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政書類
目錄類
紀事本末類
正史類
史鈔類
傳記類
編年類
  北岳庙           贾 岛

天地有五岳恒岳居其北岩峦叠万重诡怪浩难测人
来不敢入祠宇白日黑有时 起霖
雨一洒天地德神兮
安在哉永康我王国
  送进士李殷下第游汾河    曹 邺
上国花照地遣君向西征旁人 (第 47a 页)
  (臣/)等谨按是书谓朱子集传原本有音未备其音
  多后人妄加故以集传与音互相考證详辨其剌
  谬之处共二十四类持论颇精然于 今音
考究甚
  详古音则茫无所解至于旧音偶有舛谬辄肆诋
  諆则亦从来释经家所未有此体也
  诗深二十六 (第 42a 页)
  顾炎武撰炎武见春秋类前五种本名音学五书

  炎武自序曰 今音
行而古音亡为音学之一变宋
  韵行而唐韵亡为音学之再变炎武既得唐韵之
  书乃始发寤于中而旁通其说于 (第 35a 页)
是据唐人以正
  宋人之失据古经以正沈氏唐人之失而三代以
  上之音部分秩如至赜而不可乱乃列古 今音

  变而究其所以不同为音论三卷考正三代以上
  之音注三百五篇为诗本音十卷注易为易音三
  卷辨 (第 35a 页)
  恺悌得民两造赴庭闳达恳切诲谕多罢讼而去
  以病归士民追送百里外生平著省身录日所为
  夜必检记魏象枢亟称之
  徐 起霖
字傅岩通州人由前明副榜任合阳知县 (第 37b 页)
  盗劫某宦捕不获 起霖
出狱囚遍阅之得三人曰
  得盗贷汝死纵之去如期而盗悉获人惊为神知
  陜西徽州详免练饷加𣲖迁真定知 (第 38a 页)
  缢救苏乃止凌氏贫无子女终身依膝下且抚螟
  蛉以为张氏子后
   雍正九年
旌表
  真定知府徐 起霖
妻白氏通州人事舅姑尽孝舅 (第 45b 页)
  云归树绕环雨馀山更净长啸天地低引手扪斗柄(北极
山)



  井水深莫测甘冽如沆瀣一朝蛰龙 起霖
雨滴下界(龙井)

  洛水载书出化为碧孱颜堂堂富川郡永镇东南山(龟山)

  仙人出未还老鹤惜无伴 (第 34a 页)
 之法在今人槩黜为郢书燕说此不可解也尔雅一
 书古人专以释诗亦子夏之徒为之至六书必祖说
 文名物必稽陆疏皆先儒说诗律令今人动以新义
 掩古义 今音
證古音此又不可解也说者谓考亭集
 传颁诸功令学者不敢异同然考亭尝为白鹿洞赋
 中云广青衿之疑问乐菁莪 (第 7b 页)
无所不佩岂君服
斯服之义乎此其未安者一也八月三日实维小祥越
七日而遂纯吉追念去年是时先皇帝负扆朝群臣
容若存仙游已邈臣子虽号恸泣血未足以泄其哀
乃遽即纯吉之服忘忧戚之容揆之人情必所不忍此其 (第 27b 页)
  程俭德巴恒泰黄潆泰俞晟瑞浙江商人杨恒昌
  汪顺吴本初吴仁丰天津商人王佩第恺刘克昌
  杨世安张永锐金 起霖
杨秉樾徐都齐嘉榖魏临 (第 15b 页)
  上又谕军机大臣曰达尔图山梁既系金川要隘贼番
死守又能一举而克其附近之日旁贼碉亦四面木
卡深沟不能越过自不宜专在此一路注意急攻因
思甲尔垄坝经索诺木退还现系绰斯甲布𣲖兵驻

守正地至噶拉依约计三站路亦稍平原系温福等
前奏拟备进兵之路 今音
吉图所带之兵既撤至丰
升额军营甲尔垄坝一路虽有绰斯甲布土兵不过
为自卫之计贼于此路守禦必虚莫若分兵令 (第 5a 页)
冠蜀中名昙笼盖笑其坚壁不出如闺女之匿藏也帼
音愦同古对切 今音
与国同非
隋书窦轨遗朱桃椎以鹿帻委之地不服鹿帻隐士巾
也文彦博咏华阳巾诗华阳山相遗巾法蜀国乌纱学
(第 7b 页)
 (以中原雅音校之洪武七/年三月书成诏颁行天下)
孙吾与韵会证正四卷(洪武正韵既行太祖以其字义/音切未能尽当命翰林院重加)
 (校正学士刘三吾言前太常博士孙吾与编定本宋/儒黄公绍古 今音
会凡字切必祖三十六母音韵归)
 (一图以其书进帝贤而善之赐名曰韵会定正洪武/二十三年十月刋成颁行之吾 (第 39b 页)
水复得石石复能助水不尼水又能令水飞行则比武
夷为尤胜也徘徊其下 僧梵音
以茶点饷急返岳庙已
入夜
二十一日晨谒岳神出殿东向太室绝顶嵩当天地之
中祀秩为五岳首故称嵩高与少室并 (第 51b 页)
  手绷阿尔图等受伤把总仙鹤林项后亦被刀伤
  力不能支仍被众贼抢去是当日抢捉王伦时把
  总仙鹤林外委郁广业二人实为奋勇出力 今音

  图等俱已仰沐
圣恩该弁等亦应量加升用以示奖励谨将仙鹤林郁 (第 8a 页)
 又按荼荈之荼与荼苦之荼本是一字古时未分麻
 韵荼荈字亦只读为徒东汉以下乃音宅加反而加
 字音居何反犹在歌戈韵梁以下始有 今音
又妄减
 一画为茶字此碑两见荼字皆从草从余可见唐时
 字体尚未变尔雅槚苦荼广韵九麻中有荼字又有
 茶 (第 2a 页)
  江韵音(古与东冬近/今与阳近)
  殷韵音(唐与真同用宋/后与文同用)
  古今部分随母异音
  知彻澄(古音与端透定相近 今音
与照穿床相近)
  泥娘非敷(古音异读 (第 6a 页)
今音
同读)
  南北部分随母异音
  疑微喻(南音各异/北音相同) …… (第 6a 页)
 母既源出西域则国书之阿字实会通梵华字母之

  枢纽以立义所以得天地之元声不独 梵音
藉国书
  而明即华音之字母亦因国书而愈明也
 又曰从来韵书主音字书主义二者不能兼赅而审音
  与分 …… (第 13a 页)
  唐韵正
  (臣/)等谨按唐韵正二十卷亦即顾炎武所撰音学
  五书中之一也是编大旨凡韵中之字其有 今音
  
与古音同者即不复注其不同者乃韵补相传之
  误则注云古音某并引经传之文以正之其一韵
  皆同而中有数 …… (第 15a 页)
  能上据雅南旁摭骚子以成不刊之典而仅按班
  张以下诸人之赋曹刘以下诸人之诗所用之音
  撰为定本于是 今音
行而古音亡为音学之一变
  其所著诗本音十卷大抵主陈第诗无叶音之说
  即本经所用之音互相参考證以他 …… (第 18a 页)
  释诗以便学者诵读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
  于归宜其室家昼尔于茅宵尔索绹其桐其椅其
  实离离岂弟君子莫不令仪此类 今音
可读即不
  复加叶音其意在辨古音凡吴氏之叶音集传从
  之而不安者亦行改正审其流变晰其是非自诩
  (第 24a 页)
   又按荼荈之荼与荼苦之荼本是一字古时未
   分麻韵荼荈字亦只读为徒东汉以下乃音宅
   加反而加字音居何反犹在歌戈韵梁以下始
   有 今音
可见唐时字体尚未变尔雅槚苦荼广
   韵九麻中有荼字又有茶字注曰俗是也 (第 10b 页)
或据唐、宋类书如艺文类聚、太平御览之流,增删字句,或云据永乐大典改某字作某。凡兹数端,率以今义绳古义 ,以
今音證古音,以今文易古文,遂使孔壁古奥之经,变而文从字顺,经义由兹而亡。」故其发凡大旨,礼典器数,墨
及幕。万年严祀,跄跄受职。

  初献升坛,奏《肃宁之曲》:

  应钟宫

  春祈秋报,古 今音。
民天是资,神灵用彰。

  功崇礼严,人阜时康。雍雍为仪,播芬苾香。

  正酌位奠玉币,奏《亿
  据昨日台来信,则东使哦古坡实未在该埠,转搭「恰便」轮船驶往天津;惟在台耽搁数日,仍复坐铁甲船以前往耳。按「恰便」火轮即系前日回沪者,相报在海洋曾见过铁甲船及舶两艘,皆已至附近天津之海面。至于东钦使抵北京后,其所议如何?想尚须八日,上海或可得此音信也。 今音
信未来,则东洋一事固犹虚悬而未容测定耳。 (第 29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