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史評類
別集類
紀事本末類
史鈔類
政書類
傳記類
載記類
正史類
雜史類
金石類
  下命世天挺当隆晋道而遭国多难殷忧备婴追
  述往事至今焚灼迹其所由实因故司空亮居元
  舅之尊势业之重执政裁下轻侮边将故令 苏峻
  
祖约不胜其忿遂至败国至令太后发愤一旦升
  遐若社稷不灵人神无助豺狼之心当何(一作/可)
  邪前 (第 18a 页)
  愤踊猥以功薄受国殊宠上不能扫除群逆下不

  能身赴国难仍纵贼臣屡逼京辇王敦倡祸于前
   苏峻
肆毒于后凶暴过于董卓恶逆甚于傕泛普
  天率土谁不同忿深怪文武之士过荷朝荣不能
  灭中原之寇刷天下 (第 3a 页)
 晋纪
晋武帝太康二年辛丑以始兴郡属广州省珠崖郡入

合浦郡
八年丁未春二月广州大中正王范上交广春秋
怀帝永嘉元年丁卯以始兴郡属湘州
六年壬申叛民迎王机据广州(机故刺/史毅子)
悯帝建兴三年乙亥秋七月徙陶侃为广州刺史八月
广州刺史陶侃讨王机平之
元帝大兴元年戊寅冬十月加广州刺史陶侃平南将


成帝咸和元年丙戌分南海立东官郡
 晋书东官郡治宝安今东莞也
四年己丑春三月以陶侃都督交广宁州诸军事
 通鉴侃讨 苏峻
至是论平峻功晋都督封长沙郡公
穆帝永和元年乙巳春三月以广州始兴属义阳郡
升平五年辛酉春二月分苍梧立晋 (第 10b 页)
  滕含西鄂人前刺史修之子初为庾冰轻车长史

  讨 苏峻
有功封夏阳县开国侯授平南将军广州
  刺史在任积年甚有威惠世济其美广人称之会
  林邑陷日南攻九真征 (第 31a 页)
因哭骂求死其魁曰父
忠子孝杀之不祥戒其党毋加害与之食不顾贼悯其
诚容令缀羊革裹尸而出得归葬焉昔东晋遘 苏峻

难在朝公卿奉头鼠窜如庾亮者尘相望也独尚书令
卞壸力疾苦战而死二子眕盰随之亦赴敌死故称父
为忠臣子 (第 71a 页)
 (州举茂才官至御史大夫二十四代盛字叔台魏关/内侯徙居琅琊临沂代传孝恭号孝悌里二十五代)
 (钦字公若封葛峄县子二十七代含字弘都东晋时/以讨 苏峻
功封西平县侯二十八代髦光禄勋袭侯)
 (三十代靖之字茂宗御史中丞三十一代腾之字弘/道巴陵太守三十三代 …… (第 14b 页)
 岳(浚/)查明冉士朴委系嫡裔于雍正十三年具题奉
旨授冉士朴为翰林院五经博士世袭主祀
 冉士朴(六十五代雍正十/三年十月授职)
 冉氏五经博士(冉 子高
辛氏之后先贤冉子雍鲁人生于/周景王之二十二年宗子世系家乘略具)
皇清雍正二年三月恭逢 (第 19a 页)
 (续从其言遣使江南朝廷嘉之印乃求自行续厚遣/之既至元帝命为丞相参军累迁尚书吏部郎王敦)
 (素与印交请为右司马印知敦冇不轨心枕疾不就/出为豫章太守豪右肃然咸和初以平 苏峻
功赐爵)
 (丰城子后为/郭默所害)
 胡毋辅之(字颜国泰山奉高人少擅高名嗜酒任纵/王衍尝称其吐佳言 …… (第 51a 页)
 王 舒(字处明临沂人司空导从弟父会侍御史元/帝出镇建康舒与诸父兄弟俱渡江而东参)
 (镇东军事褚裒镇广陵以舒为车骑司马咸称明练/裒卒遂代裒累迁会稽内史秩中二千石会 苏峻
猖)
 (獗舒率兵征讨峻平以/功封彭泽侯卒谥曰穆) …… (第 51b 页)
 魏 该(东阿人浚族子元帝时为顺阳太守王敦不/轨甘卓以敦旨动之该曰王公举兵向天子)
 (非吾所宜与也拒之不应及 苏峻
难作该率众救/台军次石头城受陶侃节度以劳瘁卒于军中)
 刘 超(字世瑜临沂人少冇志节从元帝渡江为安 (第 52a 页)
东府舍人专掌文檄及 苏峻
犯阙超为右卫)
 (将军峻迁帝石头超与侍中钟雅步侍左右臣节愈/恭成帝时年八岁幽厄之中超犹启授孝经论语 …… (第 52a 页)
 华 恒(字敬则高唐人博学清洁以驸马都尉除散/骑常侍累迁太常定郊礼太宁初王敦表为)
 (护军不拜至咸和初以讨王敦功进封苑陵县侯 苏/峻
逼石头城恒侍帝左右备履艰困及帝加元服将)
 (纳后恒推寻旧典撰定礼仪并郊庙辟雍朝/廷轨则事皆施用迁左 …… (第 52b 页)
 (异谋遂称疾去职惠帝复正累迁中书侍郎后随元/帝东渡明帝即位畏王敦之逼倚鉴为外援拜安西)
 (将军都督扬州江西诸军与帝谋讨敦后与王导卞/壸等同受遗诏辅少主出刺徐州及 苏峻
为患鉴流)
 (涕誓师三军争为用命峻平拜司空/仍还镇广陵封南昌县公卒谥文成)
 窦 益(泰安人六世同 …… (第 53a 页)
 羊 曼(字祖延泰山南城人少知名渡江为黄门侍/郎晋陵太守以事免官与阮放郗鉴胡毋辅)
 (之卞壸蔡谟阮孚刘绥号兖州八伯曼知王敦不臣/终日酣饮故不与其难成帝时以前将军守云龙门)
  (苏峻
为逆王师不振或劝曼避之曼曰奈朝/廷何勒众战不克而死峻平追赠太常卿)
 郗 愔(字方回高平金乡人南昌县 …… (第 53b 页)
 卞 壸(字望之冤句人侍中粹之子弱冠有名誉元/帝镇建邺召为从事中郎成帝时为右将军)
 (尚书令与王导同心辅政干实当官以褒贬为已任/庾亮将徵 苏峻
壸固争不从司马任台劝壸宜畜良)
 (马以备不虞壸笑曰以顺逆论之理无不济若万一/不然岂须马哉及峻进攻青 …… (第 54a 页)
 房 坚(字千秋清河绎幕人持躬有道治家严肃高/祖时为齐州大中正帝尝令群臣各举所知)
 (坚与幽州中正阳尼皆举其 子高
祖曰昔有一祁/名垂往史今有二奚当闻来牒迁坚濮阳太守)
 路恃庆(字伯瑞阳平清渊人有干用与广平宋翻齐 (第 74a 页)
 屏叶情交好负其才智恃彼江湖思建克复之功用

 成翌宣之道于是王敦内侮凭天邑而狼顾 苏峻

 兵指宸居而隼击实赖元宰固怀匪石之心潜运忠
 谟竟剪吞沙之寇丹诚贯日主垂饵以终全贞志陵
 霜国缀 (第 8b 页)
等臣僚奏大略云琼大逆
不道罪冠三千之辟呼吸群凶布在列郡以待窃发若
不乘时显戮则国法不正且他日必有王机 苏峻
之患
臣任枢管之寄今者被命奉使川陜行有日矣乃心踟
蹰若不尽言乞伸典宪死目不瞑上深然之公独与权
枢密院 (第 12a 页)
在列郡以待窃发若不乘时显戮他日必有王敦 苏峻
之患上许之遂以张浚兵拥縳付大理使刘光世出抚
其众曰所诛范琼耳若等固天子自将之兵也众皆投
刃曰诺遂以八 (第 52a 页)
 基业导之力也(孙皓议迁都武昌陆凯上疏曰武昌/土地危险非王都安国养民之处船)
 (泊则沈溧陵居则峻危论 苏峻
之乱温峤议迁豫章/三吴之豪请都会稽二 纷纭未有所适王导曰古)
 (之金陵圣王所居孙仲谋刘玄德皆言王 …… (第 5b 页)
四县立义兴郡以赏周玘创义之功属扬州
地所置侨郡名
淮南郡本秦九江郡汉立淮南王国后为郡晋治寿春
成帝初 苏峻
祖约作乱于江淮石聪南侵淮南百姓南
渡者转多于是侨立淮南郡以处之领于湖繁昌当涂 …… (第 12a 页)
望县乾元
元年属升州上元二年州废属润州光启三年复置升
州县𨽻焉国朝因之县治在府东九十里晋毛宝传烧 苏峻
句容积聚峻颇乏食晋桓修传王恭将伐南谯王
尚之遣何澹之向句容修与辅国将军陶无忌距之修 …… (第 15a 页)
熟侯一云姑孰后汉亦为侯国吴省为典农都尉晋武
复置陈属建兴郡汉兴平二年孙策攻扬州转攻湖熟
江乘 晋苏峻
之乱毛宝烧句容湖熟积聚义熙九年罢
临沂湖熟脂泽田以赐贫人宋元嘉二十二年浚淮起
湖熟废田千馀顷二十八年 (第 18b 页)
 (朝都邑真如此旧日咸秦得似无暑/月行人不张盖漫天自有翠廜□)
小丹阳路今在江宁县横山乡陶吴镇西南十里与太

平州当涂县接界里俗犹呼丹阳
 考證晋咸康三年历阳内史 苏峻
叛陶回谓庾亮曰
 峻知石头有重城不敢直下必向小丹阳南道步来
 宜设伏邀之可一战擒也亮不从峻果自小丹阳 (第 23a 页)
 乃王敦害周伯仁戴若思之处按建康实录晋元帝
 永昌元年敦收周顗戴渊杀于石头城东塘颓石上
 百姓冤之今记其处  苏峻
据石头王师既集峻攻 …… (第 8a 页)
 在巫峡间非此地也山名偶同耳详见诸辨
四望山在城西北一十里周回三里高一十七丈东至
龙安西临大江南连石城北接卢龙山(旧/志)
 事迹吴大帝尝与葛玄共登凤凰二年杀司市郎中
 陈声投于四望山下  晋苏峻
反温峤奉陶侃为盟
 主同赴京师峤于四望矶筑垒以逼贼曰贼必争之 (第 14b 页)
 此湖侧至今名迎担湖 实录云费县西北有迎担
 湖溉田三十顷 袁粲败刘彦节走迎担湖 陈轩
 金陵集有李建勋朱存迎担湖诗 苏峻
湖在城西北一十五里周回十里灌田一十二顷
案南徐州记迎担湖西北有 (第 14a 页)
苏峻
湖本名白石陂(旧志/)
 事迹晋咸和二年 (第 14a 页)
苏峻
举兵于石头陶侃温峤庾亮
 阵于白石使将军杨谦攻于石头峻轻骑出战谦诈
 奔白石垒峻逼之才交锋峻坠马侃督 (第 14a 页)
护李阳临阵

 斩峻于白石陂岸至今呼此陂为 苏峻

张阵湖在石头城后旧传 (第 14b 页)
苏峻
与晋军尝战于此至今
湖侧高墩上有苏大将祠案晋书峻起兵㨿石头北湖
距石头才八里今属金陵乡去城十三里
夏 …… (第 14b 页)
崙墩之西有村曰西子其侧有湖因以为名
慈湖在江宁县界接太平州湖滨有巡检寨
 事迹石季龙寇历阳赵嗣屯慈湖 苏峻
败司马流于
 慈湖 …… (第 21a 页)
 云京师鼎族在青溪埭尚书孙玚尚书令江总宅当

 时并列溪北 晋王含帅王敦馀党自竹格渚济沈
 充自青溪会之至宣阳门 苏峻
等出南塘横击大破
 之 桓彝别传曰明帝世彝与当世英彦名德庾亮
 温峤羊曼等共集青溪之上郭璞与焉乃援笔 (第 22b 页)
 事迹舆地志云白下城西南有蟹浦蟹浦西北有直

 渎 伏滔北征记吴将甘宁墓在此或言墓有王气
 孙皓恶之乃凿其后为直渎  晋苏峻
举兵温峤帅
 师救京师遣王愆期等为前锋次直渎即此地 杨
 修诗注云渎在幕府山东北长十四里阔五丈深二 …… (第 9a 页)
 郡秀才上计憩止于此
概洲在城东北七十五里周回三十八里南徐州记云
石垄山北江中有洲今百姓于洲上概种所收倍于平

茄子洲在城西南十三里周回一十二里(旧志/)

 事迹温峤陶侃赴援讨 苏峻
侃泊茄子洲郗鉴自广
 陵来会于此 寰宇记云茄子洲夏日堪泊船冬月
 浅涸永昌之初其洲忽一日崩陷数里其形 …… (第 41a 页)
 下时王师新败士气震惧莫敢异议温峤独曰中原
 有菽庶人采之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若禁人樵伐未
 知其可 成帝时陶侃讨 苏峻
与温峤庾亮等率舟 (第 44a 页)
 墙南面一门东西面各一门又云同泰寺与台城隔
 路今法宝寺及圆寂寺即古同泰寺基故法宝亦名
 台城院以此考之法宝圆寂寺之南盖古台城也
 晋书成帝时 苏峻
作乱焚烧宫室温峤以下咸议迁
 都惟王导固争不许咸和五年作新宫始缮苑城六
 年迁于新宫即此城也 此城唐 …… (第 7a 页)
重宫墙千秋门东西相望案图可考足以想见台城门
阙之盛然晋成帝时已有云龙门 苏峻
作乱羊曼为前
将军率文武守此门是也
古朱雀门案宫苑记吴立初名大航门南临淮水北直
宣阳门去台城可七里又 …… (第 25a 页)
 (头托远图于博望有欺耳目无补宪章治此石阙/在端门外夹道而置之其上隐起奇兽异禽之状)
白下门见白下亭
秦淮栅即栅塘也案实录注吴时夹淮立栅又梁天监
中作两重栅皆施竹马至南唐时置栅如旧

青溪栅在城东 苏峻
之乱因风纵火进烧此栅官军再
败卞壸父子死之隋平陈斩张丽华孔贵妃于此栅下
今府城八门由尊贤坊东出曰东门 (第 30b 页)
 巧功费万倍
吴南宫吴太子宫在南大帝赤乌二年适南宫宋置欣
丝宫于其地今在旧江宁县北二里半
晋建康宫亦名新宫(非吴/新宫)晋成帝咸和七年新宫成名
曰建康宫亦名显阳宫在法宝寺之南今在府北五里
(旧志/)

 考證实录云新宫即台城也在江宁县北五里周八
 里有墙两重晋成帝时 苏峻
作乱尽焚台城宫室温
 峤以下咸议迁都唯王导固争不许咸和六年使卞
 彬营治七年新宫成开五门南面二门东西 …… (第 3b 页)
 武太元三年谢安以宫室朽坏启作新宫仰模元象
 合体辰极王彪之曰中兴即位东府诚为俭陋元明
 二朝亦不改制 苏峻
之乱成帝止兰台都坐不蔽寒 …… (第 3b 页)
 侵朝士多有不同至是文帝登烽火楼极望不悦谓
 江湛曰北伐之计同议者少今日贻大夫之忧在予
 过矣又齐武帝登烽火楼诏群臣赋诗  苏峻
之乱
 陶侃温峤入讨舟师直指石头峻登烽火楼望见士
 众之盛有惧色谓左右曰吾本知温峤能得众也(详/见) …… (第 17a 页)
 南诗云江南堤柳拂人头李白题诗遍酒楼
冶城楼在天庆观西偏吴冶城旧基卞将军墓侧

 考證晋谢安王羲之同登冶城楼悠然遐想有高世
 之志  苏峻
之乱卞壸巷战而死二子亦死皆葬冶
 城 嘉定四年黄公度重建楼于忠孝堂上详见冶
 城及卞壸墓(任希夷诗翠 …… (第 18a 页)
 (事君心喜寺里谭经众说新𦋅杰仉□皆古字角黄/园绮定前身胡为朝士无人识惟有昭明极见亲)
乐贤堂旧在台城内晋肃宗为太子时所作 苏峻
之乱 (第 35a 页)
 景定建康志卷二十二  宋 周应合 撰
城阙志三
  亭轩
忠孝亭在天庆观西昔为冶城晋卞壸与二子同死
之难其墓在焉南唐于此建忠贞亭穿地得断碑徐
锴为之识国朝庆历三年叶公清臣取其父为忠臣子
为孝子之言始改 (第 1a 页)
 (郡帑之有馀助两库之不足俾是仓是库相为无穷/则余虽去犹不去也咸淳戊辰夏五上浣光祖书)
制置司仓附本府广济仓内又有小仓三所曰东仓
曰西仓曰中仓并在南门里沙窝一带
古苑仓吴大帝赤乌三年使御史㕁俭凿城西南自秦

淮北抵仓城名运渎(按实录宫城即吴苑城城内有仓/名曰苑仓故开此渎通运于仓所)
(时人亦呼/曰苑仓渎)咸和中修苑城惟仓不毁故名太仓在西华
门内道全宫城之西北
古太仓晋咸和中 苏峻
反王师连败绩时太仓惟有烧
馀米数石以供御膳太仓在苑城内亦曰苑仓(乾道中/赵公彦)
 (端广济新仓记云 (第 15a 页)
图记独称吴苑仓在苑/城内于晋为太仓馀无闻焉此盖未考也)
古龙首仓按隋食货志京都有龙首仓即石头津仓也
台城内仓常平仓东宫仓所贮不过五千万

古东仓唐六典云东晋有东仓石头仓
古石头仓在石头城内吴置晋曰常平仓南朝因之唐
武后徙县仓以实石头神龙二年移仓于冶城(晋史庾/翼传云)
 (往年偷石头仓米一百万石皆是豪将辈而直打杀/仓督监以塞责咸和二年 苏峻
逼迁天子于石头以)
 (仓屋为宫梁候景破台城食石头常平仓既尽便掠/居人尔后米一石七八万钱人相食通典云 (第 15b 页)
县一也有最为要害
者津渡一也有最宜备豫者苻坚自项城来寿阳侯景
自寿阳移历阳孙恩自广陵趋石头王敦渡竹格 苏峻
泛横江侯景渡采石考前世盗贼与夫南北用兵由寿
阳历阳来者十之七由横江采石渡者三之二至于据
上流之势以窥 (第 8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