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別集類
正史類
傳記類
載記類
雜史類
史鈔類
子推,语在任城王云传,群臣固请,帝乃止。丙午,册命太子曰:「昔尧舜之禅天下也,皆由其子不肖。若丹朱、 商均
能负荷者,岂搜扬仄陋而授之哉?尔虽冲弱,有君人之表,必能恢隆王道,以济兆民。今使太保、建安王陆馛,太
踪多之卓异者,莫高于陶唐。尔雅曰:「崇,高也。」

注[二]舍胤谓尧舍其胤子丹朱而禅于舜,舜亦舍其子 商均
而禅禹。书曰:「熙帝之载。」孔安国注云:「熙,广也。载,事也。」言稷契并能广立功事于尧舜之朝。越,于
预曰在〔雍丘〕县西北。陈留志曰:「有桐陵亭,古桐丘。」)

  〖浚仪〗本大梁。(帝王世记曰:「禹避 商均
浚仪。」晋地道记:「仪封人,此县也。」通俗文曰「渠在浚仪,曰莨荡」也。)

  〖尉氏〗(陈留志曰:
  女罃

(舜妃。师古曰:「即女英也。罃音于耕反。」)

             

    董父石         商均
(舜子。)

 

  姞人

(弃妃。师古曰:「姞音其乙反。」)

五世而生瞽叟,瞽叟生帝舜,处虞之妫汭,尧嬗以天下。火生土,故为土德。天下号曰有虞氏。让天下于禹,使子 商均
为诸侯。即位五十载。

伯禹帝系曰,颛顼五世而生鲧,鲧生禹,虞舜嬗以天下。土生金,故为金德。天下号曰
舜,观其理家之道也。〕)于是尧妻之二女,(〔【正义】妻音七计反。二女,娥皇、女英也。娥皇无子,女英生 商均。
舜升天子,娥皇为后,女英为妃。〕)观其德于二女。(〔【正义】视其为德行于二女,以理家而观国也。〕)舜 ……《舆地志》云零陵郡应阳县东有山,山有象庙。王隐晋书云本泉陵县,北部东五里有鼻墟,象所封也。」〕)舜子 商均
亦不肖,(〔【集解】皇甫谧曰:「娥皇无子,女英生 商均。
」【正义】谯周云:「以虞封舜子,今宋州虞城县。」《括地志》云:「虞国,舜后所封邑也。或云封舜子均于商 ……天使之摄位也。〕)十七年而崩。三年丧毕,禹亦乃让舜子,(〔【正义】《括地志》云:「禹居洛州阳城者,避 商均,
非时久居也。」〕)如舜让尧子。诸侯归之,然后禹践天子位。尧子丹朱,舜子 商均,
皆有疆土,(〔【集解】谯周曰:「以唐封尧之子,以虞封舜之子。」【索隐】汉书律历志云封尧子朱于丹渊为诸侯。 商均
封虞,在梁国,今虞城县也。【正义】《括地志》云:「定州唐县,尧后所封。宋州虞城县,舜后所封也。」〕)
【集解】刘熙曰:「若此,则舜格于文祖,三年之后,摄禹使得祭祀与?」)而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 商均
于阳城。(【集解】刘熙曰:「今颍川阳城是也。」)天下诸侯皆去 商均
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集解】皇甫谧曰:「都平阳,或在安邑,或在晋阳。」)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
汭,其地平易无险固,是有夏之旧居。【正义】括地志云「自禹至太康与唐、虞皆不易都城」,然则居阳城为禹避 商均
时,非都之也。帝王世纪云:「禹封夏伯,今河南阳翟是。」汲冢古文云:「太康居斟寻,羿亦居之,桀又居之。
而用事者矣”。此当有所本,太史公再引以为说。

昔三代之皆在河洛之间,□正义世本云:“夏禹都阳城,避 商均
也。又都平阳,或在安邑,或在晋阳。”帝王世纪云:“殷汤都亳,在梁,又都偃师,至盘庚徙河北,又徙偃师也
者,虞帝舜之后也。昔舜为庶人时,尧妻之二女,居于妫汭,其后因为氏姓,姓妫氏。舜已崩,传禹天下,而舜子 商均
为封国。【索隐】按: 商均
所封虞,即今之梁国虞城是也。夏后之时,或失或续。【索隐】按:夏代犹封虞思、虞遂是也。至于周武王克殷纣
下邑、虞皆属梁国。□正义宋州下邑县在州东百一十里。汉下邑城,今砀山县是。虞城县在州北五十里,古虞国, 商均
所封。击章邯车骑。攻爰戚◇集解徐广曰:「宣帝时有爰戚侯。」○索隐苏林云「县名,属山阳」。按功臣表,爰
不限资荫,唯在得人。苟得其人,自可起厮养而为卿相,伊尹、傅说是也,而况州郡之职乎。苟非其人,则丹朱、 商均
虽帝王之胤,不能守百里之封,而况于公卿之冑乎。由此而言,观人之道可见矣。
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
资阴,唯在得人。苟得其人,自可起厮养而为卿相,则伊尹、傅说是也,而况兄州郡之职乎?苟非其人,则丹朱、 商均
虽帝王之胤,不能守百里之封,而况于公卿之胄乎?由此而言,官人之道可见矣。

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理
宰相六人。三祖房有德玄、怀贞、抗、参、威;平陵房有易直。


陈氏出自妫姓,虞帝舜之后。夏禹封舜子 商均
于虞城,三十二世孙遏父为周陶正,武王妻以元女大姬,生满,封之于陈,赐姓妫,以奉舜祀,是为胡公。九世孙
孙日宣、守礼曾孙若讷皆为 三班奉职。

嘉祐四年,著作郎何鬲言:“昔舜受尧、禹受舜之天下,而封丹朱、 商均
以为国宾。周、汉以降,以及于唐,莫不崇奉先代,延及苗裔。本 朝受周天下,而近代之盛莫如唐,自梁以下,
  案照贵国设立电线一事,李中堂曾与大北公司定立合同。其中大意,内有在二十年限内,中国不惟于地界内不准别人安设电线,即各口洋人租界及台湾等处地方,均不准别人安设等因;经安大臣于本年六月间与贵衙门曾有往来文件,当已转报本国。兹准本国来文,所有安大臣议论此事各节,已奉本国批准。并以此事所立合同,不惟于本国之利益有妨,且于贵国之实益有损。据看如此办法,直系将此事之权及各等生意均归一人包揽,于国家官 商均
为不宜也。嘱本署大臣即向贵署声明等因前来;相应照会贵亲王查照。所有李中堂与大北公司定立合同一事,是否 (第 68 页)
洋船准载土产茶叶、碗、伞等货,由海关汛口挂验出口,贩往各番地兑换燕菜、呢羽等物.嗣因海盗平靖,内地茶 商均
由海运茶至粤.嘉庆二十二年,两广总督蒋恐奸商串通黠夷,私相售卖;奏请禁止武夷、松罗之茶不准出洋,俱由 (第 180 页)
方之重。盖其时商务发达,贸易多利,而当事者又能急公好义,故人多尚之,其后乃稍凌夷焉。
  初,各县绅 商均
为义民首领。义民随军出战,则各街铺户派出壮丁,每境十名或二十,谓之铺民,每夜登城巡警,及旦始归,仅留 (第 561 页)
  钦加道衔、护理福建分巡台澎兵备道、兼提督学政梁,为查案给照,永远掌管事。照得军功船厂一带海坪,沙泥壅积,张成浮埔,前未开垦,经孔前道详奉前总督部堂赵、巡抚部院孙批司议详,准即招佃开垦田园,围筑鱼塭,耕作成熟,征完租息,以为岁修港道之需,历经出示晓谕,准民请垦各在案。嗣因厂港淤塞,战舰碍难出入,当经本道札饬委员督同差管清釐勘丈。旋据业户禀称:三郊苏万利等偕职员石时荣

,蒙前道宪示谕,安平港道淤塞,饬著利等出资疏通。是以凛遵雇工开挖,自道光年间,至咸丰三年,逐岁修补,不致洪水泛滥入厂,先后计费番银一万馀元。前经蒙徐升宪洞悉勤劳,请两院宪准将北畔港汕浮埔,免徵饷项,给归利等开垦田园鱼塭,以示体恤。惟是各 商均
系内来客居,往返不定;且此开垦浮埔,若非大费工本,终难成业;且当时开港工费浩繁,仪祖父职员石时荣出资 (第 915 页)
纳,该洋 商均
各悦从等情,绘图注说会详前来,自应准照所请,即以此次会勘丈尺界址,给予租用,但按约祗准起盖楼屋,不作 (第 139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