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政書類
史評類
別集類
職官類
史鈔類
傳記類
目錄類
紀事本末類
雜史類
正史類
  一里(宋敏求/长安志)
  临潼县
 龙渊庙 在县西北二十里祀汉武帝(贾/志)
 关帝庙 在县治一义勇 武安王
庙在县治西北(县/志) (第 56a 页)
论德
行论富论势力遂至凌竞成风(鄠县/志)
蓝之俗醇而雅蓝之民朴而质蓝之士大夫操行而愿
(王邦才脩 武/安王
庙记)质直淳朴男耕女织三古之风其犹有 (第 11a 页)
 门归附三年春赤眉西走扶风禹乃南至长安大飨
 士卒收十一帝神主遣使奉诣洛阳因循行园陵置
 吏奉守引兵与 延岑
战于蓝田不克就谷云阳赤眉
 复还入长安禹败走高陵乃徵还(后汉书/本传)
冯异字公孙颍川父城人建武二年 (第 19b 页)
赤眉 延岑
暴乱三 …… (第 19b 页)
 代禹讨之异引而西所至皆布威信与赤眉遇于华
 阴战数十合降其将刘始王宣等五千馀人三年春
 拜异为征西大将军时 延岑
据蓝田王歆据下邽芳
 丹据新丰蒋震据霸陵张邯据长安公孙守据长陵
 杨周据谷口吕鲔据陈仓角闳据汧骆盖延 (第 20a 页)
据盩厔
 任良据鄠汝章据槐里各称将军拥兵多者万人少
 者数千人转相攻击异且战且行屯兵上林苑中

 岑
既破赤眉欲据关中引张邯任良攻异异击破之
 斩首千馀级诸营保守附岑者皆来降岑遂自武关
 走南阳时百姓饥 (第 20a 页)
 州兵击铜马高湖赤眉青犊又追尤来大枪五幡于
 元氏弇常将精骑为军锋辄破走之光武即位拜建
 威大将军攻厌新贼大破之建武二年封好畤侯三
 年 延岑
攻南阳弇与战于穰大破之斩首三千级岑 (第 11a 页)
 怍俛首刮席不敢视诸将后至者更始问掳掠得几

 何左右皆宫省久吏各惊相视(刘玄/传) 延岑
据汉中汉中王嘉击降之
 更始即位嘉迁大将军击 (第 101a 页)
延岑
于冠军降之更始既
 都长安以嘉为汉中王扶威大将军持节就国都于
 南郑众数十万(后汉书顺/阳侯嘉传) (第 101a 页)
 安军昆明池大飨士卒率诸将斋戒择吉日修礼谒
 祠高庙收十一帝神主遣使奉诣洛阳因循行园陵
 为置吏奉守焉(邓禹/传)
二月 延岑
自称 (第 7b 页)
武安王
于汉中
 建武二 (第 7b 页)
延岑
复反攻汉中围南郑汉中王嘉兵败
 走岑遂据汉中进兵武都为更始柱功侯李宝所破 (第 7b 页)
 走天水公孙述遣将侯丹取南郑嘉收散卒得数万
 人以宝为相从武都南击侯丹不利还军河池下辨
 复与 延岑
连战岑引北入散关(散关故城在今/陈仓县南十里)至陈
 仓嘉追击破之(通/鉴)
秋九月赤眉发诸陵复入长 …… (第 8a 页)
 击之于郁夷(郁夷县名/属右扶风)反为所败禹乃出之云阳九

 月赤眉复入长安止桂宫(长安记曰桂宫/在未央宫北)时汉中贼
  延岑
出散关屯杜陵逢安将十馀万人击之邓禹以
 逢安精兵在外唯盆子与羸弱居城中乃自往攻之
 会谢禄救之夜战槁 …… (第 8b 页)
 (眉发掘园陵在二年正月盆子传谓安定既还乃发/诸陵邓禹遣击不克走云阳赤眉复入长安事在九)
 (月与本纪互异而司/马通鉴因焉今从之) 延岑
大破赤眉于杜陵 (第 8b 页)
延岑
及更始将军李宝合兵数万与逢安战于杜陵 …… (第 8b 页)
 乐元杀登以其众五万馀人降(后汉书光武帝纪/按上郡今绥德州)
遣偏将军冯异入关代邓禹伐赤眉十二月冯异破赤
眉于华阴
 时赤眉 延岑
暴乱三辅郡县大姓各拥兵众大司徒 (第 9b 页)
 邓禹不能定乃遣冯异代禹讨之帝送至河南赐以
 乘舆七尺贝剑敕异曰三辅遭王莽更始之乱重以
 赤眉 延岑
之酷今之征伐非必略地屠城要在平定
 安集之耳卿本能御吏士念自修敕无为郡县所苦
 异顿首受命引而西所至 …… (第 10a 页)
 (后汉书/冯异传)

三年春正月以冯异为征西大将军夏四月冯异击败 延岑
于上林关中平
 时赤眉虽降众寇犹盛 (第 10b 页)
延岑
据蓝田王歆据下邽芳
 丹据新丰蒋震据霸陵张邯据长安公孙守据长陵
 阳周据谷口吕鲔据陈仓角闳据汧骆盖延 (第 10b 页)
据盩厔
 任良据鄠汝章据槐里各称将军拥兵多者万馀人
 少者数千人转相攻击异且战且行屯军上林苑中
  延岑
既破赤眉拜置牧守欲据关中引张邯任良共 …… (第 10b 页)
 延等七将军从陇道伐公孙述五月己未至自长安
 (后汉书光/武帝纪)李通为前将军六年夏领破奸将军侯进
 捕虏将军王霸等击汉中贼(谓 延/岑
也)公孙述遣兵赴救
 通等与战于西城破之(李通传汉按注西/城县属 中郡)
五月隗嚣反使其将王元据陇 (第 13a 页)
 寿二年仓卒时横赋敛者偿其直义陵民冢不妨殿
 中者勿发(汉书平/帝本纪)
东汉世祖建武二年十一月敕冯异曰三辅遭王莽更
 始之乱重以赤眉 延岑
之酷元元涂炭无所依诉今 (第 8a 页)
 (朝因之属真定府房子汉之县名属常山郡晋置赵/国治房子县后魏属赵郡北齐省隋复置唐改临城)
 (县属赵州宋金元仍旧/本朝因之改属真定府) 延岑
据汉中汉中王嘉击降之质实(汉中郡名注见/周赧王四年) (第 20a 页)
大司马秀以贾复祭遵为将军
 (汉中王嘉既克 延岑
有众数十万校尉贾复见更始/政乱乃说曰今天下未定而大王安守所保所保得)
 (无不可保乎嘉曰卿言大非吾任 …… (第 20b 页)
 (疑其妻固劝无受徵帝遣宠从弟子后兰卿喻之宠/遂发兵反攻浮于蓟又数遣使要诱耿况况斩其使)
 集览(怏怏心怀忿/恨不平之意)质实(蓟县名注见帝/玄更始二年) 延岑
反据汉中公孙述击取之
  (第 41a 页)
(延岑
复反汉中王嘉败走岑遂据汉中为更始将李/宝所破走天水公孙述遂取南郑嘉击之不利岑引)
 (北入散关嘉追击 …… (第 41a 页)
 (吴汉徇南阳多侵暴将军邓奉谒归新野怨/汉掠其乡里遂反击破汉军与诸贼合从)
九月赤眉发掘诸陵复入长安邓禹战不利走云阳
屯杜陵
 (赤眉引兵欲上陇隗嚣遣将迎击破之赤眉乃复还/发掘诸陵取其宝货凡有玉匣殓者率皆如生贼遂) (第 43b 页)
 (污辱吕后尸邓禹击之反为所败禹乃出之云阳赤/眉复入长安 延岑
屯杜陵赤眉将逢安击之岑大破)
 (安军死者/十馀万人)质实(一统志云陇山名注见建武七年陇/坻云阳县名 …… (第 44a 页)
 (邓禹自冯愔叛后威名稍损又乏粮食战数不利归/附者曰益离散帝乃遣偏将军冯异代禹送至河南)

 (敇异曰三辅遭王莽更始之乱重以赤眉 延岑
之酷/元元涂炭无所依诉将军今奉辞讨诸不轨营堡降)
 (者遣其渠帅诣京师散其小民令就农桑坏其营壁/无使 (第 44b 页)
 (朱祜/位)集览(小长安聚落名衅起吴汉衅争端也去年/吴汉徇南阳邓奉怒汉掠其乡里遂反击)
 (汉悔善悔/过而向善)质实(一统志云朱/祜南阳宛人)
冯异击 延岑
破之岑走南阳关中平
  (第 5b 页)
(延岑
既破赤眉即拜置牧守欲据关中时关中众寇/犹盛各称将军据地拥兵多者万馀人少者数千人)
 (冯异屯军上林苑 (第 5b 页)
延岑
引寇张邯任良共攻异异/击大破之诸营堡附岑者皆来降岑遂自武关走南)
 (阳时百姓饥饿道路断隔委输不至冯 …… (第 5b 页)
 (台县东六十里汉/沛公攻湖陵即此)

睢阳人反城迎刘永盖延引兵围之○五月帝还宫是
月晦日食○六月大将军耿弇击 延岑
走之其将邓仲
况以阴降
 (仲况据阴县而刘歆孙龚为其谋主前侍中扶风苏/竟以书说之仲况与龚降竟终不伐其 …… (第 6b 页)
 (奉奏诣阙帝报以殊礼言称字/用敌国之仪所以慰籍之甚厚)集览(言称字每言语/之间不称其名)
 质实(来歙南阳/新野人)
(戊/子)四年春遣邓禹将兵击 延岑
破之岑奔蜀公孙述以
为大司马○夏四月帝如邺遣吴汉击五校于临平破
之遣耿弇祭遵等讨张丰斩之弇遂进击彭宠 …… (第 8a 页)
 (下以开基今将军攻祝阿以发迹此皆齐之西界功/足相方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

 (有志者事竟成也帝进幸剧弇复追张步步奔平寿/苏茂将万馀人来救之茂让步曰以南阳兵精 延岑)
 (
善战而耿弇走之大王柰何就攻其营既呼茂不能/待邪步曰负负无可言者帝遣使告步茂能相斩降)
 (者封为列侯 …… (第 19a 页)
 (将有王氏自溃之变矣臣之愚计以为宜及天下之/望未绝豪杰尚可招诱急以此时发国内精兵令田)
 (戎据江陵临江南之会倚巫山之固筑垒坚守傅檄/吴楚长沙以南必随风而靡令 延岑
出汉中定三辅) (第 27b 页)
 (天水陇西拱手自服如此海内震摇冀有大利述然/邯言欲悉发兵使 延岑
田戎分出两道与汉中诸将)
 (合兵并埶蜀人及其弟光以为不宜空国千里之外/决成败于一举固争之述乃止 (第 28a 页)
延岑
田戎亦数请兵)
 (立功述终疑不听唯公孙氏得任事述之为政苛细/察于小事如为清水令时而已立其两子为王食 …… (第 28a 页)
 (名注见汉王邦元年巫山注见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巫峡三辅注见武帝太初四年陇西郡名注见秦王)
 (政三年 延岑
汉中人清水汉之县名属天水郡晋属/略阳郡后魏分略阳置清水郡寻废隋属天水郡唐)
 (初置邽州于清水城寻废 …… (第 29a 页)
 (河池及永宁县省入巩昌/至国朝因之属巩昌府)
帝自将征蜀秋七月次长安考證(征当作伐○谨按公/孙述据蜀固未尝臣)

(于光武凡例曰用兵若非其臣/子曰伐曰攻曰击故当曰伐蜀)○岑彭及将军臧宫大
破蜀兵 延岑
走王元以其众降
 (公孙述使其将 (第 49b 页)
延岑
吕鲔王元公孙恢悉兵拒广汉/及资中又遣将侯丹率二万馀人拒黄石岑彭使臧)
 (宫将降卒五万从涪水上平曲拒 (第 49b 页)
延岑
自分兵浮江/下还江州溯都江而上袭击侯丹大破之因晨夜倍)
 (道兼行二千馀里径拔武阳使精骑驰击广都去成 (第 49b 页)
都数十里埶若风雨所至皆奔散初述闻汉兵在平)
 (曲故遣大兵逆之及彭至武阳绕出 延岑
军后蜀地/震骇述大惊以杖击地曰是何神 (第 49b 页)
延岑
盛兵于沅)
 (水臧宫众多食少转输不至降者皆欲散畔郡邑复/更保聚观望成败宫欲引还恐为所及会帝遣谒者) …… (第 49b 页)
 (将兵诣岑彭有马七百匹宫矫制取以自益晨夜进/兵多张旗帜登山鼓噪左步右骑挟船而引呼声动)

 (山谷岑不意汉军卒至登山望之大震恐宫因纵击/大破之斩首溺死者万馀人水为之浊 延岑
奔成都)
 (其众悉降军至阳乡王元举众降帝与公孙述书陈/言祸福示以丹青之信述省书叹息以示所亲太常) …… (第 50a 页)
 (为官无员汉东京罢三公外戚宗室诸侯/多奉朝请奉朝请者奉朝会请召而已)
冬十一月公孙述引兵出战吴汉击杀之 延岑
以成都
降蜀地悉平 (第 54b 页)
 (公孙述困急谓 延岑
曰事当柰何岑曰男儿当死中/求生可坐穷乎财物易聚耳不宜有爱述乃悉散金)
 (帛募敢死士五千馀人以配岑岑 …… (第 55a 页)
 (郡太守张堪闻之驰往见汉说述必败不宜退师之/策汉从之冬十一月臧宫军咸阳门述自将数万人)
 (攻汉使 延岑
扼宫大战岑三合三胜自旦至日中军/士不得食并疲汉因使护军高午唐邯将锐卒数万)
 (击之述兵大乱高午奔陈 (第 55a 页)
刺述洞胸堕马左右舆入/城述以兵属 延岑
其夜死明旦 (第 55a 页)
延岑
以城降吴汉夷)
 (述妻子尽灭公孙氏并族 (第 55a 页)
延岑
遂放兵大掠焚述宫/室帝闻之怒以谴汉又让刘尚曰贼降三日吏民从)
 (服一旦放兵纵火闻之可为酸鼻尚宗室子 (第 55a 页)
  后汉书列传建武五年拜大中大夫张纯监诸将
  营将兵屯田南阳
  后汉李通传建武六年夏领破奸将军侯进及将
  军王霸等十营击 延岑
还屯田顺阳
 晋
  晋书列传武帝泰始五年以羊祜都督荆州军事
  镇襄阳祜怀绥远近甚得江汉之心与吴人 (第 76a 页)
 歆入江关令军中无得掳略所过百姓皆奉牛酒迎
 劳彭至江州以田戎食多难卒拔留冯骏守之自引
 兵乘利直攻垫江公孙述使 延岑
等悉兵拒广汉及
 资中又遣侯丹拒黄石彭击破丹至武阳绕 (第 52b 页)
延岑

 
军后述大惊使客夜刺杀彭帝闻谥曰壮侯蜀人立
 庙武阳岁时祀焉子遵嗣徙封细阳侯
 马成后汉书列传字君迁棘 (第 52b 页)
 腹云摩兜鞬摩兜鞬慎莫言此亦周太史庙金人缄
 口铭背之流也
 阴城在县北左传迁阴于下阴即此汉为阴县属南
 阳郡西魏改曰阴城县今城存
  延岑
城在县西南八里岑汉南阳人起兵武当于此 (第 64a 页)
  城隍庙 在州署东(各邑祀同)


  马神庙 在州署仪门西南(各邑祀同)

  旗纛庙 在州署东南

   武安王
庙 在州署北

  龙王庙 在州西关

  泰山行祠 在广昌县东关外

  召公祠 在州署东北

  (第 26a 页)

使备西北吴果以精兵奔西北不得入乃大败之(亚夫/悟之)
(而/胜)○后汉将吴汉岑彭讨公孙述述使其将 延岑
等悉 …… (第 10b 页)
兵拒广汉及资中又遣将侯丹率二万馀人拒黄石彭
乃多张疑兵使护军杨翕与臧宫拒 延岑
等自分兵浮
江下还江州(今南平郡即/汉江州县)溯江都江而上(江都江/成都江)袭击
侯丹大破之因晨夜倍 …… (第 11a 页)
拔武阳使
精骑驰广都去成都数十里势若风雨所至皆奔散初
述闻汉军在平曲故遣大兵逆之及汉军至武阳绕出
延岑
军后蜀地震骇○后汉马援为陇西太守发步
骑三千人击先零羌羌将其妻子辎重移阻于允吾谷 (第 11a 页)
 (六千二/百九十)
均州(今理武/当县)战国时属韩秦属南阳郡汉为南阳汉中
二郡地后汉因之魏属南乡郡晋宋并属顺阳郡后置
武当郡齐于此侨立始平郡寻改为齐兴郡梁置兴州
后周改为丰州隋初郡废改为均州炀帝初州废改为
淅阳郡(今郡城即 后汉/延岑
筑据之)大唐为均州或为武当郡领县
三 武当(汉旧县有古塞城在县北战国时楚筑以备/秦所据之山高峻险峭今 (第 23b 页)
  淮阳壮王道元(高祖兄子武德初封后将兵讨/刘黑闼战死之传道明坐罪免)
  邑王神符(淮南王神通弟武德初封子/七人并封郡王后降为公) 武安王

  训 汝南王承明(俱建成子/同死于难)梁王承业 义阳王
  承度(俱元吉子/同死于难)郑惠王元 (第 20a 页)
  (城东三十八里有蓍/草生焉旁有白龟庙)蓍草台(在上蔡县城/东三十里)铁邱台
  (在新蔡县城西南/五十里有光武庙)看花台(在确山县城东/今为 武安王
庙)雀台(在/遂)
  (平县城西北四/十里斗城隅)申伯台(在信阳州城东北/隅世传申伯所筑)伐鼓台 (第 36a 页)
获之/原太和八年八) (金/)
(史本纪六年诏建昭烈武成王庙于阙廷之右丽泽门/原泰和)
(内郝金史勇 武安王
庙碑/原 经义) (郡国州县乡邑闾井皆有王/)
(庙夏五月十有三日秋九月十有三日则大为祈赛整/仗盛 (第 23a 页)
  (臣/)等谨按元宋侯墓无考
原关侯庙在县治西南金明昌中建元延祐三年重修

殿悬义勇 武安王
庙扁后题延祐五年九月翰林编修
官牛师厚书豫章李仝撰碑(固安/县志)
  (臣/)等谨按李仝碑文今已剥 (第 15b 页)
  慨然有复兴大志邂逅中山靖王之裔遂与涿人
  张飞约为兄弟誓同生死共事昭烈卒成鼎足中
  道而殂后人钦公祀以为神至宋大观中追封
  安王
庙号义勇迄今数百年普天率土建庙貌以
  奉香火不啻千百计为文以颂厥功脍炙人口亦 (第 23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