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春秋類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別集類
職官類
正史類
史鈔類
傳記類
目錄類
雜史類
載記類
金石類
雩宋华阅卒其弟臣弱其子皋比之室使贼杀其宰吴
而幽其妻曰畀余而大璧宋公闻之曰臣也不惟其宗
室是暴大乱 宋国
之政必逐之向戍曰臣也亦卿也大
臣不顺国之耻也不如盖之乃舍之国人逐瘈狗入于
华臣氏臣惧遂奔陈邾人伐鲁为 (第 11a 页)
(宽隋司徒越国公杨素隋右武卫将军 宋国公
贺若弼/唐司空河间王孝恭唐右武卫大将军邢国公苏定方)
(唐夏官尚书王孝杰唐兵部尚书中山郡王王晙唐太 (第 14b 页)
   䪫钟说(高阳记/)
大晟府有古䪫钟六皆有款识云宋公成之䪫钟崇宁
三年甲申之岁得诸南都崇福禅窟锡贡内府考其文
宋器原其出宋地也于是诏与大晟即以为法所谓得
英䪫之器于受命之邦者䪫传皆作茎案乐纬叶图徵

淮南鸿烈解与班氏之志俱言帝喾之乐曰五英颛帝
之乐曰六茎白虎通议云六茎者言和律历调阴阳著
万物也独乐动声仪以为六英五茎宋均释言云六英
者能为天地四方六合之英而五茎者能为五行之道
立根茎疏矣夫六䪫之作颛帝之所以文治美也由辛
及商制始大备商亡畀周而其器制流在 宋国
其传可
得而知矣周备六代乐云门咸池韶夏濩武莫不备有
而英䪫犹以非作者不得著宋以商祚二王之后得用 (第 12b 页)
自会也以与向戍向戍辞曰君若犹辱镇抚 宋国
而以
偪阳光启寡君群臣安矣其何贶如之若专赐臣是臣
兴诸侯以自封也其何罪大焉敢以死归乃子宋公宋
公享晋 (第 23a 页)
 楚人谓宋人曰子不与吾国吾将杀子君矣宋人应
 之曰吾赖社稷之神灵吾国已有君矣楚人知虽杀宋
 公犹不得 宋国
于是释宋公宋公释乎执走之卫公
 子目夷复曰国为君守之君曷为不入然后逆襄公 (第 4a 页)
遂幽其妻曰畀余而大璧宋公闻之曰臣也不唯其宗
室是暴大乱 宋国
之政必逐之左师曰臣也亦卿也大
臣不顺国之耻也不如盖之乃舍之左师为已短策苟
过华臣之门必骋十一月甲午国 …… (第 4b 页)
有阖庐以辟燥湿寒暑今君为一台而不速成何以为
役讴者乃止或问其故子罕曰 宋国
区区而有诅有祝
祸之本也 二十九年郑子展卒子皮即位于是郑饥
而未及麦民病子皮以子展之命饩国人粟宋司城 …… (第 5a 页)
 二十五年春叔孙婼聘于宋桐门右师见之语卑宋
大夫而贱司城氏昭子告其人曰右师其亡乎君子贵
其身而后能及人是以有礼今夫子卑其大夫而贱其
宗是贱其身也能有礼乎无礼必亡 夏会于黄父赵
简子令诸侯之大夫输王粟宋乐大心曰我不输粟我
于周为客若之何使客士伯告简子曰宋右师必亡奉
君命以使而欲背盟以干盟主无不祥大焉 十一月

宋元公将为公故如晋梦大子栾即位于庙已与平公
服而相之旦召六卿公曰寡人不佞不能事父兄以为
二三子忧寡人之罪也若以群子之灵获保首领以殁
唯是楄柎所以藉干者请无及先君仲几对曰君若以
社稷之故私降昵宴群臣弗敢知若夫 宋国
之法死生
之度先君有命矣群臣以死守之弗敢失队臣之失职
常刑不赦臣不忍其死君命祗辱宋公遂行己亥卒于
(第 12b 页)
  又东南径宋公县故城北县郪丘者也(卷二十二八页十四行)

  一清案公字衍文郡国志云宋公国盖以为宋是公
国耳与他县云侯国例合师古曰封于新郪号为
后汉书郭宪傅云汝南宋人可证也郪丘上落即
所谓三字全祖望校增

  新沟注之新沟首受交口(卷二十二八页 (第 26a 页)
   宋公以伐宋鲁侯会诸侯盟于薄释宋公
左氏曰诸侯会宋公于㿻子鱼曰祸其在此乎君欲已

甚其何以堪之于是楚执宋公以伐宋冬会于薄以释
之子鱼曰祸犹未也未足以惩君○公羊氏曰宋公与
楚子期以乘车之会公子目夷谏曰楚夷国也强而无
义请君以兵车之会往宋公曰吾与之约自我为之自
我堕之不可终以乘车之会往楚人果伏兵车执宋公
以伐宋宋公谓公子目夷曰子归守国矣国子之国也
目夷曰君虽不言国固臣之国也于是归设守械楚人
谓宋人曰子不与我国吾将杀子君矣宋人曰吾赖社

稷之神灵国已有君矣楚人知虽杀宋公犹不得 宋国
于是释宋公公走之卫公子目夷复曰国为君守之迎
襄公归○胡氏曰执宋公者楚子也不言楚子分恶于
诸侯也诸侯皆 (第 58a 页)
   阳
左氏曰会吴子寿梦也晋荀偃士丐请伐偪阳而封宋
向戍荀罃曰城小而固胜之不武弗胜为笑固请围之
弗克偪阳人启门诸侯之士门焉县门发鄹人纥抉之
以出门者诸侯之师久于偪阳荀偃士丐请于荀罃曰
水潦将降惧不能归请班师知伯怒曰女既勤君而兴
诸侯牵帅老夫以至于此而又欲易余罪七日不克必
尔乎取之荀偃士丐帅卒攻偪阳灭之以与向戌辞曰

君若犹辱镇抚 宋国
而以偪阳光启寡君群臣安矣其
何贶如之若专赐臣是臣兴诸侯以自封也其何罪大
焉敢以死请乃予宋公
   楚 (第 11b 页)
 (时而与之盟则不敢轻中国而和可久也李邦彦等/言都城破在旦夕尚何有三镇而金币之数又不足)
 (较帝默然纲不能夺因求去帝慰论之曰卿第出治兵/此事当徐图之纲退则誓书已成称伯大金国皇帝)
 (侄 宋国
皇帝金币割地遣质更盟一依其言遣沈晦/以誓书先往并持三镇地图示之庚辰以张邦昌为)
 (计议使奉康王搆往 (第 4a 页)
 管县十
  宋城 砀山 虞城 楚丘 柘城 谷熟
  下邑 单父 襄邑 宁陵
宋城县(望郭下/)
汉睢阳县属 宋国
后属梁国后魏属梁郡隋开皇三年
罢梁郡以县属亳州十六年于此置宋州睢阳属焉十 (第 7b 页)
八年改为宋城
睢水西南至宁陵县界流入
涣水西南自宁陵县界流入
陨石水源出县北四十里春秋时陨石于宋其处为潭
小蒙故城县北二十二里即庄周之故里
州城古阏伯之墟契孙相土亦都于此春秋为 宋国

汉梁孝王广睢阳城七十里开汴河后汴水经州城南
兔园县东南十里汉梁孝王园 (第 8a 页)
陈废南徐州改为延陵镇十五年
罢镇置润州城东有润浦口因以名隋氏丧乱杜伏威
窃据其地武德三年伏威归化六年 辅公祏
叛复据其
地七年平公祏依前置州其城吴初筑也晋王恭为刺
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
州境(东西 …… (第 3a 页)
漠君文即因修此府之城墙所为也 辅公祏
城在县东七里其地本齐文惠太子苑地也公
祏搆乱筑以为城其年公祏平城遂毁废
贺若弼垒在县北二十里隋平陈弼 (第 12a 页)
过江于蒋山龙尾
筑垒
韩擒虎垒在县西四里隋平陈树碑其文薛道衡之词
武德七年赵郡王孝恭平 辅公祏
树碑纪功与此碑相
对李百药之词 (第 12a 页)
  (七/) (都管户十万四千三百六十七/)

禹贡扬州之域春秋时为越周礼吴越星纪之分夏少
康封少子无馀以奉禹祀号曰于越越国之称始于兹
矣后代句践称王与吴王阖闾战败之槜(音/醉)(故城在/今嘉兴)
(县南三/十七里)夫差立句践复伐吴灭之并其地遂渡淮迁都
琅邪朝贡周周锡命为伯至六代王无彊为楚所灭秦
以其地并吴立为会稽郡后汉顺帝时阳羡令周喜上
书以吴越二国周旋一万一千里以浙江山川险绝求
得分置遂分浙江以西为吴郡东为会稽郡自晋至陈

又于此置东剔州隋平陈改东剔州为吴州大业元年
改为越州武德四年讨平李子通置越州总管六年陷 辅公祏
七年平定公祏改总管为都督
州境(东西六百二十八里/南北三百六十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三千五百三十里 …… (第 2a 页)
  (开元户九万九千四百九/元和户四万八千三十六) (乡一百九十八/乡二百)
禹贡剔州之域春秋时为越之西界秦属会稽郡今之
州界分得会稽郡之乌伤太末二县之地本会稽西部
尝置都尉孙皓始分会稽置东阳郡陈武帝置缙州隋
开皇九年平陈置婺州盖取其地于天文为婺女之分
野隋氏丧乱陷于寇境武德四年讨平李子通置婺州
六年 辅公祏
叛州又陷没七年平定公祏仍置婺州 …… (第 5b 页)
  (开元户六万二千二百八十八/元和户一万七千四百二十六) (乡一百二十四/乡一百七)
本旧婺州信安县也武德四年平李子通于信安县置
衢州以州有三衢山因取为名六年陷 辅公祏
废州垂
拱二年复置 …… (第 8a 页)
  (开元户三万七千五百五十四/元和户八千四百八十四) (乡七十八/乡一十六)
本汉会稽东部之地初闽君摇有功于汉封为东瓯王
晋大宁中于此置永嘉郡隋废郡地入处州武德五年
杜伏威归化于县理置东嘉州寻废六年 辅公祏
为乱
于丹阳永嘉安固等百姓于华盖山固守不陷凶党高
宗上元元年于永嘉县置温州
州境(东西二百四里里/南 …… (第 13a 页)
  (开元户五万数乡一百一十五/案元和户乡 传写缺)
禹贡扬州之域春秋时为越地秦并天下置闽中郡汉
立南部都尉本秦之回浦乡分立为县扬雄解嘲云东
南一尉西北一候是也后汉改回浦为章安县吴大帝
时分章安永宁置临海郡隋平陈废郡为临海县武德

四年讨平李子通于临海县置海州五年改海州为台
州盖因天台山为名六年 辅公祏
叛州从陷没七年平
定公祏仍置台州
州境(东西三百九十三里/南北四百三十五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四千五 (第 15b 页)
  考證(寇当/作入)
 据开道前书叛唐(四年高开道叛/唐复称燕王)则此当从纲目作
 寇考證说泥
秋八月唐淮南道行台 仆射辅公祏
(第 35b 页)
  分注(公祏称帝于丹阳国号宋诏/赵郡王孝恭李靖等讨之)
 当书 唐辅公祏
反于丹阳遣赵郡王孝恭讨之○按
 后书孝恭克丹阳(明/年)而此不书地则所克者果何人
 邪据高开道叛唐不 (第 36a 页)
 纲目续麟卷十四
             宜春张自勋撰
(甲/申)唐高祖神尧皇帝武德七年(是岁高开道 辅公祏
皆/败死惟梁师都至贞观)
(二年/乃亡)帝诣国子学释奠于先圣先师
  考异(按巡行例曰学校曰临曰视据 …… (第 1a 页)
 凡例赐姓皆书(见封/拜例)是时高祖赐伏威姓豫纲目不
 书考异亦不言何与(高开道赐姓李封/北平郡王亦不书)
赵郡王孝恭克丹阳斩 辅公祏

  考异(据上书行台 (第 2a 页)
仆射辅公/祏
反此当书诛误作斩)
 当从考异作诛纲目前不书讨此不书诛非所以治
 臣子之叛乱也(凡例治其臣子之叛乱 (第 2b 页)
 原本侵字并作寇误复作又亦非今正
(癸唐武德六年○是岁/未汉东亡并梁凡三国)二月唐平阳公主卒

 原本卒作薨误
秋八月 唐辅公祏
反于丹阳遣赵郡王孝恭讨之
 原本书淮南道行台 (第 41b 页)
仆射辅公祏
反不书遣讨不书
 地并非今正(不书反于丹阳遣某讨则后书孝恭克/丹阳无张本淮南道行台仆射虽公祏)
 ( (第 41b 页)
 纲目续麟汇览卷下
             宜春张自勋撰
(甲/申)唐高祖神尧皇帝武德七年(是岁高开道 辅公祏
皆/败死惟梁师都至贞观)
(二年/乃亡)赵郡王孝恭克丹阳诛 (第 1a 页)
辅公祏
 原本诛作斩非是今正
(丙/戌)九年六月太白经天秦王世民杀太子建成及齐王
元吉自为皇太子决军国事 (第 1a 页)
李子通 辅公祏
皆尝据之为乱(唐高祖武德元年吴兴/太守沈法兴据江表十)
(馀郡自称江南道大总管置百官三年李子通攻败之 …… (第 5b 页)
威为使持节总管江淮以南诸军事扬州刺/史子通拒之大败江南之地尽入于伏威伏威徙居丹)
(阳六年伏威入朝而 辅公祏
据城反称/帝置百官为赵郡王孝恭李靖所灭)唐初置行台尚
书省丹阳以总征伐寻废行台为扬州大都督徙治江 (第 5b 页)
   地所属州名
扬州禹贡北距淮东南据海皆扬州之域唐虞置扬州
牧至汉武帝初置扬州刺史后汉因之分扬州之半置

吴郡治建邺后以封孙氏晋太康元年平吴徙治建邺
惠帝元康初有司奏扬州疆土旷远统理尤难于是割
七郡置江州元帝渡江都扬州统丹杨吴郡宋孝武分
浙江东五郡为东扬州治会稽而扬州仍领丹杨等十
五郡大明三年以扬州所统六郡为王畿以东扬州为
扬州八年复旧景和元年罢东扬州隋徙扬州治江都
置大都督府以句容延陵曲阿等县属焉大业中废唐
武德二年河间王孝恭平 辅公祏
以江宁溧水丹杨溧 …… (第 8b 页)
度此桥)次南募士桥
(吴大帝募/勇士处)次南菰首桥一名走马桥(桥东燕雀湖湖连/齐文惠太子博望)
(苑 辅公祏
筑其地为城唐陆彦恭开为金华坊别立桥/见前坊内燕雀湖在城东二里周回二里流入青溪乾)
(道志云俗傅斜桥即 (第 60a 页)
(城 辅公祏
据江东用为扬州公祏平又于城置扬州大/都督府后移扬州于广陵此城遂废唐武后光宅中徐)
(敬业举兵使其徒崔 (第 5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