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故事類
地理類
編年類
政書類
別史類
傳記類
目錄類
職官類
正史類
始进《茶盐法》。先是,臣僚或因事建明,朝廷亦因时损益,至是审订成书,上之。

孝宗隆兴二年,淮东宣谕 钱端礼
言:“商贩长引茶,水路不许过高邮,陆路不许过天长。如愿往楚州及盱眙界,引贴输翻引钱十贯五百文;如又过
又《续演蕃露》六卷《考古编》十卷《续考古编》十卷程俱《班左诲蒙》三卷

唐仲友《帝王经世图谱》十 卷钱端礼
《诸史提要》十五卷陈傅良《汉兵制》一卷《备边十策》九卷

徐天麟《西汉会要》七十卷《汉兵本末》一卷曾
除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九月辛丑,王之望自左谏议大夫、淮西宣谕使迁左中大夫,除参知政事。十一月辛丑, 钱端礼
自兵部尚书、赐同进士出身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寻兼权参知政事。十一月壬寅,虞允文自显谟阁学士、知平江府召除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寻兼权参知政事十二月辛卯, 钱端礼
自签书枢密院事除参知政事兼权知枢密院事。虞允文自朝请大夫、签书枢密院事除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王 ……密院事除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 八月己丑,虞允文罢参政,以端明殿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丙申, 钱端礼
罢参政,以资政殿大学士提举万寿观。

1166 二年丙戌 十二月甲申,叶颙自参知政事除左通
编修官,余尧弼复龙图阁学士,适谓其皆桧党也,随命缴之。

六月,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上谕参政 钱端礼
、虞允文曰:「三省事与洪适商量。」东西府始同班奏事。八月,拜参知政事。谏议大夫林安宅以铜钱多入北境,
阳军。丁母忧,归葬,哀毁庐墓,有白鹭朱草之祥。刘锜遗之书曰:「忠臣孝子,元直兼之矣。」

服阕,参政 钱端礼
荐差知琼州。陛辞,帝慨然曰:「卿老矣,琼管远在海外。」改知徽州。徽俗崇尚淫祠,稙首以息邪说、正人心为
极论朋党之弊。除吏部侍郎、同修国史。论人才当以气节为主,气节者,小有过当容之;邪佞者,甚有才当察之。 钱端礼
起戚里为参政,窥相位甚急,馆阁之士上疏斥之。 端礼
遣客密告俊卿,己即相,当引共政。深拒不听。翌日,进读《宝训》,适及外戚,因言:「本朝家法,外戚不预政,有深意,陛下宜谨守。」上首肯, 端礼
憾之。知建康府。逾年,授吏部尚书。

时上未能屏鞠戏,将游猎白石。俊卿引汉桓灵、唐敬穆及司马相如之言 ……乾道元年,拜参知政事兼知枢密院事。是秋,金遣完颜仲有所议,偃蹇不敬,允文请斩之,廷有异论,不果。会 钱端礼
受李宏玉带,事连允文,为御史章服所论,罢政,奉祠西归。

三年二月,召至阙,除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
感疾,除少保,致仕。薨,年六十六。赠少师,谥「文定」,配飨光宗庙庭。有文集二百卷、《词业》五十卷。 钱端礼
钱端礼,
字处和,临安府临安人。父忱,泸川军节度使。 端礼
以恩补官。绍兴间,通判明州,加直秘阁,累迁右文殿修撰,仕外服有声。高宗材之,知临安府。

御史中丞汪澈论版曹阙官,当遴选,权户部侍郎兼枢密都承旨。 端礼
尝建明用楮为币,于是专委经画,分为六务,出纳皆有法,几月易钱数百万。

孝宗锐意恢复,诏张浚出师。会符离稍失利,汤思退遂倡和议, 端礼
奏:「有用兵之名,无用兵之实,贾怨生事,无益于国。」思退大喜,奏除户部侍郎。未几,兼吏部。 端礼
与户部尚书韩仲通同对,论经费,奏:「所入有限,兵食日增,更有调发,不易支吾。」上云:「须恢复中原,财赋自足。」仲通奏:「恢复未可必,且经度目前所用。」 端礼
奏:「仲通言是,乞采纳。」

思退与张浚议和战不决,浚方主战,上意甚向之。思退诡求去, 端礼
请对乞留,又奏:「兵者凶器,愿以符离之溃为戒,早决国是,为社稷至计。」于是思退复留,命浚行边,还戍兵,罢招纳。以 端礼
充淮东宣谕使,王之望使淮西, 端礼
入奏:「两淮名曰备守,守未必备;名曰治兵,兵未必精。有用兵不胜,侥倖行险,轻躁出师,大丧师徒者,必胜之说果如此,皆误国明甚。」 端礼
既以是诋浚,右正言尹穑亦劾浚,罢都督,自此议论归一矣。 端礼
至淮还,极言守备疏略,恐召金兵,宜早定和议。遂除吏部侍郎,再往淮上,驿疏言:「遣使、发兵当并行,使以尽其礼,兵以防其变,不必待金书至而后遣使。书中或有见胁之语,不若先遣以释其疑,于计为得。」上云: 「端礼
所奏未是。」思退传旨撤海、泗二州戍兵,语在《思退传》。

金帅仆散忠义分兵入,上意中悔,令思退都督江、淮军马, 端礼
试兵部尚书,参赞军事。思退畏怯不行, 端礼
赴阙,上曰:「前后廷臣议论,独卿不变。」兼户部尚书,俄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上尝问:「欲遣杨由义持金帅书,而辞行甚力,谁可遣?」 端礼
请以王抃行,俾与金帅议,许割商、秦地,归被俘人,惟叛亡者不与,馀誓目略同绍兴,世为叔侄之国,减银绢五万,易岁贡为岁币。及抃还,上见书,金皆听许。 端礼
赞上如其式报之:「谋国当思远图,如与之和,则我得休息以修内治,若为忿兵,未见其可。」抃遂行。谍报北军已回, 端礼
以和议既定,乞降诏。除参知政事兼权知枢密院事。

时久不置相, 端礼
以首参窥相位甚急。皇长子邓王夫人, 端礼
女也,殿中侍御史唐尧封论 端礼
帝姻,不可任执政,不报,迁太常少卿。馆阁士相与上疏排 端礼,
皆坐绌。刑部侍郎王茀阴附 端礼,
建为「国是」之说以助其势。吏部侍郎陈俊卿抗疏,力诋其罪,且谓本朝无以戚属为相,此惧不可为子孙法。逮进读《宝训》,适及外戚,因言:「祖宗家法,外戚不与政,最有深意,陛下所宜守。」上纳其言。 端礼
憾之,出俊卿知建宁府。

邓王夫人生子,太上甚喜。先两月,恭王夫人李氏亦生子,于是恭王府直讲王淮白 端礼
云:「恭王夫人子是为皇长嫡孙。」 端礼
不怿,翌日奏:「嫡庶具载《礼经》,讲官当以正论辅导,不应为此邪说。」 遂指淮倾邪不正,与外任。邓王立为太子, 端礼
引嫌,除资政殿大学士、提举德寿宫兼侍读,改提举洞霄宫。起知宁国府,移绍兴,进观文殿学士。 端礼
籍人财产至六十万缗,有诣阙陈诉者,上闻之,与旧祠。侍御史范仲芑劾 端礼
贪暴不悛,降职一等。淳熙四年八月,复元职。薨,赠银青光禄大夫,后谥 「忠肃」
。孙象祖,嘉定元年为左丞相,自有传。
魏杞
魏杞,字南夫,寿春人。祖荫入官。绍兴十二年,登进士第。知宣州泾县。从臣 钱端礼
荐其才,召对,擢太府寺主簿,进丞。 端礼
宣谕淮东,杞以考功员外郎为参议官,迁宗正少卿。

汤思退建和议,命杞为金通问使,孝宗面谕:「今遣使, ……平生素论也,深为之叹息云。


论曰:葛邲在相位虽不久,而能守法度,进人才,其处己也,则以不欺为本。 钱端礼
以戚属为相,周葵晚虽不附秦桧,而与龚茂良皆主和议。若乃魏杞奉使知尊国体,施师点之靖重有守,萧燧忠实敢
俱死。」淙亦感激,至谓「头可断,身不可去」。浚入朝,悉陈其状,上嘉叹不已,进直徽猷阁,帅维扬。

钱端礼
以尚书宣谕淮东,复以淙荐,进直显谟阁。时两淮经践蹂,民多流亡,淙极力招辑,按堵如故。劝民植桑柘,开屯
而毙。」深甫疑焉,徐廉得妪子他所,召妪出示之,妪惊伏曰:「某与某有隙,赂我使诬告耳。」

越帅方滋、 钱端礼
皆荐深甫有廊庙才,调昆山丞,为浙曹考官,一时士望皆在选中。司业郑伯熊曰:「文士世不乏,求具眼如深甫者


除秘书少监兼恭王府直讲。时恭王生子挺,淮白于丞相,曰:「恭王夫人李氏生皇嫡长孙,乞讨论典礼。」 钱端礼
怒其名称,奏:「淮有年钧以长之说。」上曰:「是何言也,岂不启邪心?」出淮知建宁府,改浙西提刑。入见,
妻钱莫知汝为死,诣登闻鼓院以状进,诏索之不得。隆兴二年,其子南强以汝为之死哀诉于朝,参知政事虞允文, 钱端礼
以闻,特官一子。有《忠嘉集》行世。


论曰:高宗播迁,复有苗、刘之变,此何时也,郑𣪝、王庭秀正色
陈,毋遽加罪。改建德,迁知昆山县。丁父忧,免丧,差总领淮西、江东钱粮干官,改干办行在诸司粮料院。 参知政事钱端礼
宣谕淮东,辟干办公事,充参议官,迁大宗丞兼吏部郎官,又兼户部右曹。入对,言:「总覈名实,责任臣下。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