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目錄類
職官類
詔令奏議類
詔令類
編年類
傳記類
載記類
正史類
別史類
史鈔類
彭之灿

徐枋戴易李天植理洪储顾柔谦子祖禹冒襄陈贞慧

祁班孙兄理孙汪沨馀增远周齐曾傅山子眉费密 王弘撰
杜浚弟岕郭都贤陶汝鼐李世熊谈迁

李孔昭,字光四,蓟州人。性孤介,平居教授生徒,倡明理学。崇祯十五年 ……、四礼补篇、史记笺、古史正、历代贡举合议、费氏家训及诗文集。卒,年七十七。子锡琮、锡璜,世其学。 王弘撰,
字无异,号山史,华阴人。明诸生。博雅能古文,嗜金石,藏古书画金石最富。又通濂、洛、关、闽之学,好易,精图像。学者翕然宗之,关中入士领袖也。与李颙、李柏、李因笃齐名,时以得一言为荣。凡碑版铭志非三李则 弘撰,
弘撰
工书法,故求者多于三李。 弘撰
交游遍天下,甲申后,奔走结纳,尤著志节。

顾炎武遍观四方,至华阴,谓秦人慕经学、重处士、持清议,他邦所少;华阴绾毂之口,虽足不出户,而能见天下之人,闻天下之事。欲定居, 弘撰
为营斋舍居之。炎武尝曰:「好学不倦,笃于朋友,吾不如 王山史。
」当时儒硕遗逸皆与 弘撰
往还,颇推重之。 弘撰
尝集炎武及孙枝蔚、阎尔梅等数十人所与书札,合为一册,手题曰友声集,各​​注姓氏。中有为谋炎武卜居华下 ……」盖当日华下集议,实有所为也。

康熙间,以鸿博徵,不赴。初与因笃同学,甚密,及因笃就徵,遂与之绝。 弘撰
所居华山下,有读易庐,与华峰相向,称绝胜。卒,年七十有五。著有易像图说、山志、砥斋集。

杜浚,字于
  五月,可望请移跸云南,从亡诸臣议之;阁臣吴贞毓、御史王光廷、徐极等议幸钦州,依李元胤。公言:元胤屡败之馀,众不满千,栖依海滨,其不足恃明矣。云南山川险阻,雄师数十万,北通川、陕,南控荆、楚;可望既怀好音,必弗遽萌他志。不若因其迎而依之,亦推诚之道。佥议未协,迁延者累月。公忧扈从单薄,奉命经略左、右两

江土司。兵众未集,大兵已迫南宁。王踉跄入滇,公扶病随行。壬辰正月,至广南府,病剧不能前进,暂寓西板村,土官侬绍周架屋居之。是年八月十八日卒。有「孤忠未展、遗恨无穷」疏,遣人至安隆所上之。王览疏悲泣,赐祭十一坛,赠少保建极殿大学士,谥文靖。
  粤稽永历立国,筚簬篮缕,自救无暇;与宋之二 王无异。
惟肇庆之时两、三年间,可以进取有为,而又为五虎所把持,薄文细故,事事争执,以法祖制、慎名器,依傍为题 …… (第 117 页)
  嗟乎!桑海之交,士之不得志于时者,往往逃之二氏。此如缚虎之急,势不得不迸裂而倒行逆施。顾今之逃于释氏者,钟鼓杖拂,投身浓艳之火;是虎而就人之豢,其威尽丧。起西之在元门,苦身持力, 无异
于全真之教;有死之心、无生之气,以保此悲天悯人之故我,无愧师门。即邓牧、张雨,亦不愿为是谷音中人物。 …… (第 132 页)
  夫神器流离,草创未有成绪。公何不引闽师为助,而分唐、分鲁自开瑕隙,议者以公为闇。昔梁元帝以简文制于贼臣,太宝改元,卒不遵用。逮侯景授首,而后焚柴颁瑞。隆武之制于郑氏,犹侯景也。公而奉诏,亦岂能转其斗粟、发其一甲乎?徒使江上离心,行间之精神,徒为福京之媚悦耳。此举固与元帝 无异
也。然则公何不劝监国即真,以系波荡之人心?议者以公为迂。昔光武既贰更始,迟之一年,河北既平而后受命, (第 137 页)
  大清国宽温仁圣皇帝,谕陈大将军:尔使杨成孝、邓德来告,自言原系辽东之人,念祖宗村落来归。虽不知言之真伪,以尔既言之,我即以书报之;足见我待人无二心也。如再迟疑,则非明智之人矣,吾岂有期尔恶言之理乎!今大明道衰,内外官僚欺诈为先,文臣又竞尚奸恶掩君耳目,故兵败城失,地方糜烂,人民流难,死亡相继。自我兴兵以来,尔国伤亡官兵,非我杀之,亦非汝忍杀之;实误国之臣杀之耳。贪官祗知利禄,得保全几人!其愚果何如耶!将军深谋远虑,若及时来降,功与孔、耿、尚三 王无异
也。古辽、金、元相继取汉,亦自有故;将军亦知之耶?将军昔观三国之往事,天正扶助于我,尚有不能成大业之 (第 73 页)
  自古人主抚有国家,不在矜智力而逞威权;惟在法祖敬天,神人允洽,方可永固丕基,克昌厥后。今日本一变旧俗,削诸侯而揽大政、修武备而并邻疆,□视东洋莫不以为大有为之主矣。而自有识者观之,实与战国赵武灵 王无异。
  夫日本效法泰西,则通商裕课以富国可也,制船造以强兵可也。至于文物衣冠,各国自有祖宗制度。泰西 (第 907 页)
安卿.博闻强记,群书之府;吾不如吴志伊.文章尔雅,宅心和厚;吾不如朱锡鬯.好学不倦,笃于朋友;吾不如 王山史
.精心六书,信而好古;吾不如张力臣.至于达而在位,其可称述者亦多有之,然非布衣之所得议也』. …… (第 921 页)
  胡承珙,字墨庄;泾县人.嘉庆十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十五年,充广东乡试副考官.寻迁御史,转给事中.自以身居言路,当周知天下利弊,陈之于上,方不负职.数年中,陈奏甚多,多见施行;而其最切中时病者,则有条陈亏空弊端各条:『一曰冒滥宜禁.司库支发钱粮,向有扣除二、三成之弊.故藩司书吏将不应借支之款,冒支滥借.此在领者便于急需,不敢望其足数;而在放者利于多扣,不复问其合宜:则虽应放而仍与浮冒 无异
.一曰抑勒宜禁.州、县交代,例限綦严,均不准充抵.近日仍多以议单、欠票虚开实抵者,总由上司多方抑勒, (第 92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