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別史類
故事類
編年類
地理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詔令奏議類
史鈔類
傳記類
載記類
政書類
雜史類
正史類
  视民如子休戚相关平时化导有方痌瘝一体则民气
  舒畅而乖戾潜消设偶遇雨旸愆期又复为民请命虔
  诚祈祷自可挽回
天意感召休和如 张堪
之麦秀两岐鲁恭之蝗不入境史册
  所传皆实有其事实有其理非虚语也近见有司官平 (第 14b 页)
  省官民又实能率从鄂尔泰之训导移风易俗和气致

  祥是以数年之中叠见庆云醴泉之瑞此盖
上天恩赐以表著贤臣之善绩也昔 张堪
之麦秀两岐鲁恭
  之蝗不入境彼郡邑守令有循良之化尚足感召嘉祥
  况节制三省化民成俗者乎又如范仲淹 (第 34a 页)
   涪州
华阳国志巴子时虽都江州先王陵墓多在枳又云涪

陵郡巴之南鄙从枳南入折丹涪水与楚商于地接司
马错昔取商于繇此道也汉时恒有都尉守之蜀延熙
中车骑邓芝以江州都督治阳关于此阳关者巴子所
置三关之一 水经江水东至枳县西延江水从牂柯
郡北流西屈注之又云江水至巴郡涪陵县注更始水
郦注曰水东径阳关巴子梁江之两岸犹有梁处寰宇
记云岑彭破公孙述将侯丹于黄石黄石者横石滩也
谓之石梁 水经注曰江水东至梨乡历鸡鸣峡江之

两岸有枳县治故华阳国志谓枳县治涪陵水会庾仲
雍谓有别江出武陵者也又曰更始水即延江枝分之
始也延水北入涪陵水王莽更名巴亭 张堪
为县会公
孙述来击于时同心义士选习水者筏渡堪于小别江
即此水也其水北至枳县入江 方舆胜览云涪江者
(第 2a 页)
壮侯蜀人怜之为立庙武阳岁时祠焉 张堪
(第 8a 页)
君游
南阳宛人也早孤尽让其父馀财于兄子
年十六受业长安志美行厉诸儒号圣童来歙奇之荐
于世祖召拜郎中使送委输 …… (第 8a 页)
吏民蜀人大悦在郡二年迁渔阳太
守后帝尝召见诸郡计吏问其风土及前后守令贤否
次至蜀郡其计掾樊进曰今渔阳 太守张堪
昔在蜀郡
仁以惠下威能讨奸前公孙述破灭珍宝山积捲握之
物足富十世而堪去职之日乘折辕车布被囊而已帝
(第 8b 页)
 李彊  庄君平 刘向  扬雄  汉光武

 邓禹   张堪  
张湛  桓温  刘平
 钟兴  第五伦 廉范  班固  黄昌
 种皓  马融  李膺  高眹  陈寔 (第 4a 页)

佛若将此画比量看最是人间为第一右五则益州名画录
吕大防观政阁记载太守刺史节度使画像李冰文翁
王尊 张堪
第五伦廉范种皓李膺高眹诸葛亮王浚高 (第 21a 页)
  和气致祥是以数年之中叠见庆云醴泉之瑞此盖

上天恩赐以表著贤臣之善绩也昔 张堪
之麦秀两岐鲁
  恭之蝗不入境彼郡邑守令有循良之化尚足感召
  嘉详况节制三省化民成俗者乎又如范仲淹 (第 33a 页)
   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建武七年南阳太守杜诗政治清平兴利除害百姓便
之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时人方于召
信臣南阳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张堪
为政乐不可支
十五年 (第 3b 页)
骑都尉张堪
领杜茂营击破匈奴于高柳拜堪
(第 3b 页)
太守堪
视事八年匈奴不敢犯塞劝民耕稼以致 (第 3b 页)
 (李膺益州记中星桥旧市桥/也在今成都县西南五里)伪建旗帜鸣鼓挑战而

 潜遣奇兵出汉军后袭破汉汉堕水缘马尾得出时
 汉军馀七日粮阴具船欲遁蜀郡大守 张堪
驰见汉
 说述必败不宜退师汉从之乃示弱挑敌冬十一月
 臧宫军咸门(李贤曰成都北面/有二门西曰咸门)(第 45b 页)
 八月上御文华殿与侍臣论历代户口盛衰上曰户
口之盛衰足以见国家之治忽其盛也本于休养生息
其衰也必有土木兵戈汉武承文景之馀炀帝继隋文
之后开元之盛遂有安史之乱岂非恃富庶不知儆戒
乎汉武末年乃悔轮台炀帝遂以亡国玄宗卒至播迁
皆足为世大戒 车驾巡边发京师英国公张辅阳武

侯薛禄帅师从驻跸虹桥谕诸将曰朕深居九重岂不
自逸但朝夕思念保民故有此行今渡河道路所经皆
水潦之后秋田无获朕甚悯焉其将士有扰民者杀无
赦 九月庚戌朔驻跸蓟州进州官谕之曰此汉渔阳
郡也昔 张堪
为政民有乐不可支之谣尔曹勉之又进
耆老谕曰今岁丰稔无他虞善训厉子孙务礼义廉耻
毋安温饱自弃众叩头退 (第 22a 页)
 壁少府大为宪王苍敬重其后上便宜之策抗均输

 之议章帝卒皆听从君臣之令终如此晖与 张堪

 揖交生死不肯负司徒桓虞叹其义烈朋友之合好
 又如彼及穆之身奏记于梁冀既有违言忠谏于桓
 帝且以 (第 19a 页)
 羌人献赀以义割恩而氐人效命则知为天子吏诚
 心格物亦何物之不格哉以此坊吏而吏犹有以求
 赇顾私败其治迹者
    张堪
张堪字君游南阳宛人早孤让父馀财于兄子凡数百 (第 14a 页)
 羌人献赀以义割恩而氐人效命则知为天子吏诚
 心格物亦何物之不格哉以此坊吏而吏犹有以求
 赇顾私败其治迹者
   张堪 张堪
(第 14a 页)
君游
南阳宛人早孤让父馀财于兄子凡数百 …… (第 14a 页)
岐张君为政乐不可支视事八
年匈奴不敢犯塞帝尝召见诸郡计吏问其风土及前
后守令能否蜀郡计掾樊显进曰渔阳 太守张堪
昔在
蜀汉仁以惠下威能讨奸前公孙述破时珍宝山积捲
握之物足富十世而堪去职之日乘折辕车布被囊而 (第 15a 页)
洪性菊泉稿(字复之/鄞人) 张堪
东皋集(字汝诚/鄞人)
王景才西锦集(奉化/人)
(缺/)
李应吉忍斋集(字维桢/馀姚人)
又集韵 (第 34b 页)
  宗敞
宗敞姑臧人仕秦姚兴凉州别驾敞父燮吕光时自湟
河太守入为尚书郎见傉檀于广武乃执其手曰君神
爽宏拔逸气凌云命世之杰也必当剋清世难恨吾年
老不及见耳以敞兄弟托君可乎傉檀曰若如公言不

敢忘德及即伪位凉州刺史王尚使敞来聘傉檀谓之
曰孤以不才谬为尊先君所见称每自恐有累大人水
镜之明既沗家业窃有怀君子诗云中心藏之何日忘
之不图今日复见卿也(复一/作得)敞曰大王仁侔魏祖念存
先人虽朱晖眄 张堪
之孤叔向抚汝齐之子无以加也
酒酣语及平生傉檀曰卿鲁子敬之俦恨不与卿共成
大业耳后姚兴署傉檀为车骑大将 (第 4b 页)
 潞水也
南过渔阳狐奴县北西南与湿馀水合为潞河(案潞近/刻讹作)

(沽/)
 沽水西南流径狐奴山西又南径狐奴县故城西渔 阳 太守张堪
于县开稻田教民种殖百姓得以殷富
 童谣歌曰桑无附枝麦秀两岐张君为政乐不可支
 视事八年匈奴不敢犯塞沽 (第 6a 页)
 陵水出县东故巴郡之南鄙(案巴近刻/讹作邑)王莽更名巴
 亭魏武分邑立为涪陵郡(案邑立近刻/讹作巴丘) 张堪
为县会
 公孙述击堪同心义士选习水者筏渡堪于小别江 (第 11b 页)
 封刘禅为公国俗谓之西潞水也
南过渔阳狐奴县北西南与湿馀水合为沽河
 沽水西南流径狐奴山西又南径狐奴县故城西渔
 阳 太守张堪
于县开稻田教民植种百姓得以殷富
 童谣歌曰桑无附枝麦秀两岐张君为政乐不可支
 视事八年匈奴不敢犯塞沽 (第 6a 页)
 (分巴丘为涪陵郡所未详也○按晋书地理志又云/汉献帝建安六年改永宁为巴东以巴郡为巴西又)
 (立涪陵郡则涪陵郡/之立断是汉始矣) 张堪
为县会公孙述击堪同心
 义士选习水者筏渡堪于小别江即此水也(后汉书 (第 18b 页)
张堪
为)
 (谒者使送委输缣帛并领骑车诣大司马吴汉伐公/孙述在道追拜蜀郡太守时汉军馀七日粮阴具船)
 ( (第 18b 页)
水也

  南过渔阳狐奴县北西南与㶟馀水合为潞河

  沽水西南流径狐奴山西又南径狐奴县故城西渔
太守张堪
于县开稻田教民植种百姓得以殷富
童谣歌曰桑无附枝麦秀两歧张君为政乐不可支
视事八年匈奴不敢犯塞沽水又 (第 6b 页)
  更始水即延江枝分之始也延江水北入涪陵水涪
陵水出县东故巴郡之南鄙王莽更名巴亭魏武分
巴丘为涪陵郡(朱氏谋㙔笺曰晋书地理志蜀置涪陵郡今云魏武分所未详也全氏曰
晋志又云涪陵是刘璋置刘璋之末巴郡入于张鲁鲁降曹氏更入魏因置三巴见于魏书则亦或尝立
涪陵郡未可知也特史志不详耳)
张堪
为县会公孙述击堪同心义
士选习水者篾渡堪于小别江即此水也其水北至
枳县入江更始水东入巴东之南浦县其水 (第 14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