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目錄類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傳記類
史評類
載記類
正史類
紀事本末類
雜史類
史鈔類
金石類
  本书(一册六五面三九、000字)收「幸存录」上下两卷、「续幸存录」一卷,正录为夏允彝撰,续录为其子完淳作。允彝字彝仲,松江华亭人。明季东林方盛讲学,长洲名士杨廷枢、太仓 张溥
等结复社以示异;允彝与同邑陈子龙、何刚、徐孚远等亦结几社相应和,为几社六子之一。弘光立,擢授吏部考功 …… (第 109 页)
  本书(一册六八面四0、八00字)不分卷,不著撰人。据谢国桢「晚明史籍考」,「原题娄东无名氏撰」;知作者为太仓(州)人。證以书中有「吾州在籍诸绅,如吴梅……」语,足资徵信。另据近人太仓冯超考證,是书为同州王家祯撰;家桢字研堂,为明季复社主盟 张溥
弟子。所记江南社事以及南都覆亡前后苏、常一带扰攘情况,颇为详晰,亦颇沈痛;后对郑氏(成功)北征之役, …… (第 120 页)
  本书(一册一二六面七五、六00字)收录蒋平阶「东林始末」、吴伟业「复社纪事」、陆世仪「复社纪略」三种明季党社文献,并以黄宗羲「汰存录纪辨」作为「附录」。「东林始末」一卷,述东林门户始末,始于万历二十一年吏部稽勋员外郎虞淳熙、兵部职方郎中杨于廷之中京察,终于崇祯十六年大学士周延儒之赐死;特著意于齐、楚、浙三党之纷争,而馀非所详。作者蒋平阶,清华亭人。按第二五一种「风倒梧桐记」附录有明吴应箕「东林本末」一种,可资参阅。「复社纪事」一卷,略具崇祯年间复社始末。作者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明崇祯进士,授编修。入清后,复官至国子监祭酒。尝另著有「绥寇纪略」,记明末流寇始末;第一二七种「鹿樵纪闻」篇曾及之。伟业为复社主盟 张溥
弟子,身与社局;故卷末有云:『其老儒佚叟零落仅存,于往事都不复记忆,亦罕有能言之者矣。……余故辑而存 (第 123 页)
    陈子龙「年谱」:六月,偕勒卣、闇公游南都,寓谢公墩佛舍,专治举业,暇则游城中名胜

及近郊山林,陵园、坛壝、观阁、台榭,靡不历焉。
     张溥
「壬申文选序」:庚子之役,予偕勒卣、闇公、卧子、燕又东归,论著作抵夜分。

  李雯有送 …… (第 10 页)
  选刻「几社会义四集」。夏维杨、许氏举大会于秦淮,推先生与周介生(钟)及周勒卣执牛耳。是年,介生获隽。先生援北雍例欲咨回南,使者从水道不达,致阻乡荐。 张天如
虑先生艰于家食,以选政归之,遂成「秉文一选」。时吴下惟艾千子(南英)有「艾选」,陈百史(名夏)有「五 (第 16 页)
  先生为伯子。少时与周立勋、陈子龙二先生皆治毛氏诗,以诗文名世,时人号为两脚书厨。已又与同郡夏允彝、娄东 张溥
诸巨公为古文社,并负重名。崇祯壬午,登顺天贤书。癸未,族弟售而先生下第。越一年,国变。乙酉,南都溃, …… (第 59 页)
  先师乙酉入闽,又自闽而舟山,自舟山而敝岛。及赴滇,至交州,不得达而返。又自敝岛而入潮。当其逝也,莆田郑郊,霍之先友,亲预经纪其丧,霍皆一一记之。今得令高、曾世系之详,及先师平日所自序述,便可成一传矣。在岛所著文十馀首、诗一帙,又「交行摘稿」梓本一帙,藏在霍家。平生吟咏最多,何尊公箧中只寥寥五十馀首也?「十七史猎俎」,霍曾见其「晋书」数册耳。先师岛中文字,的可千秋不朽。诗如五言古不减汉魏,皆必传。陈卧子先生及 张西铭先生,
先生尝推其诗歌古文。然二公之经涉患难,未有如先师之深且久。故先师之得力,更有卓越于二公之外者,非敢阿 …… (第 81 页)
  余生也晚,不及见三吴文物之盛,而得拜先生于闽海穷陬。虽其客中遣兴、娱忧、

舒悲诸什,犹以为蔼然正始遗音焉。岂非大雅君子,英词垂世,至晚而不衰欤?或谓近代此道,不得不推陈卧子先生。嗟夫!卧子,徐先生友也。先生在日,尝叹吾友陈卧子、 张天如
云亡,大江以南,无复文士。霍诵其言而悲之,亦尝讽咏陈先生遇乱之诗矣,不知其与徐先生孰为先后也,后世必 (第 85 页)
  二月,左良玉大破贼于舒城、六安,连战三捷。既出贼潜窜大山中,张国维檄左良玉入山搜捕。良玉既立功,骄蹇不奉调发,纵兵焚劫。国维三檄之,始自舒城进发,贼已饱掠出境。廷臣核之,革良玉职,杀贼自赎。
  遣廷臣趋各省逋赋。
  三月,太仓州监生陆文声陈风俗之弊,皆原于士子;太仓 庶吉士张溥
、前临川知县张采倡复社,以乱天下。命南直提学倪元琪查究。元琪回奏,极言文声之妄。称『东吴精进之学,复 …… (第 32 页)
  上自讯吴昌时于中左门,拷掠至折胫乃止。徵周延儒听勘。初,延儒再召时,庶吉

张溥
、马世奇以公论感动之,故其所举措,尽反前事;向之所排,更援而进之,上亦虚己以听。溥既没,世奇远权势不 (第 59 页)
  道周道南都,至杭州,诸生迎至大涤,析鹅鹿疑义,示三易指归、诗礼乐春秋及乐律论儒派。八月,荷殳入楚。未至,上议起废锢。礼部右侍郎蒋德璟言:前少詹事臣道周愚戆之咎,实皆自取。第半生孤苦,子幼家贫;万里投荒,深可轸念。德璟旋入阁。八月,日讲,上与辅臣从容语及 张溥
、张采之为人。曰:溥小臣,且不免偏,何以负重名?周延儒进曰: (第 51 页)
张溥
、黄道周皆有偏,惟是读书博通,所以人人惜之。上默然。德璟因言:前蒙皇上放道周生还,渠极感圣恩;但子方 (第 51 页)
  丙戌六月,鲁王移跸舟山,嘉绩以军从。六月二十四日,卒于舟山。子延龄,从跸南至中左所。大兵入馀姚,焚嘉绩祖如游第。后二十八年,延龄子讷渡海求祖父榇,得于状元张信墓道归葬。



   钱肃乐

  钱肃乐字希声,浙江鄞县人。崇祯丁丑进士,知太仓州,以廉清为 张溥
、张采所重。迁刑部员外郎,丁外艰归。
  乙酉六月,大清檄下浙东,肃乐大会绅士城隍庙,痛哭议举兵。谢 (第 81 页)
  王毓蓍字元趾,浙江会稽人。性至孝,方昏,遭父丧,三年不居内。母没,哀毁伤目。年十六,始为文,即工;好交天下才士。时,海内以文誉擅元礼有道之目者,苏州有杨廷枢,太仓有 张溥
、张采,松江有徐孚远、陈子龙,江西有陈际泰,而绍兴有毓蓍辈。虽在诸生,群推人宗刘宗周讲学于古小学,毓 (第 105 页)
  甲午,大学士姜曰广罢。逮主事周镳、山东佥事雷演祚。初,大铖避寇白门,妙选声妓。东林复社诸名士,时多聚于雨花、桃叶间,而镳实为之主;语及大铖,辄戟手痛骂。大铖闻之,嚼腭搥床,思一旦得志,起大狱杀之。至是,先以蜚语逮镳并及演祚,系狱严讯;校尉四出,诸人踉跄奔避,善类为空。
  乙未,左都御史刘宗周罢。士英初意颇向宗周;一日,阁中语及故 庶吉士张溥,
士英曰:『我故人也』。酹而哭之。姜曰广笑曰:『公恶东林者,亦□东林耶』?士英曰:『我非叛东林者,东林 (第 5 页)
  民国十八年,震东毕业东京庆应大学经济学部,归佐家务。趋庭之际,并为讲授国文焉。越二载,先生谕震东曰:『欲求台湾之解放,须先建业祖国。余为保存台湾文献,故不得不忍居此地。汝今已毕业,且谙国文,应回祖国效命。余与汝母将继汝而往』

。震东奉命,携先生函回国,进谒 张溥
泉先生于南京。溥泉先生见函,深为感动,因命留国内工作。
  二十二年,先生以震东已在国内服务,家姊亦 (第 1057 页)
 启、祯以还,如黄石斋之奇奥、倪鸿宝之清新、钱牧斋之秾郁、王季重之纤秀、陈明卿之淹洽、黎博庵之幽异、 张天如
之挺拔、陈卧子之博大,皆卓然成家。于是荐绅能文之士,家班、马而户曹、刘。如张侗初鼐、郑如连以伟、葛屺 …… (第 49 页)
  南都定鼎,谦益又不遵伦序,首创拥立潞藩之议。以致马士英邀功声罪,阁部史公,挈肘委柄不收。而马、阮鸱张,四镇跋扈,群小杨维垣、袁弘勋、张孙振附和之;绍述要典,频搆大狱。黄澍遂挟左镇掩避贼之迹,露檄清君侧以讨马、阮。马、阮大惧,撤防江兵以御上游,而东人乘虚渡江,陷都执主,有同拾芥。祸胎于谦益,事怀于士英、大铖,而势牵于良玉父子,则黄澍为之鼓煽,皆本朝之罪人耳。合而论之,东林始而主盟,如顾、邹、冯、赵诸贤,继如高、杨、左、魏、缪、周,又继如刘忠周、李邦华、文震孟、姚希孟、倪元璐、黄道周,最后如 张溥
、冯世奇、徐汧、夏允彝、杨廷麟诸公,文章节义,为世楷模。而攻东林者,始为四明,继为卞、赵,继为崔、魏 (第 67 页)
    ◎温氏有言:弘图、曰广固平世三公望也。观于跄攘之际,正议不挠,亦足以想其风概。夫胶州、新建之并相也,仅阅五月,正气一伸。胶州于丑类虽未显有抉摘,新建则极言诋之;故士英犹有所牵制不为,必欲挤两公以去也。两公去而群小倖进,遂肆无忌惮,无所不为已。胶州于政令率以承平旧章,实无裨益。如言通使礼,尚欲自尊所称。君子曰:『固哉!高叟之为相也。亦难免乎不达时务之讥矣』。初,士英自以荐阮大铖后丛物议,稍稍意折。一日阁中为词臣缺,论及故 庶吉士张溥。
士英曰:『是我故人也。我闻其死,酹而哭之』。新建莞尔曰:『公哭东林贤者,亦东林邪』?士英怫然嚄唶久之 …… (第 121 页)
    夏允彝(子完淳、兄之旭)

  夏允彝字彝仲,松江华亭人。弱冠举于乡;好古博学,工属文。时东林方盛讲学,长洲名士杨廷枢、太仓 张溥
等慕之,结文会,名复社;允彝与同邑陈子龙、何刚、徐孚 (第 241 页)
  李沾受人贿,为锦衣冯可宗所捕。士英为请于宏光帝,诏勿问;所赂玉带,士英以进,宏光帝服以朝。愤微时贷徽商汪曙金不得。有汪庶者,周延儒之弟姻也;值延儒子请免赃,士英移「庶」为「曙」,使完六万。纳降将张缙彦贿,使总督北直军务;真除李沾左都御史。四方贿赂,皆使僧利根为次第。终夕醵饮;宏光帝禁会宴,亦不顾。
  庚申,高宏图罢。士英、大铖始以宏图非东林,将结之;宏图不可,怒之。士英尝对众言:『我尝哭 张溥』
;宏图因之,使释怨,士英意颇解。及刘宗周疏出,大铖宣言此宏图指,士英益怒。宏图乞休,不许(见上)。至 (第 43 页)
  金浑,字宜苏,吴县人。先忠端公之难,最先至吾家痛哭而去。知英德县,亦死于难,无有表章之者。
   张溥,
字天如,太仓人。戊辰,相遇于京师。庚午,同试南都。为会于秦淮舟中,皆一时同年:杨维斗、陈卧子、彭燕又 (第 51 页)
、吴骏公、万年少、蒋楚珍、吴来之(尚有数人忘之)。其以下第与者,沈眉生、沈治先及余三人而已;余宿于 天如
之寓。甲戌,余与冯研祥同至太仓。值端午, (第 51 页)
天如
宴于舟中,以观竞渡;远方来执贽者纷然。 (第 51 页)
天如
好读书,天姿明敏,闻某家有藏书,夜与余提灯而往观之。其在翰苑,声价日高,奉之者等于 (第 51 页)
游夏,门无益友。 天如
亦自恃其才,下笔丰艳,遂无苦功入细。尝以泥金扇面,信笔书稿;故所成就不能远到,为可惜也。
  张采, (第 52 页)
字受先。其文质朴,过于 天如。
余亦遇之于京师。甲戌,亦在其家往还;意气慷慨,不尽其才而止。
  杨廷枢,字维斗。丙寅,捶死校尉、焚 (第 52 页)
    奉太母卢太淑人之南京应天府经历署(公季父白崖公时为经历)。番禺韩孟郁上桂,以南京国子监丞左迁照磨;其署与经历署但隔一墙,公昕夕过从,孟郁始授公诗法。时,南中为大会,金坛周仪部仲驭镳招公入社,南司空何匪莪乔远又招公入诗社。九日,大会于凤凰台。南中词人如汪遗民逸、林茂之古度、黄明立居中、林若抚云凤、闵士行景贤,皆与公相契。宣城沈徵君眉生寿民劝公理经生之业,始入场屋。榜发后,太仓 张天如先生溥
为会于秦淮舟中,一时在会者,杨维斗廷枢、陈卧子子龙、吴骏公俊业、万年少寿祺、蒋鸣玉、彭燕又、吴来之; …… (第 188 页)
    仍与读书社诸子读书武林。时公讲习律吕,与张秀初取馀杭竹管肉好匀者,截

为十二律及四清声吹之,以定黄钟。往姑苏,寓乾山管氏鑨家。先生中兴天台教于一时,名士皆讥贬。以天台之学,茧丝牛毛,非沉默者难以承当;拳拳于公,殷勤而别。太仓,访 张天如
溥、受先采两先生,闻某家有藏书,公与 (第 190 页)
天如
提灯往观。嘉善,会葬魏忠节公;即随刘念台先生还至省下。适陈中书几亭龙正以与绍守书呈先生,先生览毕付公 (第 190 页)
  熹庙中,奉命册封朝鲜便,详阅岛帅毛文龙情形;还称:『文龙以二百人入镇口、据铁山,招降彝、抚归义之民至十馀万众;即不谓吮血扼吭可抵成绩,顾不愈于辽阳一陷、越海而南,广宁一溃、望风而遁者哉』?及归,不携朝鲜一物。时魏珰用事,令其甥傅应星及孙抚民纳交,曰广拒不答。时为讲官,故事:先呈讲章阅览,或一就座师鉴定;曰广独否。因上「君子、小人和同之辨」,直斥时故。都御史杨惟和危失魏意,责易草三,不撺一字;抵最忌,削籍为民。及魏败,起历左中允。己巳,东兵大入,武经略马世龙不战;曰广力言于朝,罢之。庚午,补讲官;于书议中寓讽切:勿任性、勿信左右小人。出典南闱,门多奇拔:杨廷麟、 张溥
、杨廷枢、陈子龙、徐汧数十人。升南国子祭酒,分丁丑会试,所录如熊开元、丘瑜等,亦才名烈当世。惓惓力行 (第 109 页)
  同时诸生叶尚高于上丁释奠日,倚庙柱詈当事;鞭箠,下狱死。邹钦尧、邹之琦,俱赴水死。



  夏允彝字彝仲,华亭人。弱冠举于乡,博学、工属文。长洲杨廷枢、太 仓张
溥等结复社,允彝与同邑陈子龙、何刚、徐孚远辈亦结几社相应和,名重海内。
  崇祯丁丑(一六三七),与 …… (第 239 页)
  钱肃乐字希声,一字虞孙,号止亭;鄞县人。幼颖异,读书过目不忘。成崇祯丁丑(一六三七)进士,知太仓州。州濒海而富,贵族、豪奴与黠吏相缘为奸,有杀人而焚其尸者。肃乐痛惩之,皆敛迹。又以朱、白榜列善恶人名;械白榜者至阶下,予大杖。久之,杖者少。有母诉其子者,请置之死;乃重责之,而谓其母曰:『汝止此子;杀之,则将以他人为子邪?或未必胜所生,汝且悔』!有兄弟讼者;曰:『尔以小忿伤天性,吾一人挞,则尔终身怨矣。尔三日思,再就案』!乃皆悔。推官周之夔 与张
溥、张采相恶,以太仓折色,思牵连起党祸;惮肃乐,终不敢发难。常欲行义仓法;庚辰(一六四○)岁稔,言于 …… (第 479 页)
  方尧相,黄冈人;官成都府同知。与刘之勃请饷于蜀王不应,则投王府河;左右拯之起。城陷,遇害于万里桥。我朝赐通谥,曰「节悯」。
  刘士斗字瞻甫,南海人。崇祯辛未(一六三一)进士;知太仓州,有声 。州
人张溥、张采与苏州推官周之夔以事相争,士斗右二张;之夔讦之总督。之夔罢,而士斗亦中 …… (第 666 页)
  四家中,惟际泰早卒。世纯字大力,临川人;举天启辛酉(一六二一)乡试。崇祯中,官柳州知府,年已七十矣;闻京师变,悲愤成疾死。万藻字文止,亦临川人;天启丁卯(一六二七)举于乡。崇祯中行保举法,祭酒倪元潞以万藻应诏;不就。弘光时,官上杭知县。隆武帝立,擢礼部主事。哭南英而殡之,数月卒。
  张采字受先,太仓人; 与同
里张 (第 738 页)
溥号「娄
东二张」。采中崇祯戊辰(一六二八)进士,溥亦以岁贡生入都;名噪公卿间。已采官临川知县;溥以辛未(一六 …… (第 738 页)
  久之,荐复官,以右佥都御史屯田山东、河北;驰至济南,命督大名、广平二监司御寇。命甫下而京师陷,孔炤南奔。给事中罗万象劾其寇至踉跄遁,又蒙面补官;乃归。隐十馀年而终,门人私谥曰贞述先生。
  蒋臣初名姬允,更今名,字一;桐城人。早见知于太仓 张采
、张溥,故注名复社。崇祯中,举贤良。户部尚书倪元璐荐之,召对平台;请行钞法云:『岁造三千万贯, …… (第 759 页)
佛幢自缢(或曰闻百姓殴王铎,惧祸及自裁也)
  又有周之夔者,闽人也;官苏州推官。故有声复社中;偶 与太
仓张溥以争军储事,不合。已调停息争矣,之夔复揭之于总督;众论大哗,谓『调停而暗揭之,阴险孰甚』!寻之 (第 881 页)
、副将罗腾蛟、闵士英、都司汪以玉,先后被杀。
  夏允彝,字彝仲,华亭人。少敏悟,与同乡陈子龙、太仓 张溥
、长洲杨廷枢俱以文 …… (第 136 页)
  艾南英,字千子,东乡人。天启甲子举人;与陈际泰、罗万藻、章世纯俱以时文知名,称「豫章四子」。南英尤博辩,善古文。当是时,吴中盛文雅,其知名之士 张溥
、陈子龙、周钟等各树坛坫,与南英相牴牾,争论不相下,往复书数万言;而学者多右南 (第 149 页)
    (当时保举亦多得士,惜其未尽登廊庙也;或试之州县,沉于下僚,故卓然可观者鲜矣。若刘生者,用世才也,而迄无所试以死。悲夫!)
  张拱乾,字九临,吴江人。少沉潜好学,为诸生有名。太仓 张溥
、张采、松江陈子 (第 353 页)
  疏入,与令誉等皆奉严旨,而绩灿寻以他事革职。时关外议论众款,谓张春失节不死,反加副都御史,何以报袁崇焕于地下?黑云龙输诚通款,反都督府带俸,何以谢郭巩、陈此心于狱中?故疏内复及杨、王一案,闵冢果不安其位,连疏请告以去,闵冢既去,张捷辈意足志满,宜兴复饮乌程狂药,谓死生决不相负,于是尽反前言,于同志举动,不复照管矣。张捷者与仆少公虑乌程知其谋而修也?转而入乌程之幕,尽以始末告之,且谓华疏出詹事姚公手。故乌程恨詹事与总宪最深。北闱冒籍事,部覆既上,乌程密揭入大内以挑圣怒。至尊初念颇佳,忽然中变,遂奉旨:『姚希孟著降二级调用』。总宪后以考核御史毕佐周事,有旨:『毕佐周著降三级调用,陈于廷著革职为民』。
  詹事公之处也;宜兴实知之而不救;旨下之日:宜兴休沐不出;简讨徐汧、 庶吉士张溥
适在坐,宜兴见旨,顿足曰:『惜我出直,朝端又去一正人矣』。然而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矣。
  御史史 (第 69 页)
  四月,改河南巡按张任学为河南总兵。任学觊得巡抚,且欲荐原任丹徒知县张文光,因极诋诸总兵不足恃,而盛称文吏中有奇材,可以御寇。上竟以总兵授之,意大沮悔。
  太仓民陆文声疏言:『风俗之弊,皆起于士子』,因参太仓 庶吉士张溥
、前任临川知县张采,倡立复社以乱天下,有旨:『著提学御史倪元珙覈奏』!既而元珙回奏,极斥文声之妄。而 (第 11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