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詔令奏議類
地理類
政書類
別史類
目錄類
正史類
傳記類
史評類
 在襄阳县东二里(访碑/录)

大将军席肃公之神道
陈仁棱书弥陁经
延庆院重修法堂记 韩思复

道德经幢
 五碑诸道石刻录
   邓州
    (春秋时申邓二国之地战国属韩自后属楚/秦置南阳郡 (第 28a 页)
 唐柳令誉撰行书无姓名开元十九年三月立(金石/录)

唐东方先生画赞
 晋散骑常侍夏侯湛撰唐平原太守颜真卿书初开
 元八年德州 刺史韩思复
以赞刻于朔庙后真卿为
 太守文已残缺遂以天宝十三年十二月重立此碑
 (集古/录目)
唐东方先生画赞碑 (第 13b 页)
 此参考即见差谬矣

   严善思传误
严善思传谯王重福败善思坐关通论死吏部尚书宋
璟户部郎中李邕薄其罪 给事中韩思复
固请乃流静

 今案睿宗纪及宰相表宋璟傅景云元年八月重福
 以反伏诛是时璟以检校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 (第 6b 页)
   陆景倩
陆景倩元方子也为扶沟丞河南按察使覆州县殿最
欲必得实有吏言状曰某疆清某诈清惟景倩曰真清


    韩思复
(第 36a 页)
韩思复
京兆长安人也祖伦贞观中历左卫率封长山
(第 36a 页)
男思复
少孤笃学举秀才高第袭祖封永淳中家益
窭岁歉京兆杜瑾者以百绫饷 (第 36a 页)
思复
(第 36a 页)
思复
方并日食而
绫完封不发调汴州司户仁恕不行鞭罚以亲丧去官
鬻薪自给后历仕至太子宾客卒年七十四谥曰文天 (第 36a 页)
 (立刘助六十六人序次时代分附旧书已有之裴寂/段志玄温大雅高士廉杜正伦裴行俭冯盎契苾何)
 (力陆元方裴炎韦凑 韩思复
桓彦范崔玄炜韦安石/卢藏用姚崇苏瑰裴耀卿严挺之刘子玄李光弼杨)
 (炎李吉甫刘晏董晋段秀实阳惠元杜佑 (第 10a 页)
  庄肃公祠(在州治东/祀明胡松)九贤祠(在州西南丰山保丰/堂后祀唐刺史韦应)
(物李德裕李幼卿李绅 韩思复
宋/郡守王禹偁欧阳修张方平曾肇)四贤祠(在州西/南丰山)
(祀明李一鹏高倬/王聚奎金光长)刘公祠(在 (第 12a 页)
宗时/授鸿胪少卿徙太府景云初作金仙等观凑执争)
(之朝廷为减费万计开元初累/官河南太原尹封彭城郡公) 韩思复(长安人祖/纶贞观中)
(历左卫率封长山县男思复少孤年十岁母为语/亡父状感咽几绝举秀才高第袭祖封永淳中家)
(益窘岁饥京兆杜瑾以百绫饷之思复方并日食/而绫完封不发调梁府仓曹参军大旱辄开仓赈)
(民开元初历谏议大夫山东大蝗宰相姚崇遣使/分道捕蝗瘗思复上言望陛下悔过责躬以答谴)

(第 52b 页)
(之朝廷为减费万计开元初累/官河南太原尹封彭城郡公)韩思复(长安人祖/纶贞观中)
(历左卫率封长山县 男思复
少孤年十岁母为语/亡父状感咽几绝举秀才高第袭祖封永淳中家)
(益窘岁饥京兆杜瑾以百绫饷之 (第 52b 页)
思复
方并日食/而绫完封不发调梁府仓曹参军大旱辄开仓赈)
(民开元初历谏议大夫山东大蝗宰相姚崇遣使/分道捕 (第 52b 页)
蝗瘗 思复
上言望陛下悔过责躬以答谴) (第 52b 页)
(宗时为山南道副大使开/屯田以实仓廪有治名) 韩思复(长安人永淳中/调梁州府仓曹)
(参军会大旱辄开仓赈民州劾责对曰人穷/则滥不如因而活之无趣为盗贼州不能诘)
唐璿
(始平人武后时授梁州都督吐番大将曲莽布支/寇梁州入洪源谷璿临高望之见贼骑铠鲜明谓)
(麾下曰莽 (第 56b 页)
  ︹唐︺李慎(太宗子封纪王贞观中迁襄州刺史以/治当最天子玺书劳勉人为立石颂德)
  公谨(魏州繁水人贞观初为/襄州都督以惠政闻) 韩思复(京兆长安人/初自滁州刺)
(史迁襄州开元中以吏部侍郎复为襄州刺史治/行名天下故吏卢僎邑人孟浩然立石岘山子朝)
(宗开元二十二年以襄州刺史兼山南东道襄州/南楚故城有昭王井传言汲者死行人虽暍困不)
(敢视朝宗移书谕神自是/饮者无恙人号韩公井)
元结(河南人肃宗时以/吏部员外郎参山)
(南东道来瑱府时有父母随子在军者结说瑱令/给其父母衣食瑱纳之 (第 10a 页)
 (无系囚先有虎为害平/至日虎皆南渡而去)唐李幼卿(大历中自太子庶/子出知滁州有善)
 (政暇游琅琊山号景/物为八绝滁人慕之) 韩思复(滁州刺史每以惠利为/心州有铜官人苦铲凿)
 (思复为贾他鄙费省获多有黄/芝五生州治民为刻石颂其祥)
韦应物(滁州刺史性/高简节食寡)
 (欲公馀焚香嘿坐/虽工诗而事不废)李德裕(滁州刺史有德政及民留 (第 10a 页)
 (无系囚先有虎为害平/至日虎皆南渡而去)唐李幼卿(大历中自太子庶/子出知滁州有善)
 (政暇游琅琊山号景/物为八绝滁人慕之)韩思复(滁州刺史每以惠利为/心州有铜官人苦铲凿)
  (思复
为贾他鄙费省获多有黄/芝五生州治民为刻石颂其祥)韦应物(滁州刺史性/高简节食寡)
 (欲公馀焚香嘿坐 (第 10a 页)
 (进为朔方行军大总/管备突厥卒谥曰忠)田游岩(三原人永徽中隐太白/山后入箕山居许由祠)
 (傍自号东邻高宗尝幸其门/召拜崇文馆学士后听还山) 韩思复(长安人高宗时/为滁州刺史累)
 (迁谏议大夫玄宗时山东蝗思复言当悔过责躬帝/然之后迁御史大夫子朝宗京兆尹曾孙佽桂管观)

(第 24a 页)
 (傍自号东邻高宗尝幸其门/召拜崇文馆学士后听还山)韩思复(长安人高宗时/为滁州刺史累)
 (迁谏议大夫玄宗时山东蝗 思复
言当悔过责躬帝/然之后迁御史大夫子朝宗京兆尹曾孙佽桂管观) (第 24a 页)
 (襄州都督以惠政闻及卒太宗将出次哭之有司奏/曰在辰不可帝曰君臣犹父子也情感于内安有避)
 (遂哭/之) 韩思复(襄州刺史治行名天下及/卒孟浩然为立石岘山)
韩朝宗(襄州/刺史)
 (兼山南东道襄州南楚故城有昭王井传言汲者死/行人虽渴困不敢视朝宗称书谕神自是 (第 44a 页)
辞,皇灵具举。

玄宗开元十一年祭皇地祇于汾阴乐章十一首

迎神用《顺和》林钟以下各再变林钟宫黄门侍 郎韩思
复作:

大乐和畅,殷荐明神。一降通感,八变必臻。有求斯应,无德不亲。降灵醉止,休征万人。

太簇角
月四日,敕河南、河北检校捕蝗使狄光嗣、康瓘、敬昭道、高昌、贾彦璿等,宜令待虫尽而刈禾将毕,即入京奏事 。谏议大夫韩思
复上言曰:「伏闻河北蝗虫,顷日益炽,经历之处,苗稼都尽。臣望陛下省咎责躬,发使宣慰,损不急之务,去至冗之人。上下同心,君臣一德,持此至诚,以答休咎。前后捕蝗使望并停之。」上出符疏付中书姚崇,乃 令思
复往山东检视虫灾之所,及还,具以闻。二十五年,贝州蝗食苗,有白鸟数万,群飞食蝗,一夕而尽。明年,榆林
卷一百〇一
列传第五十一 李乂 薛登 韦凑  韩思复 
张廷圭 王求礼 辛替否

李乂

李乂,本名尚真,赵州房子人也。少与兄尚一、尚贞俱以文章见称,举进士 ……魏州刺史兼采访使,多著能政。入为刑部侍郎,终大理卿。家有礼则,父子兄弟更践郎署,时称「郎官家」。 韩思复

韩思复,
京兆长安人也。祖伦,贞观中为左卫率,赐爵长山县男。 思复
少袭祖爵。初为汴州司户参军,为政宽恕,不行杖罚。在任丁忧,家贫,鬻薪终丧制。时姚崇为夏官侍郎,知政事 ……尝任汝州刺史,素与重福交游,召至京师,竟不言其谋逆,唯奏云『东都有兵气』。据状正当匿反,请从绞刑。」 思复
驳奏曰:「议狱缓死,列圣明规;刑疑从轻,有国常典。严善思往在先朝,属韦氏擅内,恃宠宫掖,谋危宗社。善 ……刑是恤,事合昭详。请付刑部集群官议定奏裁,以符慎狱。」是时议者多云善思合从原宥,有司仍执前议请诛之。 思复
又驳曰:「臣闻刑人于市,爵人于朝,必佥谋攸同,始行之无惑。谨按诸司所议,严善思十才一入,抵罪惟轻。夫 ……茅开国,陛下名臣。见无礼于君,宁肯雷同不异?今措词多出,法令从轻。」上纳其奏,竟免善思死,配流静州。 思复
寻转中书舍人,数上疏陈得失,多见纳用。

开元初,为谏议大夫。时山东蝗虫大起,姚崇为中书令,奏遣使分往河南、河北诸道杀蝗虫而埋之。 思复
以为蝗虫是天灾,当修德以禳之,恐非人力所能剪灭。上疏曰:「臣闻河南、河北蝗虫,顷日更益繁炽,经历之处 ……等,伏望总停。《书》云:『皇天无亲,惟德是辅;人心无亲,惟惠是怀。』不可不收揽人心也。」上深然之,出 思复
疏以付崇。崇乃请遣 思复
往山东检蝗虫所损之处,及还,具以实奏。崇又请令监察御史刘沼重加详覆,沼希崇旨意,遂箠挞百姓,回改旧状以奏之。由是河南数州,竟不得免。 思复
遂为崇所挤,出为德州刺史,转绛州刺史。入为黄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代裴漼为御史大夫。 思复
性恬淡,好玄言,安仁体道,非纪纲之任。无几,转太子宾客。十三年卒,年七十馀。 思复
子 朝宗

子朝宗,天宝初为京兆尹。 思复
曾孙 佽

曾孙佽,字相之,少有文学,性尚简淡。举进士,累辟籓方。自襄州从事征拜殿中侍御史,迁刑部员
制,除善思为礼部尚书,知吏部选事。及谯王下狱,景云元年,大理寺奏:「善思与逆人重福通谋,合从极法。」 给事中韩思复
奏曰:「议狱缓死,列圣明规;刑疑惟轻,有国恒典。严善思往在先朝,属韦氏擅内,恃宠宫掖,谋危社稷。善思 ……恤,理合昭详。请付刑部集群官议定奏裁,以符慎狱。」时议者多云:「善思合从原宥。」有司仍执前议请诛之。 思复
又驳奏恳直。睿宗纳其奏,竟免善思死,配流静州。无几,遇赦还。年八十五,开元十七年卒。

  初,善思 ……时,中书舍人刘允济为酷吏所陷,当死。善思湣其老,密表奏请,允济乃得免诛。善思后见允济,竟不自言其事。 韩思复
奏免善思之罪,亦未曾有所言谢。时人称其长者。

  善思子向,乾元中为凤翔尹,宝应中授太常员外卿。始
初,维为郎,莳柳于廷,及虚心兄弟居郎省,对之辄敛容。自叔谦后,至郎中者数人,世号「郎官家」。 韩思复

韩思复,
字绍出,京兆长安人。祖伦,贞观中历左卫率,封长山县男。 思复
少孤,年十岁,母为语父亡状,感咽几绝,故伦特爱之,尝曰:「此儿必大吾宗。」然家富有,金玉、车马、玩好未尝省。笃学,举秀才高第,袭祖封。永淳中,家益窭,岁饥,京兆杜瑾者,以百绫饷 思复,
思复
方并日食,而绫完封不发。

调梁府仓曹参军,会大旱,辄开仓赈民,州劾责,对曰:「人穷则滥,不如因而活 ……罚。以亲丧去官,鬻薪自给。姚崇为夏官侍郎,识之,擢司礼博士。五迁礼部郎中。建昌王武攸宁母亡,请鼓吹, 思复
持不可而止。坐为王同皎所荐,贬始州长史。迁滁州刺史,州有铜官,人铲凿尤苦, 思复
为贾他鄙,费省获多。有黄芝五生州署,民为刻颂其祥。徙襄州。

入拜给事中。帝作景龙观, 思复
谏曰:「祸难初弭,土木遽兴,非忧物恤人所急。」不见省。严善思坐谯王重福事,捕送诏狱,有司劾善思「任汝州刺史,与王游;至京师,不暴王谋,但奏东都有兵气。匿反罔上,宜伏诛」。 思复
曰:「往韦氏擅内,谋危社稷,善思诣相府,白陛下必即位。今诏追善思,书发即至,使有逆节者,肯遽奔命哉? ……,流静州。迁中书舍人,数指言得失,颇见纳用。

开元初,为谏议大夫。山东大蝗,宰相姚崇遣使分道捕瘗。 思复
上言:「夹河州县,飞蝗所至,苗辄尽,今游食至洛。使者往来,不敢显言。且天灾流行,庸可尽瘗?望陛下悔过责躬,损不急之务,任至公之人,持此诚实以答谴咎,其驱蝗使一切宜罢。」玄宗然之,出其疏付崇,崇建遣 思复
使山东按所损,还,以实言。崇又遣监察御史刘沼覆视,沼希宰相意,悉易故牒以闻,故河南数州赋不得蠲。崇恶 ……题其碑曰「有唐忠孝韩长山之墓」。故吏卢僎、邑人孟浩然立石岘山。

初,郑仁杰、李无为者,隐居太白山, 思复
少从二人游,尝曰:「子识清貌古,恨仕不及宰相也。」子朝宗。 思复
子 朝宗

朝宗,初历左拾遗。睿宗诏作乞寒胡戏,谏曰:「昔辛有过伊川,见被发而祭,知其必戎。今乞寒胡
尽,奈何以为罪?且上有所失,下必知之。故郑人欲毁乡校,而子产不听也。陛下初即位,犹有褚无量、张廷圭、 韩思复
、辛替否、柳泽、袁楚客等数上疏争时政得失。自顷上封事,往往得罪,谏者顿少。是鹊巢覆而凤不至,理之然也
均州,过汝,善思为刺史。及谋反,伪除礼部尚书。重福败,坐关通论死,吏部尚书宋璟、户部郎中李邕薄其罪, 给事中韩思复
固请,乃流静州。始,善思为御史,中书舍人刘允济为酷吏所陷,且死,善思力讼其冤,得免。户部尚书王本立见之,曰:「祁奚之救叔向,严公有之。」后见允济,语未尝及之。 思复
之解善思也,亦不自德,时称长者之报。后遇赦还。开元十六年卒。子向,乾元中为凤翔尹,三世皆年八十五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