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編年類
史評類
目錄類
紀事本末類
職官類
史鈔類
傳記類
時令類
雜史類
正史類
詔令奏議類
 (弘/治)陈 嵩(四川崇庆/人进士)  刘 俊(科贯见/副使)
  常 軏(山西沁水/人进士)  张 鼐(科贯/见前)
   李 善(陜西陇州/人进士)
  彭 纲(江西清江/人进士) (第 61a 页)
   李 溥(郾城/人) 毛如玠(襄城/人) 高 明(河内/人)
   杨 镳(洛阳/人) 贾攀鳞(汜水/人) 杨润生(杞县/人)
   刘肇基(卫辉/人)  李善
(祥符/人) 阎鹤升(林县/人)
   董笃行(洛阳/人) 姜佐周(临漳/人) 杜承美(睢州/人) (第 11b 页)
别裁较虽三径异可以四时开(花中惟兰/四季皆开)
处香盈谷月中曲抱隈标真有如士闻远底须媒体物
文林妙 (李善
为/文林郎)独称楚国才
  (臣/)等谨按
镂月开云 (第 31a 页)
   中觉华岛为山海关外明兵粮运所贮
太祖命武讷格率八旗蒙古更益满州兵八百往征觉华
   岛见明防守粮储参将姚抚民胡一宁金观游击
    李善
吴玉张国青统兵四万营于冰上凿冰十五
   里为濠卫以车楯我兵从未凿处进击败其兵尽
   歼之又二营列 (第 35b 页)
二里/宋治平二年迁县治东宝祐四年摄尹赵)
(宗商复迁石六峰故址元末燬于寇明洪武四年重修/三十四年知县 李善
初迁于县治左景泰元年知县罗)
(宣改迁千户所之东成化六年佥事林锦重修十四年/佥事王崇复迁于故石六峰嘉 (第 40a 页)
  兴教劝学除蠹戢兵严行保甲约束奸顽值迁海
  巡边裔昌谨干掫饬夫役治供具以百姓疾苦告
  力求节省事竣民立碑颂德云(下府/佐)
   李善
笃河南人顺治十七年由进士任廉州司李
  操行端方存心恺悌悯廉土僻远士学荒废以振
  兴文教为己任数与 (第 50b 页)
 貊大如驴状颇似熊多力食铁所触无不拉(南中八/郡志)

 海畔有兽名蒲牢性畏鲸每食于海畔鲸跃蒲牢则
 鸣声如钟 (李善
文/选注)
 麡狼大如麋角向前有枝下出反向上长者四五尺
 常居平地不得入山林(刘逵吴都赋注角按异物志 (第 96a 页)
 钮清(会稽/人)陈镐(会稽/人)杨文卿(鄞县/人)廖中(福建顺/昌人)刘福
 (巴县/人)张琏(巩县/人)邵贤(南直宜/兴人)陈嘉谟(巴县/人)谈诏(南直/上海)
 (人/) 李善(陜西陇/州人)
阎洁(陜西泾/州人)王和(北直迁/安人)李逊学(河/南)
 (上蔡/人)黄珂(四川遂/宁人)李贡(南 (第 102a 页)
 氏补焉必取文證详悉义理精审剪其繁芜撮其机
 要恐独见肤浅不敢自专谨与中散大夫守国子司
 业臣朱子奢国子助教臣 李善
信守太学博士臣贾
 公彦行太常博士臣柳士宣魏王东阁祭酒臣范义
 頵魏王参军士臣张权等对共量定至十六年 (第 41a 页)
       宋 徐梦莘 撰
 政宣上帙
  起重和二年正月十日丁巳尽其日
重和二年正月十日丁巳金人 李善
庆等至京师是日 (第 1a 页)
李善
庆等入国门馆于宝相院上令蔡京童贯邓文诰
见之议事诏补善庆修武郎萨多从义郎布达秉义郎 (第 1a 页)
  起宣和元年三月十八日甲子尽宣和三年正月
三月丁未朔是日改元宣和
宣和元年三月十八日甲子差归朝官朝议大夫直秘
阁赵有开忠翊郎王瑰充使女真赍诏书礼物与 李善
庆等 (第 1a 页)
渡海聘之先是归朝官赵良嗣赵有开议报女真仪良
嗣欲以国书用信礼有开曰女真之长止节度使世受
契丹封爵常慕中朝不得入聘何必过为尊崇止用诏
书足矣问善庆何如善庆曰二者皆可用惟朝廷择之
于是从有开与善庆等至登州未行有开死会河北奏
得谍者言契丹已割辽东地封女真为东怀国王且妄
言女真尝祈契丹修好诈以其表闻于是罢使人之行
止差呼延庆等用登州牒遣 李善
庆等归 (第 1b 页)
豪杰不肯顺番差往探太原事者可发
遂随此三人至五台山北繁畤县东天延村招军四十
馀日得二万馀人以五台山僧 李善
诺杜太师为先锋
将到繁畤县东十里铁家会遇金人大战至晚众皆散
去可𤼵却上五台山副僧正真希投拜可发去五 (第 9b 页)
节其志亦可嘉也殆圣人所
谓狷者矣某泣血谨记以俟太史采择焉 小臣孤愤
野录总叙曰政和中边臣导辽人李良嗣 李善
庆归于 (第 3a 页)
  藏书室之史老子为柱下史即藏室之柱下因以
  为官名
   谨案据索隐所云则柱下史即守藏书室之官
   非有二职 李善
文选注引列仙传谓李耳为周
   柱下史转为守藏史者非也汉世殿中兰台有 (第 5b 页)
   实
  国家制度之尽善教训之有方亘古无伦初非秦
   汉以降武备弛缺者所得相提而并论也
 三代
   李善
文选注周有七萃之士萃聚也亦犹传有七 (第 10a 页)
  (甚劳及流寇入滇弃官隐遁于𥔲嘉之竹箐/寇帅闻其廉能屡遣使徵之坚节不屈寻卒)
姚安府


  李善(江夏人有雅行淹贯古今号为书簏显庆中累/迁崇贤馆直学士兼沛王侍读为文选注敷析)
  (渊洽表上之赐赉颇渥出为潞王府记室参军/迁泾城令坐与贺兰敏之善流姚安遇赦还)

 黄守钟(江西人宋黄庭坚之/裔宦于姚遂家焉)
 契士忠(江南溧阳人明学士契斯之/裔官于姚有惠政 (第 13a 页)
  公素勇敢贼畏而恶之及执公贼曰汝铜仁李耶

  思南李耶贼旧为铜仁辖铜仁 李善
抚之故云从
  卒以铜仁绐之贼欲释公公厉声曰予思南李岂
  畏汝耶从弟百户李邦政告急于德江副长官杨 (第 13a 页)
  九成宫
永徽二年九月八日改九成宫为万年宫至乾封二年
二月十日改为九成宫三年四月将作大匠阎立德造
新殿成移御之日谓侍臣曰朕性不宜热所司频奏请

造此殿既作之后深惧人劳今既暑热朕在屋下尚有
流汗匠工暴露事亦可悯所以不令精妙意者祇避炎
暑耳长孙无忌曰圣心每以恤民为念天德如此臣等
不胜幸甚
五年三月幸万年宫上谓太尉无忌曰此宫非直凉冷
宜人且去京不远殿虽已十年屋宇无多损坏昨者不
易一椽一瓦便已可安不知公等得曹司廨署周足否
乃亲制万年宫铭并序七百馀字群臣请刋石建于永

光门诏从之
  奉天宫
永淳元年七月造奉天宫于嵩阳仍置嵩阳县监察御
李善
感谏曰自古帝王莫不以登封为事天皇以封
泰山告太平致群瑞则与三皇五帝比崇但数年百谷
不稔百姓饿死道路相 (第 12a 页)
博焉十月二日许敬宗修文馆词林一十卷上之
六年正月二十七日右内率府录士参军崇贤马真
士李善
上注文选六十卷藏于秘府
龙朔元年六月二十六日许敬宗等撰累璧六百三十
卷上之三年十月二日皇太子弘遣司元 (第 10b 页)
   高宗求谏竟无谏者
麟德二年高宗语及隋炀帝谓群臣曰炀帝拒谏而亡
朕常以为戒虚心求谏而竟无谏者何也李绩对曰陛
下所为尽善群臣无得而谏
    李善
感进諌天下谓凤鸣朝阳
永淳元年高宗既封泰山欲遍封五岳作奉天宫于嵩 (第 47a 页)
山南监察御史里行 李善
感谏曰陛下封泰山告太平
致群瑞与三皇五帝比隆矣数年以来菽粟不稔饿殍
相望四夷交侵兵车岁驾陛下宜恭默思 (第 47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