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李文博” 相关资源

別史類
地理類
編年類
史評類
職官類
史鈔類
傳記類
目錄類
正史類
月令触类而广/之为书成玉烛宝典十二卷奏之拜著作郎致仕)
(有集十五卷齐记二十卷/兄子公瞻好学有家风) 李文博(博陵人性贞介/鲠直开皇中直)
(秘书内省典校群籍守道居贫清操愈厉不妄通/宾客恒以礼法自处侪辈莫不敬惮焉文博本为)
(经学后读史书于诸子及论尤所该洽性长/议论善属文为薛道衡所知著治道集十卷)
︹唐︺支
  叔才(定州人隋末荒馑夜丐食野中还进母为贼/所执欲杀之告以诚贼悯其孝为之解缚母) (第 38a 页)
陵人性贞介/鲠直开皇中直)
(秘书内省典校群籍守道居贫清操愈厉不妄通/宾客恒以礼法自处侪辈莫不敬惮焉 文博
本为)
(经学后读史书于诸子及论尤所该洽性长/议论善属文为薛道衡所知著治道集十卷)︹唐︺支
  叔 (第 38a 页)
 (鸣莺君子乐在/斯斋居托令名)乡贤堂(在安平县学内元大德中县/尹马惟良建内绘李燮李覃)
 (李几李敬族李德林李百药李安期李瀚 李文博
崔/骃崔瑗崔实崔州平崔鉴崔玄炜崔孝芬崔棁像)
 宝经堂(在赵州城内元/时建程文为记)避暑亭(在冀州西 (第 16b 页)
卷五十八
列传第二十三 明克让 魏澹 陆爽 杜台卿 辛德源 柳䛒 许善心 李文博
隋书卷五十八列传第二十三

明克让

明克让,字弘道,平原鬲人也。父山宾,梁侍中。克让少好儒雅,善谈 ……心放阮孝绪《七录》,更制《七林》,各为总叙,冠于篇首。又于部录之下,明作者之意,区分其类例焉。又奏追 李文博
、陆从典等学者十许人,正定经史错谬。仁寿元年,摄黄门侍郎。二年,加摄太常少卿,与牛弘等议定礼乐,秘书 ……君。及善心遇祸,范年九十有二,临丧不哭,抚柩曰:「能死国难,我有儿矣。」因卧不食,后十馀日亦终。 李文博

博陵 李文博,
性贞介鲠直,好学不倦,至于教义名理,特所留心。每读书至治乱得失,忠臣列士,未尝不反覆吟玩。开皇中,为 ……。虽衣食乏绝,而清操逾厉,不妄通宾客,恒以礼法自处,侪辈莫不敬惮焉。道衡知其贫,每延于家,给以资费。 文博
商略古今,治政得失,如指诸掌,然无吏干。稍迁校书郎。后出为县丞,遂得下考,数岁不调。道衡为司隶大夫,遇之于东都尚书省,甚嗟湣之,遂奏为从事。因为齐王司马李纲曰:「今日遂遇 文博,
得奏用之。」以为欢笑。其见赏知音如此。在洛下,曾诣房玄龄,相送于衢路。玄龄谓之曰:「公生平志尚,唯在正直,今既得为从事,故应有会素心。比来激浊扬清,所为多少?」 文博
遂奋臂厉声曰:「夫清其流者必洁其源,正其末者须端其本。今治源混乱,虽日免十贪郡守,亦何所益!」其瞽直疾恶,不知忌讳,皆此类也。于时朝政浸坏,人多赃贿,唯 文博
不改其操,论者以此贵之。遭离乱播迁,不知所终。

初, 文博
在内校书,虞世基子亦在其内,盛饰容服,而未有所却。 文博
因从容问之年纪,答云:「十八。」 文博
乃谓之曰:「昔贾谊当此之年,议论何事?君今徒事仪容,故何为者!」又秦孝王妃生男,高祖大喜,颁赐群官各有差。 文博
家道屡空,人谓其悦,乃云:「赏罚之设,功过所归,今王妃生男,于群官何事,乃妄受赏也!」其循名责实,录过计功,必使赏罚不滥,功过无隐者皆尔。 文博
本为经学,后读史书,于诸子及论尤所该洽。性长议论,亦善属文,著《治道集》十卷,大行于世。

史臣曰:
司。岁馀,加员外散骑常侍,治书如故。仁寿初,复持节巡省太原道十九州。及还,赐绢百五十匹。

彧尝得博 陵李文
博所撰《治道集》十卷,蜀王秀遣人求之。彧送之于秀,秀复赐彧奴婢十口。及秀得罪,杨素奏彧以内臣交通诸侯
,拜仪同三司,岁馀,加员外散骑常侍。仁寿初,持节巡省太原道十九州。及还,赐绢百五十匹。

彧尝得博陵 李文博
所撰《政道集》十卷,蜀王秀遣人求之。彧送之于秀,秀复赐彧奴婢十口。及秀得罪,杨素奏彧以内臣交通诸侯,
多淆乱。善心效阮孝绪《七录》,更制《七林》,各总叙冠于篇首。又于部录之下明作者之意,区分类例焉。又奏 追李文
博、陆从典等学者十许人,正定经史错谬。仁寿元年,摄黄门侍郎。二年,加摄太常少卿,与牛弘等议定礼乐,秘 ……郡君。及善心遇祸,范氏九十有二,临丧不哭,抚柩曰:「能死国难,我有儿矣。」因卧不食,后十馀日亦终。
李文博
李文博,博陵人。性贞介鲠直,好学不倦。至于教义名理,特所留心。每读书至安危得失,忠臣烈士,未尝不反心遇祸,范氏九十有二,临丧不哭,抚柩曰:「能死国难,我有儿矣。」因卧不食,后十馀日亦终。

李文博
李文
博,博陵人。性贞介鲠直,好学不倦。至于教义名理,特所留心。每读书至安危得失,忠臣烈士,未尝不反覆吟玩 ……如也。虽衣食乏绝。而清操愈厉,不妄通宾客,恒以礼法自处,侪辈莫不敬焉。道衡知其贫,每延于家,给以资费 。文
博商略古今政教得失,如指诸掌。然无吏干。稍迁校书郎,出为县丞,遂得下考,数岁不调。道衡为司隶大夫,遇之东都尚书省,甚嗟湣之,奏为从事。因谓齐王司马李纲曰:「今日遂 遇文
博,得奏用之。」以为欢笑。其见赏知音如此。

在洛下,曾诣房玄龄,相送出衢路。玄龄谓曰:「公生平志尚,唯在正直。今既得为从事,故应有会素心。比来激浊扬清,所为多少? 」文
博遂奋臂厉声曰:「夫清其流者必洁其源,正其末者须端其本。今政源混乱,虽日免十贪郡守,亦何所益!」其率直疾恶,不知忌讳,皆如此类。时朝政浸坏,人多赃贿, 唯文
博不改其操。论者以此贵之。遭乱播迁,不知所终。

,文
博在内省校书,虞世基子亦在其内,盛饰容服而未有所知 。文
博因从容问之年纪,答云十八 。文
博乃谓曰:「昔贾谊当此之年,议论何事?君今徒事仪容,欲何为者?」又秦孝王妃生男,文帝大喜,颁赐群官各有差 。文
博家道屡空,人谓其悦赏。乃云:「赏罚之设,功过所归。今王妃生男,于群官何事,乃妄受赏也!」其循名责实,录过计功,必使赏罚不滥,功过无隐皆尔。
博本为经学,后读史书,于诸子及论,尤所该洽。性长议论,亦善属文。著《政道集》十卷,大行于世。

开皇

《阮子正论》五卷阮武撰。
《桓氏代要论》十卷桓范撰。
《陈子要言》十四卷陈融撰。
《治道集》十卷 李文博
撰。
《春秋决狱》十卷董仲舒撰。
《五经析疑》三十卷邯郸绰撰。
:右法家十五部,凡一百五十八卷。
》五卷阮武。

《刘氏政论》十卷刘邵。

《桓氏世要论》十二卷桓范。

《陈子要言》十四卷陈融。 李文博《
治道集》十卷

邯郸绰《五经析疑》三十卷

尹知章注《管子》三十卷

又注《韩子》卷亡。

杜佑《管
》二卷丁度《管子要略》五篇((卷亡))董仲舒《春秋决事((一作“狱”))》十卷((丁氏平,黄氏正)) 李文博《
治道集》十卷

张去华《大政要录》三卷

:右法家类十部,九十九卷。
名家
《公孙龙子》一卷((赵人 ……沈约《袖中记》三卷《尹子五机论》三卷商子逸《商子新书》三卷郑玮《道言录》三卷

杜正伦《百行章》一卷 李文博《
治道集》十卷虞世南《帝王略论》五卷刘严《刍荛论》三卷

李贤《修书要览》十卷罗隐《两同书》二卷李直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