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春秋類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別集類
職官類
正史類
史鈔類
傳記類
目錄類
雜史類
載記類
金石類
 归德府(在河南省治东二百八十里东西距四百七/十里南北距三百二十里东至江苏徐州府)
(萧县界二百九十里西至开封府𣏌县界一百八/十里南至陈州府淮宁县界二百五十里北至山)
(东曹州府曹县界七十里东南至安徽凤阳府宿/州界二百二十五里西南至陈州府太康县界一)
(百三十里东北至山东曹州府单县界一百十里/西北至卫辉府考城县界六十里自府治至/京)
(师一千/八百里)
︹分野︺天文房心分野大火之次
︹建置沿革︺禹贡豫州之域商为亳都地(史记殷本纪/汤始居亳注)
(皇甫谧曰梁国榖熟/为南亳即汤都也)周为 宋国
战国属魏(汉书地/理志周)
(封微子于宋今之睢阳是也后为齐楚魏所成/三分其地魏得梁地元和志梁即今宋州 (第 40a 页)
以弼为行军总管军令严肃秋毫)
(不犯督厉将士擒陈将萧摩诃陈平帝迎劳曰剋/定三吴公之功也加位上柱国进爵 宋国公
炀帝) (第 41b 页)
  卢祖尚(乐安人以侠闻隋大业末募壮士捕盗时/年十九善禦众所向有功盗畏不入境归)
(高祖封弋阳郡公从赵郡王孝恭讨 辅公祏
为前/军总管下宣歙进击贼帅破之贞观初诏为交州)
(都督托疾固辞帝怒命斩/朝堂既而悔之诏复其官)陈元 (第 22b 页)
  李靖(三原人通书史其舅韩擒虎每与论兵叹曰/可与语孙吴者非斯人尚谁哉高祖时拜行)

(军总管平萧铣擒 辅公祏
太宗践祚授刑部尚书/兼检校中书令寻破突厥取定襄擒颉利斥地自)
(阴山北至大漠封代国公迁尚书右仆射恳乞 (第 47b 页)
田氏王祚)
(延妻刘氏俱骂贼被杀李必灼妻雷氏时养清妻/侯氏丁鸿图妻李氏俱投崖死诸生任其印妻姜)
(氏 宋国
玠妻陈/氏俱自缢死)曹可升妻王氏(中部人崇祯中贼/陷城劫氏去行二)
(里许有崖壁立下视深溪乃奋身投崖 (第 48b 页)
治/川城/唐/元/为/符/鄯州/二年/治/收/上/复/元/置/后/湟/随州/州建/没/中/吐/靖/蕃 宋/国
元/初/年)
(弃之/三年/崇/加/宁/向/二/德/年/军/又复/节度/三/宣/年/和/置倚/元年 (第 2a 页)
治妻陈氏俞兆鲸妻郑氏余兆鹏妻史/氏徐文学妻沈氏徐天麟妻陈氏徐茂树妻钱氏)
(徐灿文妻孙氏宋兴霖妻诸氏 宋国
显妻沈氏徐/尚德妻黄氏徐荣盛妻董氏徐文贤妻沈氏王贡)
(贤妻章氏王贡隆妻倪氏胡宪益妻贺氏胡楫朝/妻陈 (第 18b 页)
氏陈配苍妻金氏陈英先妻萧氏 宋国
义妻)
(丁氏郁国圻妻丁氏吴岳年妻莫氏王配君妻沈/氏史廷树妻马氏胡延祧妻陶氏刘淦妻贺氏柳)
(高明妻 (第 18b 页)
  属东阳郡历晋至隋皆因之唐初属婺州武德四

  年始于信安县置衢州(元和志以州有/三衢山因名)六年废(时/陷)
(于 辅/公祏)
垂拱二年复置天宝初曰信安郡属江南东
  道乾元初复曰衢州属浙江东道五代属吴越国
  宋初属两浙路南宋 (第 36a 页)
(广州至九江会 辅公祏/
反以计擒其将张善安)张镐(博州人代宗初为洪/州观察使临海贼袁)
(晁寇东境江介震骚镐遣兵屯上饶斩首二 (第 15b 页)
 (团练使宋初迁/左骁卫大将军)武行德(榆次人材猊奇伟仕晋累官/指挥使为契丹所获伪请自)
 (效遂走据河阳汉初授河阳三城节度使从周/世宗讨淮南以功封 宋国公
宋初改封魏国公)侯章
 (榆次人五代晋时为指挥使契丹入汴与王晏等斩/其将后归汉擢镇国军节度周封申国公 (第 41b 页)
 (僧胜迪甚器重之胜迪死南还洪武十九年至辽东/官司异之送至京师备言明哈赤将士万馀人皆有)
 (降心朝廷命 宋国公
往沙漠招安果如所言上赉赐/甚厚后与禧海游至济南住正觉寺永乐元年迁登)
 (州栖霞创法胜庵于县东金山乡 (第 18a 页)
   (粮七万七千/六百石零)
建置沿革禹贡豫州之域天文房心分野古商丘汤所

 居亳都地周封微子于此为 宋国
战国齐楚魏三分
 其地秦为砀郡汉改为梁国后汉晋俱因之后魏置
 梁郡后周改曰梁州隋初置宋州大业初改为梁 (第 42a 页)
 一城之难贼众至少犹命于谨置大行台统五州军
 事以讨平之隋五原部落杂叛敌甚易取亦使高颎
 领行军元帅以出征及国初 辅公祏
反丹阳命李靖
 为副元帅统李绩等七总管以擒之吐谷浑寇边命
 任城王道宗等五军击降之开元以后天下无事戎 (第 22a 页)
 冬十一月使令书家严常徐延等使于宋至桂州见
其经略司谓常延曰今年京东湖南等处并已调发兵
马拒大金国未审归期在何日此间铺马断绝在在更
少请使领还礼物大金元帅等以是年执宋徽钦二帝
北归 宋国
大乱
(丁/未)天符庆寿元年冬十二月王薨于永光殿寿六十二
在位五十六年庙号仁宗改元者八葬天德府
 越 (第 34b 页)
 米价腾踊 造御天宫延富阁赏花亭
(乙/亥)大定十六年宋高宗封王为南平王至是又遣外郎

阮国以赍送礼物宋高宗赐王衣带鞍马
(丙/子)大定十七年秋杜英武献白孔雀 冬十月起国威
行宫及孔子祠 十一月起长廊自千秋门至客楼
宋高宗加王检挍太师
(丁/丑)大定十八年夏六月乙未日月相斗 诏新定律令
若干条诸殿前使及官职都火头不得服私家役违者
杖八十诸色人著青衫者杖八十徒为犒甲诸权势家
不得擅受百姓色人等诸王侯夜间不得来往城内诸

王侯家奴不得刺龙形于胸 秋王幸清海行宫 大
鱼出东步其形如牛
(戊/寅)大定十九年夏五月左司阮国以使来回言臣到
见庭中有铜匦以受四方之章疏臣请陛下仿其制
以达天下之情王然之为置案于朝廷下令曰有欲言
事者裁书投之旬 (第 8b 页)
辅公祏
据江东用为扬州赵郡王孝恭平公祏又于
城置扬州大都督府后徙扬州于广陵此城遂废 废
琅邪城本晋元帝初过江 …… (第 19b 页)
白下地依带江山移琅邪郡居之陈亡
废唐武德元年罢金陵县筑城于此因其旧名贞观十
七年又移还旧郭其城乃废  辅公祏
城在县东七里
舆地志云齐文惠太子之弟也唐武德七年 (第 20a 页)
辅公祏

以为城赵郡王孝恭平之其城遂废 故越城在县西 (第 20a 页)
苏州盖因州西有姑苏山以名郡炀帝初复曰吴州寻
改为吴郡唐武德四年平李子通置苏州六年陷 辅公
七年平公祏复置苏州郡督督湖杭暨四州治于故
吴城分置嘉兴县八年废嘉兴县入吴县九年罢都督
贞观八年复置嘉 (第 2b 页)
  常州毗陵郡今理晋陵武进二县禹贡扬州之域春秋
时为吴国内地史记云吴公子季札所居是为延陵之
邑后吴为越灭复属越至战国时越为楚所灭复属楚

故越绝书谓之淹君城秦并为会稽郡地汉初如之寻
分会稽为丹阳郡后汉顺帝时分会稽置吴郡又分吴
郡以西为屯田置典农校尉以主之故三县为郡之境
晋武省校尉以属毗陵郡其后东海王越太子毗食采
毗陵后为石勒所没元帝命少子哀王冲为嗣因讳毗
字改为晋陵郡移居丹徒其后历宋齐陈因之隋平陈
省晋陵郡于苏州常熟县置常州州名因县不改因县
之旧字也炀帝初州废又为毗陵郡唐武德三年杜伏威

归化置常州领晋陵义兴无锡武进四县六年复陷
公祏公
祏平复置常州于义兴置南兴州八年州废义兴来
属省武进入晋陵天宝元年改为晋陵郡乾元元年复为
常州

   …… (第 2a 页)
  宜兴县西南一百二十里旧三十乡今一十乡本秦阳
羡县周处风土记本名荆溪汉永建四年分会稽郡置
吴郡以阳羡属焉孙权曾为阳羡县丞宝鼎元年又分
吴郡置吴兴郡亦属焉晋永兴元年以土人周玘举义

兵平妖贼石冰欲纪其功遂分吴兴之西境及丹阳之
东界以阳羡临津国山义乡永世平陵等六县为义兴
郡属阳州宋明帝泰始四年属南徐州齐永明二年又
属阳州寻复属南徐州隋平陈废义兴郡复改阳羡为
义兴县省国山临津义乡三县入义兴属常州隋末陷
入贼唐武德三年杜伏威归化废国山义兴二县于义
乡置鹅州七年平 辅公祏
改鹅州为南兴州又置阳羡
临津两县八年废州及阳羡临津两县以义兴属常州 (第 9a 页)

柳浦西依山筑城即今郡是也炀帝初废为馀杭郡唐
武德四年平李子通置杭州领钱塘富阳馀杭三县六
年复没于 辅公祏
七年平贼复置杭州又置潜州领于
潜临水二县八年废潜州及临水县以于潜县来属贞
观四年分钱塘置盐官县天宝元 (第 2a 页)
  湖州吴兴郡今理乌程县禹贡扬州之域古防风氏之
国也春秋为吴地后属越越为楚所灭后属楚史记云
汪芒氏之君守封禺之山即此也秦属会稽郡亦鄣郡

之地汉如之后汉属吴郡吴分吴丹阳二郡置吴兴郡
即今州是也孙皓为乌程侯及即位改葬父和于此遂
立此郡历晋宋齐梁如之梁敬帝绍泰元年改郡为震
州陈初罢州复为郡隋仁寿二年改为湖州因太湖为
名炀帝初废为吴郡之乌程县唐武德四年平李子通
置湖州领乌程一县六年陷于 辅公祏
七年平贼复置
仍以废武州之武康来属又省雉州以长城来属天宝
元年改为吴兴郡乾元元年复为湖州皇朝为宣德军 (第 1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