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春秋類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
別集類
正史類
傳記類
史評類
目錄類
政書類
雜史類
  是月,明唐王聿键下诏亲征。先是,唐王以闰六月二十七日即帝位于福州城内南安伯府,以七月一日为隆武元年。改福建省为福京,福州府为天兴府。封郑芝龙为平虏侯,进巡抚都御史张肯堂为吏部尚书。至是下诏,择八月亲征。寻诏封芝龙子森为忠 孝伯,
赐姓名朱成功(东南纪事)。浙东诸将奉鲁王监国于绍兴(「鲁春秋」、「海东逸史」)
  八月初三日,清 (第 23 页)
  时,军兴饟亟,芝龙请于两税内五石预借银一两,民不乐从,反愆正供。以浦城训导王兆熊为御史,督义饟,不输者榜其门「不义」。于是,闾里骚然。芝龙又请括寺田,王不听。封芝龙子森为忠 孝伯,
赐姓,名朱成功,总督禁旅。督师何腾蛟自长沙,杨廷麟、万元吉自赣州,皆遣使奉表迎乘舆。大学士苏观生,请 (第 7 页)
陈辉、张进、施琅、陈霸、施显、洪旭等愿从者九十馀人,乘二巨舰,断缆行,收兵南澳,得数千人,文移称「忠 孝伯
招讨大将军罪臣国姓」,时年二十有三也。
  翌年,遥闻永明王即位肇庆,改元永历,则奉朔提师,归自南澳 (第 26 页)
  当是时,清军已迫福建上游。芝龙乃分兵为二,声言万人,实不满千。以鸿逵为元帅,出浙东;郑彩为副,出江右。帝仿淮阴故事,筑坛郊送之。既出关,疏称饷缺,驻不发,诏书切责。不得已踰关,行四、五里而还。二年春三月,帝亲征。六月,晋芝龙平国公、鸿逵定国公、成功忠 孝伯。
芝龙疏请航海,拜疏即行,遣使止之,不及。武毅 (第 730 页)
,不愿往,请再举终江事。重熙亦疏留,乃拜兵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鼎铨随令监军陈化龙驰檄浙东;有徐 孝伯
者引军来会,同驻徐博。七年(庚寅),重熙以张自盛驻闽,赴其军,约广信曹大镐并进。甫入闽界,我兵围之数 (第 43 页)
  辛卯,王师南征;势已迫,王召诸臣集议。或请走海滨就南阳伯李元胤、或请入安南避难、或请航海抵闽依忠 孝伯
郑成功;惟文安侯马吉翔、司礼太监庞天寿素结可望,坚主赴黔议。贞毓因前阻封故,不敢决。元胤疏请出海;王 …… (第 536 页)
、招讨大将军、忠 孝伯
、御营都督等印信,除道出迎。八月癸亥,大兵入城,台海始尽隶版图云(又案:是役也,勋实出于闽督姚公启圣 (第 564 页)
  三月,重熙驻师宁都、石城间;诸将闻其受总督江西之命,皆归之。永历帝又召傅鼎铨如行在,鼎铨疏请终江西事,不行;重熙亦疏留之。使监军陈化龙驰檄远近,徐 孝伯
来会,遂奉鼎铨居徐博;张自盛居汀州,曹大镐居铅山,洪国玉、李安民各居其地。重熙因合大镐于广信为犄角, …… (第 215 页)
  冬,张自盛在湖东,其部董明魁叛之降。

  顺治七年(永历四年)春正月,王之纲陷杨坊诸寨,杨奇、杨昌期皆被擒。
  二月,宁都州陷。徐 孝伯
固守经年矣,至是乃破;人谓守城之冠。有彭顺庆者,亦居宁都州;刘武元招之,不从。使高进库攻之;至是,亦 …… (第 216 页)
广信、傅冠在湖东,一则徒手号召,成卵石投击之形;一则白面书生,徒慷慨悲歌之气。惟鼎铨、重熙往来击斗, 孝伯
、应柱展转撑支,张皇舆尸之馀,号召山寨之内;流离摧折,志气不衰:未始非挽颓波之欲东、愤渑池而奋翼也。 (第 218 页)
  宗室由起兵饶州。由,金华王属也;为洪承畴所灭。及其属常游、常洮、常涫皆死。
  都司赵祖、参谋舒奇谋起兵馀干。败死。
  义 士徐
孝伯起兵湖东。往来各郡,又会傅鼎铨于徐博。既而败死。
  都司徐德、守备洪士邦起兵于安仁。亦败死。 (第 445 页)
    程乡之败,诸军皆散。时金、王故将张自盛、洪国玉、曹大镐、李安民有众数万,出没闽、粤山林,所谓张、洪、曹、李四营也。闻重熙奉命总督江西,争来归;兵大集,驻宁都、石城间。鼎铨亦驰檄浙东;有 徐孝
伯者,引军来会,驻徐博。
  夏四月□□,太白入月(考曰:「阳秋」以为初五日事)
  明堵胤锡与大 (第 760 页)
  三月丙寅(初七日),以杜永和为两广总督,守广州;罗成耀兼巡抚衔,守南雄。赐瞿耜式彤弓铁钺,督视江、楚各省军马。李赤心军溃于茶陵,大掠衡、永、郴、桂,走广西。堵胤锡以胡一青、赵印选兵守衡州。
  是月,揭重熙招江西故将张自盛、洪国玉、曹大镐、李安民四营兵驻宁都、石城间,傅鼎铨亦合浙东 徐孝
伯军驻徐博:图复江西。朱成功屯兵分水关,图复惠、潮。江阴黄毓祺被执至南京;不屈,死之。 (第 72 页)
  初六日黄昏,满兵铳并放,连夜不绝,至五鼓,火药尽,放空以向城。头叠绿旗兵,二叠满兵,填濠攀山而上。兵皆重铠,刃不能伤。城上俱持大斧击之,皆堕地。外兵乘其尸而登。三叠满将蜂拥齐进,锐不可当。天色渐明,满兵过河已大半。成功遂暗发地,烟焰蔽天;过河者尽被击死,其未过河者甘辉截击之,擒斩无算。金固山夜遁。
  十二日,成功回厦门,大犒将士,论功行赏:以忠 孝伯
印付甘辉,辉不敢受;以擅离海澄城,杀知县黄维璟及不用命军士二人。
  三月(此二字为衍文),差监督池 (第 29 页)
  成功虽遇主列爵,实未尝一日与兵枋,意气状貌,犹儒书也。既力谏不从,又痛母死非命,乃悲歌慷慨谋起师。携所著儒巾、襕衫,赴文庙焚之,四拜先师,仰天曰:『昔为孺子,今为孤臣,向背去留,各有作用。谨谢儒服,唯先师昭鉴之』!高揖而去。祃旗族,声泪俱并。与所善陈辉、张进、施琅、施显、陈霸、洪旭等愿从者九十馀人,乘二巨舰断缆行,收兵南澳,得数千人,文移称「忠 孝伯
招讨大将军罪臣国姓」。
  其明年,遥闻永明王即位肇庆,改元永历,成功则奉朔,提师归自南澳,旧众稍集 (第 5 页)
  虽然,成功是时犹王侯府第中一骄儿也。成功虽遇主列爵,王则宠之,父则昵之,固未尝与闻兵事。至是大激昂,跚跚过孔子庙,解所服儒服,陈于先师之前而焚之,且祝之曰:『呜呼先师!国家已矣!父谏不听,母死非难,成功之罪,其曷可逭!谨谢儒服,以矢厥志。呜呼先师!昔为孺子,今为孤臣。仗先师灵,宏济大难。其济,国民之福:不济,成功之罪。呜呼先师!实式凭之』!既祝,长揖而去,遂部勒将士。所喜陈辉、张进、施琅、施显、陈霸、洪旭等愿从者九十馀人。其自外至者,文臣则浙江抚臣卢若腾、进士叶翼云、举人陈鼎、武臣则甘辉、蓝登、显贵则林壮、郑金裕等皆来归。部署既定,乃以大舰二收兵南澳。望风来附,得数千人。成功乃告天誓师,其誓词曰:
    『忠 孝伯
招讨大将军罪臣朱成功敢以一掬泪、一滴血沥诚竭忠以誓于我三军、我普国国民之前:呜呼!尔祖尔父所日日教告 (第 78 页)
佐鲁春秋谓『永历六年,桂王自安隆驰授国姓成功招讨大将军敕印』,亦非也。
   乙、爵
    一、忠 孝伯

  台湾外纪云:『隆武二年三月,赐姓成功条陈:「据险控扼、拣将进取、航船合攻、通洋裕国」,隆武叹曰: (第 142 页)
「骍角也」!封忠孝伯,赐尚方剑,挂招讨大将军印』。闽海纪要以封忠 孝伯
列于隆武元年,似误。
    二、威远侯

  威远侯一说,最初惟见于江日升台湾外纪,其他皆未之载; …… (第 142 页)
  漳国公之封,或谓在永历三年七月,夏琳闽海纪要是也;或谓在永历四年正月,沈佳存信编是也;或谓在永历七年六月,江日升台湾外纪、徐鼒小腆纪年及纪传、倪在田续明纪事本末、汪镛钟延平忠节王始末是也;或谓在永历七年八月,沈云台湾郑氏始末是也。综观四说,惟夏琳说较确,其言曰:『永历三年七月,明主遣使晋招讨大将军忠孝伯国姓成功为漳国公』(闽海纪要),以忠 孝伯
而晋封漳国公,不无越等之疑;盖夏氏尚不知永历二年成功已晋封威远侯也。
  成功此次之晋爵为公,诸书皆 (第 143 页)
先师,仰之曰:『昔为孺子,今为孤臣;向背去留,各有作用。谨谢儒服,惟先师照鉴之』。高揖而去。文移称忠 孝伯。
永历嗣封漳国公,继而晋封延平王。寿三十九,卒于台湾。妣董氏,雷廉道董容先女。姬庄氏、林氏、温氏、史氏 (第 39 页)
  大清顺治十八年五月,明郑成功率舟师抵澎湖,遂进台湾,据之.台、澎本海外荒

岛,明得澎湖,旋守旋弃.郑芝龙者,南安人,少为海寇,出没岛上;及投诚,尝招民垦辟.后官正总兵,奉唐王入闽,称号隆武,累授太师平国公.顺治初,大兵平闽,芝龙降,我大帅挟之北去.其子成功,本日本妇翁氏所生,幼有才略;唐王一见奇之,赐国姓,授招讨大将军、忠 孝伯
.至是谏父不听,乃走鼓浪屿,聚兵袭据金门、厦门,益通韨外洋,以益饷;兵骤强,连陷沿海郡县.时桂王举兵 (第 353 页)
    李占春、于大海收残卒二千奔涪州,刘文秀遣其党卢名世疾攻之;占春败。大海在忠州知力不支,放舟出夔、巫入楚。
    鲁王总兵钱达航海至闽,忠 孝伯
郑成功承制授达破卤将军。 (第 898 页)
  三年秋,大师入闽,唐王败,芝龙降;强成功不从,我贝勒王以芝龙送京师.成功母死于兵,遂谋为反;携所著衣巾焚于南安文庙,仰天欷歔曰:『昔为孺子,今为孤臣;谨谢儒服,唯先师昭鉴』!再拜而去.与所善陈辉、洪旭等九十馀人收兵南澳,得数千人;文移自称「忠孝伯大将军罪臣国姓」──国姓、忠 孝伯
皆唐王所命,故遂据以为其号云.
  四年,衡王称号肇庆,成功遥奉明朔;召旧将,集鼓浪屿.七月,会厦门 (第 79 页)
吏部郎中朱永祐、职方郎中顾明楫、张名洪、董天孙等俱自缢死。尚书吴钟峦自刎于文庙。惟徐孚远未死,后依忠 孝伯
郑成功从征金陵。张煌言驻后海,后亦随成功,至太平府芜湖县,兵败而归;时年己亥八月中旬。己酉年,煌言标 …… (第 145 页)
  先是乙未冬舟山破时,清兵尽屠城中士民,掳其妇女,以总兵高极拱守之。丁酉夏,忠 孝伯
郑成功自闽统兵三十万,欲取舟山。名振曰:『公兵强将勇,以此恢复,何城不克。愿姑缓舟山,先取苏、松、镇 (第 14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