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史評類
別集類
史鈔類
載記類
傳記類
紀事本末類
詔令奏議類
正史類
季为南徐州刺史初高祖以荆州居上流之
重土地广远资实兵甲居朝廷之半故遗诏令诸子居
之上以义庆宗室令美且 烈武王
有大功于社稷(临川/王 (第 12a 页)
道)
(规
谥烈/武王)故特用之 秋七月己未魏主至濡水(水经濡/水自塞)
(外来过辽西令支肥如海阳/等县而入于海 (第 12a 页)
  十门缕分各类权舆经傅或委或原涉猎史家职

  详职要敢云考摭咸当谨已次第成书 刘道规

  贤之傅祗及徐州范致能辨證之篇独言吴郡思
  挂一而漏万宁辞铅椠之劳快稽古而验今倍感
  遭逢 (第 89b 页)
  刘 隗(都督青徐幽并/)
  桓 修(抚军将军镇丹徒/)
  纪 瞻(都督京口以南军事/)
  刘 毅         刘道规(以上都督宣/城诸军事)

(第 20a 页)
  之积患顿息又捕斩大庙诸山贼岭表悉平迁尚

  书总督河道加太子少保以病归
    海州
 晋刘遵字慧明海西人为荆州都督 刘道规
咨议追
  斩卢循党荀林于巴陵徐道覆寇荆州道规使遵
  为游军拒之及 (第 40a 页)
道规
前锋失利遵自外横击大破
  之历淮南太守追封监利县侯
 明厉达海州人永乐间将兵征西凉取三十馀城西
  (第 40a 页)
  明帝集三十三卷

  长沙王集十卷(俱刘/道怜)
  临川王集四卷 (刘道/规)
  临川王集八卷(刘义/庆)
  江夏王集十一卷
  别集十五卷(俱刘/义恭)
  衡阳王集十卷( (第 19a 页)
  三年(甲辰)春三月桓元至寻阳逼帝西上刘毅等率兵追

之夏四月何无忌等及元兵战于桑落洲(江州图经九江始于
鄂陵终于桑落)
大破之五月桓诛帝复位(通鉴纲目)

  刘毅传云桓元既西走刘裕以毅为冠军将军与何
无忌 刘道规
蹑元元众大溃烧辎重夜走元将郭铨
刘雅等袭陷寻阳毅遣武威将军刘怀肃讨平之后
桓振桓谦复聚众毅为振所败退 (第 32b 页)
次寻阳坐免官寻
原之毅复与 道规
发寻阳桓亮自号江州刺史遣刘
敬宣击走之 (第 32b 页)
  何无忌传云武陵王遵承制以无忌为辅国将军以
会稽王道子所部精兵悉配之南追桓元与振武将
刘道规
俱受冠军将军刘毅节度元留其龙骧将
军何澹之前将军郭铨江州刺史郭昶之守湓口无
忌等次桑落洲澹之等率军来 (第 33a 页)
战澹之常所乘舫旌
旗甚盛无忌谓 道规
曰今众寡不敌战无全胜澹之
虽不居此舫取则易获因纵兵腾之可一鼓而败也 (第 33a 页)
道规
从之遂获贼舫因传呼曰已得何澹之矣贼中 (第 33a 页)
惊扰 道规
乘胜径进无忌又鼓噪赴之澹之溃进据
寻阳

  义熙元年(乙巳)春正月刘毅等击破冯该于豫章口夏五
月刘 …… (第 33b 页)
帅众追循江州刺史庾悦以鄱阳太守虞邱进为前
驱屡破循兵进据豫章绝循粮道道覆帅众三万趣
江陵 刘道规
使刘遵别为游军自拒道覆于豫章口
前驱失利遵自外横击大破之斩首万馀级赴水死
者殆尽道覆单舸走还湓口裕军 (第 35b 页)
主簿孟昶劝桓弘
其日出猎天未明开门出猎人昶与刘毅 刘道规
帅壮 …… (第 35b 页)

推裕为使持节都督扬徐兖豫青冀幽并八州诸军事
徐州刺史刘毅为青州刺史何无忌为琅邪内史孟昶
为丹阳尹 刘道规
为义昌太守裕始至建康诸大处分
皆委于刘穆之仓卒立定无 …… (第 40a 页)
逵亡族酬恩报怨何其狭哉 丁卯刘
裕迁镇东府 桓玄至寻阳郭昶之给其器用兵力辛
未玄逼帝西上刘毅帅何无忌 刘道规
等诸军追之玄
留龙骧将军何澹之前将军郭铨与郭昶之守湓口 …… (第 41a 页)
民刘敬宣刘钟共击破之
斩杨秋于练固玄使武卫将军庾雅祖江夏太守桓道
恭帅数千人就何澹之等共守湓口何无忌 刘道规

桑落洲庚戌澹之等引舟师逆战澹之常所乘舫羽仪 …… (第 42b 页)
得之得之则彼气沮而我气倍因而薄之破贼必矣
曰善遂往攻而得之因传呼曰已得何澹之矣澹之
军中惊扰无忌之众亦以为然乘胜进攻澹之等大破
之无忌等克湓口 …… (第 43a 页)
军散甲当与之更始各授位任令不失分刘裕以诸
葛长民都督淮北诸军事镇山阳以刘敬宣为江州刺
史 刘毅何无忌 刘道规
下邳太守平昌孟怀玉帅众
自寻阳西上五月癸酉与桓玄遇于峥嵘洲毅等兵不
满万人而玄战士数万众惮之欲退还寻 …… (第 43b 页)
酒色肆行诛杀谦劝振引兵下战已守江陵振素轻
谦不从其言刘毅至巴陵诛王稚徽何无忌 刘道规

攻桓谦于马头桓蔚于龙泉皆破之蔚秘之子也无忌
欲乘胜直趣江陵道规曰兵法屈伸有时不可苟进诸
桓世居西 …… (第 46b 页)
宣在寻阳聚粮缮船未尝无备
故何无忌等虽败退赖以复振桓玄兄子亮自称江州
刺史寇豫章敬宣击破之刘毅何无忌 刘道规
复自寻 …… (第 47a 页)
肃追斩冯该
于石城桓谦桓怡桓蔚桓谧何澹之温楷皆奔秦怡弘
之弟也  二月丁巳留台备法驾迎帝于江陵刘毅 刘道规
留屯夏口何无忌奉帝东还  三月桓振自
郧城袭江陵荆州刺史司马休之战败奔襄阳振自称
荆州刺史建威将军 …… (第 48b 页)
刘裕为侍中车骑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徐
青二州刺史如故刘毅为左将军何无忌为右将军督
豫州杨州五郡军事豫州 刺史刘道规
为辅国将军督 …… (第 49a 页)
安自表解职乃召还为宣城内史 桓
玄馀党桓亮符宏等拥众寇乱郡县者以十数刘毅
道规
檀祗等分兵讨灭之荆湘江豫皆平诏以毅为都
督淮南等五郡军事豫州刺史何无忌为都督江东五
郡军事会稽内史 …… (第 50a 页)
初入寇也使徐道覆向寻阳循自将攻
湘中诸郡荆州刺 刘道规
遣军逆战败于长沙循进 …… (第 61a 页)
道覆帅众三万趣江陵
奄至破冢时鲁宗之已还襄阳追召不及人情大震或
传循已平京邑遣道覆来为刺史江汉士民感 刘道规
焚书之恩无复贰志 (第 66a 页)
道规
使刘遵别为游军自拒道覆
于豫章口前驱失利遵自外横击大破之斩首万馀级
赴水死者殆尽道覆单舸走还湓口初 (第 66a 页)
道规
使遵为游
军众咸以为彊敌在前唯患众少不应分割见力 …… (第 66a 页)
逆今屡有可乘之
机而陋每违期不赴臣虽效死寇庭而救援理绝将何
以济刘裕乃表襄城太守刘敬宣帅众五千伐蜀以
道规
为征蜀都督  九月谯纵称藩于秦
四年夏五月谯纵遣使称藩于秦又与卢循潜通纵上
表请桓谦于秦欲与之共击刘 …… (第 70b 页)
军中疾疫死者大半乃引军还敬宣坐免官削封三分
之一荆州 刺史刘道规
以督统降号建威将军九月刘
裕以敬宣失利请逊位诏降为中军将军开府如故刘
毅欲以重法绳敬宣 …… (第 71b 页)
谯道福为梁州刺史帅众二
万寇荆州秦王兴遣前将军苟林帅骑兵会之江陵自
卢循东下不得建康之间群盗互起荆州 刺史刘道规
遣司马王镇之帅天门太守檀道济广武将军彭城到
彦之入援建康道济祗之弟也镇之至寻阳为苟林所
破卢循闻之以 …… (第 72a 页)
怀异心 道规
乃会将士告之曰桓谦今在近道闻诸长
者颇有去就之意吾东来文武足以济事若欲去者本
不相禁因夜开城门达晓不 (第 72b 页)
闭众咸惮服莫有去者雍
州刺史鲁宗之帅众数千自襄阳赴江陵或谓宗之情
未可测 道规
单马迎之宗之感悦 (第 72b 页)
道规
使宗之居守委
以腹心自帅诸军攻谦诸将佐皆曰今远出讨谦其胜
难必苟林近在江津伺人动静若来攻城宗之未必能 (第 72b 页)
固脱有蹉跌大事去矣 道规
曰苟林愚懦无他奇计以 …… (第 72b 页)
守何为
不支数日乃驰往攻谦水陆齐进谦等大陈舟师兼以
步骑战于枝江檀道济先进陷陈谦等大败谦单舸奔
苟林 道规
追斩之还至浦口讨林林走 (第 73a 页)
道规
遣咨议参
军临淮刘遵帅众追之初谦至枝江江陵士民皆与谦
书言城内虚实欲为内应至是检得之 (第 73a 页)
道规
悉焚不视
众于是大安  九月刘遵斩苟林于巴陵  冬十 (第 73a 页)
 之际略当无见踰者裕笑曰卿能自屈吾事济矣即

 于坐署主簿(是日孟昶在广陵亦劝桓宏出猎昶与/刘毅 刘道规
帅壮士数十人斩之因收)
 (众济/江)众推裕为盟主总督徐州事以昶为长史守京
 口裕帅二州之众千七百人 …… (第 23b 页)
 (玺绶授元及元败众谓谥宜/伏诛裕以旧恩特保全之)谧推裕为都督八州徐
 州刺史何无忌为琅邪内史孟昶为丹阳尹 刘道规
 
为义昌(宋书州郡志南梁太守永初郡国有义昌胡/三省曰盖晋未置郡宋初废为县也 南梁)
 (晋侨郡寄/治 …… (第 25a 页)
 (敬宣寻为/江州刺史)
夏四月何无忌及元兵战于桑落洲(在江西九江府/德化县东北)

破之
 桓元遣庾稚祖何澹之等守湓口何无忌 刘道规

 桑落洲澹之等逆战澹之常所乘舫旗帜甚盛无忌
 曰贼帅必不居此欲诈我耳今寡众不敌战无全胜
 此舫战 …… (第 26b 页)
 师
元挟帝东下五月刘毅等及元战于峥嵘洲(在湖北武/昌府东昌)
(县东北一/名得胜洲)大破之元复挟帝入江陵宁州督护冯迁击
元诛之帝复位
 桓元收集荆州兵有众二万复帅诸军挟帝东下(使/徐)
 (放说刘裕等散/甲裕等不听)刘毅何无忌 刘道规
帅众自寻阳西
 上与元遇于峥嵘洲 (第 27a 页)
道规
麾众先进毅等从之乘风
 纵火尽锐争先元众大溃元挟帝单舸西走留永安 …… (第 27a 页)
 杀王康产振见帝于宫欲行弑逆谦苦禁之乃拜而
 出为元举哀追谥谦帅群臣奉玺绶于帝侍御左右
 皆振腹心何无忌 刘道规
进攻谦于马头(城名在荆/州府公安) …… (第 28a 页)
 间行奉表诣建康

二月帝东还
 留台备法驾迎帝于江陵刘毅 刘道规
留屯夏口何
 无忌奉帝东还
益州参军谯纵(巴西南/充人)杀其刺史毛璩自称成都王
 先是毛璩遣兵攻梁州 …… (第 31a 页)
 (守广州者不以海道为虞处乘海奄至会大雾四面/攻之即日拔其城处抚其旧氏戮循亲党勒兵谨守)
 (分遣田子等/击岭表诸郡)
谯纵使桓谦会秦将苟林入寇荆州 刺史刘道规
大破 …… (第 49b 页)
 密言于刘裕曰毅既丧败不宜复使立功裕乃帅刘
 藩檀韶(字令孙/金乡人)等南击循以毅监留府
徐道覆寇江陵 刘道规
大破之
 徐道覆帅众三万趣江陵奄至破冢(在江岸/之东)江汉士
 民感 (第 51a 页)
刘道规
焚书之恩无复贰志 (第 51a 页)
道规
使刘遵(临淮/人)
 别为游军自拒道覆于豫章口前驱失利遵自外横
 击大破之斩首万馀级馀多赴水死道覆单 (第 51a 页)
 之

(壬/子)八年(西秦玉乞㐲炽磐永康/元年北凉元始元年)夏四月以刘毅都督荆
宁秦雍军事
 荆州 刺史刘道规
以疾求归诏以刘毅代之 (第 3a 页)
(道规
在/州累年)
 (秋毫无犯及归府库帷幕俨然若旧随身甲士/二人迁席于舟 (第 3a 页)
道规
刑之于市未几 (第 3a 页)
道规
卒)毅性
 刚愎自谓功与裕埒虽权事推裕而心不服及居方
 岳常怏怏不得志裕每柔而顺之毅骄纵滋甚及败
  (第 3a 页)
 监入内东头供奉官蓝圭康履黎楶西头供奉官杨
 公恕内知客修武郎韩公裔从世则公绘子(公绘蒙/城人韩)
  (烈武王
琼元孙仕/至保静军节度使)公裔开封人也王入辞渊圣皇帝
 解排方玉带以赐朝议欲拜王为元帅又欲拥驾南
  (第 23a 页)
 (为裤往见裕裕曰始举大义须一军吏甚急卿谓谁/堪其选穆之曰仓猝之际略当无见踰者裕笑曰卿)
 (能自屈吾事济矣即于坐署主簿孟昶劝桓弘其日/出猎天未明开门出猎人昶与刘毅 刘道规
帅壮士)
 (数十人直入斩之因收众济江众推裕为盟主总督/徐州事以昶为长史守京口裕帅二州之众千七百) …… (第 36a 页)
 (裕领扬州裕固辞乃以谧为侍中领扬州刺史录尚/书事谧推裕为都督八州徐州刺史刘毅为青州刺)

 (史何无忌为琅邪内史孟昶为丹阳尹 刘道规
为义/昌太守诸大处分皆委于刘穆之仓猝立定无不允)
 (惬裕遂托以腹心时晋政宽弛纲纪不立豪族陵纵/小民 …… (第 38a 页)
 (桓玄挟帝至江陵恐威令/不行更峻刑罚众益离怨)质实(江陵县名注见汉/献帝建安十三年)
何无忌等及玄兵战于桑落洲大破之得太庙神主送
建康考异(提要何上有琅/邪内史四字)
 (桓玄遣庾稚祖何澹之等守湓口何无忌 刘道规
至/桑落洲澹之等逆战澹之常所乘舫旗帜甚盛无忌)
 (曰贼帅必不居此欲诈我耳今众寡不敌战无全胜/此舫战 …… (第 40a 页)
  (光明帝北宫燕逍遥陈后主三阁唐/宪宗承晖惟明帝既而罢之非讥辞)
五月刘毅等及玄战于峥嵘洲大破之玄复挟帝入江
陵宁州督护冯迁击玄诛之帝复位考异(击当/作讨)
 (刘毅何无忌 刘道规
帅众自寻阳西上与桓玄遇于/峥嵘洲豰等兵不满万人而玄战士数万众惮之欲)
 (退 (第 41b 页)
道规
曰不可彼众我寡彊弱异势今若不进必为/所乘虽至寻阳岂能自固夫决机两阵将雄者克不)
 (在众也因麾众先进 …… (第 41b 页)
 (中兴非是注见唐/德宗兴元元年)正误(将雄者克今按将字虽有史/记为證但平声者拟料将然)
 (之辞今 刘道规
乃临敌对众勇决之辞当音去/声言主将雄勇者则克不在于军士众多也)质实
 (一统志云峥嵘洲在武昌府武昌县 …… (第 42a 页)
 (杀王康产振见帝于宫欲行弑逆谦苦禁之乃拜而/出为玄举哀追谥谦帅群臣奉玺绶于帝侍御左右)
 (皆振腹心何无忌 刘道规
进攻谦于马头破之无忌/欲直趋江陵道规曰兵法屈伸有时诸桓世居西楚)
 (群小皆为竭力振勇冠三军难与争锋 …… (第 42b 页)
 (帝兴平/二年)
  书法(于是僣国无知尊正/统者故特书嘉之)
二月帝东还
 (留台备法驾迎帝于江陵刘毅 刘/道规
留屯夏口何无忌奉帝东还)质实(江陵县名注/见汉献帝建)
 (安十三年夏口/地名注同上年)
益州参军谯 …… (第 47a 页)
 (目前之急裕不从敕处曰大军十二月之交必/破妖虏卿至时先倾其巢窟使彼走无所归也)质实
 (东府城名注见元兴元年番禺/县名注见汉武帝元鼎六年)
谯纵使桓谦会秦将苟林入寇荆州 刺史刘道规
大破 …… (第 76a 页)
 (谯纵遣使请兵于秦以谦为荆州刺史使帅众二万/寇荆州秦王兴遣将军苟林帅骑兵会之谦于道召)
 (募义旧民投之者二万人谦屯枝江林屯江津江陵/士民多怀贰心 道规
乃会将士告之曰闻诸长者颇)
 (有去就之计吾东来文武足以济事若欲去者不相/禁也因夜开城门达晓不闭众咸 (第 76b 页)
惮服莫有去者鲁)
 (宗之帅众数千自襄阳赴救或谓宗之情未可测 道/规
单马迎之宗之感悦 (第 76b 页)
道规
使之居守委以腹心自)
 (帅诸军攻谦水陆齐进战于枝江天门太守檀道济/先进陷陈大破之谦林皆走并追斩之初 (第 76b 页)
谦至枝江)
 (江陵士民皆与书言城中虚实许为内应至是检得/之 道规
悉焚不视众乃大安桓石绥亦起兵于洛口)
 (梁州刺史何韶讨/斩之桓氏遂灭)质实(一统志云枝江古罗国地名 …… (第 76b 页)
 (刘藩檀韶等南击/循以毅监留府)

徐道覆寇江陵 刘道规
大破之
 (徐道覆帅众三万趣江陵奄至破冢江汉士民 (第 77b 页)
刘/道规
焚书之恩无复贰志 (第 77b 页)
道规
使刘遵别为游军自)
 (拒道覆于豫章口前驱失利遵自外横击大破之斩/首万馀级馀悉赴水死道覆单舸走还湓口 (第 77b 页)
道规)
 (
使遵为游军众咸以为彊敌在前唯患众/少不应分割见力置无用之地至是乃服)质实(豫章/郡名)
 (注见汉武 (第 77b 页)
 (闭门不战待其锐气竭而击之蔑不克矣/顷之蒙逊粮尽而归皓遣兵邀击大败之)
西秦攻秦柏阳堡水洛城皆克之质实(一统志云水洛/城在平凉府静)
(宁州西/南百里)
(壬/子)八年(秦弘始十四魏永兴四年○西秦王/乞伏炽磐永康元北凉玄始元年)夏四月以

刘毅都督荆宁秦雍军事
 (荆州 刺史刘道规
以疾求归诏以刘毅代之 (第 5a 页)
道规
在/州累年秋毫无犯及归府库帷幕俨然若旧随身甲)
 (士二人迁席于舟中 (第 5a 页)
道规
刑之于市毅刚愎自谓功/与裕埒虽权事推裕而心不服及居方岳常怏怏不)
 (得志裕每柔而顺之毅骄纵恣甚及败 …… (第 5a 页)
 (猎传记一谈一咏自许以为雄豪以是搢绅白面之/士辐凑归之恐终不为公下不如因会取之裕曰吾)

 (与毅俱有克复之功其过未/彰不可自相图也 道规
寻卒)集览(郤姓也字本作郤/俗从吝音乞逆反)
 (后又作郤/必郤字误)正误(郤僧施今按当作郤抽迟切僧 (第 5b 页)
 县境孙黄渡下至港口合流南入洞庭
 石浦河旧县东一里明正统初县令俞雍开今圯入江
 灵溪隋地理志公安有灵溪水沈约宋书武帝纪何
 无忌 刘道规
既至江陵与桓振战于灵溪 (第 23b 页)
  魏咏之(任城人荆州刺/史都督六州) 何无忌(东海人江/荆都督)
  刘 毅(九江/都督)     杨佺期(雍州/刺史)
   刘道规(彭城人武帝少/弟荆州刺史)
 司马休之(河南人荆/州刺史)
  鲁 芝(扶风人荆/州刺史)
 南北朝
 (宋/)檀 祗(金乡人高 (第 14a 页)
 江夏随义阳等八郡军事江州刺史按豫章之战无
 忌握苏武节死之以事不关楚故不敢援入忠臣志
 内后仿此
 南北朝 刘道规
宋书临 (第 19b 页)
烈武王
(第 19b 页)
道则
彭城人 (第 19b 页)
 武帝少弟以义勋封 华容县公
领护南蛮校尉荆州
 刺史善于为治刑政明理士庶畏而爱之卢循寇逼
 京邑道规遣将赴援循命苟林乘胜伐江陵桓 (第 20a 页)
谦复
 来寇正与林会林屯江津谦军枝江二寇交逼时有
 雍州刺史鲁宗之自襄阳来赴众皆疑之 道规
单骑
 出迎且使居守委以心腹自帅诸将大败桓谦斩之
 还至浦口林又奔散旋击徐道覆大破之
 刘粹宋书列传 (第 20a 页)
 三国毛价魏志列传字孝先陈留平邱人旧志云价
 携幼子家于麻城有魏武赐价手书万古高风四大
 字迄今子孙珍藏之
 南北朝鲍照宋书临川 烈武王道规
传照字明远文
 词胆逸尝为古乐府文甚遒丽临海王子顼为荆州
 照为前军参军掌书记之任旧志云照筑室于黄梅 (第 14a 页)
  推诚
后汉更始初光武为萧王定河北诸贼铜马馀众降封

其渠帅为列侯降者犹不自安光武知其意各归营勒
兵乃自乘轻骑按行部陈降者更相语曰萧王推赤心
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投死犹/言致死)由是皆服○ 东晋末
刘道规
为荆州刺史桓玄馀党荀林屯江津桓谦军枝
江二寇交逼以绝都邑之间荆楚既桓氏义旧并怀异
(第 17b 页)
道规
乃会将士告之曰桓谦今在近畿闻诸军颇有
去就之计吾东来文武足以济事若欲去者本不相禁
因夜开城门达晓不闭 (第 17b 页)
 (义兵讨玄玄闻之甚惧其党曰刘裕乌合势必不成/玄曰刘裕勇冠三军兼以何无忌刘牢之之甥酷似)
 (其舅何谓无成其见惮如此及玄溃走无忌与振武/将军 刘道规
同追之玄平奉帝还京师累迁会稽内) (第 55b 页)
 进曰臣闻之也有罪者杀无罪者活咸刘厥敌母使

 有馀 烈武王
曰不可周公趋而进曰臣闻之也各安
 其宅各田其田母故毋新惟仁之亲武王旷乎若天
 下之已定也说苑同
封纣 (第 2a 页)
   晋孙盛作晋春秋
太和四年大司马温发徐兖州民筑广陵城徙镇之时
征役既频加之疫疠死者什四五百姓嗟怨秘书监太
原孙盛作晋春秋直书时事大司马温见之怒谓盛子
曰枋头诚为失利何至乃如尊君所言若此史遂行自
是关君门户事其子遽拜谢请改之时盛年老家居性
方严有轨度子孙虽班白待之愈峻至是诸子乃共号

泣稽颡请为百口切计盛大怒不许诸子遂私改之盛
先已写别本传之外国及孝武帝购求异书得之于辽
东人与见本不同遂两存之
   桓玄自作起居注
元兴三年桓玄至寻阳郭昶之给其器用兵力玄逼帝
西上刘毅帅何无忌 刘道规
等诸军追之玄留龙骧将
军何澹之前将军郭铨与郭昶之守湓口玄于道自作
起居注叙讨刘裕事自谓经略举无遗策诸 (第 96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