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史評類
政書類
史鈔類
傳記類
雜史類
目錄類
正史類
力田闻于乡闾科张皓及第
十年十二月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裴垍王播朱谏
裴度熊执易许尧佐徐弘毅崔群皇甫鏄 王仲舒
许季
同仲子陵郑仕材邱颖及第博通坟典达于教化科朱
颖及第详明政术可以理人科张平敬李敬亮及第 (第 16b 页)
琮赠
尚书右仆射吴凑扬州大都督赵昌故京兆尹李充赠
工部尚书裴次元赠太尉李逢吉赠礼部尚书张侍方
故洪州 观察使王仲舒
(秉德遵业曰烈/安人有功曰烈)赠左卫大将军永安郡公王孝恭赠 (第 20b 页)
   阳城辨陆贽裴延龄忠佞
贞元十一年陆贽既罢相裴延龄因谮李充张滂李铦
党于贽贬贽为忠州别驾充等为长史初阳城自处士
徵为谏议大夫拜官不辞未至京师人皆想望风采曰
城必谏诤死职下及至诸諌官纷纷言事细碎天子益
厌苦之而城方与二弟及客日夜痛饮人莫能窥其际
皆以为虚得名耳前进士河南韩愈作诤臣论以讥之
城亦不以屑意及陆贽等坐贬德宗怒未解中外惴恐

以为罪且不测无敢救者城闻而起曰不可令天子信
用奸臣杀无罪人即帅 拾遗王仲舒
归登右补阙熊执
易崔邠等守延英门上疏论延龄奸佞贽等无罪德宗
大怒欲加城等罪太子为之营救德宗意乃解令宰 (第 53a 页)

谕遣之于是金吾将军张万福闻諌官伏閤諌趋往至
延英门大言贺曰朝廷有直臣天下必太平矣遂遍拜
城与 仲舒
等已而连呼太平万岁太平万岁万福武人
年八十馀自此名重天下时朝夕相延龄阳城曰脱以 (第 53a 页)
 通仙桥(袁家/浜口)     白莲铺桥
 朱泾桥       吴泾桥
 宝带桥(去郡城十五里跨澹台湖南北长三十馀丈/今呼为小长桥相传为 唐王仲舒
建捐带助)
 (费故名宋绍定五年郡守邹应博重治之正统间巡/抚侍郎周忱人为修治学士陈循记苏州府城之南) …… (第 24a 页)
 (半舍古运河之西有桥曰宝带运河自汉武帝时开/以通闽越贡赋首尾亘震泽东壖百馀里风涛冲激)

 (不利舟楫唐刺史 王仲舒
始作塘障之河之西岸/今东南之要道是已然湖之支流断堤而入吴淞)
 (江以达于海堤不可遏此桥所为建也 (第 24b 页)
仲舒
鬻所/东宝带以助工费故因以名元宋修葺之功不继)
 (桥遂坍没自是有司驾木以济行者至今盖百有馀/岁正统 (第 24b 页)
 (桥成元袁桷重建长桥记震泽东受群川汪洋巨浸/至吴江尤广衍地为南北冲千帆竞发駃风怒涛春)
 (激喷薄一失便利卒莫能制唐刺史 王仲舒
筑石堤/以顺牵挽宋庆历八年邑宰李明始建长桥繇是各)
 (舍舟以途来往若织水啮木腐岁一始葺盖为民病/泰 (第 12b 页)
 思贤亭在旧木兰堂之左池光亭西以祠韦应物白
 居易刘禹锡三刺史后改曰三贤堂绍兴二十八年
 蒋璨重建三十二年洪遵益以 王仲舒
范文正公像
 复更曰思贤堂嘉定十四年綦奎再新之又于堂
 北创白桧轩(仲并撰三贤堂记绍兴二十八年春敷 …… (第 18a 页)
 若容图于壁间而以旧像庋之阁上(楼钥/为记)嘉定六年
 陈芾并撤堂后逍遥废阁广而新之(陈振/记)宝祐五年
 赵与𥲅重建端平三年张嗣古奉安韦应物 王仲舒
 
白居易刘禹锡范仲淹五贤像于内(清波杂志云王/显道守吴遣骑)
 (之常州写真于孙仲益并复齐云旧观范成大 (第 21a 页)
 以宫人宦官从帷中传命黄伾密语诸黄门陛下素
 厚叔文即繇苏州司功参军拜起居郎翰林学士迁
 户部侍郎领度支盐铁副使赐金紫顺宗崩贬渝州
 司户 王仲舒
字弘中祁人少孤家于江南读书著文有名于 (第 11b 页)
 (寓居也乌江令本传不书盖亦传闻之/误汤中张震发有诗集跋语辨之甚详)
陆畅字达夫郡人早有才名乡音不改举进士授官秘
 书丞观察判官植性谨和莅事周敏剖断公事人人
 不冤初 王仲舒
刺洪州畅在幕府终日长吟不亲公 (第 16b 页)
 牍 仲舒
微言竟拂衣去辞曰不可偶为大夫参笠而
 妨志业由此美誉益彰及登省署遇云阳公主出降
 诏作催妆诗恩例外别 (第 17a 页)
之意特宰执假天
威以断来者之说不报又上疏曰臣伏准戒谕自今不
得群诣殿门请对且伏阁上疏自有故事昔唐阳城
仲舒
伏阁雪陆贽之枉崔元亮叩殿陛理宋申锡之冤 (第 9a 页)
   阳城
阳城字亢宗北平人徙陜州夏县世为宦族好学贫不
能得书乃求为集贤院吏窃官书读之昼夜不出经六
年无所不通登进士第去隐中条山远近慕其行从学
者踵相接闾里感化争讼不之官诣城决之李泌为相

举为谏议大夫未至京师人皆想望风采谓城兴草茅
不乐名利必谏诤死职下咸畏惮之既至诸谏官纷纷
言事细碎帝厌苦而城闻得失且熟久之无一言韩愈
作诤臣论以讥城方与弟昼夜痛饮若为弗闻也者客
或造之欲有词城揣知其意辄强以酒或时醉卧客怀
中不能听客语居位八年人莫能窥其际及裴延龄谗
毁陆贽等坐贬黜德宗怒不解无敢言城闻而起曰吾
谏官也不可令天子杀无罪大臣而信用奸人即率

遗王仲舒
等守延英门上疏论延龄奸佞贽等无罪状
帝大怒召宰相将加城罪太子为开救乃解令宰相谕
遣之金吾将军张万福闻 (第 22a 页)
谏官伏閤趋往延英门大言
贺曰朝廷有直臣天下必太平矣遂遍拜城与 仲舒

连呼太平万岁万福武人年八十馀自此名重天下时
朝夕相延龄城曰脱以延龄为相当取白麻坏之恸哭
于廷竟坐 (第 22b 页)
   李藩
李藩字叔翰赵州人也少沉静有检局姿仪闲美敏于
学问家本饶父卒务施与不数年所积略尽年四十馀
困广陵间不自振妻子追咎晏如也杜亚守东都署为

从事张建封辟为徐州从事建封卒濠州刺史杜兼阴
图代之疾驱至藩曰丧难之秋君宜谨守土来欲何为
须疾归否则以法劾君矣兼错愕而去恨之因诬奏藩
摇动军情有非望德宗怒密诏杜佑杀之佑素重藩得
诏不忍发召藩示之藩神色不变佑曰吾已以百口保
君矣帝未信亟追藩入见望其仪度曰此岂作乱人耶
释之授秘书郎朝臣慕其名争欲见之时尚书王绍得
幸邀藩一造当即用终不往 王仲舒
韦成季吕洞强致 …… (第 24b 页)
之藩恶其朋党烜赫日会聚饮酒好为俳语相狎昵一
见即谢绝后 仲舒
等果败累迁吏部郎中元和初左授
著作郎再迁给事中制敇有不可者即于黄纸后批之
吏惊请更连素纸藩曰如此乃文 (第 25a 页)
 (北抵常熟长九十里因/名元和塘今误名云和) 湖州刺史范传正开平望

 官河(平望湖𨽻苏州实为湖州运道及湖/港泄泻所必繇因淀淤故有此举)
 五年苏州 刺史王仲舒
堤淞江为路(时松陵镇南北/西俱水乡抵郡)
 (无陆路至是始通今吴江县城北三里桥北行至长/洲县界七里桥 (第 5a 页)
 千顷之称而吴江当其下流茫然泽国古无陆路非

 舟不通唐穆宗朝 刺史王仲舒
始拥土为塘宋祥符
 八年知县李问修之治平五年知县孙觉累石为固
 绍定五年知县李椿添石重修元天历二祀知 (第 46a 页)
 节发中吴吴兴信义三郡人丁漕大渎以泻浙江信
 义郡即苏州也时昆山为信义县水利之说于是兴
 矣唐贞元元和间于頔 王仲舒
刺苏州皆有兴修之
 举而唯有宋为详且备王荆公议废都水监不便谓
 议者曰举天下之役其半在于河渠堤埽此可 (第 19b 页)
  七论长桥百洞
宋单子论吴江长桥为三吴诸水之足以承震泽之腹
 而往来吐纳之势率繇于此为其出淞江以入海故
 也盖自唐刺史 王仲舒
先筑石堤以顺牵挽至宋庆
 历间知县李问始驾木以桥其上又至泰定间州判 (第 18a 页)
 馀壬申二月起工至三月而竣事
   张天英至正石塘记(至正/七年)
吴江居具区上游昔吴郡也其地滨太湖故筑堤塘以
 为保障唐穆宗朝 刺史王仲舒
为桥以达其道路宋
 绍定间提刑吴渊命知县李椿重修之自版图入国
 朝以民众升州又五十馀年矣州长诺海公至 (第 42a 页)

章宜如故事密上毋得群诣殿门请对且伏阁上疏岂
非故事今遽绝之则国家复有大事谁敢旅进而言者
昔唐阳城 王仲舒
伏閤雪陆贽崔元亮叩殿陛理宋申 (第 37b 页)
 发中吴吴兴信义三郡人丁漕大渎以泻浙江信义
 郡即苏州也时昆山为信义县水利之说于是兴矣
 唐贞元元和间于頔 王仲舒
刺苏州皆有兴修之举
 而唯有宋为详且备王荆公议废都水监不便谓议
 者曰举天下之役其半在于河渠堤埽此可 (第 15a 页)
      树以表道决水以溉田

   李素 元和初刺苏州开常熟塘因名元和塘
   范傅正元和中开平望湖及长兴之西湖
    王仲舒
元和五年治苏堤淞江为路
   孟简 元和中开无锡之泰伯渎并常州之孟
      渎
  郡守
晋   (第 18b 页)
    (长兴西湖中田及决/去诸堰以复古迹)

 五年
  堤松江 (王仲舒
治苏/堤松江为路)
  开泰伯渎(属无/锡)
  浚孟渎(刺史孟简既开泰伯渎复浚孟/渎袤四十一里溉田 (第 5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