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春秋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正史類
職官類
史鈔類
傳記類
載記類
時令類
法制類
雜史類
 (逐末田/赋不供)不可谓乐晋侯从之迁新田
(注见/前)子乘(即寿梦章史记秦伯无子武王求仲雍之/后得周 已君吴因而封之索隐寿梦仲)
(雍十八/代孙)来朝
 寿梦始立朝王适楚观诸侯礼乐后与 鲁侯
会于钟
 离(今江南凤阳府凤阳县有/钟离故城古钟离子国)问周公礼乐 (第 1b 页)
鲁侯
悉为
 陈之因咏歌三代之风寿梦曰孤在夷蛮以椎髻为 (第 1b 页)
 (县北与盐城宝应分界末口在淮安府/山阳县北旧曰北神堰后曰北闸今废)

(丙/辰)三十有五年春 鲁侯
会吴伐齐齐侯阳生卒(左传注以/疾赴故不)
(书/弑) (第 5b 页)
鲁侯
会吴子伐齐齐人弑悼公(史记鲍氏弑悼公索/隐鲍牧于鲁哀八年)
 (已为悼公所/杀盖其宗党)赴于师(悼公 …… (第 5b 页)
 (时季子已能让国年当十五六至此盖九十馀孙疏/曰季子邑于州来世称延州来季子或是札之子与)
 (孙也今故从左/传原文书字)
(丁/巳)三十有六年春齐国书(国氏/族)伐鲁夏五月 鲁侯
会吴伐齐战于
艾陵(春秋大事表艾陵齐地在今山/东泰安府泰安县博县故城南)齐师败绩
 齐国书高无丕(高 …… (第 6a 页)
 (执干戈以卫社稷可无殇也昭孟之侧论语/疏字反孟氏族公叔务人即 公子公为)冉求用
 矛于齐师故能入其军孔子曰义也为郊战故 鲁侯
 
会吴子伐齐(吴中军从吴子胥门巢将上军王子姑/曹将下军辰如将右军齐国书将中军)
 (高无丕将上军/宗楼 (第 7a 页)
 (旁罗商船揭所贡暴其上篙工柁/师倚势贪横凌虐州县道路以目)
方士魏汉津死赐号嘉成候
 汉津年九十于京师赐号嘉成候诏于铸鼎之地作
 宝成宫置殿以祀黄帝夏禹周成王 周公旦
召公奭
 置堂以祀唐李良及汉津
(丙/戌)五年春正月彗出西方长竟天以吴居厚为门下侍 (第 14b 页)
 王亦治焉(地理/通释)
郮 郮故国黄帝后封在岐山之阳所谓周原膴膴者
 (玉/篇)周文作邑于丰乃分岐邦地为 周公旦
采地东谓
 之周(诗注/疏)
召 召畿内采地奭始食于召故曰召公(史记/索隐)文王分 (第 26a 页)
 有毕原(左传/杜注)三秦记曰长安城北有平原广数百里
 民井汲巢居井深五十丈(水经/注)毕陌在长安西北四
 十里(颜师/古注)文王 武王周公
皆葬毕陌南北(三辅/故事)毕原
 在咸阳县西北十五里(括地/志)初王季都之后毕公高 …… (第 23b 页)
 陌(元和/志)关中记云高陵北有毕原秦谓之池阳原汉
 名长平阪又名石安原(寰宇/记)咸阳原在渭水北九嵏
 山南(雍大/记)西起武功东尽高陵其上文武成康 周公
 
太公及秦汉君臣陵墓多在焉亦曰咸阳原又谓之
 咸阳北阪又有洪渎原在县北二里毕原之趾东西
 一冈阔七里 (第 24a 页)
  王庙在县北七里(马/志)宋太祖朝尝诏脩先代帝王
  祠庙令太常礼院重定配享功臣周文武以师鬻
  熊配武王以召公配成王以 周公旦
唐叔虞配康
  王以太公毕公配(挥麈/前录)昭帝庙与龙渊庙相近(贾/志)
  鄂国公庙在县东南旧城 …… (第 52a 页)
 三皇庙 在城内十字街明时建

本朝康熙十二年修(县/册)
 三公庙 在府东郭内祀 周公
太公召公附祀孔明
  横渠春秋致祭明万历十五年关西道苗浡然有
  碑记(府/志)
 太白山神庙 在府 (第 130a 页)
 为文王(史记周/本纪)

周公师保万民民怀其德(尚书/君陈)惟公德明光于上下勤
 施于四方旁作穆穆迓衡(洛/诰) 周公旦
者武王弟也自
 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仁异于群子及武王即位旦
 常辅翼武王用事居多武王九年东伐至盟津周公 (第 6b 页)
 辅行十一年伐纣至牧野 周公
佐武王作牧誓破殷 (第 6b 页)
 杀纣 周公
把大钺召公把小钺衅社告纣之罪于天
 及殷民封纣子武庚禄父使管叔傅之以续殷祀武
 王有疾不豫群臣惧 (第 7a 页)
周公
乃自以为贽设三坛周公
 载璧秉圭告于太王王季文王卜曰吉 (第 7a 页)
周公
入贺藏
 其册金縢匮中诫守者勿敢言明日武王有瘳其后
 武王崩成王少 (第 7a 页)
周公
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乃践祚
 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公
 将不利于成王 (第 7a 页)
周公
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就封 (第 7a 页)
 于鲁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 周公
乃奉命兴师
 东伐作大诰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收殷馀民以
 封康叔于卫封微子于宋以奉殷祀宁淮夷东土二 (第 7b 页)
 年毕定诸侯咸服宗周成王七年 周公
往营雒邑卜
 居焉曰吉遂国之成王长能听 (第 7b 页)
周公
乃还政成王
 北面就臣位匑匑如畏然初成王少时 (第 7b 页)
周公
自揃
 其蚤沉之河以祝于神亦藏其册于府成王病有瘳
 及成王用事人或 (第 7b 页)
周公
周公奔楚成王发府见周 (第 7b 页)
 北面就臣位匑匑如畏然初成王少时病周公自揃
 其蚤沉之河以祝于神亦藏其册于府成王病有瘳
 及成王用事人或谮周公 周公
奔楚成王发府 (第 7b 页)


 公
祷书乃泣反 (第 7b 页)
周公
(第 8a 页)
周公
归恐成王壮治有所淫佚
 乃作多士毋逸以诫成王成王在丰天下已安周之
 官政未次序于是 (第 8a 页)
周公
作周官官别其宜作立政以
 便百姓百姓说 (第 8a 页)
周公
病卒葬于毕(史记鲁/世家)
秦祖字子南郑玄曰秦人(史记仲尼弟子传府按/明一统志谓西安 人)秦有
  (第 8a 页)
  咸阳县
周文王陵 文武成康陵俱陜西西安府祭(会/典)在县北
  一十五里毕原上陵生蓍草衍易者恒取诸此(县/志)
  马融曰毕文王墓地名也骃按皇览曰文王 武王
  周公
冢皆在长安镐聚东杜中(史记周/本纪注)狄山文王
  葬其所(山海/经)文王葬毕毕西于丰三十里(竹书 …… (第 32a 页)
  葬地者因毕名两出而亦两传也此其误之所起
  也若以人情言之文都丰武都镐丰镐于杜相属
  则皇览谓文武葬于渭南者其理顺也文王既葬
  渭南则 周公
葬毕必祔文墓矣刘向传臣瓒引汲 …… (第 33a 页)
  矣又唐令狐亘疏曰周武葬于毕陌无邱垄之处
  则武王所葬确在毕陌又可据矣通元和一志皆
  李吉甫为之而 周公
之墓亦遂两出一云在万年
  县西南二十八里一云在咸阳县北十三里则是
  自相殊异可以见其不的矣予故知 …… (第 33b 页)
  (郢原则康陵之不在麟明矣旧志云秦康公居雍/高寝高寝凤翔地生而居之殁而葬之康王之为)
  (康公无/疑也)
 恭王陵 在文王陵南(县/志)
  周公旦
墓 在文王陵东(县/志 (第 34b 页)
周公
在丰病将殁曰必
  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离王既卒成王亦让 (第 34b 页)


  公
于毕从文王以明予小子不敢臣 (第 34b 页)
周公
(史记/鲁世)
  (家/)正义曰括地志云 (第 35a 页)
周公
墓在雍州咸阳北十三
  里毕原上(世家/注)在文王陵东今立庙于墓前(贾/志)
 太公望墓 在文王陵 …… (第 35a 页)
  冢(水经注○按/弱夫冢无考)○北魏司空周惠达墓周惠达碑
  咸阳令王公家瑞所得碑稍完𨽻书碑首大魏故
  司空匡穆 周公
之碑铭篆书十二字宛然如新(石/墨)
  (镌/华)○北周楚国公慕容宁墓宁昌黎徒何人封楚
  国公授岐 …… (第 46a 页)
  勤俭不作无益舜葬苍梧弗变其肆禹葬会稽不
  改其列周武葬毕陌无邱垄处汉文葬霸陵不起
  山坟禹非不忠启非不顺 周公
非不悌景帝非不
  孝其奉君亲皆以俭觳为无穷计宋文公厚葬春
  秋书华元为不臣桓魋为石椁夫子以为不如 …… (第 87b 页)
  (唐书宪/宗本纪)庄宪皇后王氏生宪宗元和十年崩葬丰
  陵(后妃/列传)丰陵在京兆府富平县界(文献/通考)在金瓮山
  通关乡修善义 周公
孙三村封内四十里下宫去
  陵五里(宋敏求/长安志)
 文宗章陵 在富平县天乳山(贾/志)开成五年八 (第 88b 页)
 四十五篇矣(艺文志注逸按此七/十一篇即 周书也)

周南十一篇召南十四篇
 文王徙都于丰而分岐周故地以为 周公旦
召公奭
 之采邑且使 (第 2b 页)
周公
为政于国中而召公宣布于诸侯
 江沱汝汉之间莫不从化至于武王发又迁于镐遂
 克商而有天下武王崩成王诵立 (第 2b 页)
周公
相之制礼作
 乐乃采文王之世民俗之诗被之筦弦以为房中之
 乐而又推之以及于乡党邦国所以著明先王风俗 …… (第 2b 页)
 至元孙德公又徙于雍(诗经/朱注)
豳风七篇
 公刘修复后稷之业相土地之宜而立国于豳之谷
 焉传至武王遂有天下武王崩成王立年幼不能莅
 阼 周公旦
以冢宰摄政乃述后稷公刘之化作诗一
 篇以戒成王谓之豳风而后人又取 (第 3b 页)
周公
所作及凡
  (第 3b 页)
周公
而作之诗以附焉(诗经/朱注)
小雅七十八篇大雅三十一篇 (第 3b 页)
之遂成大业非谓革命易姓为作周也泰誓纪年盖
王周公
追考前文陈王业之盛自虞芮始故断为受命
之岁仲尼宪章文武故因而叙之曰十有一年武王伐
殷非所谓自称王而为 (第 61a 页)
宣德音以不瑕皭然不滓丰功盛烈与日月而齐光兮
烜赫晃耀乎垂千百祀 鲁侯
受命祭以天子血食万世
流泽千纪荣华至今歌颂不已汉唐而降土木其峙想
望风采恍惚梦寐载在祀典庙貌簠簋曰岐 (第 28b 页)

道斯应海内黎庶舍涂炭而登春台寰中歌谣释丰蔀
而见白日及乎敦治本澄化源封五帝之后嗣削五虐
之弊政命 周公旦
营成周而卜洛命太公望授赐履而
封齐分治西陜委召伯之共功保釐东郊有毕公之继
德宇内由是安泰民风所以和畅 (第 36a 页)
周公旦
次则管叔鲜次则蔡叔度次则曹叔振铎次
则霍叔武次则成叔处次则康叔封次则聃季载太姒
教诲十子自少及长未尝 (第 4b 页)
见邪辟之事䘚成武王周公
之德(○管叔 周公
之兄也此误大纪云昌为世子娶于/有莘氏曰太姒太姒不妒忌而西伯有内行此德)
(政之所以流布而风/化之所以 …… (第 4b 页)
(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然则关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
(系之 周公
南言化自北而南也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周南召南正始之道)
(王化之基是以关雎 …… (第 6a 页)
虞者乐官备也其诗有一发五豝/ 豵于嗟驺虞之言乐得贤者众多叹思至仁之人以)
(充其官○朱子曰至成王时 周公
制礼作乐乃采文王/之世风化所及民俗之诗以为房中之乐推之以及于)
(乡党邦国所以著明先王风俗之盛使天下 …… (第 11b 页)
伯圣者)
(食其子羹/尚不知也) 其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按)
(易正义伏羲制卦文王卦辞 周公
爻辞孔子十翼非文/王始益为六十四也史说误 琴操文王在羑里时演) …… (第 22a 页)
汉为章于天周王寿考遐不
作人追琢其章金玉其相勉勉我王纲纪四方(诗序棫/朴文王)
(能官人也之诗说棫朴 周公/
咏歌文王 德以训嗣王) 瞻彼旱麓榛楛济济岂
弟君子干禄岂弟瑟彼玉瓒黄流在中岂弟君子福禄
攸降鸢飞戾 …… (第 44a 页)
(诗序/文王)
(文王受命作周也宜吕氏春秋周文王处岐诸侯去殷/三淫而翼文王散 生曰殷可伐也文王弗许 周公旦)
(
乃作诗曰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以/绳文王之德 文王之德盖周有天下之后追述文德)
(以见天 (第 51b 页)
命所由集王业所由隆谱谓文王时诗则非矣/朱子曰 周公
追述文王之德以戒成王 礼稽命徵文)
(王见礼坏乐崩道派无主故设礼经三百威仪/三千○注云盖文王本有此 (第 51b 页)
周公
述而成之) (第 51b 页)
之期而纣为禽则武王固知其无与为敌也因其所用
何敌之有矣 胜书说 周公旦
曰廷小人众徐言则不
闻疾言则人知之徐言乎疾言乎 (第 29a 页)
周公旦
曰徐言胜书
曰有事于此而精言之而不明勿言之而不成精言乎
勿言 (第 29a 页)
周公旦
曰勿言故胜书能以不言说而 (第 29a 页)
周公旦
能以不言听不言之谋不闻之事殷虽恶周不能疵矣
口吻不言以精相告纣虽多心弗能知矣目视于无形
耳听于无声商 …… (第 29a 页)
众人之心以图不道则不战而知胜矣以贤伐不
肖则不卜而知吉矣彼害之我利之虽非吾民可得而
使也武王曰善乃召 周公
而问焉曰天下之图事者皆
以殷为天子以周为诸侯以诸侯攻天子胜之有道乎 …… (第 31b 页)

周公
对曰殷信天子周信诸侯则无胜之道矣何可攻
乎武王忿然曰汝言有说乎 (第 32a 页)
周公
对曰臣闻之攻礼者
为贼攻义者为残失其民则为匹夫王攻其失民者也
何攻天子乎武王曰善乃起众举师
史记武王 …… (第 32a 页)
(王之乘雷震而死 周公
曰天不祐周矣太公曰君秉德/而受之不可如何也○今本无 古今注曲盖太公所)
(作也武王伐纣大风折盖太 …… (第 32b 页)
武王之诛纣也行之日以兵忌东面而迎太岁至
汜而汜至怀而怀至共头而山隧霍叔惧曰出三日而
五灾至无乃不可乎 周公
曰刳比干而囚箕子飞廉恶
来知政夫又恶有不可焉遂选马而进朝食于戚暮宿
于百泉厌旦于牧之野鼓之而纣䘚易乡 …… (第 33b 页)
以玄钺县其头小白之旗武王已乃出复军其
明日除道脩社及商纣宫及期百夫荷罕旗以先驱武
王弟叔振铎奉陈常车 周公旦
把大钺毕公把小钺以
夹武王散宜生太颠闳夭皆执剑以卫武王既入立于 …… (第 41a 页)
又射之三发乃右击
之以轻吕斩之以玄钺悬诸小白乃出场于厥军及期
百夫荷素质之旗于王前叔振奏拜假又陈常车 周公
把大钺召公把小钺以夹王泰颠闳夭皆执轻吕以奏 …… (第 42a 页)
傅礼召公奭赞采师尚父牵牲尹逸筴曰殷末孙
受德迷先成汤之明侮灭神祗不祀昏暴商邑百姓其
彰显闻于昊天上帝 周公
再拜稽首乃出(○儒者多不/信武王斩纣)
(之事然见于诸家之/说尤多备录于后)
帝王世纪商容及殷民观周 …… (第 42b 页)
其为人虎据而鹰趾当敌将众威怒自倍见利即前不
顾其后故君子临众果于进退见 周公
至民曰是吾新
君也容曰非也视其为人忻忻休休志在除贼是非天
子则周之相国也故圣人临众不恶而严是以知之见 …… (第 43a 页)
也)
吕氏春秋武王入殷闻殷有长者武王往见之而问殷
之所以亡殷长者对曰王欲知之则请以日中为期武
王与 周公旦
明日早要期则弗得也武王怪之 (第 44b 页)
周公

吾已知之矣此君子也取不能其主有以其恶告王不
忍为也若夫期而不当言而不信此殷之所以亡也已
以此告王 …… (第 44b 页)
敌使靡有馀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
(如王曰不可邵公出 周公
入王曰为之奈何 (第 46b 页)
周公
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唯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
(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 …… (第 46b 页)
桥之粟散鹿台之财金钱以与士民
吕氏春秋武王乃恐惧太息流涕命 周公旦
进殷之遗
老而问殷之亡故又问众之所说民之所欲殷之遗老
对曰欲复盘庚之政武王于是复盘庚之政发巨桥之
粟 …… (第 47a 页)
十凡服国六百五十有二(○此记灭殷分俘/诸国并狩禽也残)
(缺错简多所未详为/数之多疑皆失实)
韩非子 周公旦
已胜殷将攻商盖辛公甲曰大难攻小
易服不如服众小以劫大乃攻九夷而商盖服矣(○未/详其) …… (第 49b 页)
其田也一目视则不明一耳
听则不聪一足步则不行选贤自代上下各得其所
周书维武王胜殷抚国绥民乃观于殷政告 周公旦

呜呼殷政总总若风草有所积有所虚和此如何 (第 51b 页)
周公
曰闻之文考来远宾廉近者道别其阴阳之利相土地
之宜水土之便营邑制命之曰大聚先诱之以四郊王
亲在之宾大夫 …… (第 51b 页)
曰吾闻西方有偏伯焉似将有道者今
吾奚为处乎此哉二子西行如周至于岐阳则文王已
殁矣武王即位观周德则王使 叔旦
就胶鬲于次四内
而与之盟曰加富三等就官一列为三书同辞血之以 …… (第 60b 页)
吕氏春秋武王即位以六师伐殷六师未至以锐兵克
之于牧野归乃荐俘馘于京太室乃命 周公
作为大武
(荀子反而定三革偃五兵合天下/立声乐于是武乐起而韶濩废矣)
淮南子周人之礼其社用栗祀灶葬树 …… (第 62b 页)
成而南国是疆五成而分 周公
左召公右六成复缀以
崇天子夹振之而驷伐盛威于中国也分夹而进事蚤
济也久立于缀以待诸侯之至也且女独未闻 (第 63b 页)
  周建诸侯
史记封诸侯班赐宗彝作分殷之器物武王追思先圣
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
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
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 周公旦
于曲
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馀 …… (第 1a 页)
形势弱也(荀子兼/制天下)
(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焉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孰谓 周公
俭哉)武王
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文王正妃也其长子曰伯邑
考次曰武王发次曰管叔鲜次 (第 2a 页)
周公旦
次曰蔡叔度
次曰曹叔振铎次曰成叔武次曰霍叔处次曰康叔封
次曰冉季载冉季载最少同母昆弟十人唯发旦贤左 …… (第 2a 页)
平天下封功臣昆弟于是封叔鲜于管封叔度于蔡二
人相纣子武庚禄父治殷遗民封 叔旦
于鲁而相周为 (第 2b 页)
周公
封叔振铎于曹封叔武于成封叔处于霍康叔封
冉季载皆少未得封武王既崩成王少 (第 2b 页)
周公旦
专王室
管叔蔡叔疑 (第 2b 页)
周公
之为不利于成王乃挟武庚以作乱 (第 2b 页)
周公旦
承成王命伐诛武庚杀管叔而放蔡叔迁之与
车十乘徒七十人从而分殷馀民为二其一封微子启
于宋以续殷祀其一封 …… (第 2b 页)
载于冉冉季康叔皆有驯行于是 周公
举康叔为周司
寇冉季为周司空以佐成王治皆有令名于天下馀五
叔皆就国无为天子吏者 伯邑考其后不知所封武 (第 3a 页)
王发其后为周有本纪言管叔鲜作乱诛死无后 周公
其后为鲁有世家言蔡叔度其后为蔡有世家言曹
叔振铎其后为曹有世家言成叔武其后世无所见霍
叔处其后晋献公 …… (第 3a 页)
以备三恪封夏后氏之后东娄公于)
(杞封纣子武庚于殷皆为上公是为二王之后得神农/之后封之于焦封尚父于齐 周公
于鲁召公于燕庶叔)
(高于毕皆留相周封叔鲜于管叔度于蔡叔处于霍以/监殷是为三监以殷馀民封康叔于朝歌国 …… (第 4a 页)
侯耕作而
食之掘井而饮之吾无求于人也无上之名无君之禄
不事仕而事力太公望至于营丘使吏执杀之以为首
周公旦
从鲁闻之发急传而问之曰夫二子贤者也 …… (第 5a 页)
请焉三却马于门而狂矞不报见也太公望诛之当是
时也 周公旦
在鲁驰往止之比至已诛之矣 (第 6b 页)
周公旦

狂矞天下贤者也夫子何为诛之太公望曰狂矞也议
不臣天子不友诸侯吾恐其乱法易教也故以为首诛
今有马于 …… (第 6b 页)
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
伯实得征之齐由此得征伐为大国都营丘(已上太/公封齐)
史记 周公旦
者周武王弟也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 …… (第 7a 页)
仁异于群子及武王即位旦常辅翼武王用事居多武
王九年东伐至盟津周公辅行十一年伐纣至牧野
佐武王作牧誓破殷入商宫已杀纣 (第 7b 页)
周公
把大钺召
公把小钺以夹武王衅社告纣之罪于天及殷民释箕
子之囚封纣子武庚禄父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
(第 7b 页)
封功臣同姓戚者封 周公旦
于少昊之虚曲阜是为
鲁公 (第 7b 页)
周公
不就封留佐武王(○语详/摄政篇) 于是䘚相成王
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 (第 7b 页)
鲁周公
戒伯禽曰我文王之 …… (第 7b 页)
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
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说苑昔成王封 周公
(第 8a 页)
周公
辞不/受乃封 (第 8a 页)
周公
子伯禽于鲁将辞)
(去 (第 8a 页)
周公
戒之曰去矣子其无以鲁国骄士矣我文王之/子也武王之弟也今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
(亦不轻矣然尝一 …… (第 8a 页)
者天道然也易曰谦亨君)
(子有终吉诗曰汤降不迟圣敬日跻/其戒之哉子其无以鲁国骄士矣)
荀子伯禽将归于 鲁周公
谓伯禽之傅曰汝将行盍志
而子美德乎对曰其为人宽好自用以慎此三者其美
德也已 (第 8b 页)
周公
曰鸣呼以人恶为美德乎君子好以道德
故其民归道彼其宽也出无辨矣汝又美之故其好自
用也是所以窭小也君子力 …… (第 8b 页)
而为贱舍富而为贫
舍佚而为劳颜色黎黑而不失其所是以天下之纪不
息文章不废也(吕氏春秋伯禽将行请所以治 鲁周公/
曰利而弗利也 尚书大传伯禽与康)
(叔见 (第 9b 页)
周公
三见而三笞康叔有骇色谓伯禽曰有商子/者贤人也与子见之乃见商子而问焉商子曰南山之)
(阳有木焉名曰桥二 …… (第 9b 页)
(曰梓二三子复往观焉见梓实晋晋然而循反以告商/子商子曰梓者子道也二三子明日见 周公
入门而趋)
(登堂而跪拂其首劳而/食之曰尔安见君子乎)
说苑成王封伯禽为鲁公召而告之曰尔知为人上之 …… (第 10a 页)
史记鲁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鲁三年而后报政 周公
(第 10b 页)

曰何迟也伯禽曰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
故迟太公亦封于齐五月而报政 (第 10b 页)
周公
(第 10b 页)
周公
曰何疾也
曰吾简其君臣礼从其俗为也及后闻伯禽报政迟乃
叹曰呜呼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夫政不简不易民不
(第 10b 页)
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吕氏春秋吕太公望封于齐 周公旦
封于鲁二君者甚相)
(善也相谓曰何以治国太公望曰尊贤上功 (第 10b 页)
周公旦
曰/亲亲上恩太公望曰鲁自此削矣 (第 10b 页)
周公旦
曰鲁虽削有)
(齐者亦必非吕氏也其后齐日以大至于霸二十四世/而田成子有齐国鲁日以削至于觐存三十四世而 …… (第 10b 页)
(说苑伯禽与太公俱受封而各之国三年太公来朝 周/公
问曰何治之疾也对曰尊贤先疏后亲先义后仁也)
(此霸者之迹也 (第 11a 页)
周公
曰太公之泽及五世五年伯禽来/朝 (第 11a 页)
周公
问曰何治之难对曰亲亲先内后外先仁后义)
(也此王者之迹也 (第 11a 页)
周公
曰鲁之泽及十世故鲁有王迹/者仁厚也齐有霸迹者武政也齐之所以不如鲁也太)
(公之贤不如伯禽/也已上 (第 11a 页)
周公
封鲁)
史记召公奭与周同姓姓姬氏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
于北燕其在成王时召公为三公自陜以西召公主之
自陜 …… (第 11a 页)
(之文复从仁山/金氏之说也)
史记卫康叔名封周武王同母少弟也其次尚有冉季
冉季最少 周公旦
以成王命兴师伐殷杀武庚禄父管
叔放蔡叔以武庚殷馀民封康叔为卫君居河淇閒故
商墟 (第 17b 页)
周公旦
惧康叔齿少乃申告康叔曰必求殷之贤
人君子长者问其先殷所以兴所以亡而务爱民告以
纣所以亡者以淫于酒酒之 …… (第 17b 页)
命之(○前编谓成王灭三监之后以殷馀民益封康叔/也若以康诰等篇在成王时则不可 鬻子昔者) (鲁周公
命康叔往守于殷戒之曰与杀不辜宁失有皋/无有无罪而见诛无有有功而不赏戒之封诛赏之慎)
(焉/) 康叔之 …… (第 18a 页)
武王崩成王少 周公
既承成王命诛武庚杀管叔放蔡
叔乃命微子开代殷后奉其先祀作微子之命以申之
国于宋微子故能仁贤乃代武庚故 …… (第 24b 页)
好仇○史)
(云箕子也事同人异必/有一误已上微子封宋)
史记蔡叔度既迁而死其子曰胡胡乃改行率德驯善 周公
闻之而举胡以为鲁卿士鲁国治于是 (第 25b 页)
周公
言于
成王复封胡于蔡以奉蔡叔之祀是为蔡仲(○书称以/为卿士盖)
(仕周非仕鲁/也史说疑误)
书蔡仲克 …… (第 25b 页)
叔虞母
会时梦天谓武王曰余命女生子名虞余与之唐及生
子文在其手曰虞故遂因命之曰虞武王崩成王立唐
有乱 周公
诛灭唐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圭以与叔
虞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请择日立叔虞成王曰吾与之
戏耳史佚曰天子无戏言 …… (第 26b 页)
虞姓姬氏字子于(吕氏春秋成王与唐叔虞燕居援梧/叶以为圭而授唐叔虞曰余以此封)
(女叔虞喜以告 周公
(第 27a 页)
周公
以请曰天子其封虞邪成王/曰余一人与虞戏也 (第 27a 页)
周公
对曰臣闻之天子无戏言天)
(子言则史书之工诵之士称之于是遂封叔虞于晋周/公旦可谓善说矣一称而令成王益 (第 27a 页)
重言明爱弟之义)
(有辅王室之固○说苑亦云 周公
按左传命以唐诰又/武王之子复有邗应韩三国也已上唐叔封唐后改号)
(晋/)
史记季连生附沮附沮生穴熊其 (第 27a 页)
 懿公九年懿公兄括之子伯御与鲁人攻弑懿公而
立伯御为君(汉书懿公即位九/年兄子伯御立) 伯御即位十一年周
宣王伐鲁杀其君伯御乃立称于夷宫是为孝公(汉书/伯御)
(即位十一年叔父孝公称立而列女传孝公称之保母/臧氏之寡也伯御攻杀懿公 自立求公子称于宫将)
(杀之保乃衣其子以称之衣卧于称之处伯御杀之保/遂抱称以出十一年鲁大夫皆知称之在保于是请周)

(天子杀伯御立称是为孝公○孝公之子/彄是始为臧氏此辄云臧氏之寡误也)
国语宣王欲得国子之能导训诸侯者樊穆仲曰 鲁侯
孝王曰何以知之对曰肃恭明神而敬事耇老赋事行
刑必问于遗训而咨于故实不干所问不犯所咨王曰
然则能训治其 (第 3a 页)
得管仲又不难管
仲不死其君而归桓公鲍叔轻官让能而任之桓公得
管仲又不难明矣已得管仲之后奚遽易哉管仲非
公旦周公旦
假为天子七年成王壮授之以政非为天
下计也为其职也夫不难夺子而行天下者必不背死
君而事其雠背死君而事其 …… (第 18b 页)
子纠之臣也谋杀桓公而不能其君死而臣桓公管仲
之取舍非 周公旦
未可知也若使管仲大贤也且为汤
武汤武桀纣之臣也桀纣作乱汤武夺之今桓公以易
居其上是以桀纣之行居汤武之 …… (第 19a 页)
仲不肖人也且为田常田常简公之臣也而弑其君今
桓公以易居其上是以简公之易居田常之上也桓公
又危矣管仲非 周公旦
亦以明矣然为汤武与田常未
可知也为汤武有桀纣之危为田常有简公之乱也已 …… (第 19a 页)
不可以不进 周公
之庙乎桓公乃分山戎之宝献之 (第 66a 页)

之庙明年起兵伐莒鲁下令丁男悉发五尺童子皆
至孔子曰圣人转祸为福报怨以德此之谓也(○明年/伐莒经)
( …… (第 66a 页)
中顾而执涛涂执者曷为或称侯或称人称侯而执者
伯讨也称人而执者非伯讨也此执有罪何以不得为
伯讨古者 周公
东征则西国怨西征则东国怨桓公假
涂于陈而伐楚则陈人不欲其反由已者师不正故也
不修其师而执涛涂古人之讨 …… (第 72b 页)
公/羊)
(传曷为殊会王世子世子贵也世子犹世世子也/诸侯何以不序一事而再见者前目而后凡也)
左传王使 周公
召郑伯曰吾抚女以从楚辅之以晋可
以少安郑伯喜于王命而惧其不朝于齐也故逃归不
盟孔叔止之曰国君不可以轻 …… (第 74a 页)
德而勤远略故北伐山戎南伐楚西为此
会也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其在乱乎君务靖乱无勤
于行晋侯乃还
公羊传宰 周公
者何天子之为政者也桓之盟不日此
何以日危之也何危尔贯泽之会桓公有忧中国之心
不召而至者江人黄人也葵丘 …… (第 77b 页)
国语葵丘之会献公将如会遇宰 周公
曰君可无会也
夫齐侯好示务施与力而不务德故轻致诸侯而重遣
之使至者劝而畔者慕怀之以典言薄其要结而厚德 (第 81a 页)
进公曰昔者太王贤王季贤文王贤武王贤武王伐殷
克之七年而崩 周公旦
辅成王而治天下仅能制于四
海之内矣今寡人之子不若寡人寡人不若二三子以
此观之则吾不王必矣
吕氏春秋管 (第 2a 页)
法取之盗有所在矣王
曰取而臣以往盗有宠未可得也遂赦之 楚子成章
华之台愿与诸侯落之大宰薳启彊曰臣能得 鲁侯

启彊来召公辞曰昔先君成公命我先大夫婴齐曰吾
不忘先君之好将使衡父照临楚国镇抚其社稷以辑
宁尔民婴 …… (第 18a 页)
君君若不来使臣请问行期寡君将承质币而见于蜀
以请先君之贶公将往梦襄公祖梓慎曰君不果行襄
公之适楚也梦 周公
祖而行今襄公实祖君其不行子
服惠伯曰行先君未尝适楚故 (第 18b 页)
周公
祖以道之襄公适
楚矣而祖以道君不行何之三月公如楚郑伯劳于师 …… (第 18b 页)
乃成愿得诸侯与始升焉诸侯皆距无有至者而后使
大宰启彊请于 鲁侯
惧之以蜀之役而仅得以来使富
都那竖赞焉而使长鬣之士相焉臣不知其美也夫美
也者上下外内小大远迩皆无害焉 …… (第 20a 页)
佐有莒卫以为外主有国高以为内主从善如流
下善齐肃不藏贿不从欲施舍不倦求善不厌是以有
国不亦宜乎我先君 文公
狐季姬之子也有宠于献好
学而不贰生十七年有士五人有先大夫子馀子犯以
为腹心有魏犨贾佗以为股肱有齐宋秦 (第 36b 页)
晋是以大若非侵小将何所取武献以下兼国多矣谁
得治之杞夏馀也而即东夷 鲁周公
之后也而睦于晋
以把封鲁犹可而何有焉鲁之于晋也职贡不乏玩好
时至公卿大夫相继于朝史不绝书府无虚月如是 (第 2a 页)

矣何必瘠鲁以肥把且先君而有知也毋宁夫人而焉
用老臣把 文公
来盟书曰子贱之也 冬孟孝伯如晋
报范叔也 (三十/年)二月癸未晋悼夫人食舆人之城杞
者绛县人或年长矣 (第 2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