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別史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目錄類
地理類
正史類
 姓谱舜臣字懋钦一字梦虞乐安人嘉靖癸未进士
 官至太仆寺卿
潘氏(恩/)周易缉义
  三卷
   未见
 公自序曰 唐李鼎祚
集虞翻荀爽等三十馀家刋辅
 嗣之文补康成之象昔儒有云隋唐以前易家诸书
 逸不复传赖李氏集解犹见一二然 …… (第 4a 页)
 误者多何能顿废先儒济言是矣然本先儒自淮南
 九师虞荀崔陆之徒烦琐猥曲亿而时获非能尽合
 卦爻阴阳之义颜氏庭诰乃云马陆得其象数此亦
 耳食何异 李鼎祚
集解及释文诗二礼春秋义疏后
 汉书文选注康成说往往散见朱子发郭子和丁易
 东吴幼清及道者流周易钩深图 …… (第 16a 页)
 足遂及卦变变又不足推致五行一失其源巧喻弥
 甚而讥弼者复谓六爻变化群象所效日时岁月五
 气相推多所不关将泥大道 李鼎祚
云郑参天象王
 释人事易岂偏滞于天人哉至宋程氏传邵氏说出
 而易义愈精矣乃陈莹中举邵说似刘器之刘不其 (第 25b 页)
 象迨晋王弼尚名理而宋邢恕辈因之至欲弃卦画
 不用程氏传专言理义邵氏说尽主象数矣然而识
 者多有遗议 李鼎祚
谓郑康成参天象王辅嗣释人
 事冯当可谓王与人事疏程与天道远天人宁可偏 (第 1b 页)
 曰易如鸿鹄然一人射之不若合众力射之犹有中
 也乃尽取诸家说究之博考前闻精思其义而加折
 衷焉大抵主理莫备于房审权主象莫备于 李鼎祚
 
去华裒而择之补不足表未明以指南来学可不谓 (第 15a 页)
 诸儒同异及古今经解目录成编钱遵王敏求记作

 五卷
经序录
  五卷
   存
 周大礼序曰予昔游梁宋识宗室西亭公公修学好
 古尝得 唐李鼎祚
周易集传椠版行于世又为诸经
 序录凡为经之传注训诂者皆载其叙之文使世之
 学者不得见其书而读其序固以 (第 4b 页)
  (之元一统志以地广人稀并入巴县明成化/中复置 国朝仍省入永川雍正七年复置)
  荣昌县
  废昌州(在县东北唐置本汉资中垫江江阳三县/之境唐乾元中左拾遗 李鼎祚
以山川辽)
  (阔奏请割泸普渝合资荣等六州界置昌州寻为/狂贼张朝等所焚州遂废大历十年节度使崔宁) (第 27b 页)
  (也作忘象辩有一卦之象有一爻之象或近取诸/身或远取诸物或以六爻相推或以阴阳消长而)
  (为象者学者犹可求也然有象外之象则非思虑/意识所能及矣而况于立例以求之乎 李鼎祚
缀)
  (辑于王氏弃掷之馀朱子发后出而加密丁易东/继之而愈详圣人立象之妙终不可见作象略象)
  ( (第 50b 页)
和太芳名书周伯昌名诗
周涿久名春秋许守谦名礼㮮先后从之游尤邃于易春
秋易主王弼后复取郑玄谓郑学莫备于 唐李鼎祚
刻其
集解以传而自为春秋传明笔削之旨时海内藏书家称
江都葛氏章丘李氏㮮尽购淂之起万卷楼讽诵其中一 (第 21b 页)
   隋何妥周易讲疏三卷
北史妥字栖凤西城人父细脚胡通商入蜀遂家郫县

八岁游太学十七以伎巧事湘东王时使诵书左右江
陵平入周为太学博士隋文帝受禅加通直散骑常侍
进爵为公卒官国子祭酒谥曰肃
    唐李鼎祚
周易集解十卷
晁氏曰 (第 9a 页)
鼎祚
资中人其书皆避唐讳又取序卦冠于逐
卦之首所集有子夏孟喜京房马融荀爽郑玄刘表何
晏宋衷虞翻陆绩干宝王肃 …… (第 9a 页)
子夏书或云张弧伪为然则隋志所录舍王弼书皆未
得见也独 鼎祚
所集诸家之说时可见其大旨唐录称 (第 10a 页)
鼎祚
书十七卷今所有止十卷而始末皆全无所亡失
岂后人并之耶陈氏曰隋唐以前易家诸书逸不传者
赖此书犹见其一二 (第 10a 页)
  (元和户一千一百九不乡七元户乡与贡赋/案此州置自乾元故 载开)
本汉资中县之东境垫江县之西境江阳郡之北境皇
朝乾元元年左拾遗 李鼎祚
奏以山川阔远请割泸普
渝合资荣等六州界置昌州寻为狂贼张朝等所焚州
遂罢废大历十年本道使崔宁又奏复置以 (第 36b 页)
 (治盘/石)

事要郡名资川 资中风俗地狭民贫(宋京至道观记/资中云云无土)
(以耕在蜀为/穷僻之地)为多士国(李浩大晟乐记资在东梓云云自/○图经云王褒起资以文词鸣)
(褒以来如董钧范崇/凯 李鼎祚
皆以文显)词客才士未尝一至(宋京至道观/记资中江山)
(瑰奇自古王公贵人云云故不得见于歌咏/而为浮图 (第 7a 页)
 晋太尉参军薛贞注案唐志十三卷司马膺注今惟
 存初经本蓍齐母三篇错谬不可读非古全书也
子夏易传十卷
 案隋唐志有卜商传二卷残缺陆德明 李鼎祚
亦时
 称引考汉志初无此书有孙坦者为周易析蕴言此 …… (第 5a 页)
 云阮逸伪作也

周易集解十卷(案唐书作十七卷晁公武谓今止十卷/而始末皆全无所亡失或后人并之也)
 唐著作郎 李鼎祚
集子夏孟喜京房九家乾凿度马
 融荀爽郑康成刘表何晏王弼宋衷虞翻陆绩王肃
 干宝姚信王廙张璠向秀王凯冲 …… (第 7a 页)
 乾坤二卦不解爻象欲学者观彖象文言而自得云

伊川易解六卷(案文献通考宋史/艺文志俱作十卷)
 崇政殿说书河南程颐正叔撰止解六十四卦不解
 大传而以序卦分置诸卦之首盖 唐李鼎祚
集解亦
 然伊川平生著述惟易传为深而亦不解大传
横渠易说三卷(案文献通考宋史/艺文志俱作十卷)
 崇 (第 15b 页)
   关子明易一卷
右魏关子明传子明名朗元魏太和末王虬言于孝文
孝文召见之著成筮论数十篇唐赵蕤注蕤云恨书亡
半随文诠解才十一篇而已四库书不载
   李氏集解十卷
唐李鼎祚
集解经皆避唐讳又取序卦各冠逐卦之
首所集有子夏孟喜京房马融荀爽郑康成刘表何晏
宋衷虞翻陆绩干宝王肃王 …… (第 5b 页)
夏书或云张弧伪为然则隋志所录舍王弼书皆未
得见也独 鼎祚
所集诸家之说时可见其大指唐录称 (第 6b 页)
鼎祚
书十七卷今所有十卷盖亦失其七惜哉
   周易口诀义七卷
右唐史證撰抄注疏以便讲习田氏乃以为魏郑公撰 (第 6b 页)
 指趣渊确本去圣之未远

周易十卷
 王弼注
周易十卷
  李鼎祚

   谨按鼎祚自序称十八卷唐志作十七卷盖删
   去所附王弼略例一卷
易纬九卷
 宋均注 (第 3a 页)
 易
古周易一部三册    周易子夏传一部二册
周易郑康成注一部一册 焦氏易林一部八册
焦氏易林一部八册   京氏易传一部一册
周易王弼注一部五册  周易王弼注一部四册

周易王弼注一部四册  周易王弼注一部三册
周易王弼注一部一册  周易王弼注纂图一部(三/册)
关氏易传一部一册   关氏易传一部一册
周易正义一部一册   周易孔颖达注疏一部十册
周易孔颖达注疏一部六册 周易陆氏释文一部一册
周易长孙无忌要义(一部/五册)  李鼎祚
易传集解一部(十/册)
卫元嵩元包一部一册  卫元嵩元包一部二册
周易安定口义一部八册 温公易说一部 (第 12a 页)
  后汉书郎顗传父宗学京氏易善风角星算六日七分
章怀注引易稽览图甲子卦气起中孚六日八十分日
之七郑元注云六以候也八十分为一日之七者一卦
六日七分也览者多不明其义易正义亦引稽览图云
卦气起中孚故离坎震兑各主其一方其馀六十卦卦
有六爻爻别主一日凡主三百六十日馀有五日四分
日之一每日分为八十分五日分为四百分四分日之
一又为二十分是四百二十分六十卦分之六七四十

二卦别各得七分是每卦得六日七分也 李鼎祚
易解
谓易轨一岁有四时十二月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
一以坎震离兑四方正卦分直四时每一卦司一季一
爻司一 (第 41b 页)
 周易集解十卷(马郑孔/王四家)周易集注十卷(荀爽/九家)
 集二王注十卷(杨/氏)  周易集解十卷(张/璠)
 周易集注一百卷(朱/异) 周易集解十七卷 (李鼎/祚)

(第 6b 页)
 易京氏凡三种八十九篇隋志有京章句十卷又有

 占候十种七十三卷唐艺文志有京章句十卷而占
 候存者五种二十三卷今其章句亡矣乃略见于僧
 一行及 李鼎祚
之书而其传者曰易传三卷积算杂
 占条例法一卷或共题易传四卷而名皆与古不同
 今所谓京氏易传者或题曰京 (第 9b 页)
  志许芸引易传亦作初六履霜无坚冰二字 屯
  卦君子以经纶疏纶谓绳纶句监本绳讹纲又纶
  谓纬也句纬亦讹纲并据 李鼎祚
集解改 蒙卦
  六四困蒙吝疏此释六四爻辞也按疏例从无于 (第 1b 页)
  周易类
周易正义     晁氏古周易

吕氏古周易    吴氏古周易
程氏古周易考   乾凿度
汉焦氏易林    汉京氏易传
易纬       郭璞洞林
易元包      关氏易传
关氏洞极经    王弼穷微论
易髓       唐陆希声易传
周易玄谈     易外义

易启玄      易启源
易诠        唐李鼎祚

易举正      易物象辨疑
陆希声易微旨   麻衣道者易
易索       皇甫右丞易
大易杂 (第 2b 页)
西至普州二百八十里东北至合州二百九十里)
(本汉资中县之东境垫江县之西境江阳县之北/境乾元元年左拾遗 李鼎祚
奏以山川阔远请剖)
(泸普渝合资荣等六州界置昌州寻为狂贼张朝/等所焚州遂罢废大历十年复置其城南凭赤水 (第 2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