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小學類
釋家類
禪宗部類
淨土宗部類
中觀部類
史傳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法華部類
經集部類
般若部類
 同證寂灭菩提。」」
#+END_VERSE

万善同归集卷下


精严讲寺

副都纲 祖福 住持 宗昱 宗韶
 东序 祖祐祖寿祖印 文玉 
道纲

真如本山 惠璘 宗盛 道洪 广福
 本房 道俊 文亮 本常 圆悟

[目*豪]股庵 道馥 助 (第 0993a 页)
。韩琦驻延安。有剌客入帐行剌。
琦起坐。问曰。谁遣汝来𢹂吾首去。有如此识度。方可
定纲宗之品位也。 苻坚
率兵百万次于淮肥。谢玄入
请。谢安了无惧容。曰。巳别有旨。及玄破坚。安亦无喜
色。曰。小儿辈遂巳破贼 (第 0001c 页)
客曰。
师几时行。师曰。三日后。时五月二十七日也。至六月
初一。果无疾而逝。

** 僧肇法师

秦王
难。临就刑。说偈曰。四大元无主。五
阴本来空。将头临白刃。犹以斩春风。

** 禅月贯休禅师

有诗 (第 0709b 页)
八载果熟道香。圣君
亲录。景德传芳。闻名见面。获福无疆。瞻礼供
养。人王法王。千古万古。不泯不藏。金 文玉
轴。永劫清凉。赞不可及。孰辨孰。

* □□□□瑞国泰民康 颂一

□□□□□。指人明似烛。皎然清白 (第 0603a 页)
。谓假立宾
主。徵析论量。以显正理。摧破邪执。人法双影。故曰
肇论。】

「后秦长安释僧肇作」

苻坚
有国。据关中。号为大秦。暨姚苌篡立。亦号为
秦。故史以前后别之。苌崩。其子兴。嗣国。什师译经。
当兴 (第 0330b 页)
兵十万伐龟兹。以迎师。
光将兵至国。围其都城。王致辞曰。下国与大秦辽
远。俗不相及。何以见伐。光曰。 大秦天王。
所以命师
伐王之国者。非为土地之利也。因闻王国有圣人
鸠摩什。将迎归供奉耳。非别有所图也。王曰。什乃 …… (第 0342b 页)
西方。次至北方。大盛于震旦。震旦在
天竺东北。故曰北天之运。数其然也。谓法运时数。
当其然耳。】 「大秦天王
者。道契百王之端。德洽千载之下。游刃万
机。弘道终日。信季俗苍生之所天。释迦遗法之所仗
也。」

(第 0342c 页)
。使其然矣。此上序弘始三年为发
教之时。下明秦王为待熟之机也。】
△二秦王垂护
二。初标号叹德。 「大秦天王
者。」

【天王者。法天而治。使民归往故。】 …… (第 0168c 页)
「道契百王之端。德洽千载之下。」

【无为而治。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盖王者之道
德。今叹 秦王
道德充实。故契合百王之端。洽润千
载之下。】

「游刃万机。弘道终日。信季俗苍生之所天。释迦遗法
之 …… (第 0169a 页)
二文。与什公参。并详定方等至教之
深旨也。】

「其所开拓者。岂唯当时之益。乃累劫之津梁矣。」

秦王
与什师。如是开拓于圣道。不独一时之益。乃
累劫为迷津之梁道也。故知般若真旨。自罗什东
来。 (第 0169a 页)
秦王
参定。义方明正矣。】
△三明预座闻悟。

「余以短乏。曾厕嘉会。以为上闻(句)异要。始于时也。」 …… (第 0169a 页)
此上义一乘异要甚深之旨。始于时而领悟。】
△三
赞深谦述。

「然则。」

【牒上。虽因罗什。 秦王
护此闻悟。下云。】

「圣智幽微。深隐难测。」

【般若体用幽微。量超数表。故曰深隐。由此故难测
(第 0169b 页)
所以道不虚应,应必有由矣。弘始三年,岁次
星纪,秦乘入国之谋,举师以来之意也。北天
之运,数其然也。 大秦天王
者,道契百王之端,
德洽千载之下,游刃万机,弘道终日,信季俗
苍生之所天,释迦遗法之所仗也。时乃集义 …… (第 0153a 页)
亦翘想一隅,悬庇霄岸。无由写敬,致
慨良深!君清对终日,快有悟心之欢也。即此
大众寻常,什法师如宜。 秦王
道性自然,天
机迈俗,城堑三宝,弘道是务。由使异典、胜僧
方远而至,灵鹫之风萃于兹土。领公远举,乃 (第 0155c 页)

北方。北方大兴盛。大智论释云。北方谓北天
竺也。今谓北天竺。运数展转。方至东国。故云
尔耳。 大秦天王
者 第三叹 (第 0176c 页)
秦王
姚兴也。兴初承
父之后。僭称皇帝。后之皇帝。号自称秦王。百
官皆隆号。改年弘始。今不称天子。此云天王 …… (第 0176c 页)
季末也。信 秦王
是季俗苍生所仰如天。释迦
遗法之所凭如杖。亦杖托之杖也。遗法杖之
而得兴盛也。而言苍生者。苍是天色。 …… (第 0177a 页)
文与什参定方等者。什法师
弘始三年十二月二十日至长安。弘始五年
四月二十三日。于逍遥园中。出大品经。 秦王
躬览旧经。验其得失。今言其事也。其所开托
者下。明 (第 0177a 页)
秦王
所请译经。开托法门者。非但取
益当时。乃为末代津梁也。累劫者。意云当来
久远利益也。

余以短乏下  …… (第 0177a 页)
。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又云。上
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是谓德也。今先叹 秦王
道性。然后叹其有德
耳。司马彪云。性者人之本。蔡邕劝学云。性者
心之本也。天机者。机心也。庄子云。其 …… (第 0185a 页)
。故超迈凡俗
也。城堑三宝下。叹其德也。与三宝作城堑。以
弘道为事务也。由使异国胜僧远方而至者。
秦王
有德故。异国胜僧等。方从远国来也。
灵鹫之风萃乎兹土者。佛在灵鹫山说法。今
谓此风萃集于此也。领公远 …… (第 0185a 页)
译四分律。何以明之。佛陀耶舍至长安。秦
王请其译四分律。然耶舍曰。无本。但诵文而
已。始欲遣人书出。 秦王
疑其遗忘。乃遣耶
舍诵户籍药方数万言。明日覆之。不遗一字。
遂请诵出律本。令人书之。然后翻译也。毗婆 …… (第 0185b 页)
复非巧妙。小雅云。关达也。微无也。且至
趣无言下。至理不可说。即不二法门也。如什
法师共佛陀耶舍。在 秦王
(第 0186a 页)
秦王
问实相义。
二人相视竟无所答也。云云不已者。云言也。 (第 0186a 页)
 大品云。般若于佛灭
后先至南方。次至西方。次至北方大盛。震旦
在天竺东北。今什公道通应斯悬记。 大秦天王
者。道契百王之端(首)德洽(沾)千载之 …… (第 0213b 页)
王。故百王但汎
举前代帝王。游刃出庄子。庖丁解牛运刃熟
妙。故曰游刃。彼云。其于游刃必有馀地矣。谓 秦王
日亲万事。判决合宜如游刃尔。又复终
日弘阐佛法。苍生即众生也。谓苍苍然而生。
亦可苍者天也。自天生故 …… (第 0213c 页)
我无因。君独清对终朝悟心之欢。快哉多矣。

即此大众寻常什法师如宜 草堂义学俊彦
五百众总三千。 秦王
道性自然天机迈俗。城堑三宝弘道事
务。由是异典胜僧方远而至。灵鹫之风萃(集)
于兹土 谓 (第 0223b 页)
秦王
好法之心。出自天然机亦性
也。谓聪睿之性高出俗主。观通鉴。姚兴虽例
五胡。实亦英主。城堑下谓护持于法 (第 0223b 页)
度。正谓无馀为泥曰。放光经
云。泥洹泥曰此二名间出也。

表上秦王姚主者。姚。舜姓也。造论后作序奉上 秦王
姚主也。表是表送于王也。序有七义。一叹王德。二涅
槃下叹所述涅槃。三肇以下自谦。四而陛下叹王论。
五 …… (第 0043a 页)
不服之状也。

后幸遇下。顺随明益
也。叩关之畴者。睿师大品序云。究摩罗什师。惠心风
悟。遗风振响。 秦王
扣其虚关。匠伯陈其渊致。末法中
兴将始于此之也。

蔚蹬玄室者。远师云。名冠入室。迹
并绝尘也。贤人 (第 0045b 页)
放光。始披读。魔来[莽-犬+敞]文。寻志俞坚。魔退字现。其智力
所感皆此类也。时 苻坚
潜蹄关中。有外国前部王及
龟兹王弟并来朝坚。至建元十二年太史奏云。有星
见外国分野。当有大德智人。坚 (第 0063a 页)
曰。朕闻西域有鸠摩
罗什。襄阳有沙门道安。将非此耶。即遣使求善善王
等。说坚请兵。则 苻坚
遣吕光将兵七万。伐龟兹获什。
光既获什。未测其量。乃凡人。戏之。强妻以龟兹王女。
什距而不受。光曰。 …… (第 0063a 页)
欲以千岁之上微言。使传令百王之末俗也。时乃
下。出于时时事。生睿肇等。五百众之上首也。躬执秦
文者。 秦王
躬揽旧经验其得失。什手执胡本口宣秦
言。与义业沙门五百人详其义。一日审其文中。然后
书之。累劫者。末 (第 0063c 页)
者所笑乎。于是达多悟。礼什为师。西域诸国。
咸伏什神异。其说法时。诸王皆长跪坐侧。令什践而
升座焉。 苻坚
闻之。久有迎什意。建元十二年。丁丑正
月。太史奏云。有星现外国分野。当有大智人入辅中
国。坚曰。朕闻 …… (第 0077a 页)
水深数丈。死者数千人。光
异之。光欲留王西国。什曰。推运揆数。此不宜留。前有
福地可居。还至凉州。闻 苻坚
巳为姚苌所害。于是窃
号河右。属姑臧。一日大风。什曰。不祥之风。当有奸叛。
然不劳而自定。俄有叛者。 (第 0077a 页)
月己亥。对于仪鸾殿。
因广问雪岭巳西诸国风俗。法师皆备陈所历。若指
诸掌 太宗大悦。谓赵公无忌曰。昔 苻坚
称□安为
神器。今法师出之更远。时 帝将征辽。法师请于嵩
之少林翻译 太宗曰。师西去后。朕为 穆太后 (第 0376b 页)
道蕴。亦为传亮具述之。与荣所说同。(出法苑珠
林)


** 晋张崇

京兆杜陵人。年少奉法。太元中。 苻坚
既败。长
安百姓望风惊窜。崇时归晋。为镇戒所拘。指为游𡨥。
崇与同辈五人。手足扭械。埋土坑中。各相 (第 0094b 页)
道大人大智岂假摸名竖
拂子云老瞿昙不顾头颅一年一度殃及儿孙续上
座随伊起倒亦任便宜今辰是我通省众姓同 文玉
白檀越发帑饭众珠玉全抛一念无疑这般奇特俨
然灵山未散今古分明敢问大众两彩一赛作么生
酬唱顾众云大众于 (第 0122c 页)
狄泣。因留霸
城南。人有见蓟子训与父老。共摩铜狄曰。正见铸此
时计尔日巳近五百年矣。董卓毁其九为钱。 苻坚

其二为钱。其一。百姓推置陜北河中。或云翁仲头髻
常出。晋军至。髻不复出。

* 野客丛谈 (第 0063b 页)
请入华园。广修供养。后与弟子慧远等四百馀人渡
河。征西将军桓朗子镇江陵。要往朱序西镇。复请还
襄阳。 苻坚
送金像绣佛幢幡珠佩。布置讲筵。见者莫
不肃焉○习凿齿。襄阳奇逸人。诣安。既坐称言。四海
习凿齿。安曰 …… (第 0149b 页)
皆遍览。阴阳算数亦皆能通。佛经妙理
故所游刃。作义乃似法简法道。恨足下不同日而见
其亦每言思得一叙○ 苻坚
谓仆射权翼曰。朕以十
万之师。取襄阳。唯得一人半。翼曰谁耶。坚曰。安公一
人。凿齿半人也。敕学士。内 …… (第 0149c 页)
。安以尊释迦。乃以释命氏。后增一
阿含经。果称四河入海。无复河名。四姓为沙门。皆称
释种。遂为定式○ 秦王苻坚。
以晋太元七年。欲取江
东。寝不能日。待臣切谏。终不能回。众以安为坚信敬。
乃请曰。主上将有事于东南。 …… (第 0149c 页)
中土而制四海。宜
栖神与尧舜比隆。今欲以百万之师。求厥田下下之
土。且东南地卑气厉。昔舜禹游而不返。 秦王
适而不
归。何足上劳大驾也。坚曰。天生烝民。树之以君。使司
牧之。朕岂惮劳。使彼一方独不被泽乎。必如 …… (第 0149c 页)
。归命释迦文。今来投大道。后遁啇浴山。专
精经律○昙摩难提(此云法喜兜祛勤人)远涉流沙。怀宝东入。 苻坚
礼接。传四含大部等经。由文业之力也。晋雍州
刺史郗恢。钦其风尚。逼同游。然于洛阳。春秋六十馀
(前 …… (第 0150b 页)
造金师子座。铺以大秦锦褥。升而说法。
西域诸国。咸服神俊。每至讲说。王皆长跪座侧。令什
践而登焉○时 苻坚
僣号关中。有外国前部王及龟 …… (第 0150b 页)
大雨。水深数丈。死者数千。光始异之。
什□□凶亡之地。不宜淹留。东归必有福地可居。光
从之。至凉。闻 苻坚
为姚苌所害。光三军缟素。大临城
南。于是窃号。称年大安○中书监张资。文翰温雅。光
甚器之。资病。有外 …… (第 0150c 页)
。宜剋巳修德。以答天
诫。纂不纳。后皆如言○什公停凉积年。吕光父子既
不弘法。故蕴其深解。无所宣化。 苻坚
深向。竟不得见。
惜乎巳矣(普书及本传)后秦姚苌。僣有关中。挹其风。虚心
要请。诸吕以什智谋多解。恐 …… (第 0151a 页)
入道。常欲总摄纲维。以大法为巳任。安公
常叹曰。使法流东国。其在远乎。后师南游。伪秦建元
九年。秦将 苻坚。
平寇斥襄阳。安为朱序所拘。远与弟
子数十人。南逗欲往罗浮。届浔阳。见庐山青秀。足以
息心。遂结茆居焉 …… (第 0152c 页)
诸恶。情迟兼常。本冀经
遇相见。法师既养素山林。又所患未痊。邈无复因。增
上叹恨(本传及晋史) 秦王
姚兴。钦其德风。叹其才思。致书信饷。令姚嵩献
以珠像。及龟兹国细缕杂变像。以伸[款-士+止]心○晋名 (第 0153c 页)
悦曰。师所经一百馀国。可尽掇其山
川风俗。撰西域记。以遗后来。不亦美乎。奘奉诏将罢。
帝谓侍臣曰。昔 苻坚
称道安为神器。举国尊敬。朕观
法师。词吐温雅。风节贞峻。非徒不愧古人。实过之远
甚。司徒长孙无忌曰。 (第 0184b 页)
共昙摩流支。秦言
法希。续译都讫。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三十卷(旧二十七卷。僧睿二秦录云。译大品时。 大秦天王
姚兴自执旧本。什执梵文。竺佛念传语。僧睿肇笔受。并制序。以此知先译今三十卷)

大方等大集三十卷(第 …… (第 0077b 页)
右九十七部合有四百二十五卷。晋安帝世。
天竺国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婆。秦言童寿。弘始
三年冬到常安。 秦王
姚兴厚加礼遇。乃延
请入西明阁及逍遥园别馆安置。敕令僧䂮集
诸沙门八百馀人。咨受什旨。更出大品。使什 (第 0079a 页)