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春秋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史鈔類
正史類
傳記類
時令類
雜史類
職官類
当其妻一呼即还子胥怪而问其状何夫子之怒盛也 闻一
女子之声而折道宁有说乎专诸曰子视吾之仪
宁类愚者也何言之鄙也夫屈一人之下必伸万人之
上子胥因相其貌碓 (第 12b 页)
巧辞孔子常黜其辩问曰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
敢望回回也 闻一
以知十赐也 (第 98b 页)
闻一
以知二子贡既已
受业问曰赐何人也孔子曰汝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
也陈子禽问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 (第 98b 页)
以叹对曰子患政德之不修无患吴矣夫阖闾口不贪/嘉味耳不乐逸声目不淫于色身不怀于安朝夕勤志)
(恤民之羸 闻一
善若惊得一士若赏有过必悛有不善/必惧是故得民以济其志今吾闻夫差好罢民力以成) (第 15a 页)
可久处则知所兔
起凫举死㱪之地矣虽有江河之险则陵之虽有大山
之塞则陷之并气专精心无有虑目无有视耳无有
诸武而已矣冉叔誓必死于田侯而齐国皆惧豫让 (第 34b 页)
常同以为言故上有此论赵鼎曰比 闻一
县令居官无
过将代去乃集诸吏以情告之曰我在此无俸馀今当
赴调而无以为资吏裒三百缗赂之上曰祖宗时赃吏 (第 16b 页)
 (自以为多可也而又问于寡彼不能与少者将何以/益我不几于伪以下人者乎是不然惟善学者志不)
 (倦心不盈一言之不 闻一
义之不知歉然如饮食之/不饱也此何所为而然哉诚以道无量理无极而事)
 (无方也使太宗而知此庶乎其少进矣 (第 19a 页)
  (哉/噫)

六月朔日食质实(日食注见新/莽天凤元年)○遣太常丞邓素使高

 (素还请于怀远戌增兵以逼高丽上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未 闻一
二百戍兵能威绝域者也范)
 (氏曰太宗之言岂不美哉然非能行之直以辨折其/臣下而已其始不欲增戍而卒亲征 (第 20a 页)
 神位司南极德奠离宫长养群生昭融万象朕钦承泰
  运时迈省方肃若膺章专官秩祀
 神其鉴焉
 谕大学士吴正治(康熙二十三年/)
  朕 闻一
代之兴必有一代之治法著为道揆布在方 (第 43a 页)
重也科道之设所以广言路也今则道路之口皆以上 闻一
挂弹章虽用兵如韩白卓异如龚黄公忠如周召
束手听勘矣夫言事易任事难臣愿无以议论挠诸臣
之成也一武臣不可 (第 47a 页)
前无为先后无与匹云壬
辰以母忧归公痛顾养未逮哀毁骨立疏上得赐祭葬
如例宅忧三年庐墓左朝夕经理茔域更不 闻一
刺齿
家私越甲午黄河南徙自徐至济漕运道不通特起公
以原官治河公综理悉及秋毫役夫不满一万甫三月
而肤功 (第 27b 页)
而能者也吾所能者子皆不
足以闻也独文乎哉吾语亦不当闻也吾闭口矣二子
大惧皆起立床下拜曰不敢他有问也愿 闻一
言而已 (第 11b 页)
 承世不能知而信其所从井冽于逵众酌饮焉惟其
 量尔故治虽不足而书有馀也孔子未尝言周官孟
 子亦以为不可得 闻一
旦骤至如奇方大药非黄帝
 神农所名无制使服食之法而庸夫鄙夫妄咀吞之
 不眩乱颠错几希故用虽有馀而书不 (第 1b 页)
 启不悱则不发有所罕言有所不语其归则曰忠恕
 仁义而已矣一隅之举两端之叩近而远约而详思
 得之则会其所固有者耳弟子之列有 闻一
而知二 (第 19b 页)
 者有 闻一
而知十者问诗而知礼问伯夷而知夫子
 小以成小大以成大我告之约彼得之详以至于是
 欤不足之冉求不说之子 (第 20a 页)
 兴国万人杰正淳
 上饶陈文蔚才卿
 南康胡泳伯量
 岳阳李儒用仲秉
 南康吕焘德昭
 临漳陈淳安卿
   林赐 闻一
 邵武李闳祖守约 (第 6a 页)
(以俟考者未成史也史以传信即无烛影斧声之讹妄/亦当细考详定主于一说岂可一时之事彼此异同况)
(野录纪 闻一
出异端之徒一出名臣之手后人宜何所/信乎史称焘博极群书其为长编专务广采择焉不精)
(良然今从直笔纪闻馀 (第 13a 页)
(太后曰臣百年后传位于晋王令晋王百年后传位于/秦王后大喜曰吾久有此意而不欲言之吾欲万世之)
(下 闻一
妇人生三天子不谓天生孝子成吾之志令晋/王秦王起谢之既而后谓二王曰陛下自布衣事周室) (第 7b 页)
众不可槩举谨条大者二事以 闻一
曰正心正心则神
明集而万务理今民间传陛下比年稍迩俳优贱人
燕乐踰节赐予过度燕乐踰节则荡赐予过度则侈 (第 20a 页)
荐弼使契丹变易
国书欲因事罪之馆阁校勘欧阳修上书引颜真卿使
李希烈事乞留弼不报而弼受命不少辞自初奉使
女卒再奉使 (第 12a 页)
闻一
男生皆不顾而行得家书不发而
焚之曰徒乱人意耳 壬午以太子中允通判秦州尹
洙直集贤院洙上奏命令数更恩宠 (第 12a 页)
部使者得旨市牛黄泽报曰方时疾疠牛
饮其毒则结为黄今和气横流牛安得黄使者怒欲劾
邑官泽曰此泽意也独衔以 闻一
县获免 壬申臣僚
言蔡京罪恶贯盈陛下奋独断之威窜之海外京滞留
道涂至长沙而死识与不识无不抵掌而叹蔡攸 (第 7b 页)
龟年上书曰臣 闻一
言而尽事君之道曰忠罪莫大于
欺君一言而尽辅政之道曰公罪莫大于私己臣人者
背公而徇私则刑赏僭滥虑人主之 (第 19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