽 兄子轨 轨子奉节 琮 从子抗 抗子衍 静 静子逵 诞 诞子孝慈孝慈子希玠 诞少子孝谌 抗季 ……温大雅
温大雅,字彦弘,太原祁人也。父君悠,北齐文林馆学士,隋泗州司马。大业末,为司隶从事,见隋政日乱,谢病而归。大雅性至孝,少好学,以才辩知名。仕隋东宫学士、长安县尉,以父忧去职。后以天下方乱,不求仕进。高祖镇太原,甚礼之。义兵起,引为大将军府记室参军,专掌文翰。禅代之际,与司录窦威、主簿 陈叔达
参定礼仪。武德元年,历迁黄门侍郎。弟彦博,为中书侍郎;对居近密,议者荣之。高祖从容谓曰:「我起义晋阳 ……,彦将与悯楚弟游秦典校秘阁。二家兄弟,各为一时人物之选。少时学业,颜氏为优;其后职位,温氏为盛。 陈叔达
陈叔达,
字子聪,陈宣帝第十六子也。善容止,颇有才学,在陈封义阳王。年十馀岁,尝侍宴,赋诗十韵,援笔便就,仆射徐陵甚奇之。历侍中、丹阳尹、都官尚书。入隋,久不得调。大业中,拜内史舍人,出为绛郡通守。义师至绛郡, 叔达
以郡归款,授丞相府主簿,封汉东郡公。与记室温大雅同掌机密,军书、赦令及禅代文诰,多 叔达
所为。武德元年,授黄门侍郎。二年,兼纳言。四年,拜侍中。 叔达
明辩,善容止,每有敷奏,搢绅莫不属目。江南名士薄游长安者,多为荐拔。五年,进封江国公。尝赐食于御前, ……然流涕曰:「卿有母遗乎!」因赐物三百段。贞观初,加授光禄大夫。寻坐与萧瑀对御忿争免官。未几,丁母忧。 叔达
先有疾,太宗虑其危殆,遣使禁绝吊宾。服阕,授遂州都督,以疾不行。久之,拜礼部尚书。建成、元吉嫉害太宗,阴行谮毁,高祖惑其言,将有贬责, 叔达
固谏乃止。至是太宗劳之曰:「武德时,危难潜构,知公有谠言,今之此拜,有以相答。」 叔达
谢曰:「此不独为陛下,社稷计耳。」后坐闺庭不理,为宪司所劾。朝廷惜其名臣,不欲彰其罪,听以散秩归第。
,郡国参建,亦得年馀四百。魏、晋废之,不能永久。封建之法,实可遵行。」太宗然之,始议封建。寻坐与侍中 陈叔达
于上前忿诤,声色甚厉,以不敬免。岁馀,授晋州都督。明年,征授左光禄大夫,兼领御史大夫。与宰臣参议朝政
高祖省之愕然,报曰:「明日当勘问,汝宜早参。」四日,太宗将左右九人至玄武门自卫。高祖已召裴寂、萧瑀、 陈叔达
、封伦、宇文士及、窦诞、颜师古等,欲令穷覆其事。建成、元吉行至临湖殿,觉变,即回马,将东归宫府。太宗 ……,流矢及于内殿。太宗左右数百骑来赴难,建成等兵遂败散。高祖大惊,谓裴寂等曰:「今日之事如何?」萧瑀、 陈叔达
进曰:「臣闻内外无限,父子不亲,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建成、元吉,义旗草创之际,并不预谋;建立已来,又
以德棻为记室参军。高祖入关,引直大丞相府记室。武德元年,转起居舍人,甚见亲待。五年,迁秘书丞,与侍中 陈叔达
等受诏撰《艺文类聚》。高祖问德棻曰:「比者,丈夫冠、妇人髻,竞为高大,何也?」对曰:「在人之身,冠为 ……垂宪则。顾彼湮落,用深轸悼,有怀撰次,实资良直。中书令萧瑀、给事中王敬业、著作郎殷闻礼可修魏史,侍中 陈叔达
、秘书丞令狐德棻、太史令庾俭可修周史,兼中书令封德彝、中书舍人颜师古可修隋史,大理卿崔善为、中书舍人
,于今称之。卒于雍州长史。

崔仁师
崔仁师,定州安喜人。武德初,应制举,授管州录事参军。五年,侍中 陈叔达
荐仁师才堪史职,进拜右武卫录事参军,预修梁、魏等史。贞观初,再迁殿中侍御史。时青州有逆谋事发,州县追
尝遣使求之。高祖叹曰:「不意询之书名,远播夷狄,彼观其迹,固谓其形魁梧耶!」

武德七年,诏与裴矩、 陈叔达
撰《艺文类聚》一百卷。奏之,赐帛二百段。

贞观初,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年八十馀
中,蔚之为左丞,楚之为尚书民曹郎。炀帝重其兄弟,称为二郎。楚之,武德初为大理卿,与太子少保李纲、侍中 陈叔达
撰定律令。后受诏招谕山东,为窦建德所获,胁以兵刃,又诱以厚利,楚之竟不为屈。及还,以年老致仕。贞观初
惟天命;兴亡之效,岂伊人力。前隋蔡王智积等子孙,皆选用之。」癸巳,禁言符瑞者。辛丑,窦威薨。黄门侍郎 陈叔达
判纳言,将作大匠窦抗兼纳言。七月壬子,刘文静及薛举战于泾州,败绩。乙卯,郭子和降。庚申,废隋离宫。八 ……氏陂。丁亥,至自周氏陂。庚子,光禄卿李密反,伏诛。是岁,高开道陷渔阳,号燕王。

  二年正月甲子, 陈叔达
兼纳言。诏自今正月、五月、九月不行死刑,禁屠杀。丙寅,张善相降。己巳,杨士林降。二月乙酉,初定租、庸
,禁私家妖神淫祀、占卜非龟易五兆者。十月丙辰朔,日有食之。癸亥,立中山郡王承乾为皇太子。庚辰,萧瑀、 陈叔达
罢。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非有功者爵为县公。十二月癸酉,虑囚。是岁,进封子长沙郡王恪为汉王,宜阳郡王
死而断右趾。既而又哀其断毁支体,谓侍臣曰:「肉刑,前代除之久矣,今复断人趾,吾不忍也。」王圭、萧瑀、 陈叔达
对曰:「受刑者当死而获生,岂惮去一趾?去趾,所以使见者知惧。今以死刑为断趾,盖宽之也。」帝曰:「公等
宗集》八十六卷

《中宗集》四十卷

《睿宗集》十卷

武后《垂拱集》一百卷

又《金轮集》十卷 《陈叔达
集》十五卷

《窦威集》十卷

《褚亮集》二十卷

《虞世南集》三十卷

《萧瑀集》一卷

《沈齐家


癸未,世民为西讨元帅;壬辰,为雍州牧。

辛丑,威薨。将作大匠袭陈国公窦抗本官兼纳言,黄门侍郎 陈叔达
判纳言。

八月己丑,世民为西讨行军元帅。

戊申,文静除名。

十月,抗罢为左武候大将军。  二月壬申,秦王世民为太尉、陕东道行台尚书令。

619 二年
(己卯)
正月甲子, 叔达
兼纳言。

十月己亥,黄门侍郎、凉州总管杨恭仁遥领纳言。    

620 三年
(庚辰) ……子房玄龄为中书令,萧瑀为尚书左仆射。恭仁罢。

癸巳,士及为中书令,德彝为尚书右仆射。

十月庚辰, 叔达
、瑀坐事免。  
正月甲寅,裴寂为司空。

二月庚申,元吉为司徒。

六月庚申,元吉诛。
成曰:「善,然不共入朝,事何繇知?」迟明,乘马至玄武门,秦王先至,以勇士九人自卫。时帝已召裴寂、萧瑀 、陈叔
达、封德彝、宇文士及、窦诞、颜师古等入。建成、元吉至临湖殿,觉变,遽反走,秦王随呼之,元吉引弓欲射, ……武门,闭不得入。接战久之,矢及殿屋。王左右数百骑至,合击之,众遂溃。帝谓裴寂等曰:「事今奈何?」萧瑀 、陈叔
达曰:「臣闻内外无限,父子不亲,失而弗断,反蒙其乱。建成、元吉自草昧以来,未始与谋,既立,又无功德,
李安远
李安远,夏州人。父彻,隋上柱国、云州刺史。世为将家,以财雄。安远少无检,与博徙游,至破产。晚乃折节向书,从士大夫,茍胜己,必倾心交之。袭爵城阳公。与王圭最善,圭坐王颇得罪,当流,安远为营护免。后补正平令。兵起,攻绛州,安远与通 守陈叔
达婴城拒。唐公素与安远善,及拔绛,抚慰其家,引与同食,授右翊卫统军、正平县公。后从破屈突通,进上柱国
丧解,会天下乱,不复仕。

高祖镇太原,厚礼之。兵兴,引为大将军府记室参军,主文檄。帝受禅,与窦威、 陈叔达
讨定仪典,迁黄门侍郎,而彦博亦为中书侍郎,对管华近。帝尝从容谓曰:「我起晋阳,为卿一门耳。」进工部侍 ……丧解,会天下乱,不复仕。

高祖镇太原,厚礼之。兵兴,引为大将军府记室参军,主文檄。帝受禅,与窦威、 陈叔达
讨定仪典,迁黄门侍郎,而彦博亦为中书侍郎,对管华近。帝尝从容谓曰:「我起晋阳,为卿一门耳。」进工部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