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史評類
別集類
紀事本末類
職官類
史鈔類
政書類
傳記類
載記類
正史類
雜史類
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
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耶请为将军筹
之今北土未平 马超
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 …… (第 5b 页)
其地与 马超
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
图也奋威者权从弟瑜也权许之瑜还江陵治装道病
困与权笺曰瑜以凡材昔受 (第 9b 页)
豕皆有章程百姓劝农家家丰实畿乃曰民富矣
不可不教也于是冬月修戎讲武又开学宫亲自执经
教授郡中化之韩遂 马超
之叛弘农冯翊多举县邑以
应之惟河东民无异心大军征遂等夹渭为阵军食一 (第 27a 页)
 东封函谷关图王不成其弊足霸矣郭缘生记曰汉

 末之乱魏武征韩遂 马超
连兵此地今际河之西有 曹公垒道东原上云李典营义熙 (第 14b 页)
 公十年伐冀戎县之故天水郡治王莽更名镇戎县 曰冀治汉明帝永平十七年改曰汉阳郡城即隗嚣
 称西伯所居也后汉 马超
之围冀也(案近刻/脱汉字)凉州别
 驾阎伯俭潜出水中将告急夏侯渊为超所擒令告
 城无救伯俭曰大军方至 (第 5b 页)
 与秦接界魏筑长城自郑滨洛者也
又东过华阴县北 洛水入焉阚骃以为漆沮之水也(案近刻/作焉)曹瞒传曰
 操与 马超
隔渭水每渡渭辄为超骑所冲突地多沙
 不可筑城娄子伯说今寒可起沙为城以水灌之一
 宿而成操乃多作缣囊以 (第 38b 页)
 函谷关图王不成其弊足霸矣(何云观此则潼关函/谷乃一地异名耳道)
 (元北人不/应误也)郭缘生记曰汉末之乱魏武征韩遂 马超
 
连兵此地今际河之西有曹公垒道来(上下疑有误/字项本改来)
 (作东/似得)原上云李典营义熙十三年王师 (第 24a 页)
 天水郡治王莽更名镇戎(汉志作/填戎)县曰冀治汉明帝
 永平十七年改曰汉阳郡城即隗嚣称西伯所居也
 后 马超
之围冀也凉州别驾阎伯俭潜出水中将告
 急夏侯渊为超所擒令告城无救伯俭曰大军方至 …… (第 5b 页)
 咸称万岁超怒数之伯俭曰卿欲令长者出不义之
 言乎遂杀之(魏志阎温传温字伯俭天水西城人也/以凉州别驾守上邽令 马超
围凉州所)
 (治冀城甚急温夜从水中潜出将告急于夏侯渊为/超所擒超解其缚令反谓城中无救温伪许之至城) (第 6a 页)
 洛水入焉阚骃以为漆沮之水也(汉志怀德县荆山/在南下有彊梁原)
 (洛水东南入渭今朝邑/县西南有怀德故城)曹瞒传曰操与 马超
隔渭水
 每渡渭辄为超骑所冲突地多沙不可筑城娄子伯
 说公曰今天寒可起沙为城以水灌之一宿而成操
 乃 (第 43b 页)
氏曰按何焯曰函谷关潼关盖一地而异名也通典汉武帝徙函谷关于新
安至献帝西幸出关犹在新安建安十六年曹操破 马超
于潼关即是中间移此所谓国之巨防不为细
事而史官失之是以杜岐公亦直谓函谷关即潼关特徙其地耳然通典于新安 …… (第 15b 页)
郭缘生记曰汉末之乱魏武征韩遂 马超
连兵此地
今际河之西有曹公垒道东原上云李典营义熙十
三年王师曾据此垒西征记曰沿路逶迤入函道六
里有旧 (第 16a 页)
公十年伐冀戎县之故天水郡
治王莽更名填戎县曰冀治汉明帝永平十七年改
曰汉阳郡城即隗嚣称西伯所居也后汉 马超
之围
冀也凉州别驾阎伯俭潜出水中将告急夏侯渊为
超所擒令告城无救伯俭曰大军方至咸称万岁超
怒数之伯俭 (第 5a 页)

筑长城自郑滨洛者也

  又东过华阴县北

  渭水东南洛水入焉阚骃以为漆沮之水焉曹瞒传曰
操与 马超
隔渭水每渡渭辄为超骑所冲突地多沙不
可筑城娄子伯说今寒可起沙为城以水灌之一宿而
成操乃多作缣囊以堙水 (第 38a 页)
  一清案自黄省曾本作皆

  信而有徵(卷十七四页十三行)

  一清案徵下落矣字名胜志校增

  后 马超
之围冀也(卷十七四页十六行)

  一清案后下落汉字孙潜校补

  卿欲令长者出不利之言乎(卷十七四 (第 4a 页)
于南路至后汉献帝
初平二年董卓胁帝西幸长安出函谷关自此以前其
关并在新安其后二十年至建安十六年曹公破 马超
于潼关则是中间徙于今所今历二处而至河潼上跻
高隅俯视洪流盘纡陵极实为天险河之北岸则风陵 (第 14a 页)
水经注曰河
水自潼关东北流水侧有长坂谓之黄巷坂历北出东
崤通谓之函谷关岸高道狭车不得方轨魏武征韩遂 马超
连兵此地又潘岳西征赋曰溯黄巷以济潼亦谓
此也
桃源在县东北十里古之桃林周武王放牛之地也 …… (第 12a 页)
汉戾太子亡匿之处
思子宫故城在县东北二十五里汉武帝为戻太子所
筑也
曹公故垒在县西二十五里魏武征韩遂 马超
此地置
垒又宋武之入长安檀道济王镇恶滨带河险大小七
营皆此处
赫连氏京观俗号平吴台在县西二十二里赫连 (第 12b 页)
  解  永乐
河东县(次赤郭下/)
本汉蒲坂县地也属河东郡隋开皇三年罢郡县仍属
蒲州十六年移蒲坂县于城东仍于今理别置河东县
大业二年省蒲坂县入河东县
雷首山一名中条山在县南十五里
风陵堆山在县南五十五里与潼关相对
长原一名蒲坂在县东二里其原出龙骨

河水北自桑泉县界流入
妫汭水源出县南雷首山尚书曰釐降二女于妫汭
州城即蒲坂城也城中有舜庙城外有舜宅及二妃坛
故陶城在县北四十里尚书大传曰舜陶于河滨
故尧城在县南二十八里
蒲坂关一名蒲津关在县西四里魏志曰太祖西征
韩遂夜渡蒲津关即谓此也今造舟为梁其制甚盛
每岁徵竹索价谓之桥脚钱数至二万亦关河之巨防 (第 5a 页)
 (有故不书正统且然况操以乎勋故删五官中郎/等字直书以其子丕为丞相副庶几轻重之别也)

(甲/午)十九年春张鲁遣 马超
围祁山夏侯渊击却之
  考异(提要夏上有/将军二字)
 渊始见也宜书官当从提要补将军二字
夏四月旱五 (第 35b 页)
 义予之
(辛/卯)十六年春正月曹操以其子丕为丞相副
 原本丕下有为五官中郎将六字今删
(甲/午)十九年春张鲁遣 马超
围祁山将军夏侯渊击却之
 原本夏上无将军字今从提要补书
夏四月旱五月雨水
 删(雨旱连书不踰/月非异 (第 44b 页)
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埸又能与
我校胜负于舟楫可也今北土既未平安 马超
韩遂尚
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
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
之间 …… (第 86a 页)
瑜诣京见权曰今曹操新折
衄方忧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乞与奋威俱进取
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与 马超
结援瑜 (第 88a 页)
县志先名冲关后以关西一里有潼水因以名通典秦
函谷关在今灵宝县界汉武帝徙于新安县界至建安
十六年曹公破 马超
于潼关即是中间移于今所后周
文帝破东魏军杀大将窦泰于此改名潼谷关隋大业 (第 6a 页)
里一统志山产奇石青绀嵌
空比于灵璧美水出此
茂陵山在扶风县东三十里通志陵一作林林壑秀美
相传为汉威侯 马超
故居
贤山在扶风县南二十里通志蹊径幽奇峰峦峻秀对
挹南山远临渭水
飞凤山在扶风县南一里湋川之南一统志 (第 8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