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別集類
正史類
職官類
載記類
雜史類
史鈔類
詔令奏議類
目錄類
傳記類
列傳類
金石類
畅始就国(建初二年章帝不忍与诸王/乖离皆留京师今遣之国)
殇帝延平元年 清河王庆
济北王寿河间王开常山王
章始就国(并/纪)
  王国官属
皇子封王其郡为国置傅一人相一人皆二千石本注 (第 14a 页)
 (下称名案者皆善心补阙所按本节所引十六/人或见前卷或无传而有 著史书略可考见)
至若偏隅僭国夷狄伪朝求其史官亦有可言者释(起/四)
(句总领蜀/吴及诸胡)案蜀志称王崇补东观许盖掌礼仪又却正
为秘书郎广求益部书籍斯则典挍无阙属辞有所矣
而陈寿评云蜀不置史官者得非厚诬诸葛乎别有曲
笔篇(内篇第/二十五)言之详矣释(已上/言蜀)吴归命侯(旧脱/侯字)时有左
右二国史之职薛莹为其左华覈为其右又周处自左

国史迁东观令以斯考察则其班秩可知释(已上言吴/ 此二国)
(所谓偏隅也僭字贴吴/说 旧本此处截段非)伪汉嘉平初(刘聪/年号)公师彧以太
中大夫领左国史撰其国君臣纪传前凉张骏时 刘庆
迁儒林郎中常侍在东苑撰其国书蜀李(义门订本有/李字他本无)
与西凉二(一作/三非)朝记事委之门下南凉 …… (第 11b 页)
 周处左史(晋书本传处仕吴为东观/左丞馀见书志篇后论)
 公师彧(见晋书载记刘渊聪二传止书太/中大夫无领左史撰记传之文)
  刘庆(见晋书张轨传轨孙骏时载有从事刘庆谏讨/辛晏语不及东苑撰史事丛书崔鸿录略有云)
 (命西曹掾集阁内外事付索/绥著凉春秋亦不及刘庆也)
 蜀李西凉(蜀李者国号成后改称汉正史篇云常璩/撰汉书十卷后入晋秘阁改为蜀李书故)
 (此云蜀李也晋 (第 13a 页)
 公师彧(见晋书载记刘渊聪二传止书太/中大夫无领左史撰记传之文)
 刘庆(见晋书张轨传轨孙骏时载有从事 刘庆
谏讨/辛晏语不及东苑撰史事丛书崔鸿录略有云)
 (命西曹掾集阁内外事付索/绥著凉春秋亦不 (第 13a 页)
刘庆
也)
 蜀李西凉(蜀李者国号成后改称汉正史篇云常璩/撰汉书十卷后入晋秘阁改为蜀李书故)
 (此云蜀李 (第 13a 页)
常璩所撰二书作勒)前凉张骏
十五年命其西曹边浏集内外事以付秀才索绥作凉
国春秋五十卷又张重华护军参军 刘庆
在东菀(苑/通)专 …… (第 32a 页)
 (十五人○又别见者范亨见魏书崔浩传下节注及/之吉翰宋书有传冯翊池阳人裴景仁见南史及世)
 (说注韩显宗见魏书韩麒麟子也字茂亲又散见本/集者董统见直书篇 刘庆
见史官篇馀阙考者俟续)
 (见/补)
元魏史道武时始令邓渊著国记唯(一脱/唯字)为十卷而条
例未成暨 (第 37b 页)
中或有不便于事者任具
奏闻馀依李廷范所奏
四年二月大理正张瑑奏曰臣伏见咸通十年二月二
十九日大理少卿 刘庆
初奏请于法寺置议狱堂每奉
敕详断刑狱毕集大卿二少卿二正六丞四司直八评 (第 14b 页)
及婢六人皆自杀后十馀日
诏取儿去不知复何置之
二年春正月行幸甘泉郊泰畤三月行幸河东祠后土
四月立广陵 孝王
子宪为王冬行幸长杨宫从胡客大
校猎初乌孙末振将杀大昆弥会病死汉诛未加于是 (第 9a 页)
彭宣见莽专权乞骸莽
白太后免宣就国莽恨宣求退故不赐安车与金八月
王崇为大司空徵立中山王衎元帝庶孙中山 孝王

也是为孝平帝九月壬辰皇帝葬义陵 (第 18a 页)
志曰死者又生至
阴为阳下人为上丙辰义陵寝神衣在匣中自出在外
床上夏五月丁巳朔日有食之赦天下尊帝母中山
姬为后帝舅卫宝宝弟玄爵关内侯帝女弟四人号 (第 2b 页)
萌说
更始宜立诸功臣为王以报其功朱鲔以为高祖之约
非刘氏不得王更始乃先封宗室刘祉为定陶王刘赐
为宛王 刘庆
为燕王刘歙为元氏王刘嘉为汉中王后
遂立王匡为比阳王王凤为宜城王朱鲔为胶东王张
卬为淮阳王王常为邓王廖 …… (第 5a 页)
王以为骑都尉使与
冯异守洛阳李轶闻隆归王乃尽杀隆妻子河北既定
遣吴汉岑彭击谢躬时拒五校于隆虑令大将军 刘庆
守邺城汉说魏郡太守陈康曰上智处危以求安中智
因危以为功下愚安危以自亡危亡之至在人所由不 …… (第 15b 页)
为福免下愚之危收中智之功此计之至者也于是陈康乃收 刘庆
及躬妻子
开门内汉军躬闻汉等至将轻骑归不知汉已得其城
与数百骑夜至邺时汉在城外彭在城中开门内躬胁
(第 16a 页)
不送司徒袁安
太尉任隗及有司数奏劾皆寝初宪女婿射声校尉郭举
卫尉邓叠及母元出入禁中谋图不轨上渐觉之与 清河王

图其事使庆求外戚傅因与中官郑众密谋之众劝
上亟行其诛上曰宪在外恐变生不可是月宪还京师
诏使大鸿胪持节 (第 11a 页)
竦妻子还京师宋贵人遇窦氏之谮葬礼有阙 清河王
涕泣不敢言常私祭于室及梁后改葬庆乃上书求
上贵人冢诏听许悲喜交集曰生虽不得供养终得奉祭祀
私愿毕矣太 (第 5b 页)
能为子孙计由是不为权
贵所容迁左中郎将年八十三后为三老五更天子赐
几杖访以国政秋七月辛亥帝崩崇德殿初 清河王庆

子祐生而有神光赤蛇之异年十岁善史书喜经传和
帝甚器之号曰祐赏赐恩宠异于诸子和帝崩殇帝在 …… (第 4b 页)
通乌弋山离可百馀日行而乌弋山离
罽宾莎车于寘拘弥诸国相接远者去洛阳二万一千
里近者万馀里焉十二月甲子 清河王庆
薨谥曰孝王
庆善为威容进止可观自被废黜常务慎密在宫 (第 10a 页)

左姬为孝德皇后宋贵人为敬隐皇后左姬犍为武阳人
父坐事姬与姊妹俱入掖庭和帝时诏分宫人赐诸王
以姬为 清河孝王
姬有令色王绝重之生孝安帝于是
天子始亲万机尚书陈忠 (第 3b 页)
  孝灵皇帝纪

第二十四
熹平四年春三月五经文字刻石立于太学之前夏五
月丁卯大赦天下延陵园灾冬十月改平准为中准使
中官为之令列为内署令丞悉用中官初虞大家以选
入掖庭生冲帝陈夫人生质帝冲帝早崩政在梁氏故

未有谥号议郎毕整上疏曰孝冲皇帝母虞大家质帝
母陈夫人皆诞育圣明而未有谥号今当以母氏序列
于外戚虽在薨没犹宜爵赠况二母见存而无宠荣者
乎即违母以子贵之义又不可以示后世上感其言以
虞大家为贵人陈夫人为 孝王
妃使中常侍持节告宪
怀二陵大鸿胪袁隗为司徒五年夏四 (第 1b 页)
 此燕京数州之地留与汝家我以大军三面掩之令
 汝家俯拾乃犹不能取耶初闻南军到燕我心亦喜
 纵汝家令取之我亦将敛兵归国近却闻 刘庆
延一
 夜烧营而遁何乃至此耶似此丧师有何诛责扩答 (第 7b 页)
 六万缗
己未立试刑法避亲法
庚辰夜有赤气亘天
三月丁卯临安府大火

 其夜二更后行在粮料院后八条巷内右丞相府吏
  刘庆
家失火自太庙南墙外通衢延烧粮料院及右
 丞相府尚书省枢密院制敕院检正房左右司谏院
 尚书六部惟存门下 …… (第 16b 页)
 安府王两浙转运副使陈亦待罪诏放罪而步军司
 统制统领官何汝霖等七人以救火之劳各进官一
 等吴睍等十八人各减二年磨勘已而府尹言 刘庆
 
是日他出其女遗火而邻人张三潘乙不即救护诏
 庆女杖脊邻州编管庆及妻王与二邻人皆杖一百
 而庆与王以老 (第 20a 页)
  勋臣
太祖义社兄弟○保静军节度使杨光义○天平军节
度使同平章事兼侍中石守信○昭义军节度使兼侍
中李继勋○忠武军节度使同平章事中书令秦王王
审琦○忠远军节度使观察留后 刘庆
义○左骁卫上 (第 29b 页)
将军刘守忠○右骁卫上将军刘廷让○彰德军节度
使韩重斌○解州刺史王政忠(案太祖勋臣不止九人/此九人中如杨光义 刘)
(庆
义刘守忠王政忠四人东都事略及宋史俱无传石/守信诸人传内亦无义社兄弟之名惟三槐王氏杂录)
(有云太祖即 (第 30a 页)
  杭城多火宋时巳然其一民居稠比灶突连绵其二板

壁居多砖垣特少其三奉佛太盛家作佛堂彻夜烧
灯幡幢飘引其四夜饮无禁童婢酣倦烛烬乱抛其
五妇女娇惰篝笼失检宋朝建都城中大火二十一
度其尤烈者五度绍兴二年五月大火顷刻飞燔六
七里被灾者一万三千家六年十二月又火被灾者
一万馀家嘉泰元年辛酉三月二十八日宝莲山下
御史台吏杨浩家失火延烧御史台司农寺将作监
进奏文思院太史局皇城司法物库及军民五万二

千四百家绵亘三十里凡四昼夜乃灭其时术者言
年号嘉之文如三十五万口泰之文如三月二十八
又都民市语多举红藕二字藕有二十八丝红者火
也皆为谶云嘉泰四年甲子三月四日粮料院后
家失火延烧粮料院右丞相府尚书省中书省枢
密院左右司谏院尚书六部南至清平山万松岭和宁
门西及太庙三茅观 (第 3a 页)
  注云天官书曰心前星太子之位也
征营(钟离意传三十一/)
 钟离意上疏曰不胜愚戆征营罪当万死
  注云征营不自安也
当阳侯 (清河孝王
传四十五/) (第 11b 页)
 曹节欲别葬窦太后而以冯贵人配袝
  注云袝谓新死之主于先死者之庙妇袝于其夫
投暮(任光传十一/)
  注云投至也
选懦之恩 (清河孝王
传四十五/) (第 12a 页)
范阳北新城固安涿县良乡新昌及渤海之安次皆燕
分也乐浪玄菟亦宜属焉燕称王十世秦欲灭六国
王太子
丹遣勇士荆轲西刺秦王不成而诛秦遂举兵
灭燕蓟南通齐赵勃碣之间一都会也初太子丹宾养
勇士不爱后宫美女民 (第 40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